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广记 / 李昉

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

2025-10-11 15:28 太平广记

阎浮龙 吴山人 白将军 温媪 柳子华 斑石 张公洞 五台山池 张老 费鸡师

汾水老姥 李宣 濛阳湫 盐井龙 尹皓

----------------------------------------

阎浮龙

龙在阎浮提者五十七亿。龙于翟陁尼不降浊水。西洲人食浊则夭。单越人恶冷风,龙不发冷。于弗姿提洲,不作雷声,不起电光。东洲恶之也。其雷声,兜率天作歌颂音,阎浮提作海潮音。其雨,兜率天上雨摩尼,获世城雨美膳。海中注雨不绝如连。阿修中雨罗丘伏,(《酉阳杂俎》三“阿修中雨罗丘伏”句作“阿修罗中雨兵仗”,此有倒讹)阎浮提中雨清浮水。(出《酉阳杂俎》)

【译文】

在阎浮提的龙共有五十七亿。在翟陁尼的龙不往地上降污浊的水。西洲人食用了污浊的水就夭亡。单越人厌恶冷风,龙就不发冷。在弗姿提洲,龙不作雷声,不起电光。而这些都是东洲厌恶的。那雷声,兜率天作歌颂的声音,阎浮提作海潮的声音;那雨,兜率天上下的是摩尼,获世城下的是好饭菜。海中下雨不止,雨水象连到了一起。阿修中下罗丘伏;阎浮提中下清浮水。

----------------------------------------

吴山人

陇州吴山县,有一人乘白马夜行,凡县人皆梦之。语曰:“我欲移居,暂假尔牛。”言讫即过。其夕,数百家牛,及明,皆被体汗流如水。于县南山曲出一湫,方圆百余步。里人以此湫因牛而迁,谓之“特牛湫”也。(出《独异志》)

【译文】

陇州吴山县,有一个人骑着一匹白马夜间走路,全县的人都梦到了他。他说:“我想要搬家,暂时借你们的牛用一下。”说完他就走了。那天夜里,好几百家的牛,到天明一看,全都一身大汗。在县南山弯处出现了一个方圆一百多步的大水池。乡里人因为这个水池是用牛迁来的,就叫它“特牛池”。

----------------------------------------

白将军

僧元可言,近传有白将军者尝于曲江洗马,马忽跳出惊走。前足有物,色白如衣带,萦绕数匝,遽令解之。血流数升。白异之,遂封纸帖中,藏于衣箱。一日,送客至浐水,出示诸客。客曰:“盍以水试之?”白以剑划地成窍,置虫于中,沃盥其上。少顷,虫蠕而长,窍中泉涌。倏忽自盘若一席,有黑气如香烟,径出檐外。众惧曰:“必龙也。”遂急归。未数里,风雨骤至,大震数声。(出《酉阳杂俎》)

【译文】

和尚元可说,近来传闻,有一个被人们称作白将军的人曾经在曲江洗马,那马忽然就跳出去惊跑了。马的前腿上有个东西,白色,象衣带,在马腿上缠了好几圈儿。白将军急忙让人把马腿上的那个东西解下来。马流了几升血。白将军感到奇怪,就把那个带状的虫子封到纸帖里,装进箱子。有一天,送客来到浐水,白将军把那虫拿出来让客人观看。客人说:“为何不用水试它一下?”白将军就用剑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那虫子放到里边,再用水浇它。不一会儿,那虫开始蠕动,而且长长了。坑里头泉水涌动。忽然那虫自己盘起来,象一个坐席那么大,有黑气冒出来,象香烟袅袅,径直飘出檐外。大伙恐惧地说:“这一定是龙!”于是就急忙回来。没走几里,风雨骤然袭来。

