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

庄子读书笔记逍遥游

2025-10-05 11:03 古代文学

《庄子》哲学被后世称为逍遥哲学,《逍遥游》开篇明旨,作为第一篇。。
庄子很形象地写出了逍遥游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鲲或鹏,只是外形,在逍遥游状态下,没有特定的形态。为鲲为鹏,据情况而定,需要在水里游,就变成鲲;需要在天上飞,则化为鹏。他不会去思考作为鲲或作为鹏有何意义,因为鲲和鹏只是众多变化中的一两种,属于技术层面。
如何才能到达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提出了小大之辨、有用与无用的说法,事实上,庄子提出小大之辨、有用与无用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思路:要超越世俗的评价标准,以与天地相通的内心中的标准作为标准,所谓人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在说小大之辨、有用与无用的时候,说了几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所谓小大,其实是指境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而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做为境界的存在,永没有极限,只有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其实是人生成长新陈代谢的过程。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龟手之药在宋人手里,使其世世代代以洴澼絖为事,同样的药在另一个人手中,却可以得官封地。一个大葫芦在惠子那里一无是处,可是庄子则用它浮乎江湖,何其逍遥。
何为有用无用?突破种种的世俗界限,这样的内功修为,只是逍遥游的基本功。所以在《天龙八部》以及《笑傲江湖》道家最高深的武功第一步都是散功,只有虚怀若谷,才能无所不容,只有空才有空间吸纳更多的东西并使之再转化为无。
到这里,不禁又一次想起《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关于体与用的议论。扫地僧是佛家功夫的代表,看起来佛和道截然不同,可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是相通的。鲲和鹏也不就是用么?
何为体?道家的说法是道,庄子强调外化内不化,内不化,就是体。
是鱼是鸟,有怎样的外在形态,无关紧要。鱼和鸟看起来那么对立矛盾,只有内足够强大,才能将外在形态截然不同的二者调和。也就是说,只有足够强大的内,才能有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这一点又是和扫地僧强调的体与用是相通的。
那老僧道: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牙,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间,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果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对自身为害甚微,只须身子强壮,尽自抵御得住
那老僧继续说道: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
但听他继续说道:我少林寺建刹千年,古往今来,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却是何故?七十二绝技的典籍一身在此阁中,向来不禁门人弟子翻阅,明王可知其理安在?
那老僧续道: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只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我,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在佛家而言,内为佛法,外为高强的武功。
庄子对知见障的表述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此言目的,是要由知回心:知代表我与外在世界对立,不要将世界割裂开来用逻辑去认识(知),而是将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由心去感知它。
在第二篇《齐物论》的开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南郭子说:今者吾丧我。吾与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是外,是用,吾是内,是体。所以吾浩然之气,而非我浩然之气,是吾丧我,而非我丧吾。对于世人而言,为尘世种种的追求迷失自己是我丧吾。

庄子强调外化内不化,所谓外化,就是指我们的种种行为,如同变色龙的皮肤,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现实环境。内不化,是指内心中有自肯自得的根基,有内在独立的神,内在神的长生是人的第二次发育。只有足够深厚的内在根基,才能无可无不可,才能忽而为鲲忽而为鹏,只有足够强大的内在根基才能让行为随欲不越矩。
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生活的更好?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现实问题。好比学武之人如何练得绝世武功?以前更关注于体和道的思考,而忽略了用和行的实践。用和行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如同武功,只是技巧,并且用和行的种种不应该反过来影响体和道,因为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内涵与意义可言,纯粹是套路。

猜你喜欢

  • 重令

    【原文】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法禁

    【原文】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彊而治矣。君壹置则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君之置其仪也不一,..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八观

    【原文】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闬不可以毋阖,宫垣关闭不可以不修。故大城不完,则乱贼之人谋;郭周外通,则一奸一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闾闬无阖,外内交通,则男..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枢言

    【原文】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枢言曰:一爱一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帝王者,审所先所后..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宙合

    【原文】左一操一五音,右执五味,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陰,冬处陽,大贤之德长。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大揆度仪,若..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五辅

    【原文】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士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幼官图

    【原文】右中方本图若因处虚守静,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漫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

    3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幼官

    【原文】中方本图若因处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敺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

    3 古代文学 2025-10-05
  • 版法

    【原文】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骤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祸乃始牙。众之所忿,置不能图。举所美,必..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七法

    【原文】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

    5 古代文学 2025-10-05
  • 乘马

    【原文】立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大数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

    1 古代文学 2025-10-05
  • 立政

    【原文】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三本君之所审者三:一..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权修

    【原文】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一操一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形势

    【原文】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

    3 古代文学 2025-10-05
  • 牧民

    【原文】国颂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庄子读后感庄子的“无”

    那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在抱怨一场活动中的不公平。她非常看不惯,她为那些人抱不平。印象中,她不是这样的人。总是不想引起冲突。这是怎么了?我说:这个结果又不是很重要,何必让你自己这么烦恼?她说:我觉得自..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庄子读后感还是关于两条鱼的故事

    在江海中的鱼儿是不会相濡以沫的,因为不需要。一爱一情,始终就只是处于危机中的人无可奈何的彼此相拥,迫于时机,迫于环境,迫于寂寞,迫于人心。在我们穷困无助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来一爱一,或者一爱一一个人..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庄子读后感朝三暮四

    最近在看《庄子》。以前看这本书我也只是读懂表面的东西。如今换了一个角度再读这本书,发现这本书比以前易读了许多,自己能够看到的层次也较之从前深入许多。以前读《论语》的时候,边读我心里边一个劲儿地暗自佩服..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庄子读书笔记自然与本性

    有友人喜谈自然本一性一。一日,引庄子为证,说近日读庄子,始觉一篇逍遥游,并不曾嘲笑鼠目寸光,歌颂鸿图大志。大鹏有它的大活法,小雀有它的小活法,既然万物齐一,自然说不上哪种活法比哪种活法优越。大鹏小雀各..

    2 古代文学 2025-10-05
  • 庄子读书笔记解“毒”庄子

    刚刚考完中华文化,最后一篇小作文要求写庄子读后心得,趁着记忆还清晰,略作修改搬过来。这世界似乎是中了庄子的毒,从老师们教导小孩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到流行乐队苏打绿的《各站停靠》音符化庄周梦蝶典故..

    5 古代文学 2025-10-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