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广记 / 李昉

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

2025-10-07 15:53 太平广记

司马乔卿 孙寿 李观 豆卢夫人 尼修行 陈文达 高纸 白仁皙 窦德玄 宋义伦 李冈 王陁 王令望 陈惠妻 何澋 张玄素 李丘一

--------------------------------------------

司马乔卿

唐大理司直河内司马乔卿,天性纯谨,有志行。永徽中,为扬州司户曹。丁母忧,居丧毁瘠骨立,刺血写金刚般若经二卷。未几,于庐侧生芝草二茎,九日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食之,味甘如蜜,取而复生。乔卿同寮数人并目睹其事。(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代大理寺直河内司马乔卿,本性纯厚谨慎,有志气有品德。唐高宗永徽年间,做了扬州司户曹。他的母亲死了,他为母亲守孝,悲伤忧愁,瘦得皮包骨头。为了超度母亲,他刺出鲜血写了金刚般若经两卷。不久,在他为母亲守坟所搭盖的草房旁边生长出两棵灵芝草来。九天长了一尺八寸,绿茎红顶,每天流出汁液一升,喝下去,味道象蜜那样甜,今天取了,明天又生出来。乔卿的同事几个人都亲眼看到了这件事。

--------------------------------------------

孙寿

唐显庆中,平州人孙寿于海滨游猎,遇野火,草木荡尽。唯有一丛茂草,独不焚,疑草中有伏兽。遂烛之以火,竟不爇。寿甚怪之,入草中窥视,乃获一函金刚般若经,其傍又有一死僧,颜色不变。火不延燎,盖由此也。始知经像非凡所测,孙寿亲自说之。(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高宗显庆年间,平州人孙寿在海边打猎,遇到野火,草树全被烧尽,只有一处草丛茂盛,却不被烧毁。他便疑心草中趴着的是野兽,就用火点着它,竟然点不着。孙寿感到很奇怪,进入草丛中窥探。找到了一卷金刚般若经,它的旁边又有一个死了的和尚。面色不变,火烧不到他,大概是因为有这卷金刚般若经了。才知道这经的法力不是凡人所能猜测到的。孙寿亲自说了这件事。

--------------------------------------------

李观

唐陇西李观,显庆中寓止荥阳。丁父忧,乃刺血写《金刚般若心经》、《随愿往生经》各一卷,自后院中恒有异香,非常馥烈,邻侧亦常闻之,无不称叹。中山郎徐(明抄本“徐”作“余”。)令过郑州,见彼亲友,具陈其事。(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陇西的李观,高宗显庆年间住在荥阳。他的父亲死了,他在守孝期间刺血写《金刚般若心经》、《随愿往生经》各一卷。从此庭院之中总是有一股奇异的香味,香气非常浓,连邻居也常常能闻到,没有不称赞的。中山郎徐令过郑州,去看望那里的亲友,就都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

豆卢夫人

唐陈国窦公夫人豆卢氏,芮公宽之姊也。夫人信罪福,常诵金刚般若经,未尽卷一纸许,忽头痛,至夜愈甚。夫人自念,倘死遂不得终经,欲起诵之。令婢然烛,而火悉已灭,婢空还,夫人深益叹恨。忽见厨中有烛炬,渐升堂陛,直入卧内,去地三尺许,而无人执,光明若昼。夫人惊喜,取经诵之。有顷,家人钻燧得火,烛光即灭。自此日诵五遍,以为常法。后芮公将死,夫人往视,公谓夫人曰:“吾姊以诵经之福,当寿万岁,生好处也。”夫人年至八十,无疾而终。(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陈国公窦夫人豆卢氏是芮宽的姐姐。夫人信奉佛教的罪福观,常常诵读金刚般若经。有一回差一页没读完一卷,忽然头痛,到了夜里越发痛的厉害了。夫人自己想道,倘若死了就不能念完经书了,于是又要起来诵读,让婢女点燃蜡烛。可是火全都熄灭了。婢女空手回来,夫人更加悔恨叹息。忽然看见厨房中有火炬,慢慢地升入堂阶,一直到了后屋内,离地有三尺左右,可是没有人拿着,光明得象白昼一样。夫人惊喜,又拿出经书念起来。过了一会,家里的人打着了火,于是烛光就灭了。从这开始,夫人每天吟诵经五遍,习以为常。以后芮公将要死了,夫人去探望,芮公对夫人说:“我姐姐因为念经得来的福,应当活百岁,托生在好的地方。”夫人年龄到八十岁,没有什么疾病而去世。