----------------------------------------

温媪

温媪者,即康州悦城县孀妇也,绩布为业。尝于野岸拾菜,见沙草中有五卵,遂收归,置绩筐中。不数日,忽见五小蛇,壳一斑四青。遂送于江次,固无意望报也。媪常濯浣于江边。忽一日,见鱼在水跳跃,戏于媪前。自尔为常,渐有知者。乡里咸为龙之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徵应。自是媪亦渐丰足。朝廷知之,遣使徵入京师。至全义岭,有疾,却返悦城而卒。乡里共葬之江东岸。忽一夕,天地晦暝,风雨随作。及明,移其冢于西,而草木悉于西岸。(出《岭表录异》)

【译文】

温媪是康州悦城县的一个寡妇,以织布为业。有一天她到野外江边拾菜,发现沙草中有五只鸟蛋,就捡了回来,放到织布用的筐子里。不几天,忽然出现五条小蛇,一条花的,四条青的。于是她就把它们送到江边去了。本来无意让它们回报什么。她常常在江边洗衣服。忽然有一天,她发现鱼在水里跳跃,在她面前做游戏。从此以后经常有这样的事。渐渐有人知道了,乡里人都认为她是龙的母亲,对她特别尊敬。有的人向她询问祸福吉凶,她说得也多半都很应验。从此她也渐渐富足起来。朝廷知道了,派人把她召到京里,走到全义岭,她病了,就回到悦城县而病死。乡里人一起把她葬到江的东岸。忽然有一天晚上,天地昏黑,风雨大作。等到天明,见她的坟已由江东挪到江西,而且草木也全都挪在西岸。

----------------------------------------

柳子华

柳子华,唐时为城都令。一旦方午,忽有犊车一乘,前后女骑导从径入厅事。使一介告柳云:“龙女且来矣。”俄而下车,左右扶卫升阶,与子华相见。云:“宿命与君合为匹偶。”因止。命酒乐极欢,成礼而去。自是往复为常,远近咸知之。子华罢秩,不知所之。俗云:“入龙宫,得水仙矣。”(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剧谈录》”)

【译文】

柳子华唐朝时做城都县令。有一天正午,忽然有一辆牛车,前后有骑马的女子引导来到厅堂上。有一位女子上前告诉柳子华说:“龙女将要来到。”不久,龙女下了车,由左右搀扶卫护着走上台阶来,与柳子华相见。她说:“命中注定我和你要结成夫妇。”于是就住下了。柳子华命人准备酒席、乐队,举行婚礼之后,龙女才离去。从此她常来常往。远近的人们全都知道。柳子华罢官以后,谁也不知他到哪儿去了。一般人都说他去了龙宫,成为水仙了。

----------------------------------------

斑石

京邑有一士子,因山行,拾得一石子。青赤斑斓,大如鸡子。甚异之。置巾箱中五六年。因与婴儿弄,遂失之。数日,昼忽风雨暝晦,庭前树下,降水不绝如瀑布状。人咸异其故。风雨息,树下忽见此石已破,中如鸡卵出壳焉。乃知为龙子也。(出《原化记》)

【译文】

京城里有一位士人,顺着山走路,捡到了一块石子。这块石子斑斓多彩,有鸡蛋那么大。这人觉得很奇怪,就把它放到衣箱里,一放就是五六年。后来,由于他拿出来给孩子玩,就丢失了。几天后,大白天就忽然间风雨大作,天地昏黑,院子里的一棵树下,降水不绝就象瀑布一样。人们都感到惊异,不知是什么原因。风雨停息之后,忽然发现那块石子就在那树下,但石子已破,里边就象小鸡出壳一样。这才知道是龙子。

----------------------------------------

张公洞

义兴县山水秀绝,张公洞尤奇丽。里人云,张道陵修行之所也。中有洞壑,众未敢入。土氓姚生习道,挈杖瓶火,负囊以入。约行数百步,渐渐明朗,云树依稀。近通步武,又十余里,见二道士对弈。曰:“何人?焉得来此?”具言始末。曰:“大志之士也。”姚生馁甚,因求食。旁有青泥数斗(“斗”原作“十”,据明抄本改),道士指曰:“可食此。”试探咀嚼,觉芳馨,食之遂饱。道士曰:“尔可去,慎勿语世人。”再拜而返,密怀其余。以访市肆,偶胡贾见。惊曰:“此龙食也。何方而得?”乃述其事。俱往寻之,但黑巨穴,不复有路。青泥出外,已硬如石,不可复食。(出《逸史》)

