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十五 ◎天部十五

2025-09-20 17:27 太平御览
○气

  《释名》曰:气犹饩也,饩然有声而无形也。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又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又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

  又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礼》曰: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

  又曰:三月之节,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勾者毕出,萌者尽达。

  又曰:三月之节,是月也,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又曰: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

  又曰: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

  又曰:八月之节。是月也,天子乃傩,以达秋气。杀气浸盛,阳气日衰。

  又曰:九月之节。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人力不堪,其皆入室。

  又曰:季秋行春令,则暖风来至,人气懈惰。

  又曰:小雪之日后五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又曰: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

  又曰: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

  又曰:十二月中气,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阴气。

  又曰:社祭土而主阴气也。

  又:《乡饮酒》曰:天地严凝之气,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义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於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仁气也。

  《周礼》曰: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妖祥善恶之征。郑司农云:煇谓日光之气。)

  又曰:视祲之官,春分望气。

  《传》曰:节宣其气。

  《尚书中候》曰:尧沉璧于河,休气四塞。

  《春秋繁露》曰:气之清者为精,人之精者为贤。治身以贤,积精为道。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聚为云气。

  《史记》曰: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

  又《项羽本纪》曰: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宜急击勿失。"

  又《秦纪》曰: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於是始皇东游以厌之,改金陵为秣陵,堑之以绝其气。

  《汉书》曰:武帝巡狩,过河间,见紫云青气自地属天,望气者云下有奇女,求之,得拳夫人,后生昭帝。

  又曰:宣帝幼时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虽在襁緥,犹系郡邸狱。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怜曾孙无辜。至亡元二年,武帝疾,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攘夜至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

  应劭《汉官仪》曰:世祖封禅,夕有青气,上与天属,遥望不见山巅。

  又曰:高祖在沛,隐芒砀山,每游,上辄不欲令吕后知,常在深僻处,后亦常知所在。高祖问曰:"何以知之?"后曰:"君所居处,上有紫气。"

  又曰:孝灵熹平八年八月辛未,白气如匹练冲北斗第四星,为大兽状。明年,扬州刺史臧旻攻盗贼,斩首数千级。

  《东观汉记》曰:和帝永元十二年,癸酉夜,白气长三丈,起国东北,指军市十日。是月,西域蒙奇、疏勒二国归义。

  谢承《后汉书》曰:郎顗上书曰:"去年闰月,白气从天汉入玉井西,将有叛戾之患、金精之变。太尉所掌,宜责以灾异。

  《后汉书·五行志》曰:永兴二年,光禄勋舍壁下有青气,视之得玉钩玦。

  《汉光武封禅仪》曰:元年封禅,昼有白气,夜有赤光。

  又曰: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十九日之山虞。此日山上云气成宫阙,百官皆见之。二十一日夕牲时有白气广一丈,东南极望。二十二日礼毕,正直坛所,有气与天属,遥望不复见山。

  《楚汉春秋》曰:亚父谋曰:"吾望沛公,其气冲天,五色相掺,或似龙,或似蛇,或似虎,或似云,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气也。"

  王隐《晋书》曰:武帝咸宁元年,洛阳太祖庙中有青气,占者云以为东莞王后当有天子。后改封琅琊,江东之应也。

  又曰:鲁胜,字叔时。以岁日望气,乃长叹,知将来多故,便称疾去官。中书令张华敬之,欲用之,遣二子谕意,遂不动。

  又曰:张华察牛斗间有紫气,乃丰城之剑气也。

  《吴志》曰:朝宫井上,旦有五色气,孙坚令浚之,得汉传国玺。

  又曰:孙坚葬富春城东,冢有光,上属天,下蔓数里。皆曰:"非凡气也,孙氏其兴乎!"

  《蜀志》曰:刘豹、向举等上言:"建安二十二年,数有气,必有天子出其方。"

  《南中八郡志》曰:永昌郡有禁水,水有恶毒气,中物则有声,中树木则折,名曰:"鬼弹"。中人则奄然溃烂。

  宋《永初山川记》曰:宁州瘴气{艹冈}露,四时不绝。

  《西升记》曰:老子西出关,关令尹喜占气,知神仙过。

  《荆州记》曰:夷道县有望州山,山下有泉,欲雨,泉中有赤气上腾于天。

  《庄子》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於无穷者,彼恶乎待哉!(郭象曰:御六气之辨,即是游变化之涂也。)

