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九百二十 ◎羽族部七

2025-10-02 13:27 太平御览
○乌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星散为乌。

  《左传》曰:子玄以车六百乘伐郑。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

  又曰:晋侯伐齐,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煽戎,齐师其遁。"(鸟乌得空营,故乐也。)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毛诗》曰: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又曰:瞻乌爰止,于谁之屋?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又曰:弁彼鸒斯,归飞提提。

  《尔雅》曰:鸒斯,鵯鶋。(楚乌也。又曰鸦乌,小而多声,腹下白。)

  又曰:乌鹊丑,其掌缩。(飞,缩脚腹下。)

  又曰:有燕,白脰乌;鸀,山乌。(鸀,似乌而小,赤嘴,穴乳,出西方。)

  《春秋运斗枢》曰: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

  《春秋玄命苞》曰:火流为乌。乌,孝乌。阳精,天意,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

  《尚书纬》曰:火者,阳也。乌有孝名。武王卒大业,故乌瑞臻。

  《汉书》曰:成帝时,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又曰:黄霸为颍川太守,遣吏有所伺察。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言事,適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见,霸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其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厘不敢有所隐。

  《后汉书》曰:马援曰:"当吾在西黑浪泊间,诏书每到,腹如汤火。下潦上雾,毒气上蒸。仰视乌鸢,跕跕堕死晷。"

  谢承《后汉书》曰:广汉儒叔林为东郡太守,乌巢於厅事屋梁,兔产於床下。

  司马彪《续汉书》曰:桓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一年生九雏。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

  《吴历》曰:吴王为神主来,立庙苍龙门。时有乌巢朱雀门上。

  《晋书·载记》曰:慕容冲之乱,有群乌数万翔鸣於长安城上。其声甚悲。占者以为斗羽不中,年有甲兵入城之像。

  《梁书》曰:高国有乌,旦旦集王殿前,为行列,不畏人。日出后,然后散去。

  《陈书》曰:司马申短毛喜於后主,使其废锢。又与施文庆、李脱儿比周,谮杀傅縡,夺任忠部曲,以配蔡徵。申常昼寝於尚书下省,有乌啄其口,流血及地。时论以为谮贤之效也。

  《北史》曰:西魏裴侠,年七岁不能言。后於洛城西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惠,甚异常童。

  又曰:齐萧放居丧以孝闻。居庐孝门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前饮啄,午后更不下树。每临时,舒翅悲鸣,全似哀泣。家人伺之,未常有阙。

  又曰:齐世辨性怯。武平末,为开府。周师入邺,令辨以千馀骑觇候,出险口,登高阜西望,遥见群乌飞起,谓是西军旗帜,即驰还。比至紫陌桥,不敢返顾。

  《后周书》曰:宗懔遭母忧,去职,哭欧血,两牙戤内,绝而复苏者三。每旦,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

  又曰:皇甫遐,字永贤,少丧父,事母以孝闻。后母亡,庐於墓侧,负土为坟。乃有鸱、乌各一,徘徊悲鸣,不离墓侧,若助遐者。

  《隋书》曰:炀帝起宫丹阳,将游于江左。有乌鹊来巢幄帐,驱不能止。

  《唐书》曰:武德中,张志宽纯孝。丁母忧,於墓侧,负土成坟。有乌巢于庐前树上,志宽哭临,乌辄悲鸣。高祖闻之,遣使吊,赐帛三十段,表其门闾。

  又曰:李义府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

  又曰:贞玄四年夏,郑、汴二州乌群皆去,分入田绪、李纳境内,衔木为城,高二三尺,方十馀里。绪、纳恶而命焚之,信宿如故。乌口多流血。

  又曰:柳仲郢为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盗发先人墓,弃官归华原。除华州刺史,不拜。后以本官为天平军节度,受节钺於华原别墅,卒於镇。初,仲郢自拜谏议,后每迁官,群乌大集於昇平里第庭树,戟架皆满,凡五日而散。诏下,不复集。家人以为候,惟除天平,乌不集。

  又曰:长庆中,濮州雷泽县百姓张宪庄榆树有乌巢,因风坠二雏。有鹊巢於东南树,引所坠二雏於其巢,哺之。

  《太公六韬》曰:武王登忧台,以临殷民。周挂丛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馀胥。"

  《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喻彘。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丹仰天叹之,乌即白头,马为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韩子》曰:夫驯乌者,断其下翎,则必持人而食焉,得不驯乎?夫明主之畜臣亦然。全臣不得人沱。夫利君之禄,不得无服上之名,君焉得不复禄?