【译文】

义兴县山水秀丽卓绝,张公洞尤其秀美奇异。当地人说,这就是张道陵修行的地方。这里边有一个山洞,众人谁也不敢进去。有个姓姚的当地人知道道路,拿着棍子,带着火把,背着行囊进去了。大约走了几百步,渐渐地明朗起来,依稀能望见云和树木。走近之后,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别人走过的小路。又走了十几里,他看到两个道士正在下棋。道士问:“你是谁?你是怎么进来的?”他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道士说:“这还是个有大志的人呢!”姓姚的饿得厉害,就向道士要吃的。旁边有几斗青泥。道士指着青泥说:“可以吃这个。”他试探着尝了尝,觉得挺香,就吃,就饱了。道士说,“你可以走了。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姓姚的再拜而返,偷偷把吃剩的青泥揣了回来。他带着这些青泥在市肆间寻访,偶然被一个作买卖的胡人看见了,胡人吃惊地说:“这是龙的食物,是从哪弄来的?”他就把事情告诉了胡人。胡人和他一块来寻找,一看,那里只有一个黑黑的大洞,不再有路。青泥拿到外边来已象石头那么硬。不能再吃。

----------------------------------------

五台山池

五台山北台下有龙池约二亩有余。佛经云,禁五百毒龙之所,每至亭午,昏雾暂开,比丘及净行居士方可一睹。比丘尼及女子近,即雷电风雨时大作。如近池,必为毒气所吸,逡巡而没。(出《传奇》,明抄本作“出《传载》”)

【译文】

五台山北台下有一个二亩多地的龙池。佛经上说,这是关押五百毒龙的地方。每天到了正午,昏暗的池雾暂时散开,和尚和品行高洁的居士才能看一眼。如果尼姑和女人走近,雷电风雨立时就大作。如果走近池边,一定会被毒气吸到池子里,慢慢沉下去。

----------------------------------------

张老

荆湘有僧寺背山近水,水中有龙。时或雷风大作,损坏树木。寺中有掸钟张老者,术士也。而僧不知。张老恶此龙损物,欲禁杀之,密为法。此龙已知,化为人,潜告僧曰:“某实龙也,住此水多年。或因出,风雨损物,为张老所禁,性命危急,非和尚救之不可。倘救其命,奉一宝珠,以伸报答。某即移于别处。”僧诺之。夜唤张老,求释之。张老曰:“和尚莫受此龙献珠否?此龙甚穷,唯有此珠,性又吝恶。今若受珠,他时悔无及。”僧不之信。曰:“君但为我放之。”张老不得已,乃放。龙夜后送珠于僧,而移出潭水。张老亦辞僧去。后数日,忽大雷雨,坏此僧舍,夺其珠。果如张老之言。(出《原化记》)

【译文】

荆湘有一座僧寺背山近水,水中有一条龙。这条龙时常兴大风下暴雨,毁坏树木。寺中有一个撞钟的张老头,他是一位术士,而和尚并不知道。张老厌恶这条龙祸害东西,就想要把它拘禁起来杀死它。他暗中做法,这条龙已经知道。龙变成人,偷偷地告诉和尚说:“我是一条龙,住在这水中已经多年了。或许因为我出去的时候,风雨损坏了东西,被张老看禁起来了。我的性命危急,除了你谁也救不了我。如果你能救我一命,我给你一颗宝珠以示报答。我立即就搬到别的地方去。”和尚答应了。夜间喊来张老,求他把龙放掉。张老说:“你不要龙给你的那颗珠子行不行?这条龙特别穷,只有这颗珠子,它的性情又是吝啬凶恶的,现在要是要了他的珠子,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和尚不相信他说的,说:“你只管为我放了它吧!”张老不得已,就放了。龙这一夜之后送珠子给和尚,从此搬移别处。张老也辞别和尚走了。几日后,忽然一阵大雷雨,毁坏了和尚的僧舍,夺回那宝珠。果然象张老说的那样。

