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南华

04.人间世:养虎的学问

2025-11-03 11:19 古代文学

养虎的学问

接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的理论之后,蘧伯玉又讲: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你有没有看过,养老虎的人给老虎喂食,譬如说喂牛肉,宁可煮熟一点,而不敢割一块生牛肉丢进去,或直接把一只活物丢进去,否则老虎必须把活物咬死了吃,这样它就善成了杀生的习惯,而且养成了鬬争的习气。同时,不敢以全物与之,宁可把食物割开来剁碎,送到它嘴边就能吃下去。喂老虎一样东西,你看它用爪子按着又啃又咬,有时咬不下来就发脾气了。个坏的人哪,就和这老虎差不多。所以养老虎很麻烦,要对它很了解,什么时间肚子饱,什么时间肚子饿,它怎么样就要发脾气,怎么样才不发脾气,这些都要搞清楚。老虎是畜生,动物脾气都很坏,嗔恨心大,所以就变动物了。老虎与人不同类,但老虎对养它的人呀,蛮好,蛮乖。为什么?因为给它吃的嘛,养虎人顺着它的情来养。有时候老虎发了脾气,把养它的人吃了,那是因为养虎人撞到了虎的病,老虎的病发了,不管你养不善我,照样吃你。此所谓禽兽。这一段拿给心理翠家去发挥,可以研究出许多名堂。

虎之与人异类,其实庄子讲得很客气,虎和人不同类,并不是说人比老虎好。人有兽,兽也有人。上次在宗教展示中心,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密宗塑的塑像,多半不是人的样子,有些塑成人的身体,连着野兽的脑袋,还有爪子什么的?像显宗塑的佛像,三十二相八十庄严,多么漂亮,这是什么道理?找告诉他,很简单嘛,人之中有兽,兽之中有人,究竟人是善良,还是兽是善良?这是个话头,你参参看呢?不可知。你不要以为我们人这个样子,才叫长得漂亮,让另外世界的那些众生看,我们人这个样子很难看。别的生物长几十只脚,我们人只长两只脚,这个样子多不好看呢!别的生物脑袋后面长有眼睛,也不怕车祸,我们人长的眼睛,看前面还蛮灵光,后面就不行了,所以人这种动物笨得要死,只能看一面,不能够看到全面。所以啊,密宗的佛像,有道理在里面的,是个大话头。那个同学听了,有点恍然钻出来大悟的样子,是不是大悟了,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你看养马的,喜欢马的人,马的尾巴一翘,晓得它要屙大便了,就很快地用竹篮筐接住马粪。马粪还是药呢,也可以作燃料,同时也怕把路弄脏了,所以要用篮筐接祝马撤尿的时候呢?把海边大的贝壳取过来接它的尿,马尿也是药,也有好处。当然这是古代,现在都不用这些工具了。人马呀,又要给它洗澡,又要给它剪发,又要给它喝酒,又要给它吃豆,马那得不得了,比得多了。马我们那样它,它对人也好,看到人来,把头贴到人身上擦两下,人就是容易被骗的,马这样亲你两下,你就说:这马好可呀!它好我呀!结果

有个蚊虻来吃马的血,你拿苍蝇拍子啪一下,打到马身上去。打马的时候不对,这下马屁拍在马腿上,那马把马缰咬断了,把头一摆,马蹄子朝你胸口一踢,你就受内伤了,云南白药都吃不好的。这个道理就是:

意有所至而有所亡。可不慎邪?

这两句话也是作人的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自由的意志,生物也是一样,马也好老虎也好都是这样,意有所至,它那个病来了,一发作了,人跟马跟老虎没有什么两样,他好就是那一点,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转他不了,这就要研究唯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习气的根。一个人入迷的时候,你要劝他回头是岸,苦海茫茫,回头岸在何处啊?你什么般若呀,真如呀,都没有用。所以,明知道你他,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他了。因此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兄弟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总之是意有所至而有所亡啊!

我们再看历史上的大臣,譬如宋朝的秦桧,明朝的严嵩,乃至清朝的和珅这一些人,他们为什么一当权就是几十年?因为他们就懂得意有所至而有所亡这个窍妙,皇帝硬是离不开他们。历史上大臣杀了大忠臣,你以为真是被臣杀了的呀?根本就是皇帝要杀。如历史上说秦桧杀了岳飞,哪里是秦桧杀的,宋高宗本来就讨厌岳飞,秦桧只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大家都知道岳飞的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是岳飞不懂宋高宗的心理,以为直捣黄龙就可以了。迎回二圣以后,宋高宗怎么办?二圣一个是他父亲,一个是他哥哥,二圣回来,宋高宗还当不当皇帝?第二点,当时宋高宗还没有立太子,而岳飞偏要涉及内政,天天催宋高宗立太子,这在高宗的想法,认为你岳飞希望我快死吗?而且这是我赵家的家务事,你在外面好好打你的仗就行了。可是岳飞偏要回来管造件事。秦桧就知道宋高宗这个心理,宋高宗意有所至,秦桧一下子就懂了,皇帝的意思要这样办,我给皇帝办了,皇帝是越来越舒服,嗨,他真懂事。所以臣也是很不容易当的。当然我们不要学臣,臣太懂人家的心理了。所以做臣也好,做忠臣也好,历史上有句名言,叫揣摩上意。上面领人的意思,你搞不清楚不行,要好好地研究,好好地揣摩。不要说揣摩上面的人的意思,像有的学生没有把我的意思搞懂,有时候正忙着,你来给我讲话,又不好意思骂你,就好好好应付两声,那个好好好,是不大间意呀,你一听老师答应了好,就以为老师都同意了,那我的火就上来了,我的老虎脾气也发了。所以揣摩上意之难呀!不要说揣摩上意,两夫妻,两个好朋友,你真懂得他的意思很不容易,此所谓知己之难。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就可以作人了,可以处世了,也可以做大事业了。所以有些朋友埋怨,自己的才具是了不起的英雄,就是运气不好,这些长官不认识我。不是长官不认识你,对不起,是你不认识长官,你不懂得长官意有所至而有所亡埃

