首页 / 雷海宗杂论集 / 雷海宗

耶稣会——罗马教廷的别动队

2025-09-20 13:03 雷海宗杂论集

十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是所谓宗教改革的时代,在这个运动的激荡之下,罗马教内部产生了一个新的修会,称为耶稣会(Societas Jesu),罗马教最后能得不完全破裂或消灭,主要的是耶稣会活动的结果。近四百年的罗马教,可说是一个耶稣会化的罗马教,我们若要了解近代史上以及今日的罗马教,最好是从认识耶稣会入手。本文拟将耶稣会的产生及耶稣会的特性,作一简单的介绍。

宗教改革运动背景

十六世纪初期爆发的所谓宗教改革运动,基本上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宗教运动,或者不如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名所发动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一个***运动。所以这个运动,内部虽然复杂至极,大小的派别虽然是纷乱不堪,但有一点却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就是否认教皇与教廷。教皇与教廷不仅是封建统治机构的一部,并且是封建统治权的最高顶点,改革家既要推翻封建统治,其他方面虽然或多或少的可有商量的余地,只有教廷却必须打倒,否则一切就都无从谈起。在一般改革家的心目中,教廷成了旧日一切的总象征,非彻底摈除不可,这种想法,也确是正确的:教廷的能否打倒,或是能削弱到如何的程度,是衡量宗教改革运动的成就的最好尺度。

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之下罗马教的命运,就事论事,有两种可能。一、以教廷为核心的大一统教会可以根本消灭,分裂为许多大大小小而互无统属关系的独立教会。就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已经萌芽的民族主义来讲,这可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并且在十六世纪中期这种发展好似有具体化的趋势,当时不仅北欧已经等于全部丧失,连教廷对南欧的统治也摇摇欲坠,甚至意大利也呈现不稳之态。新的时代,眼看已经没有封建大一统教会的存身之地。二、另一种可能,就是教会内部有人出来,利用新时代中仍然存留的相当浓厚的封建残余基础,对教会内部加以整顿后,仍然保有资本主义势力发展较弱的南欧半壁江山。最后成为事实的,是这第二种可能。而教廷完成这一个恐怕是历史上最大的反动任务的,就是耶稣会。

西班牙耶稣会的出生地

耶稣会是罗马教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大修会,组织这个修会的是西班牙人。西班牙在当时的南欧,是最统一,最强大,而封建残余基础与传统宗教基础特别雄厚的一个国家。由这个国家出来一批人,发动所谓反宗教改革运动,即一般历史书上的旧教改良运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我们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西班牙最后所走的不是荷兰或英国的上路,而是奥地利或教皇国的下路,资本主义的原有条件不仅未予发扬,并且还受到摧残,以致西班牙在昙花一现的盛强之后,成了近代史上一个典型的落后国家。这种发展甚为复杂,但我们若要抓住一点说它是促成这种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可以说那就是中古时代所遗留的宗教包袱。在其他方面,西班牙的封建残余都不特殊,唯一完全特殊的就是长期十字军战争所造成的宗教狂与正教狂,对于所谓唯一圣与公的罗马正教的忠诚在一五〇〇年左右的欧洲各国中,只有西班牙还可说是不折不扣的,连意大利都远落于西班牙之后,所以在宗教改革运动在北欧爆发之后,意大利人虽未积极赞助,却也无人出来护教,无论封建贵族或一般人民,都表示漠不关心,只有西班牙很早的就出来一批人来倡导为保卫正教而斗争。

这就是旧教改良运动,而耶稣会的成立与活动是这个运动的主导力量。在这个运动的进展过程中,耶稣会一方面在全欧挽救了教廷,使罗马教不至完全消灭或整个分裂,一方面在西班牙保证了封建残余势力的稳定与再盛,也就是保证了西班牙在近代史上的落后命运与反动任务。