----------------------------------------

费鸡师

蜀川有一费鸡师者,善知将来之事,而亦能为人禳救。多在邛州。蜀人皆神之。时有一僧言,往者双流县保唐寺,寺有张二师者,因巡行僧房,见有空院,将欲住持,率家人扫洒之际,于柱上得一小瓶子。二师观之,见一蛇在瓶内。覆瓶出之,约长一尺,文彩斑驳,五色备具。以杖触之,随手而长。众悉惊异。二师令一物挟之,送于寺外。当携掇之际,随触随大,以至丈余,如屋椽矣。二人担之方举,送者愈惧,观者随而益多。距寺约二三里,所在撼动之时,增长不已。众益惧,遂击伤,至于死。明日,此寺院中有虹蟪,亭午时下寺中。僧有事至临邛,见鸡师说之。鸡师曰:“杀龙女矣!张二师与汝寺之僧徒。皆当死乎!”后卒如其言。他应验不可胜记。竟不知是何(“何”字原阙。据陈校本补)术。韦绚长足为杜元颖从事,其弟妹皆识费师。于京中已悉知有此事。自到,即询访鸡师之术。凡有病者来告,鸡师发即抱一鸡而往。及其门,乃持咒其鸡,令入内,抵病者之所。鸡入而死,病者差。鸡出则病者不起矣。时人遂号为“费鸡师”。又以石子置病者腹上,作法结印,其石子断者,其人亦不起也。又能书符,先焚符为灰,和汤水,与人吞之,俄复吐出,其符宛然如不烧。又云,城南建昌桥下,其南岸先有龙窟,岁常损人。至有连马而溺者,如有攫拿于水。当韦皋时,前后运石,凡几万数。顷之,石复失焉。后命道士投简于内,以土筑之,方满。自此之后,龙窟移于建昌寺佛殿下,与西廊龙井通焉。而建昌桥下,往往损人而不甚也。询问吏卒,往时人马溺于其间,良久尸浮皆白,其血被吮吸已尽,而尸乃出焉。(出《戎幕闲谈》)

【译文】

蜀川有一个被人所称为“费鸡师”的人,善于预知将来的事,而且也能为人祭祀作法进行解救。他多半住在邛州,蜀人都把他当成神。当时有一个和尚说,以前双流县有一座保唐寺,寺里头有一个叫张二师的人,因为巡行僧房,见到有所空院落,将要住进去。张二师率领家人洒扫这个院子的时候,在一根柱子上拾到了一个小瓶子。张二师一看,见瓶中装有一条小蛇。张二师把蛇从瓶子里倒出来。那蛇大约有一尺来长,文彩斑驳,五色俱全。他用木棍触动它,它随着他的触动而长大。大家都感到惊异。张二师让人用一种东西挟制它,把它送到寺外去。当摆弄它的时候,它随触随大,以至于长到一丈多长,赶上一根椽子了。两个人抬才能把它抬起来。往外送的人更加害怕。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离寺二三里的地方,它随着那撼动,不停地增长。众人更加惧怕,就把它打伤,以至于打死。第二天,有一道彩虹于正午时分下到寺中。这个和尚因事来到邛州,就把这件事对费鸡师讲了。费鸡师说:“杀死龙女了!张二师和你们寺中的和尚们都得死啊!”后来,终于象他说的那样都死了。他应验的事情数不胜数,却不知是什么法术。韦徇的大哥做杜元颖的从事,他的弟弟妹妹都认识费鸡师,在京中已经全都知道有此事。杜元颖自从到任,就询访费鸡师的法术。凡是有病的来告知费鸡师,费鸡师就抱着一只鸡前往。到了门口,他抱着鸡念咒,让鸡进去。到了病人住的地方,鸡就死了,病人就能痊愈;如果鸡进而复出,那么有病的人就永远起不来了。当时人们因此叫他“费鸡师”。他又把石子放到病人的肚子上,作法念咒,那石子断了的,那人也就没救了。又能写符。先把符烧成灰,和以汤水,让病人吞下,不一会儿又吐出来,那符竟然象没烧过一样。又说,城南建昌桥下,它的南岸以前有龙窟,一年一年常常害人。甚至有连人带马一块掉进去淹死的,好象被人捉拿到水里去似的。在韦皋那时候,先后一共运来几万块石头,顷刻之间,石头又全都没了。后来让道士把一封书简投进去,然后象筑墙那样把土倒进去,这才填满。从此之后,龙窟挪到建昌寺佛殿下边,与西廊的龙井相通了。而建昌桥下,往往有人受害,但是不严重。听吏卒说,以前人和马被淹在水里,很长时间才能浮上尸体来,尸体全都很白。血被吸吮已尽,尸体才能浮上来。