  又曰:人之生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列子》曰:太初者,气之始也。

  又曰:天,积气之成者也。

  《孙卿子》曰:水火有气而无,草木有生而无知。

  《抱朴子》曰:军上气黑如楼,将军移军必败。其将勇则气如火,火势如张弩,云如日月,赤气绕之,所见之地大胜,不可攻也。

  又曰:或问登步之道,曰:"或用枣心为飞车,存念则五蛇六龙至乘之,上升三十里,名为太清。其气甚刚,胜人也。师言鸢飞渐高,直舒两翅而自渐进,渐乘刚气也。

  《淮南子》曰:土地各以类生人,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瘖,(於金反。)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高诱曰:自此上至山气多,男皆生子,乃有此疾也。)下气多尰,(岸下下湿,肿足曰尰。)石气多力,(象石也。)险阻气多癭,暑气多殀,(音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痺,丘气多狂,广气多仁,(下而平者为广。)陵气多贪,(象陵积聚也。)轻土多利,(利,疾也。)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重,(湍,急流悍水也。)中土多圣人,皆应其类也。

  又曰:太清之始世,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其序,风雨不降其虐,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此时玄元气至休者也。

  《吕氏春秋》曰:天圆为精气圆通,周复无杂,故曰圆。

  魏子曰:北夷之气象群羊,南夷之气类船,山海之气象楼台,宫阙、都邑之气象林木。

  《家语》曰:食气者,神明而寿。

  《洛书》曰:有气象人,青衣无手,在日西,天子之气也。

  《遁甲开山图》曰:巨灵者,偏得元气之道,故以元气一时生混沌。

  又曰:自老子生周,青气凌迟,俗儒道士无所通验。

  《河图》曰:昆仑山有水,水气上蒸为霞。

  《地镜图》曰:望百姓家黄气者,蘖栀子树也。山有白气而郁郁,中有神龙。

  《三辅旧事》曰:汉作灵台,以四孟月登而观,黄气为疾病,赤兵,黑水。

  《荆州图》曰:宜都郡望州山,(袁山松《宜都记》曰锺山。)山根有涌泉成溪,溪注丹水,天阴欲雨,辄有赤气,故名丹溪。

  《论衡》曰:陈留虞延,字君人。夜生,母见其上气如一匹绢径上天,以问人,人曰吉气与天通。仕至司徒。

  《楚辞》曰: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曰:餐吞曰精,食元符也。《凌阳子明经》曰: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出赤气也。秋日食沦汉,沦汉者,日没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半夜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

  又《天问》曰:伯强安处?惠气安在?注曰:"伯强,是大疫鬼也。所至恣恶气,伤和气。"

  ○雾

  《释名》曰:雾,冒也。气蒙冒覆地物也。昏暗之时则为妖灾,明王圣主则为祥瑞。

  《礼记·月令》曰: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

  《尔雅》曰:地气发,天不应,曰雾。

  《尚书中候》曰:桀无道,地吐黄雾。

  《春秋元命苞》曰:雾,阴阳之气也,阴阳怒而为风,乱而为雾。

  《汉书》曰:袁盎谏文帝勿迁淮南王,恐其逢雾露病死。

  又曰: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日黄雾四塞。

  又曰:汉高祖至平城,匈奴围上七日,天大雾,汉使人还往,胡不觉,后得免平城之难。

  又曰:孝成帝建始元年,夏四月,黄雾四塞。上问杨兴等,对曰:"阴盛侵阳之气也。"

  《东观汉记》曰:马援谓官属曰:"吾在浪泊、西里间,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视乌鸢跕跕(都叶、吐叶二音。)堕水中。"

  谢承《后汉书》曰:河南张楷,字公超。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於时华阴关西华阴人裴优亦能作三里雾。

  《魏略》曰:刘雄鸣每出云雾中,识道不迷惑,时人因谓能为云雾。

  王隐《晋书》曰:乐广为尚书令,卫瓘见而奇之,因令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也。每见令人莹然,若开云雾,睹青天。"

  又曰:大宁元年,黄雾四塞,王敦之应也。

  《宋元嘉起居注》曰:盱眙民王彭先丁母艰,居丧至孝。元嘉之始,父又丧亡。彭兄弟二人土工未就,乡人助彭作砖,砖事须水济,值天旱,穿井尽力不得水。彭号穷无计,一旦天雾,雾消之后,於砖灶前自然生水。

  沈约《宋书》曰:后汉正月朝,天子临德阳殿受朝贺。舍利从南方来,戏於殿前,激水化成比目,跳跃,嗽水作雾翳日。

  《燕书·烈祖后纪》曰:元玺六年,蒋干遣侍中缪高、太子詹事刘猗赍传国玺诣晋求救。猗负引行数百里,黄雾四塞,迷荒不得进,乃还易取行,玺始得去。

  《帝王世纪》曰:凡重雾三日必大雨,雨未降,雾不可冒行。

  又曰:帝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岁,天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太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焉。

  又曰:黄帝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也。世传大雾三日必有甚雨,自此始也。

  《汉武内传》曰:东方朔乘云飞去,仰望天,雾覆之,不知所在。

  刘向《列女传》曰:陶答子妻者,陶大夫答子之妻也。答子仕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仕,家贫而国富,福结于子孙,名垂於后代。今夫子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远害。今君与此背,不无后患乎?"