耶稣会的创立人依纳爵罗耀拉

西班牙内部的发展,不属于本文的范围,我们下面只谈耶稣会的产生及其全欧性以至世界性的宗教活动。创立耶稣会的是依纳爵罗耀拉(Ignatius Loyola,一四九一至一五五六年),死后教会尊他为圣人,天主教的中文出版品中普通称他为圣依纳爵。依纳爵是一个封建贵族家的子弟,幼年时曾入王宫为侍童,向贵妇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的骑士礼教,同时也当然学习武技。一直到二十六岁,他曾经屡上战场。在不作战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当时欧洲纨袴子弟的典型生活:姘女人,赌博,二人决斗等等庸俗化的骑士作风,是他所最为热心从事的。他的最高志愿,就是能成为一个理想骑士。三十岁的那一年(一五二一年),他最后一次上阵,在阵上伤腿,终生成为跛者,骑士的理想永无实现的希望。在医院养伤的期间,他读了许多的圣人传与耶稣传,他至此遂决意今后要作耶稣的骑士,专作保卫正教的斗争。出院之后,他就开始作宗教的苦修。一五二八年,年已三十七,他入巴黎大学受教。在巴黎的时期,他极力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后日耶稣会的创办会士都是依纳爵的巴黎同学。一五三四年,这一批人就在巴黎组织了耶稣会。会名当初用西班牙文Compania一字,意为军团,到一五四〇年正式向教廷注册时才改用拉丁文意义灰淡的Societas一字,是任何团体都可采用的一个含混名词。耶稣会最后的正式会名虽然灰淡,它的性质却是绝不灰淡的,由开创到如今,它始终保持军团的积极性与进取性。

耶稣会士的训练

我们若先看一看耶稣会士的训练方法,就容易明了耶稣会的性格。基本的训练,是依照依纳爵根据自己苦修经验所写的一本神修小册。根据这本小册,每个人修行时,都有一位导师随时指导,指导时所用的是高度暗示与近乎催眠的一种办法,逐渐抑制个人的意志,使个人的意志溶解,最后的目的是把活人变成机器人,成为教会可以任意摆布的工具。例如导师可用强烈的形象描写,叫他所指导的人恍如身临地狱,并亲身经历罪孽深重的自己所当经历的种种惨酷罪刑。此时导师开始痛哭,受指导的人也当然痛哭,最后是痛哭得淋漓尽致。但只有悲痛不行,必须也有欢笑。活现的暗示,使受指导的人有如见到天堂的堂皇极乐,不自觉的笑逐颜开,导师更是满脸堆笑,最后是相对笑得合不拢嘴,此身好似已经神化而升天界。总之,导师叫他哭就哭,叫他笑就笑,受训者七情六欲的一切表现,都玩弄于导师的手掌之中,凡能通过这种训练的人,最后只知有耶稣会与罗马教,可以毫不怀疑的终生为会为教奋力斗争。修道本为出世,前此的一切修会,出世的意味都甚浓厚。耶稣会不同,耶稣会士的临时出世修行,仅为更积极的入世活动的准备训练。就这一个基本特点而言,耶稣会在性质上可说是一个近代的机构,而非中古的机构;但它采取这个近代的工作方法,却为的是叫近代的社会再返回到中古的范畴!这无疑的是历史上一个最奇特的现象。

耶稣会的组织

耶稣会士不只训练严酷,并且也等级严明。一个耶稣会士的训练考验的时期,超过任何其他修会的修士,并且是等级多而严,由此级升到彼级,都要经过相当时期的磨炼。除极少数能升到最高一级的人以外,任何人都可随时被开除会籍。耶稣会只收体力智力一并健全的人,过去的修会向来无此办法。与过去的修会一样,它要求每一个会士要发出家人的三愿,就是神贫(弃绝私产及一切世福),贞洁(弃绝家庭),听命(弃绝个人的意志,完全服从院长或会长的命令)。但除最高一级以外,会士仍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保留一部私产,因为他们是随时可以被革除的。会士都要接受高度的知识训练,不仅包括神道学,也包括一切世俗的学问。因为他们要入世活动,所以必须掌握一切世俗的工具。会士经常的都被派作传教士或学校教师的工作,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也是在被考验,考验的结果决定一人能否升级或需否开除。经过与通过长期的与多级的考验之后,极少数的会士可以升入最高的等级,就是所谓四愿会士,此时他们要重发三愿,并且要发第四特别愿,就是绝对服从教皇,可由教皇直接指令到世界任何角落去工作。在理论上,任何的信徒都要服从教皇,但四愿会士对教皇的服从是一种直接的、亲切的、绝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愿会士不得再有私产,也不能再被开除,只有在极端严重的情势下,教皇与会长两人可以合同考虑一个四愿会士的去留问题。会长与四愿会士组成耶稣会的秘密的或半秘密的核心机构,机构的活动一般的是不露声色,但影响却是遍及全世的。