----------------------------------------

汾水老姥

汾水边有一老姥获一赤鲤,颜色异常,不与众鱼同。既携归,老姥怜惜,且奇之。凿一小池,汲水养之。经月余后,忽见云雾兴起,其赤鲤即腾跃,逡巡之间,乃渐升霄汉,其水池即竭。至夜,又复来如故。人见之者甚惊讶,以为妖怪。老姥恐为祸,颇追悔焉。遂亲至小池边祷祝曰:“我本惜尔命,容尔生,反欲祸我耶?”言才绝,其赤鲤跃起,云从风至,即入汾水。唯空中遗下一珠,如弹丸,光晶射人。其老姥得之,众人不敢取。后五年,老姥长子患风,病渐笃,医莫能疗,老姥甚伤。忽意取是珠,以召良医。其珠忽化为一丸丹。老姥曰:“此赤鲤遗我,以救我子,答我之惠也。”遂与子服之,其病寻愈。(出《潇湘录》)

【译文】

汾水边有一位老太太弄到一条红色鲤鱼,颜色异常,不与众鱼相同。把这条鱼拿回家之后,老太太可怜它,又觉得它挺怪,就挖了一个小水池,放上水把它养起来。经过一个多月之后,忽然发现那水池云雾兴起,那鲤鱼就在里边腾跃,转眼之间,就渐渐升入云天。那水池就干了。到了晚上它就又回来了,和原先一样。看到的人都很惊讶,以为是妖怪。老太太怕它作祸,特别后悔。于是她就亲自到小池边祷告说:“我本来怜惜你的性命,容许你活下来,你反倒想要祸害我吗?”话才说完,那鲤鱼就跳起来,云跟着风来,就投到汾水里去了。只从空中丢下来一颗珍珠,弹丸那么大,晶莹光亮,耀眼夺目。那老太太得了。别人不敢动。五年后,老太太的大儿子得了风病,病情越来越重,谁也治不好。老太太特别伤心,忽然想用那颗珠子招聘名医。一看,那珠子已变成一粒丹药。老太太说:“这是鲤鱼送给我,用来救我儿子,报答我的恩惠的。”于是就给儿子吃下去,果然不久就好了。

----------------------------------------

李宣

李宣宰阳县,县左有潭,传有龙居,而鳞物尤美。李之子惰学,爱钓术,日住潭上。一旦龙见,满潭火发,如舒锦被。李子褫魄,委竿而走。盖钓术多以煎燕为饵,果发龙之嗜欲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李宣在阳县做县令,县左边有个水潭,传说有龙住在里边,而且鳞角特别好看。李宣的儿子学业上很懒惰,喜欢钓术,一天到晚呆在潭上。有一天龙果然出现了,满潭着起火来,就象展开的锦被。李宣的儿子吓得魂飞魄散,扔掉钓竿就跑。大概钓术都是以前燕为饵,果然诱发了龙的嗜欲。