--------------------------------------------

尼修行

唐龙朔元年,洛州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有侍童伍五娘,死后,修行为五娘立灵座。经月余日,其姊及弟于夜中,忽闻灵座上呻吟。其弟初甚恐惧,后乃问之,答曰:“我生时于寺中食肉,坐此大苦痛。我体上有疮,恐污床席,汝可多将灰置床上也。”弟依其言,置灰后,看床上大有脓血。又语弟曰:“姊患不能缝衣,汝太蓝缕,宜将布来,我为汝作衫及袜。”弟置布于灵床上,经宿即成。又语其姊曰:“儿小时染患,遂杀一螃蟹,取汁涂疮得差,今入刀林地狱,肉中见有折刀七枚,愿姊慈悯,为作功德救助之。姊煎迫,卒难济办,但随身衣服,无益死者,今并未坏,请以用之。”姊未报间,乃曰:“儿自取去。”良久又曰:“衣服以来,见在床上。”其姊试往观之,乃所敛之服也,遂送净土寺宝献师处,凭写金刚般若经。每写一卷了,即报云:“已出一刀。”凡写七卷了,乃云:“七刀并得出讫,今蒙福业助。即往托生。”与姊及弟,哭别而去。吴兴沈玄法说,净土寺僧智整所说亦同。(出《冥报记》)

【译文】

唐高宗龙朔元年,洛州景福寺尼姑修行的房中,有一个侍女伍五娘,死了之后,修行为五娘立个灵位。经过一个多月,她的姐姐及弟弟在夜里,忽然听到灵位上有呻吟的声音。她的弟弟起初很害怕,后来才问它,答道:“我活着的时候在寺中偷着吃过肉,犯了这等大罪而遭受痛苦的拆磨。我身上有疮,恐怕污染了床。你可以多把灰放在床上。”弟弟按照她的话做,放上灰后,再看床上有很多的脓血。她又告诉弟弟说:“姐姐担心你不能缝衣服,你穿得太破了,把布拿来,我给你作件衣服和袜子。”弟弟把布放在灵床上。过了一宿就做成了。又对她的姐姐说:“我小的时候染上了病,就杀一只螃蟹,取它的汁涂在疮上就病愈了。现在我已入刀林地狱。肉体中看见有七把断刀。愿姐姐大发慈善怜悯之心,为我修功德救助于我。姐姐很困难,的确很难办成,我的随身衣服,对于已经死去的人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现在也并没有破,用这些东西来做功德吧。”没等姐姐答话。又说:“我自己去拿。”过了一会又说:“衣服已拿来了,在床上。”她的姐姐往床上看,的确是给她入殓时穿的衣服。于是就把它送到净土寺宝献禅师那里。凭着这个去写金刚般若经。每写完一卷,就报告说:已经拔出一把刀了。一共写了七卷。她才说:“七把刀都被拔出来了。现在承蒙所修功德的帮助,我就要去托生了。”于是她和姐弟洒泪而别。这件事是吴兴沈玄法说的,和净土寺的和尚智整所说的一样。

--------------------------------------------

陈文达

唐陈文达,梓州郪县人。常持金刚经,愿与亡父母念八万四千卷,多有祥瑞。为人转经,患难皆免。铜山县人陈约曾为冥司所追,见地下筑台,问之,云:“此是般若台,待陈文达。”其为冥司所敬如此。(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陈文达,是梓州郪县人,常念金刚经许愿给死去的父母念八万四千卷,有很多吉祥的兆头。给别人念经,灾祸都能免除。铜山县人陈约曾被冥司拘魂,看见地下筑起一台,一问,说:“这是般若台,等待陈文达来念经的。”他为冥司尊敬到如此程度。