耶稣会的会长称主将,这是当初军团组织留于后世的最重要的痕迹。主将由会士选举,第一任主将就是依纳爵自己,于教皇批准立案的次年(一五四一年)由创办会士全体通过选出。一经选出后,会长就是绝对独裁的主将,操持所有会士的命运,除四愿会士要同时直接接受教皇的批示外,每个会士的职务与地位都由会长决定。会长常川驻在罗马,但与散布全世界每一个会士都经常通信,每个会士都对他直接负责。会长只对上帝负责,他无需尊重任何会士的意见,甚至也无需尊重全体会士的公意。会士对于会长则须绝对服从,非只表面上或口头上服从,内心意志也须服从,心中如对会长有任何一点不满的想法,就是犯罪。耶稣会士的特殊训练,也使他们一般的能够服从到这种程度。

耶稣会的特征

参酌以上的解释,我们可把耶稣会的特征归纳为三点。一、对外它有秘密社会性,会长与四愿会士对内本已成为一个半秘密性的核心机构,整个的组织对外又是半秘密性的。修士都穿特殊的服装,但耶稣会士因工作的需要可以穿便服或改装。十六、十七世纪间欧洲有些新教国禁止罗马教修士或教士活动,大批的耶稣会士往往便装潜入这些国家里,与少数残存的教徒联系,有时甚至暗作传教的工作。明末清初来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多改穿儒服,以迎合中国士大夫的心理。

二、对内耶稣会有秘密侦查制,每一会士都有另一会士奉命侦察他的言行举动与工作情况。侦查的结果,要经常的向会长报告,一切报告必须是书面的,口头的报告无效。每个会士都知道有人在时时刻刻监视他,同时他往往也受命时时刻刻监视另外一个人,但除会长一人无所不知外,任何人也不知道谁在监视谁!这个制度是维持核心机构对全体会士专制独裁的主要武器。除报告侦查结果外,每个会士又经常的向会长报告自己工作地方的一般情况,在近代通讯社发达以前,孤处罗马的耶稣会会长是全世界消息最灵通的一个人,直到今日,他的消息的灵通的程度,不见得亚于任何一个通讯社。耶稣会的核心机构,等于罗马教的参谋本部与谍报本部,耶稣会会长的案卷处,恐怕是全部近代史上最完备与最可怕的一个世界情报总汇站。此种情况,造成罗马教内部对于这位会长一种莫名其妙的神秘感,因此给他起了黑衣教皇的一个绰号,因为修士的服装都是黑色。他与正规的教皇是罗马教世界的两大要人,一暗一明。有人甚至说,暗的教皇的权力尚在明的教皇之上。这未免有些夸张,但说他是教会两大要人之一,却不能算是过火的。

三、耶稣会对于会士经常考验与时常清洗的制度,也是任何其他修会所没有的。耶稣会重质而不重量,重成效而不重外观,开除会籍是常见的事,在以宗教为名的斗争特别剧烈的十六、十七两世纪,除籍的例尤其众多。这样就长期保持了耶稣会内部的健全与积极性,使它完成了历史上可以发生而不是必须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把本质上属于封建时代的一个大一统教会,维持到仅保有封建残余基础而根本上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近代欧洲。

以上所论,为耶稣会的产生经过及根本性质,关于耶稣会在历史上的实际工作,当另文介绍,有关的参考书届时一并列举。

(原载《大公报》1951年8月17日)

雷海宗(1902—1962):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雷海宗杂论集》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

猜你喜欢

  • 《西方的没落》

    [德]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 著 雷海宗 译第一章 起源和景色B、一群高等文化Ⅵ、历史景物与自然景物一个人,不管他生在世界上是为得事业或为得学业的,在他活动的时候或思索的时候,总是警醒的,所以也就是精神集中的..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由翻译史看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

    由全部人类历史上看,翻译,较大规模较有计划的翻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介绍新的思想。无论为什么原因,甲种文字地区认为乙种文字地区有大批的,成套的作品,其中含有甲区的人所急于要吸取的思想,技术与经验,在此..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与注释

    翻译工作的目的,是把外国文字的作品介绍给本国的读者。既然介绍,就要彻底地与负责地介绍,不能只顾自己了却任务,而不问读者能否接受,或能接受到如何的程度。解放以来,大家讨论翻译问题,对不负责的翻译品已经指..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外国史译名统一问题

    我们学习外国史,一个困难就是人名地名与专门名词的不易习惯。译名即或正确与标准化,最少在专名一点上,外国史是较本国史要使读者多费一番脑筋的;而多少年以来,除极少数可说是尽人皆知的名词外,外国史上的人地与..