----------------------------------------

濛阳湫

彭州濛阳县界,地名清流,有一湫。乡俗云,此湫龙与西山慈母池龙为昏,每岁一会。新繁人王睿乃博物者,多所辨正。尝鄙之。(“尝鄙之”原作“当鄙”,据《北梦琐言》[云自在龛丛书本]改)秋雨后经过此湫,乃遇西边雷雨冥晦,狂风拔树。王睿絷马障树而避。须臾,雷电之势,止于湫上,倏然而霁,天无纤云。诘彼居人,正符前说也。云安县西有小汤溪。土俗云,此溪龙与云安溪龙为亲。此乃不经之谈也。或一日,风雷自小汤溪,循蜀江中而下(“下”原作“不”,据陈校本改),至云安县。云物回薄,入溪中,疾电狂霆诚可畏。有柳毅洞庭之事,与此相符。小汤之事自目睹。(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译文】

彭州濛阳县境内,一个名叫“清流”的地方,有一个水池。乡里一般人都说,这池里的龙与西山慈母池里的龙是夫妻,每年会一次面。新繁人王睿是个能辨识许多事物的人,经他辨别而得出正确结论的事情有许多。他曾经对上述说法看不起。有一回一场秋雨之后,他路过这个水池,竟然遇上西边雷雨昏暗,狂风拔树。他把马拴到一棵树上避雨。不多时,雷电在池上停止,倏然间雨住天晴,万里无云。问那些住在本地的人这是怎么回事,说法与前边说的正好相符。云安县西有个小汤溪,当地人说,这溪里的龙与云安溪里的龙是亲戚。这是不合常理的说法。有一天,风雷从小汤溪沿着蜀江而下来到云安县,云中物旋转到溪边长满草丛地方,进入溪中,风雷闪电,实在可怕。有柳毅洞庭传书一事,与此说相符。小汤溪的事是亲眼所见。

----------------------------------------

盐井龙

王蜀时。夔州大昌盐井水中往往有龙,或白或黄,鳞鬣光明。搅之不动,唯沮(“沮”原作“柤”,据《北梦琐言》改)沫而已。彼人不以为异。近者秭归永济井卤槽,亦有龙蟠,与大昌者无异。识者曰:“龙之为灵瑞也,负图以升天,今乃见于卤中,岂能云行雨施乎?”云安县汉成宫绝顶,有天池深七八丈。其中有物如蜥蜴,长咫尺,五色备具,跃于水面,象小龙也。有高遇者为刺史,诣宫设醮,忽浮出。或问监官李德符曰:“是何祥也?”符曰:“某自生长于此,且未常见汉成池中之物。高既无善政,谄佛侫神,亦已至矣。安可定其是非也?”夷陵清江有狼山潭,其中有龙。土豪李务求祷而事之。往见锦(“江有狼山潭”至“往见锦”二十一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衾覆水,或浮出大木,横塞水面,号为龙巢。遂州高栋溪潭,每岁龙见,一如狼山之事。(出《北梦琐言》)

【译文】

王蜀的时候,夔州大昌的盐井水中往往有龙,有的白,有的黄,鳞和鬣闪闪发光。搅动井里的水,龙也不动,只吐一些白沫而已。那里的人司空见惯,不以为怪。近来秭归县永济井的卤槽子里,也有龙,与大昌盐井里的没什么两样。认识龙的人说:“龙作为一种灵瑞,是为了行云布雨而到天上去的。现在却出现在卤水里,怎么能云行雨施呢?”云安县汉成宫山的最顶上,有一个七八丈深的天池。池中有一种动物象蜥蜴,八寸来长,五色具备,跳动在水面上,象小龙。有一个叫高遇的人做刺史,他来到汉成宫进行祭祀,那东西忽然就浮上水面。有人问监官李德符说:“这是什么征兆呢?”李德符说:“我从小生长在这里,还没见过汉成池中的那种东西。高遇既然没有善政,对佛和神如此谄侫讨好,也已经做到家了,怎么能确定他是对是错呢?”夷陵的清江有一个狼山潭,潭中有一条龙。土豪李务求到潭边祷告,往潭中一看,锦被盖着水面。或者浮出大木头来,横塞在水面上,叫作龙巢。遂州高栋的溪潭,年年都有龙出现,和狼山潭完全一样。