--------------------------------------------

高纸

高纸,隋仆射颍之孙也。唐龙朔二年,出长安顺义门,忽逢二人乘马,曰:“王唤。”纸不肯从去,亦不知其鬼使,策马避之,又被驱拥。纸有兄,是化度寺僧。欲往寺内,至寺门,鬼遮不令入。纸乃殴鬼一拳。鬼怒,即拽落马,曰:“此汉大凶粗。”身遂在地,因便昏绝。寺僧即令舁入兄院,明旦乃苏,云:初随二使见王,王曰:“汝未合来,汝曾毁谤佛法,旦令生受其罪。”令左右拔其舌,以犁耕之,都无所伤。王问本吏曰:“彼有何福德如此?”曰:“曾念金刚经。”王称善,即令放还。因与客语。言次忽闷倒,如吞物状,咽下有白脉一道,流入腹中,如此三度。人问之。曰:“少年盗食寺家果子,冥司罚令吞铁丸。”后仕为翊卫,专以念经为事。(出《报应记》)

【译文】

高纸,是隋朝仆射颍的孙子。唐高宗龙朔二年,从长安顺义门走出,忽然碰着两个骑马的人说:“大王叫你。”高纸不肯跟着他走,也不知道他们是鬼使,打马躲开了他们,又被驱赶着。高纸有个哥哥是化度寺的和尚,想要去寺内找他。到了寺庙门口,鬼挡住门不让他进去,高纸就打了鬼一拳,鬼发怒了,就把他拽落马下说:“这个汉子是最野蛮粗鲁的人。”纸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寺庙的和尚把他抬到他哥哥的院内。第二天苏醒过来后,说:起初跟着两个使者来见阎王,阎王说:“你本来不应该现在来。但你曾毁谤佛法,暂且让你活着受罪。”于是就叫左右的人割掉他的舌头,用犁耕他的身,却没有使他受到伤害。阎王问本吏说:“他有什么福德能够这样?”回答说:“曾经念过金刚经。”阎王称赞好,就令放他还生。说到这里又和其他客人谈话,正说着话忽然昏倒,象吞咽东西的样子。咽喉下面一道白线,流进腹中,象这样三次。客人问他,他说:“少年时曾盗窃寺庙里的果子吃,冥司惩罚让他吞铁丸子。”以后他出仕做了翊卫,每天专心念经。

--------------------------------------------

白仁皙

唐白仁皙,龙朔中为虢州朱阳尉,差运米辽东。过海遇风,四望昏黑,仁皙忧惧,急念金刚经,得三百遍。忽如梦寐,见一梵僧,谓曰:“汝念真经,故来救汝。”须臾风定,八十余人俱济。(出《报应记》)

【译文】

唐代的白仁皙,龙朔年中做虢州朱阳尉。被派往辽东运粮,过海时遇到大风,四下看一片昏暗,仁皙忧虑害怕,急忙念金刚经,念了三百遍。忽然象睡梦一样,看见一个梵僧,对他说:“你念真经,所以前来救你。”不一会风停浪静,八十多人全都渡过了海。

--------------------------------------------

窦德玄

窦德玄,麟德中为卿,奉使扬州。渡淮,船已离岸数十步,见岸上有一人,形容憔悴,擎一小袱坐于地。德玄曰:“日将暮,更无船渡。”即令载之。中流觉其有饥色,又与饭,乃济。及德玄上马去,其人即随行,已数里。德玄怪之,乃问曰:“今欲何去?”答曰:“某非人,乃鬼使也。今往扬州,追窦大使。”曰:“大使何名?”云:“名德玄。”德玄惊惧,下马拜曰:“某即其人也。”涕泗请计,鬼曰:“甚愧公容载,复又赐食,且放,公急念金刚经一千遍,当来相报。至月余,经数足,其鬼果来,云:“经已足,保无他虑,然亦终须相随见王。”德玄于是就枕而绝,一宿乃苏。云:初随使者入一宫城,使者曰:“公且住,我当先白王。”使者乃入。于屏障后,闻王遥语曰:“你与他作计,漏泄吾事,遂受仗三十。”使者却出,袒以示公曰:“吃杖了也。”德玄再三愧谢,遂引入。见一著紫衣人,下阶相揖,云:“公大有功德,尚未合来,请公还。”出堕坑中,于是得活。其使者续至,云:“饥未食,及乞钱财。”并与之,问其将来官爵,曰:“熟记取,从此改殿中监,次大司宪,次太子中允,次同元太常伯,次左相,年至六十四。”言讫辞去,曰:“更不复得来矣。”后皆如其言。(出《报应记》)