  《淮南子》曰:尧时,十日并出。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其羽翼。

  《抱朴子》曰:石先生丹法:取乌之未生毛羽者,以真丹和牛肉,以吞之。至长其毛羽,皆赤,乃杀,阴乾百日,并捣服百日,得寿五百岁。

  《说苑》曰:孔子曰:"告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乌於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巨,国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国家,凶暴无极,外寇乃至,遂亡殷国。此逆天之时,说福反为祸也。"

  《楚辞》曰:羿焉毕日?乌焉解羽?

  焦氏《易林》曰:城上有乌,自名破家。

  《风俗通》曰:案《明帝起居注》曰:上东巡泰山,到苜眶,有乌飞鸣乘舆上。虎贲王吉射之,中而祝曰:"乌乌哑哑,引弓射,洞左腋。陛下寿万年,臣为二千石。"帝赐钱二百万,令亭壁悉画为乌。

  又曰:"乌号弓"者,柘桑枝条畅茂,乌登其上,垂下着地,乌適飞去,从后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为"乌号"。

  《说文》曰:乌,孝鸟也。

  《异苑》曰:阳颜以纯孝着闻。后有群乌衔鼓集颜所居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兴,故令聋者远闻。即於鼓处立县,而名为"乌伤"。王莽改为乌孝,以章其行迹云。

  崔豹《古今注》曰:乌,一名鸷鸟。

  《述征记》曰:相风:乌在灵台上,遇千里风则动。

  成公绥《乌赋序》曰:有孝乌集余之庐,乃喟尔叹曰:无仁惠之德,祥禽曷为而至哉?夫乌为瑞久矣,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鸟。是以《周书》神其流变,诗人瞻其所集。国有道则见,国无道则隐。斯凤鸟之德,何以加焉?鵩,恶鸟,而贾生惧之;乌,善禽,而吾嘉焉。惧恶而作歌,嘉善而赋之,不亦可乎?

  《洞林》曰:宁远参军弘景则,其姊適吴,病四十馀年,暂来归,在其家。令吾卦之,得《明夷》之《小过》。然病每欲动时,辄有乌来鸣,即便发作。案卦中,当时得独蹄猪畜之。(江东名之为独足猪。)后妇人如欲眠,而见一丈夫,衣服尽黑,在户前立,遥呼妇人,语其来前,不肯,言有所畏,遂泣而去。病始小间。吾与殷侯共论此事,曰:"乌,日之禽;猪,月畜。水火相忌,自然之数。故取玄阴之伏物,用消太阳之飞精。日中三脚,故以独足者当之。"

  《南越记》曰:乌贼鱼,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啄之,乃卷取乌,故谓"乌贼鱼"。今匹乌化为之鱼。

  《地理志》曰:孤山正在江中,有乌飞入舡,人以饮与之,乌且飞且啖。

  《谯子法训》曰:夫孝,行植稻。替本而求,未有得之者也。如或得之,君子不贵矣。乌者独有返哺,况人而无孝心者乎?

  《孝子传》曰:李陶,交趾人。母终,陶居于墓侧,躬自治墓,不受邻人助,群乌衔块助成坟。

  刘义庆《世说》曰:徐干木年少时,常梦乌从天下,衔长斗伞,敬树其庭前。乌复上天衔伞下,凡树三伞竟,乌大鸣,作恶声而去。徐后果得疾,遂以恶终。

  《春秋运斗枢》曰:维星得,则日月光。乌三足,礼义循,物类合。

  《春秋玄命苞》曰:日有三足乌者,阳精,其偻呼也。(偻呼,湿润生长之言。)

  《东观汉记》曰:章帝玄和二年,三足乌集沛国。三年,代郡高柳乌子生三足,大如鸡,色赤,头上有角,长寸馀。

  《后汉周书》曰:明帝三年秋七月,景申、顺阳献三足乌。八月甲子,群臣上表称庆,诏曰:"夫天不爱淫,地称表瑞,莫不威凤巢阁,图龙跃沼。岂直日月珠连,风雨玉烛?是以《钩免攕》曰:'王者至孝则出。'《玄命苞》曰:'人君至治所有。'虞舜烝烝,来兹异祉;周文翼翼,翔此灵禽。文考至德下覃,遗仁爰被,远符钦簇,降斯三足。将使三方归本,九州翕定。惟此大礼,景福在民。予安敢攘宗庙之善,弗宣大惠?可大赦天下,文武官并遣进三级。"

