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管子

四称

2025-10-06 12:17 古代文学

【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之所能与所不能,尽在君所矣,君胡有辱令?桓公又问曰:仲父,寡人幼弱惛愚,不通四邻诸侯之义,仲父不当尽告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闻之于徐伯曰,昔者有道之君,敬其山川、宗庙、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收聚以忠而大富之。固其武臣,宣用其力。圣人在前,贞廉在侧,竟称于义,上下皆饰。形正明察,四时不贷,民亦不忧,五谷蕃殖。外内均和,诸侯臣伏,国家安宁,不用兵革。受币帛,以怀其德;昭受其令,以为法式。此亦可谓昔者有道之君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曰:仲父既己语我昔者有道之君矣,不当尽语我昔者无道之君乎?吾亦鉴焉。管子对曰:今若君之美好而宣通也,既官职美道,又何以闻恶为?桓公曰:是何言邪?以繬缁缘繬,吾何以知其美也?以素缘素,吾何以知其善也?仲父已语我其善,而不语我其恶,吾岂知善之为善也?管子对曰:夷吾闻之徐伯曰,昔者无道之君,大其宫室,高其台榭,良臣不使,谗贼是舍。有家不治,借人为图,政令不善,墨墨若夜,辟若野兽,无所朝处,不修天道,不鉴四方,有家不治,辟若生狂,众所怨诅,希不灭亡。进其谀优,繁其钟鼓,流于博塞,戏其工瞽。诛其良臣,敖其妇女,撩猎毕弋,暴遇诸父,驰骋无度,戏乐笑语。式政既輮,刑罚则烈。内削其民,以为攻伐,辟犹漏釜,岂能无竭。此亦可谓昔者无道之君矣。桓公曰:善哉!

桓公曰:仲父既已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与昔者无道之君矣,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臣乎?吾以鉴焉。管子对曰:夷吾闻之于徐伯曰,昔者有道之臣,委质为臣,不宾事左右;君知则仕,不知则已。若有事,必图国家,遍其发挥。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事君有义,使下有礼,贵贱相亲,若兄若弟,忠于国家,上下得体。居处则思义,语言则谋谟,动作则事。居国则富,处军则克,临难据事,虽死不悔。近君为拂,远君为辅,义以与交,廉以与处。临官则治,酒食则慈,不谤其君,不毁其辞。君若有过,进谏不疑;君若有忧,则臣服之。此亦可谓昔者有道之臣矣。桓公曰:善哉!

桓公曰:仲父既以语我昔者有道之臣矣,不当尽语我昔者无道之臣乎?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闻之于徐伯曰,昔者无道之臣,委质为臣,宾事左右;执说以进,不蕲亡己;遂进不退,假鬻贵。尊其货贿,卑其爵位;进曰辅之,退曰不可,以败其君,皆曰非我。不仁群处,以攻贤者,见贤若货,见贱若过。贪于货贿,竟于酒食,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恭,不友善士,谗贼与斗,不弥人争,唯趣人诏。湛湎于酒,行义不从。不修先故,变易国常,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生夺之政,保贵矜。迁损善士,捕援货人,入则乘等,出则骈,货贿相入,酒食相亲,俱乱其君。君若有过,各奉其身。此亦谓昔者无道之臣。桓公曰:善哉!

【译文】

桓公问管子说:我幼弱昏愚,不懂得与四邻诸侯如何交往的道理,仲父还不应当把从前有道之君的表现尽量告诉我么?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之所能与不能,您都全部知道,您为什么还让我讲呢?桓公再一次问管子说:仲父,我幼弱昏愚,不懂得与四邻诸侯交往的道理,您还不应该给我讲讲古代的有道之君么?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听到徐伯说过,从前的有道之君,都是敬礼山川、宗庙和社程的,对于先故的大臣,施以恩德,并且使其大富。巩固武将的官位,发挥他们的能力。圣人在前,贞廉之士在左右,互相提倡行义,上下都有修治。刑政明察,四时的行事安排没有失误,人民无忧虑,五谷都有繁殖。外内和睦,诸侯臣服,国家安宁,不用兵革。把币帛授于邻国,以感怀邻国的德惠;把政令昭示于邻国,以作为他们的规范。这也就可以称作从前的有道之君了。桓公说:讲得好呵!

桓公说:您既已给我讲过古代的有道之君了,是不是应该再给我讲讲古代无道之君呢?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像您这样美好而明通,既已明察美的道理,又何必再听恶事呢?桓公说:怎么能这样说呢?用黑色给黑衣服沿边,我怎么知道它的美?用白色给白衣服沿边,我怎么知道它的好?您已对我讲了善,而没有讲恶,我怎样了解善之所以为善呢?管子回答说:我听到徐伯说过,从前的无道之君,都是把宫室搞得大大的,把台榭盖得高高的,不用良臣,只是留用谗贼。他们有国不治,依靠别人谋划;政令不善,黑暗得象在夜里;又好象野兽一般,没有归宿之处。不遵循天道。借鉴四方,有家不治,好象发狂病一样,大众都在怨恨和诅咒,很少有不灭亡的。他们还增加戏曲艺人,广置钟鼓音乐,沉溺于赌博之戏,玩赏乐人瞽者。诛杀良臣,戏弄妇女,不停地进行田猎,凶暴地对待诸侯。驰骋无度,戏乐笑语。施政既有偏差,刑罚就要酷烈,对内侵削人民,还自以为有功。就好象有漏洞的锅一样,怎么能不枯竭呢?这也就可以称作古代的无道之君了。桓公说:讲得好呵!