【译文】

窦德玄,唐高宗麟德年中做卿相,奉命出使扬州。渡过淮河,船已离岸几十步远了,看见岸上有一个人,面容憔悴。捧着一个小包袱坐在地上。德玄说:“天色已晚了,又没有船过河。”就让他坐上了船。船行到江中觉得他象是很饿的样子,又给他饭吃,才渡过去。等到德玄上马离开,那个人就跟着走,已走了几里路,德玄感到很奇怪,就问道:“现在你要到哪里去?”他回答说:“我不是人,是鬼使。现在去扬州,拘拿窦大使。”德玄又问:“大使叫什么名字?”说:“名德玄。”德玄惊恐,下马跪拜说:“我就是那个人。”流着眼泪请求他想办法。鬼说:“你载我过河我很感谢,再赐给我饭吃,我暂且放了你,你赶快念金刚经一千遍,我会再来见你。”过了一个多月,经数也念够了,那个鬼果然来了,并说:“经已念够了,保证你没事了。然而总是要随我去见一见阎王。”德玄于是躺在枕头上气绝了,一宿才苏醒过来。说当初随着使者进入一座宫城,使者说:“你暂且呆在这,我当先禀告阎王。”使者就进去了。他立于屏障后面,听到阎王远远地说:“你和他合谋定计,泄露了我的事。应打三十棍。”使者退出。解开上衣告诉德玄说:“已打了三十棍了。”德玄再三愧谢。于是引着他进去,看见一个穿着紫色衣服的人,走下台阶作揖说道:“你有很大的功德,还不应当来,请你回去。”德玄出去后掉进坑中,又复活了。那个使者又跟着到了,并且说:“饿了,还未吃东西,还要点钱做路费。”德玄都满足了他。德玄问他将来的官爵,使者说:“仔细记住,从这以后改做殿中监,其次是大司宪,再次是太子中允,再次是司元太常伯,再次是左相,年龄到六十四岁。”说完告辞而去,并且说:“再也不能来了。”以后德玄做官确实象他所说的那样。

--------------------------------------------

宋义伦

唐宋义伦,麟德中为虢王府典签。暴卒,三日方苏,云:被追见王,王曰:“君曾杀狗兔鸽,今被论,君算合尽,然适见君师主云:君持金刚经,不惟灭罪,更合延年?我今放君,君能不吃酒肉,持念尊经否?”义伦拜谢曰:“能。”又见殿内床上,有一僧年可五六十,披衲,义伦即拜礼,僧曰:“吾是汝师,故相救,可依王语。”义伦曰:“诺。”王令随使者往看地狱。初入一处,见大镬行列,其下燃火,镬中煮人,痛苦之声,莫不酸恻。更入一处,铁床甚阔,人卧其上,烧炙焦黑,形容不辨。西顾有三人,枯黑伫立,颇似妇人,向义伦叩头云:“不得食吃,已数百年。”伦答曰:“我亦自无,何可与汝!”更入一狱,向使者云:“时热,恐家人见敛。”遂去。西南行数十步,后呼云:“无文书,恐门司不放出。”遂得朱书三行,字并不识。门司果问,看了放出,乃苏。(出《报应记》)