  葛洪《神仙传》曰:栾巴为尚书郎,一旦天大雾,对坐不相见,失巴所在。后问其故,乃是巴还成都与亲故别也。

  又曰:淮南王闻有道术之士,必卑辞厚币以致之,於是八公乃往,一人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王试之无不效。

  《李先生传》曰:先生名广,字祖和,本南阳人。刘备遣军欲取先生,先生起雾半天,备骑自相杀,先主因此乃入吴。

  《宜都山川记》曰:郡西北三十里有丹山,天晴,山岭忽有雾起,回转如烟,不过再朝雨必降。

  王烈之《安城记》曰:县人有谢廪者,行田归路中忽遇云雾,雾中有一人乘龟而行。廪知为神人,拜请随去。父曰:汝无仙骨,不得去也。"

  《湘州记》曰:曲江县有银山,山常多素雾。

  《嵩高山记》曰:有猎师在山,见浮图奇妙异常,有金象,比来寻求,白雾忽起,不知寺处。

  东方朔《十洲记》曰:汉武帝天汉中,西胡国献猛兽,使者曰:"猛兽之出生昆仑,或生玄圃,食气饮雾,解人语。当其神也,立起风云,吐嗽雾露,百邪迸走,因名猛兽。"

  王粲英雄记》曰:曹公赤壁败,行至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路。

  王子年《拾遗记》曰:平沙千里,色如金,细如粉,风吹起如雾,亦曰金雾。

  《西京杂记》曰:太平之代,雾不塞望,浸淫被薄而已。

  又曰:东海人黄公立兴云雾,坐成山河。

  段龟龙《凉州记》曰:吕光幸天渊池,时天清朗,忽然起雾,有五色云在光上。

  《陈留风俗记》曰:雍丘县有祠名夏后公祠,有神井,龙能致雾雹。

  《博物志》曰:王尔、张衡、马均者,昔俱冒雾行,一人无恙,一人病,一人死。无恙者饮酒,病者食,死者空腹。

  《庄子》曰:腾水上溢故为雾。

  《抱朴子》曰:白雾四面围城,不出百日,大兵至城下。

  又曰: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

  又曰: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线自本彻末者,以此角大雾重云之夜,置中庭终不沾濡。

  《苏子》曰:蜀郡邓公,呼吸成雾。

  《韩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散,与螾(与蚓字同。)蚁同矣。

  《淮南子》曰:甚雾之朝,可以细书,不可以望寻常之外。

  又曰:腾蛇游雾,困于蝍蛆。

  又曰: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皆古得道,能御阴阳。)游微雾、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影。

  《魏子》曰:雾之盛须臾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是以人君喜怒不见于容。

  《龙鱼河图》曰:山有大雾,十日以上不除者,山崩之候也。

  京房《妖占》曰:大雾君迷或,云雾四起,则时多隐士。

  伏侯《古今注》曰:汉元帝竟宁元年,大雾,树皆白。

  《潜潭巴》曰:大雾三日群猾起,上下相蒙,上少下多,故群猾也。

  《志林》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望气经》曰:十月癸巳,雾赤为兵,青为殃。

  又曰:六月三日有雾则岁大熟。

  《地镜图》曰:古玉之千岁者,行游诸国,其所居国必三日变为日中之雾。

  《汉武帝故事》曰:武帝葬茂陵,芳香之气异常,积于坟埏之间,如大雾。

  《黄帝玄女战法》曰: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

  徐幹《中论》曰:文王遇姜公于渭阳,执竿而钓。文王得之,灼若披云而见白日,霍若开雾而睹青天。

  《温峤与陶侃笺》曰:雾气过差则君道幽晦。

  ○霾

  《释名》曰:霾,晦也。如物尘晦之色也。

  《诗》曰: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尔雅》曰:风而雨土为霾。

  崔豹《古今注》曰:汉昭帝元凤三年,天雨黄土,昼夜昏霾。

  ○曀

  《说文》曰:曀,天阴沉也。

  《诗》曰:终风且曀,惠然肯顾。

  又曰:曀曀其阴。

  《尔雅》曰:阴而风为曀。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三 ◎时序部八

    ○夏下 《淮南子》曰:中央土,其帝黄帝,(黄帝以土德王天下,号曰轩辕氏,死托祀於中央之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止,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土色黄也。)其音宫,其日戊己。(音,土也。戊己,土日也。) 又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二 ◎时序部七