可不慎邪!”你要谨慎埃这两句是重点,最难的,这是庄子在《人间世》传人道上的密宗。

三个故事讲完了。《庄子》的妙就在于,他东一下西一下,一段一段的故事摆在那里,都不给你作结论,要你自己去作结论。如果他做了结论,那就没有价值了。就像一个水晶球摆在那里一样,从四面八方去看,角度不同,理解就不同。禅宗后来都是学的这一套。这中间要注意,我现在只能讲到这里,你们仔细去读,仔细去参详,这三段故事,每一段都并不独立,从颜回开始,三段故事都连带下来,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转接不同,但是,每一段又是单独的一个故事,这就是《庄子》的千古妙文。现在年青人写白话文,最时兴的都是这个方法,一段一段的,可惜呀,不是《庄子》的文章,是孙子文章。上不及老子,下不及孙子,真是儿子,中国诸子百家的儿子。我们的诸子百家,上有老子,中有儿子,下有孙子,哈!三代都有。

猜你喜欢

  • 06.大宗师:忘乎道术

    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子贡说:老师你讲了半天,这中间的道理,我还没有懂,请老师告诉我一个方向。控制只要用比喻来讲,鱼相造于水,人相造于道。这个造,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方之外与方之内

    方之外与方之内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孔子说:你不懂,他们都是方外人。方就是范围,他们这些方外人,已经超过了一切的范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什么都不能约束。像我自己,还在这个范..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善吾生 善吾死

    善吾生 善吾死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惮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物,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安时而处顺

    安时而处顺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一尻一,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

    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南伯子葵问乎女禹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有物先天地

    有物先天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庄子的寓言

    庄子的寓言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

    1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丙吉问牛

    丙吉问牛过了两三年,汉宣帝忍不住了,就把丙臣提起来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时丙臣已经很老了,丙臣也不喜欢,你让我当宰相就当宰相吧。有个副宰相叫肖望之,才气很高很一精一明,他看不起丙臣的老老实实,有..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拈提汉史

    拈提汉史同学们看了电视大汉天威,吃饭时,就讨论汉武帝。有位同学问我,汉武帝身边有一位非常憨直的大臣叫汲黯,这个汲黯是道家还是儒家?汲黯是道家。后世人认为,大概道家马马虎虎很圆滑,其实不是这样,在汉代很..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

    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这四点,我们先从个人修道方面做一个了解。以刑为体刑就是政治上的管理。后世道家讲到修道,一个人要长生,有两句术语: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生就是..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真人的境界

    真一人的境界古之真一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斛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上古时代得道的真一人,代表我们老祖宗的,够得上称为大宗师的人,有了出世的修养成就,然后再做入世的事业,所谓能够救..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高士严子陵

    高士严子陵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庄子讲入世的大宗师的思想,为了说明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提出东汉时的严子陵来加以发挥。严子陵的少年同学汉光武刘秀当了皇帝,他不同意也不反对..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隐士与历史文化

    隐士与历史文化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 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些人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人,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所标榜的高人,隐士,是被列入《隐士传》《高士传》里的人。说到隐士,大家注意,研究中国哲学..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进退存亡之道

    进退存亡之道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这也是批判儒家。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儒家有时候有利害不通之处,很多读死书的儒家人物都与这个味道。庄子在那两个时代也见过很多,所以他认为这一班知识分子,不通利害的关键,没有..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道家好谈兵

    道家好谈兵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一爱一人。第一句话,就涉及到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很严重的观点。庄子提出来,所谓大宗师,得道的人,假使他出世,要对历史对国家天下有所贡献,首先要懂..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古之真人

    古之真一人且有真一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一人?古之真一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庄子提出,人得了道就是真一人。真一人有真知,那是真智能。下面庄子又把我们带入一个神话境界,但却是真的,把人的生命价值说的..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人为什么短命

    人为什么短命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庄子提出来人对生命的把握。一个人的生命自己可以作主,可以永远活下去,并不是那么短命的。我们人认为自己活了七八十年或一百岁很长寿,在道家看来是很短命可笑得。..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以所知养所不知

    以所知养所不知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那么退一步讲,不是退一步讲,如果我们了解了人这个生命,是怎么样一个法则,使怎样有所为的。这就包括了两方面,一个身一体生理的,一个一精一神生理..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