【译文】

唐代宋义伦,麟德年间做虢王府的典签,忽然死去了,三天后才苏醒。他说到他被拘魂见到阎王,阎王说:“你曾经杀狗、兔、鸽,现在被人控告,你的寿命已到头了,然而恰好遇见你的师傅说,你念金刚经,不只是免罪,更应延长寿命,我现在放你生还。你能不能做到不吃酒肉,每天念经?”义伦拜谢说:“能。”又看见殿内床上,有一个和尚年纪有五六十岁,披着和尚的衣服。义伦就给他行礼。和尚说:“我是你的师傅,所以来救你,可照阎王的话去做。”义伦说:“是。”阎王命他随着使者去看地狱。刚到一处,看见有一排大锅,锅下点火。锅中煮着人,痛苦的声音,听了没有不心酸的。再到一处,铁床很宽,人躺在床上,烧烤得焦黑,形体面容已不能分辨。向西看有三个人,干枯黑瘦的站在那,很象是妇人。向义伦磕头说:“得不到吃的,已经几百年了。”义伦答道:“我自己也没有,拿什么给你?”再到一处地狱义伦对使者说:“天气热,恐怕家人把我装了棺材。”于是鬼使就叫他走,向西南走了几十步,后面呼喊道:“没有文书,恐怕看门人不会放你出去!”于是得到红字三行,字一个也不认识。门司果然查问,看了才放他出去。他就活转来了。

--------------------------------------------

李冈

唐兵部尚书李冈得疾暴卒,唯心上暖。三日复苏,云,见一人引见大将军,蒙令坐。索案看,云:“错追公。”有顷,狱卒擎一盘来,中置铁丸数枚。复舁一铛放庭中,铛下自然火出,铛中铜汁涌沸。煮铁丸,赤如火,狱卒进盘。将军以让冈,冈惧云饱。将军吞之,既入口,举身洞然;又饮铜汁,身遂火起。俯仰之际,吞并尽,良久复如故。冈乃前问之,答云:“地下更无他馔,唯有此物,即吸食之。若或不餐,须臾即为猛火所焚,苦甚于此。唯与写佛经十部,转金刚经千卷,公亦不来,吾又离此。”冈既复生,一依所约,深加敬异。(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兵部尚书李冈得病突然死去,只是心头还温热,三天后又复活了。他说看见一个人领着他见大将军,承蒙让他坐下,并拿出案卷来看说,“错拘了李公”。过了一会,狱卒拿一盘来,盘中放几粒铁丸,又抬出一平锅放在院子里。锅下自然冒出火来。锅中的铜汁沸腾,煮着铁丸,红的象火一样,狱卒送盘到将军前,将军让李冈吃,李冈惧怕受害,只说吃饱了,将军就吞了铁丸。丸已入口,全身便出现许多洞,又饮了铜汁,全身便起火,俯仰之际便一起吞进去了。过了好久又象先前一样。李冈才上前问他,他答道:“地下再没有别的吃的,唯有这种东西,只好吃它了,如若不吃,一会就会被猛火烧毁,将比这还要苦。你只给写佛经十部,转金刚经一千卷。你也不会到这里来,我又能离开这里。”李冈就复活了,一一按将军说的去办了,更加敬重他了。

--------------------------------------------

王陁

唐王陁为鹰扬府果毅,因病遂断荤肉,发心诵金刚经,日五遍。后染瘴疾,见群鬼来,陁即急念经。鬼闻便退,遥曰:“王令追汝,且止诵经。”陁即为歇,鬼悉向前,陁乃昏迷欲绝。须臾又见一鬼来云:“念经人,王令权放六月。”既寤,遂一心持诵,昼夜不息。六月虽过,鬼亦不来,夜闻空中有声呼曰:“汝以持经功德,当寿九十矣。”竟如其言。(出《报应记》)

【译文】

唐代王陁做鹰扬府果毅,因为有病而断绝吃荤肉,发自内心诵读金刚经,每日五遍。以后又染上了瘴病,看见一群鬼来,王陁就急忙念经。鬼听见后就退了回去,远远地说:“阎王令我们拘你,暂且别念经。”王陁就停止了,鬼全都向前来,王陁于是昏迷要死。不一会又看见一个鬼来说:“念经人,阎王命令暂且放你六个月。”王陁醒来之后,就一心念经。昼夜不停,六个月虽然过去了,鬼也没有来。夜里听到空中有呼叫声说:“你因为念经有功德,应当活九十岁了。”后来真象他说的那样。

--------------------------------------------

王令望

唐王令望少持金刚经。还邛州临溪,路极险阻,忽遇猛兽,振怖非常。急念真经,猛兽熟视,曳尾而去,流涎满地。曾任安州判司,过扬子江,夜风暴起,租船数百艘,相接尽没,唯令望船独全。后终亳州谯令。(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王令望从小念金刚经。有一年回邛州临溪,道路非常险阻。忽然遇到猛兽,他非常恐怖,急忙念真经,猛虎仔细看看他,便摆着尾巴走了,流出的口水满地都是。他曾在安州做判司,过扬子江。夜里风暴突起,租船几百艘,相继覆没,唯有令望的船只独存。以后做亳州谯令而死。