桓公说:您既已给我讲了古代的有道之君和古代的无道之君了,您还不应该给我讲古代的有道之臣么?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听到徐伯说过,古代的有道之臣,自从下拜为臣,从不去事奉君主的左右臣。君主了解他就出来做官,不了解他就在野。国家有事,就一定为国家利益着想,而充分出力。他遵循祖德,明辨顺逆,推荐贤人,又能使谗慝不敢活动。事奉国君有义,使用部下有礼,贵贱相亲,有如兄弟,忠于国家,使上下各得其所。平居则多加思考,谈话则经过谋虑,行动起来则有所建树治国则富,治军则胜,遇到危难或事变,虽死不悔。在近处是国君辅佐,在远处也是国君辅佐,以义来相交,以廉来处事。执行公务则尽职,遇到酒食则辞谢,不诽谤国君,也不隐讳意见。国君若有过错,进谏而不疑;国君有忧虑之事,自己承担起来。这也就可以称作古代的有道之臣了。桓公说:讲得好呵!

桓公说:您既已给我讲了古代的有道之臣了,还不应该给我讲讲古代的无道之臣么?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听到徐伯说过,从前的无道之臣,自下拜为臣以后,就敬事君主左右的臣。用邪说以求升进,从不想忘掉自己;知进而不知退,并利用君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只重视货财,而看轻爵位身分;在朝廷辅佐国君,在下面却加以诽议,这样来败坏国君名誉,还推说与我无干。纠集一群不仁之辈,攻击贤人,对待贵人就象追逐财货一般,对待贱者就象路人一样躲开。贪贿赂,争酒食,不亲近善人,只亲近自己的爪牙。为人傲慢,不结交善士却与谗贼相勾结。不排解人们的纠纷,只鼓动人们诉讼,沉溺于饮酒,仪容举止都很不整肃。不遵循祖先的旧法,又改动国家的常规,擅立法令,蒙蔽国君,夺取国家政务,来保全地位和放纵其矜夸习气。不用好人,提携市侩之类,在朝廷内部陵越等级,在朝廷外部发展私,货贿相入,洒食相亲,全都来祸乱国君。而国君一旦有祸。又都去各保其身了。这也就可以叫作古代的无道之臣了。桓公说:讲得好呵!

猜你喜欢

  • 古今人物毛病谈

    古今人物一毛一病谈【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1),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 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2),今之矜也忿戾(3);古之愚也直,今之愚 也诈而已矣。”【注释】 (1)疾:一毛一病。(2)廉:棱角,这..

    0 古代文学 2025-11-25
  •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原文】子曰:“?夫①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②;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注释】①?夫:品质低下的人,相当于说“小人”。。②:患不得之:通行本作“患得之”..

    0 古代文学 2025-11-25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原文】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译文】孔子说:“路上听来便在路上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作风。”【读解】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据说孔子的学生曾参住..

    0 古代文学 2025-11-25
  •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原文】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注释】①乡原(yuan):原同“愿”,所以“乡原”也写作“乡愿”。“愿”在这里的意思是谨慎,乡愿,指外表忠诚谨慎,获得一乡的人的好感,而实№上欺世盗..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原文】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之盗也与?”【注释】①荏:软弱。②窬(yu):同“逾”,越过。【译文】孔子说:“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原文】子谓泊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注释】①《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周南》是用周代乐瞩写的诗..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礼乐到底是什么?

    礼乐到底是什么?【原文】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译文】孔子说:“总是说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指玉帛之类的礼物吗?总是说乐呀乐呀,难道仅仅指钟鼓之类的乐器吗?”【读解】千..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诗的伟大作用

    诗的伟大作用【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①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注释】①迩(er):近。【译文】孔于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一情..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六言六蔽

    六言六蔽【原文】子曰:“由也!女①闻六言六蔽②矣乎?”对曰:“未也。”“居③!吾语女。好仁不好学④,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5);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7);好勇不好学,..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原文】佛胖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卖劣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胖以中牟②畔民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④;不曰白乎,涅..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原文】子张间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原文】子之①武城②,闻弦歌之一声③。夫子莞尔④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⑤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一爱一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之言是也。前..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原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读解】一方面,“一性一相近,习相远。”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句话是密切相..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人性的问题

    人一性一的问题【原文】子曰:“一性一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孔子说:“人一性一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读解】《三字经》一打头就说:“人之初,一性一本善;一性一相近,习相远..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诗礼传家

    诗礼传家【原文】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4)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原文】齐景公有马千驷①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陽②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③”?【注释】①千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就是四千匹马,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②;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注释】①如不及:好象赶不上似的,形容急切追求。②探汤:..

    1 古代文学 2025-11-25
  • 君子的九种思虑

    君子的九种思虑【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1),见得思义。”【注释】(1)难:指患难,引申为后果、后患。【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

    6 古代文学 2025-11-24
  •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

    7 古代文学 2025-11-24
  • 该不该有所畏?

    该不该有所畏?【原文】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2)大人,侮圣人之言。”【注释】①大人:指地位高的人或德行高的入,这里两方面的意思部有。(2)狎(xia)..

    8 古代文学 2025-11-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