    ○夏中 《庄子》曰:井鱼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文子》曰:政失于夏,荧惑逆行。夏政不失,则降时雨。 《列子》曰:郑师文学琴于师襄,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 《管子》曰:夏日不炀,..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一 ◎时序部六

    ○夏上 《尔雅》曰:夏为朱明。(孙炎曰:夏气赤而光明。) 又曰:夏为昊天。 又曰:夏为长嬴。 又曰:夏祭曰荐。(荐上帝鱼,初薄也。夏时百穀未登,可荐者薄也。) 《释名》曰:五月谓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 ◎时序部五

    ○春下 《说苑》曰:管仲曰:"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吾道穷矣。" 《白虎通》曰:嫁娶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京房《易占》曰:春当退贪吏,进柔良,恤幼孤,赈不足,求隐士,即..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九 ◎时序部四

    ○春中 《史记》曰: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今方樱桃熟,愿陛下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也。 又曰:正月为端月。(端,首也。《春秋左传》曰:履端于始。) 又:《天官书》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八 ◎时序部三

    ○春上 《释名》曰:春之言蠢也,万物蠢然而生。 又曰:正月少阳建寅,寅者,演也。律中太蔟,律之言率也,所以率气也。太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 《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七 ◎时序部二

    ○五行 《释名》曰:五行者,言五气于其方各施行者。 《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皆其生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之常性也。)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木可以揉曲直..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六 ◎时序部一

    ○律 《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山,取竹於嶰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十二筒,听凤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故曰,黄锺之宫,..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四 ◎天部十四

    ○霜 《释名》曰:霜,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 《说文》曰:{雨执},(竹入反。)早雪。皑,霜雪之白者。 《易·坤卦》曰: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诗》曰:纠纠葛..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三 ◎天部十三

    ○雷 《释名》曰:雷者,如转物有所硠(音郎)雷之声也。 《说文》曰:霆,雷余声铃铃,所以挺出万物。 《易》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又曰:震为雷。 又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 又曰:鼓之以雷霆。..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二 ◎天部十二

    ○雪 《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凝,绥绥然下也。 《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雰雰,雪貌也。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又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昔我..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一 ◎天部十一

    ○雨下 《河图帝通纪》曰:雨者,天地之施也。 《遁甲开山图》曰:霍山南岳有云师雨虎。(荣氏解曰: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雨虎如蚕,长七八寸,似蛭,云雨之时,出在石上,肉甘,可熟而食。) 又曰:郑有不..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 ◎天部十

    ○雨上 《释名》曰: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 又曰:雨,水从云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而生养。 《说文》曰:零,徐雨也。{雨鲜},(音斯。)小雨裁落也。{雨统},(一林本反。)霖雨也。南阳名霖雨曰霡。{雨酸},(..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九 ◎天部九

    ○风 《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又曰:风以动之。 又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又曰:《巽》为风。 又曰:云从龙,风从虎。 又曰:风行地上曰《观》。 《尚书·金縢》曰: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八 ◎天部八

    ○云 《释名》曰:云犹云云众盛也。 《说文》曰:云,大泽之润气也。 又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形也。(霠于金反,)云覆日也。霃(音沉),淹(于检反。)云久阴也。凄,雨云起也。雨云貌也。(《诗》云:有淹凄..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七 ◎天部七

    ○星下 《河图》曰:以德布精,上为众星。 《龙鱼河图》曰:太白之精,下为风伯之神,主司非星辰之气。下为灵星之神,主得土。 《河图·帝秘微篇》曰:帝淫泆,政不平,则奎有角。 《异苑》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六 ◎天部六

    ○星中 《天文录》曰:格择星,状如炎火,下大上锐,色黄白,起地而上。占曰:"格择星见,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又曰: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司马迁《天官书》曰:"归邪见,必有归国者。" 又..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五 ◎天部五

    ○星上 《释名》曰: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宿,宿也,星各止宿其所也。 《说文》曰: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三五历记》曰:星者,元气之英,水之精也。 《易》曰:日中见斗,幽不明也。 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四 ◎天部四

    ○日下 《帝王世纪》曰:文王梦日月着身。 《望气经》曰:日上有黄气,君喜;下有黄气,君永福。 又曰:汉文帝时,日中有王字。 徐整《长历》曰:众阳之精,上合为日,径千里,周围三千里,下於天七千里。 《谈薮》..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三 ◎天部三

    ○日上 《说文》云:日者,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字从口一,象形也。又君象也。 《易》曰:《离》为日。 又曰:日中则昃。 又曰:日以烜之。 又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又曰:阴阳之义配日月。 又曰:悬象著明,莫..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