--------------------------------------------

陈惠妻

唐陈惠妻王氏初未嫁,表兄褚敬欲婚王氏,父母不许。敬诅曰:“若不嫁我,我作鬼,必相致。”后归于惠。惠为陵州仁寿尉,敬阴恚之。卒后,王梦敬,旋觉有娠,经十七月不产。王氏忧惧,乃发心持金刚经,昼夜不歇。敬永绝交,鬼胎亦销,从此日持七遍。(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陈惠的妻子王氏未出嫁时,表兄褚敬想和王氏通婚,父母不答应。褚敬诅咒说:“如果不嫁给我,我作了鬼,一定娶你。”后来王氏嫁给陈惠。陈惠做了陵州仁寿尉。褚敬背后却恨他。死了之后,王氏梦见褚敬,不久就觉得有了身孕,过了十七个月不生。王氏忧愁害怕,于是决心念金刚经,昼夜不停,褚敬便永远不再来见王氏。鬼胎也就消失了。从此王氏每天念七遍经。

--------------------------------------------

何澋

唐何澋,天授初任怀州武德令,常持金刚经。至河阳,水涨桥倒,日已夕,人争上船,岸远未达,欲没。澋惧,且急念经,须臾近岸,遇悬芦,攀缘得出。余溺死八十余人。(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何澋,武后天授初年任怀州武德县令。常念金刚经。到河阳去,水涨桥倒,天色已晚,人都争着上船,船离岸远还没到达,就要覆没。何澋害怕,连忙念经。不一会接近岸边,遇到了一个悬着的芦草,攀缘而得救,其余的八十多人都淹死了。

--------------------------------------------

张玄素

唐张玄素,洛阳人,少持金刚经。天授初,任黄梅宰,家有厄难,应念而消。年七十遘疾,忽有花盖垂空,遂澡浴,与家人诀别,奄然而卒。(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张玄素是洛阳人,从小念金刚经。天授初年,任黄梅县令。家中遇到横祸,就念经而灾祸消失。活到七十岁得了病,忽然有一个花盖从空中垂下,于是洗澡,和家人诀别,就安安静静地死了。