    1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中的小问题一束

    自清末开始介绍西学以来,国人无论是翻译西文书籍,或根据西文资料从事编著,时常因观念上的认识不清而发生对于文字的误解。有一些误解根深蒂固,几乎可说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传统。另外又有些名词与观念,始终模糊不清..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读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编写课本,尤其编写中学课本,在很多方面是较比编写专门著作要困难的,因为它在思想性、在科学性、在艺术性方面都同样地有高度的要求,三者缺一不可。由李纯武同志主编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和由杨生茂、李纯武两..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雅斯贝斯著《近现代中的人》

    十九世纪以前西洋虽然变化甚多,但历代都以自己的时代为固定不动的,永久的。十九世纪以下,尤其欧洲大战以下的今日,大家都感到时代有如流沙,顷刻万状;每人无论自己的境遇稳固与否都觉得整个的时代是不稳固的。这..

    5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赫克尔著《宗教与共产主义:苏俄宗教与无神论研究》

    西方有一句老话,说:英国人或美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体育游戏的问题;法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女人的问题;俄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宗教的问题。英美人或法国人是否如此,我们可不必管;至于..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道森著《人类行程》

    这本书的副题,自白的很清楚:由史前到最近各民族与大事的表纪,内中包括一个分七段的《世界史对照表》《历史地图》九十六页,与图像六十四幅。编者曾作过《大英百科全书》的一个编辑,对于编作像《人类行程》的一本..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汤姆孙著《中世纪史》

    由四五世纪至十五世纪间的所谓西洋中古史对于一般略知欧洲古今大势的人仍是一团漆黑或不解之谜。中古一词的不妥对于这点要负不少的责任。中古或中世纪是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所创的名词。那时他们对于过去希腊罗..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汉译韦尔斯著《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英国韦尔斯著,梁思成等五人译述,梁启超等十人校订,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序论评论原著与评论译品不同:前者只要对原书着眼就够了;后者却有两层:第一先要将原书的本身审查一下,估它的价值;第二还..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欧洲人的“教名”及一般取名的问题

    有读者问:欧洲人所谓教名是什么意思;对欧洲人一般的取名制度的问题也时常有人口头上或书面上提出,现在作一综合性的解答。我们中国旧日一个人有名又有字,欧洲人只有名而无字。从这一点讲,欧洲人取名的制度比我们..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二十世纪的罗马教廷与帝国主义

    教廷与法西斯之联盟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这个真理,罗马教廷也完全承认,不过它是从反面看问题的。教廷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苏联是它的敌人,它认为它自己已在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危..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耶稣会的别动队活动

    耶稣会的反时代工作,把基本上属于封建社会的一个教廷与大一统教会拖入近代社会的一项工作,可分两方面来讲。一、正式成立后不久,耶稣会就公开地与秘密地为开一次宗教大会奔走,最后一个由耶稣会暗中把持之下的大会..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近代史上的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

    今日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简介本文的目的,是对今日以及全部近代史上以梵蒂冈为中心的世界性的罗马教,作一简单的介绍。文中的史实,一大部分都散见于一般较为详尽的历史书中,无需注明出处;也有的史实是只见于比较专..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有关马克思的两篇文件

    一九二七年纽约国际书店出版了一本《马克思:为人,思想家,革命家》(Karl Marx:Man,Thinker,and Revolutionist)一共汇集了十七篇文字,对于马克思的为人、思想与活动作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其中有两篇,我们下面..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周论》发刊词

    在刊物已经很多的今日,又出一个新的刊物,似乎当有充分的理由向社会说明。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世界,都处在政治兴趣特别浓厚的时代,刊物的众多也就是由于此种兴趣。政治兴趣使人热烈,使人动感情,使人把热烈的感情..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时代的悲哀

    今日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的动乱时代,到处都是问题,每一个问题又好似都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以致人心普遍的不安,被一种莫可名状的忧虑心理所笼罩,一若非常的大祸随时就要临头的模样。但我们若随便找一个警觉性锐敏..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五四献言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学及其他首都各校的学生三千余人所举行的游行示威,就动机与结果言,有双重的意义:一为爱国运动,一为新文化运动。时间虽已过了二十九年,我们今日纪念五四,不仅是例行故事的纪念,就那双..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史实,现实与意义

    历史学特别注重事实,某年某地会发生一个重要战役,二百年前的某政治家曾在某种情形下作了某一种决议,这都是历史的事实。再如群众暴动,宗教家的牺牲与宣传,哲学家的辩理,文学家的创造,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也是..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