  《隋书》曰:大业四年,蜀郡获三足乌,张掖获玄狐各一。

  《唐书》曰:天授玄年,有进三足乌者,天后以为周室嘉应。睿宗时为皇嗣,言曰:"乌前足伪也。"天后不悦。须臾,一足堕地,果如其言。

  又曰:宝应玄年秋七月己卯,京兆府万年县获三足乌,献之。

  《淮南子》曰:日中有踆乌,月有蟾蜍。

  《抱朴子》曰:《青泠传》云:"荧惑,火精,生朱乌。"《古今注》所谓"赤乌"者,朱乌也。其所居高远,日中三足乌之精。三足乌何以三足?阳数奇也。以是有虞至孝,三足集其庭;曾参锄菰,三足萃其冠。

  司马相如《大人赋》曰:吾乃睹西王母,皓然白母,首戴胜而穴处,有三足乌为之使。

  《论衡》曰:儒者言:日中有三足乌。日,火也。乌入火中焦烂,安得立?然乌,日气也。

  张衡《灵宪》曰: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乌有三趾,阳之类数奇。

  《括地图》曰:昆仑之弱死晷,非乘龙不得至。有三足神乌,为西王母取食。

  《孙氏瑞应图》曰:三足乌生,王者慈孝着天地,则至。

  《晋诸公赞》曰:世祖时,西域献三足乌。遂累有赤乌来集此昌陵后县。案:"昌"种重"日";乌者,日中之乌。有托体阳精,应期曜质,以显至德者也。

  《尚书中侯》曰:周太子发渡孟津,有火自天止于王屋,为赤乌。

  又曰:有火自上复於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

  《瑞应图》曰:赤乌,武王时衔谷米至王屋上,兵不血刃而殷服。一本曰:王者不贪天下,而重民命,则至。

  《墨子》曰:赤乌衔珪,降周之歧社,曰命周文王伐殷。河出图,地出乘黄,天锡武王黄鸟之旗。

  《帝王世纪》曰:丰公,家于沛之丰邑中阳里。其妻梦赤乌若龙,戏己而生执嘉,是为公,即太上皇。

  《吴志》曰:赤乌玄年八月,武昌言赤乌见。集於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

  又曰:孙休永安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乌见。

  常璩《华阳国志》曰:僰道县孝子吴顺,养母至孝,赤乌巢其门。

  《孝子传》曰:吴叔和犍为人。母没,负土成坟。有赤乌巢门,甘露降户。

  薛综《赤乌颂》曰:赫赫赤乌,惟日之精,朱羽丹质,希代而生。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鸟兽,则白乌下。

  《汉书》曰:孝昭玄凤三年,有白乌数千,下集泰山莱芜山南。

  《古今注》曰:成帝河平四年,白乌集孝文庙殿下,黑乌从之。和帝玄兴玄年,白乌一见庐江,足皆赤。

  王隐《晋书》曰:虞溥为鄱阳内史,劝励学业,为召肯而不猛,宽裕简素。白乌巢郡庭,止于枣树,就执不动。

  《宋起居注》曰:玄嘉十三年,戚羡县民谈含送白乌,皓质洁映,有若辉璧。爰稽瑞图,实惟嘉祥。

  《齐书》曰:高帝时,有献白乌。帝问此何瑞,范云位卑,最后答曰:"臣闻王者敬宗庙,则白乌至。"时谒庙始毕,帝曰:"卿言是也,感应之理,一至此乎?"

  薛琮《白乌颂》曰:粲焉白乌,皓体如素。宗庙致敬,乃胥来顾。

  《礼斗威仪》曰:江海不扬鸿波,东海输之苍乌。

  又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南海输以苍乌。

  《孙氏瑞应图》曰:文王时见苍乌。王者孝悌,则至。一本曰:贤君帝王修行,孝慈被於万姓,不好杀生,则来。

  《隋书》曰:高祖授禅之年三月辛已,高平获赤雀,太原获苍乌。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

    ◎食货三 △漕运 清初,漕政仍明制,用屯丁长运。长运者,令瓜、淮兑运军船往各州县水次领兑民,加过江脚耗,视远近为差;而淮、徐、临、德四仓仍系民运交仓者,并兑运军船,所谓改兑者也。逮至中叶,会通河塞,而胶..

    1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货一 明末,苛政纷起,筹捐增饷,民穷财困。有清入主中国,概予蠲除,与民更始。逮康、乾之世,国富民殷。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又普免天下租税,至再至三。呜呼,古未有也。道、咸以降,海禁大开,国家多故。..

    4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时宪三 康熙甲子元法上上卷述立法之原,中卷志七政恒星之顺轨,下卷志诸曜相距之数。 日躔立法之原: 一,求南北真线以正面位。用方案极平,作圜数层,植表于圜心取日影。识表末影切圜上者,视左右两点同在一圜联..