--------------------------------------------

李丘一

唐李丘一好鹰狗畋猎。通天元年,任扬州高邮丞。忽一旦暴死,见两人来追,一人自云姓段。时同被追者百余人,男皆著枷,女即反缚。丘一被锁前驱,行可十余里,见大槐树数十,下有马槽,段云:“五道大神每巡察人间罪福,于此歇马。”丘一方知身死。至王门,段指一胥云:“此人姓焦名策,是公本头。”遂被领见。王曰:“汝安忍无亲,好杀他命,以为己乐。”须臾,即见所杀禽兽皆为人语云:“乞早处分。”焦策进云:“丘一未合死。”王曰:“曾作何功德?”云:“唯曾造金刚经一卷。”王即合掌云:“冥间号金刚经最上功德,君能书写,其福不小。”即令焦策领向经藏,令验。至一宝殿,众经充满,丘一试抽一卷,果是所造之经。既回见王,知造有实,乃召所杀生类,令恳陈谢,许造功德。丘一依王命,愿写金刚经一百卷,众欢喜尽散。王曰:“放去。”焦策领出城门,云:“尽力如此,岂不相报。”丘一许钱三百千,不受,云:“与造经二十部。”至一坑,策推之,遂活。身在棺中,惟闻哭声,已三日矣,惊呼人至,破棺乃起。旬日,写经二十卷了,焦策来谢,致辞而去。寻百卷亦毕。扬州刺史奏其事,敕加丘一五品,仍充嘉州招讨使。(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李丘一喜好用鹰狗打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任扬州高邮丞,忽然一天早上死去了。他看见两个人来拘他。其中一人自己说姓段。当时一齐被拘的有一百多人,男的都带枷锁,女的就被反绑着。丘一被锁着走在前面。走了十多里,看见几十棵大槐树。下面有马槽子。段说:“五道大神每次巡察人间的祸福,都在这里喂马。”丘一才知道自己已死。到了阎王殿大门,段指着一个小官说:“这个人姓焦叫焦策,他知道你的一切表现。”于是被领见。阎王说:“你怎么能六亲不认,喜好杀生,来做为自己的乐事?”不一会,就看见他所杀的禽兽都象人那样说话:“请求早早处分他。”焦策上前说:“丘一不应当死。”阎王问:“他曾作了什么功德?”回答说:“曾写金刚经一卷。”阎王拍手说:“冥间称金刚经为最高的功德,你能书写,你的功德不小。”就令焦策领他到经藏处,令验证。于是就到了一座宝殿,装满了许多经书。丘一试着抽出一卷,果然是自己所写的经书。回去报告给阎王之后,知道确有实事,就叫出所杀的生灵,令他恳切地一一谢罪,答应建立功德。丘一听从了阎王的话。愿意写金刚经一百卷。众生灵高兴地都散去了。阎王说:“放他回去。”焦策领他走出城门,说:“我如此尽力,你难道不报答吗?”丘一答应给钱三百千,焦策不接受,说:“给我写经二十部。”到了一个土坑,策推他,于是丘一活了,身在棺材中,只听到哭声,已经死了三天了。丘一大声叫人,打开棺材他就活转来了。十天,他写经书二十卷了。焦策来感谢他,表示谢意走了。一百卷也写完了。扬州刺史向皇帝奏报这件事。皇帝下令加封丘一五品官,充当嘉州招讨使。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比现代广泛,凡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传以及各种纪录异闻都称为“小说”。《太平广记》汇集了从汉代到宋初的各种形式的小说,也包括少量先秦古籍中的传说故事。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 初雕印,但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故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有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6)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

猜你喜欢

  • 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

    王将军 姜略 贺悦 李寿 方山开 王遵 李知礼 陆孝政 果毅 刘摩儿店妇 屠人 刘知元 季全闻 当涂民 张纵--------------------------------------------王将军骁骑将军王某者,代郡人,隋开皇末年,出镇蒲州,性好畋猎,..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

    田仓 临海人 陈甲 麻姑 谢盛 李婴 许宪 益州人 章安人 元稚宗王昙略广州人 东兴人 陈莽 沛国人 齐朝请 伍寺之 苏巷 阮倪邵文立 梁元帝 望蔡令 僧昙欢 释僧群 竺法惠 冀州小儿--------------------------------------..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

    窦凝妾 严武盗妾 绿翘 马全节婢 鲁思郾女 鄂州小将 金卮--------------------------------------------窦凝妾唐开元二十五年,晋州刺史柳涣外孙女博陵崔氏,家于汴州。有扶风窦凝者,将聘焉,行媒备礼。而凝旧妾有孕..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

    王济婢 王范妾 宋宫人 金荆 杜嶷妾 后周女子 张公瑾妾 范略婢 胡亮妾梁仁裕婢 张景先婢 李训妾 花严 晋阳人妾--------------------------------------------王济婢晋王济侍者,常于闱中就婢取济衣物,婢遂欲奸之。其..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

    公孙绰 王安国 尼妙寂 李文敏 樊宗谅 荥阳氏--------------------------------------------公孙绰唐王屋主簿公孙绰,到官数月,暴疾而殒。未及葬,县令独在厅中,见公孙具公服,从门而入。惊起曰:“与公幽显异路,..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

    苏娥 涪令妻 诸葛元崇 吕庆祖 元徽 李义琰 岐州寺主 馆陶主簿 僧昙畅午桥氏 卢叔敏 郑生--------------------------------------------苏娥汉何敞为交趾刺史,行部苍梧郡高要县。暮宿鹊奔亭,夜犹未半,有一女从楼下..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

    程普 羊聃 刘毅 张和思 梁元帝 窦轨 武攸宁 崔进思 祁万寿 郭霸曹惟思 邢璹 万国俊 王瑶 陈岘 萧怀武 李龟祯 陈洁--------------------------------------------程普程普,字嘉谋,吴孙权将也,领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