    11 清史稿 2025-11-20
  •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时宪一 明之大统术,本于元之授时。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万历末,徐光启、李之藻等译西人之书为新法,推交食、凌犯皆密合,然未及施用。世祖定鼎以后,始绌明之旧历,依新法推算,即承用二百六十馀年之时宪术..

    11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二 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 六年丁卯春正月己未,任、赖诸匪窜孝感、德安,官军失利,总兵张树珊死之。壬戌,复靖远。丙寅,革官文总督,召来京。以李鸿章为湖广总督,调李瀚章为江苏巡抚,以刘昆为湖南巡抚。己巳,张锡嵘剿捻匪..

    11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讳奕蟭,宣宗第四子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二十六年,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 三十年正月丁未,宣宗不豫,宣召大臣示..

    7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二·魏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

    8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赵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赵惠文王三十年,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天单问赵爽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

    6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 越语上

    1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乃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

    13 国语 2025-11-19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二

    崇禎二年五月○崇禎二年五月崇禎二年五月乙酉朔免朝加申用懋右都御史以撫畿著勞也吏部起用王元翰不許起滿朝薦為太僕寺少卿陝西廵按御史吳煥疏言秦盜起於去年七月白水王二一夥邊賊少而土賊多今年正月以後則邊賊與土賊..

    15 崇祯长编 2025-11-18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

    崇禎二年四月○崇禎二年四月崇禎二年四月丙戌朔帝親祭太廟免朝兩廣總督王尊德上粵東事宜四事一有司勸懲宜力一海防重任宜擇一將領選用宜慎一賊棍窩主宜察章下所司大清遣兵至鉄山索劉愛塔兄弟及王得庫等平遼總兵毛文龍..

    19 崇祯长编 2025-11-18
  • 卷二O六 唐紀二十二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上章困敦(庚子)六月,凡三年有奇。 則天順聖皇后神功元年(丁酉,公元六九七年) 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宮。 突厥默啜寇靈州,以許欽明自隨。欽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醬、粱米及墨,意欲城..

    18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O四 唐紀二十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五年。 則天順聖皇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六八七年) 春,閏正月,丁卯,封皇子成美為恆王,隆基為楚王,隆範為衞王,隆業為趙王。 二月,丙辰,突厥骨篤祿等寇昌平,..

    16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六六 梁紀二十二

    起旃蒙大淵獻(乙亥),盡柔兆困敦(丙子),凡二年。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公元五五五年) 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劉棻將兵援江陵,至三百里灘,部曲宋文徹殺之,帥其衆還據邵陵。 梁王詧卽皇帝位於江陵,改..

    2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六四 梁紀二十

    起重光協洽(辛未),盡玄黓涒灘(壬申),凡二年。 太宗簡文皇帝大寶二年(辛未,公元五五一年) 春,正月,新吳余孝頃舉兵拒侯景,景遣于慶攻之,不克。 庚戌,湘東王繹遣護軍將軍尹悅、安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

    2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百二十 宋紀二

    起閼逢困敦(甲子),盡強圉單閼,(丁卯)凡四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元年(甲子、四二四年) 春,正月,魏改元始光。 丙寅,魏安定殤王彌卒。 營陽王居喪無禮,好與左右狎暱,遊戲無度。特進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聞..

    16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百 晉紀二十二

    起旃蒙單閼,盡屠維協洽,凡五年。 穆皇帝永和十一年(乙卯、三五五年) 春,正月,故仇池公楊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梁式王刺殺楊初;初子國誅式王及宋奴,自立為仇池公。桓溫表國為鎮北將軍、秦州刺史。 二月,秦大蝗,..

    17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九十八 晉紀二十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凡三年。 孝宗穆皇帝永和四年(戊申、三四八年) 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殺士民什八九。 趙秦公韜有寵於趙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長,猶豫未決。宣嘗忤旨,虎怒曰:「悔不..

    16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三十 漢紀二十二

    起屠維赤奮若(己丑),盡著雍閹茂(戊戌),凡十年。 孝成皇帝建始元年(己丑、前三二年) 春,正月,乙丑,悼考廟災。 石顯遷長信中太僕,秩中二千石。顯旣失倚,離權,於是丞相、御史條奏顯舊惡;及其黨牢梁、陳..

    17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二十八 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癸酉),盡屠維單閼(己卯),凡七年。 孝元皇帝初元元年(癸酉、前四八年) 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為陽平侯。 以三輔、太常、郡國公田及苑可省..

    13 资治通鉴 2025-11-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