    榼头师 唐绍 李生 卢叔伦女崔无隐--------------------------------------------榼头师梁有榼头师者,极精进,梁武帝甚敬信之。后敕使唤榼头师,帝方与人棋,欲杀一段,应声曰:“杀却。”使遽出而斩之。帝棋罢,曰..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

    王简易 樊光 李彦光 侯温沈申 法曹吏 刘存 袁州录事刘璠 吴景 高安村小儿 陈勋钟遵 韦处士 张进 郝溥裴垣 苏铎 赵安--------------------------------------------王简易唐洪州司马王简易者,常暴得疾,腹中生物如块..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

    胡激 秦匡谋 韦判官 杨收宋柔 王表 乾宁宰相--------------------------------------------胡激唐胡激者,前岭南节度使诞(诞明抄本作证。)之子也。宰相贾餗知举,登进士第。大和中,甘露之变,北军方捕餗,有禁军..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

    陈义郎 达奚珣 华阳李尉 段秀实马奉忠 郓卒 乐生 宋申锡蜀营典--------------------------------------------陈义郎陈义郎,父彝爽,与周茂方皆东洛福昌人。同于三乡习业,彝爽擢第,归娶郭愔女,茂方名竟不就,唯与..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

    杜通达 邢文宗 长孙无忌 娄师德王瑱 江融 李昭德 弓嗣业 周兴 鱼思咺 索元礼 张楚金 崔日知 苏颋 李之 唐王皇后 杨慎矜 师夜光 崔尉子--------------------------------------------杜通达唐齐州高苑人杜通达,贞观..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

    梁武帝 张裨 羊道生 释僧越 江陵士大夫 徐铁臼 萧续 乐盖卿 康季孙 张绚 杨思达 弘氏 朱贞 北齐文宣帝 梁武帝 韦戴 隋庶人勇 京兆狱卒 邛人--------------------------------------------梁武帝梁武帝萧衍杀南齐主东..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

    杜伯 公孙圣一作胜 燕臣庄子仪游敦 王宏 宋皇后 徐光王陵 夏侯玄 金玄 经旷 万默曲俭 太乐伎 邓琬 孔基昙摩忏 支法存 张超 袁粲幼子庾宏奴 魏辉俊 真子融--------------------------------------------杜伯杜伯名曰..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

    汉武帝 东方朔 毛宝 孔愉宗叔林 桓邈 刘枢 蔡喜夫 刘沼 刘之亨 严泰 程灵铣韦丹 熊慎 王行思 陈弘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凿之,习水战。中有灵沼神池,云:尧时洪水,..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

    孙叔敖 崔敬嗣 裴度 刘轲刘弘敬 萧倣 孙泰 李质范明府 程彦宾--------------------------------------------孙叔敖楚孙叔敖为儿,出游还,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曰:“见两头蛇,恐死。”母曰:“今蛇安在?”曰:..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

    谢晦 尼智通 王袭之 周宗沈僧复 僧道志 唐文伯 崔平业王镇恶 郭祖深 卫元宗 姜胜生傅奕 并州人 薛孤训 巂州县令丁零 唐武宗 王义逸 赘肉西明寺 明相寺 僧义孚 开照寺盗僧绍明 潼江军-------------------------------..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

    张法义 王弘之 崔义起妻 襄阳老姥普贤社 李治 王乙 钳耳含光席豫 裴休 牙将子--------------------------------------------张法义唐张法义,华州郑县人。年少贫野,不修礼度。贞观十一年,入华山伐树,见一僧坐岩穴..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

    费崇先 魏世子 何昙远 陈秀远葛济之 董青建 齐竟陵王 张逸释僧护 僧澄空 释慧侃 释道积释法诚--------------------------------------------费崇先宋费崇先,吴兴人,少信佛法,精勤。泰始三年,受菩萨戒,寄斋于谢..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

    张应 释道安 周闵 王懿谢敷 僧法洪 刘式之 刘龄陈安居 马处伯--------------------------------------------张应晋张应,历阳人,本事俗神,鼓舞淫祀。咸和八年,移居芜湖。妻得病,应请祷备至,财产略尽。妻法家弟..

    0 太平广记 2025-10-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