----------------------------------------

尹皓

朱梁尹皓镇华州。夏将半,出城巡警。时蒲雍各有兵戈相持故也。因下马,于荒地中得一物如石,又如卵。其色青黑,光滑可爱。命左右收之。又行三二十里,见村院佛堂(“堂”字原阙,据明抄本补)。遂置于像前。其夜雷霆大震,猛雨如注,天火烧佛堂,而不损佛像。盖龙卵也。院外柳树数百株,皆倒植之。其卵已失。(出《玉堂闲话》)

【译文】

朱梁时尹浩镇守华州。夏季将过去一半。一日,他出城巡警。因为当时蒲雍各有兵戈相持,于是就下马。他在地上捡到一个东西,像石,又像卵。它是青黑色的,光滑可爱。他让左右把它收起来。又走了二三十里,见村院里有佛堂,就把那个像石又像卵的东西放到佛像前。那一夜雷霆大震,暴雨如注,天火烧了佛堂,却没有损坏佛像。大概那是龙卵。院外有数百棵柳树,全都倒过来了。卵已经失去。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比现代广泛,凡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传以及各种纪录异闻都称为“小说”。《太平广记》汇集了从汉代到宋初的各种形式的小说,也包括少量先秦古籍中的传说故事。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 初雕印,但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故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有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6)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

猜你喜欢

  • 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四

    荣禄 王文韶 张之洞 瞿鸿禨 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祖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父总兵长寿,均见忠义传。 荣禄以荫生赏主事,隶工部,晋员外郎。出为直隶候补道。同治初,设神机营,赏五品京堂,充..

    5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十一

    吴振棫 张亮基 毛鸿宾 张凯嵩 吴振棫,字仲云,浙江钱塘人。嘉庆十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出为云南大理知府,历山东登州、沂州、济南,安徽凤阳知府;山东登莱青道;贵州粮储道;贵州按察使;山西、..

    5 清史稿 2025-11-25
  • 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四

    卢焯 图尔炳阿 阿思哈 宫兆麟 杨景素 闵鹗元 卢焯,字光植,汉军镶黄旗人。入赀授直隶武邑知县。县旧有均徭钱供差费,遇差仍按里派夫,焯革除之,又归火耗于公,捕盗尤力。雍正六年,解饷诣京师,世宗特召对。迁江南..

    6 清史稿 2025-11-24
  • 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

    方观承 富明安 周元理李湖 李瀚 李世杰 袁守侗郑大进刘峨 陆翟 管干贞蒋兆奎 胡季堂 方观承,字遐穀,安徽桐城人。祖登峄,官工部主事。父式济,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侨居江宁,坐戴名世南山集狱,并戍..

    1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二十四

    洪承畴夏成德孟乔芳张文衡张存仁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屡击斩贼渠,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

    13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十一

    张煌言张名振、王翊等 郑成功子锦、锦子克塽 李定国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

    13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四十九 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 有清之世,欧洲诸国以制器相竞致强富,路船邮电,因利乘权。道光朝五口通商,各国踵迹至。中外棣通,外舟侵入我江海置邮通商地。大北、大东两公司海底电线贯太平洋、大西洋而来,亦骈集我海上,骎骎有返客..

    14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

    ◎食货五 △钱法茶法矿政 钱法太祖初铸“天命通宝”钱,别以满、汉文为二品,满文一品钱质较汉文一品为大。天聪因之。世祖定鼎燕京,大开铸局,始定一品。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顺治通宝”钱,定制以红铜..

    19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时宪五 △康熙甲子元法下 月食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三。 望策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 太阳平行,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八十四秒,小馀三0四三二四。 太阳引数,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九秒,小馀三五八八六五..

    17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二十一年乙未春正月癸酉朔,停筵宴。乙亥,日兵寇威海。丁丑,我海军与战于南岸,败绩。己卯,吴大澂始出关视师。辛巳,威海陷,守将戴宗骞死之。改命聂士成统兵入关。丁亥,诏责李鸿章。庚寅,刘公岛..

    15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四·魏三

    秦赵约而伐魏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刑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

    19 战国策 2025-11-20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四

    纂修明史翰林院檢討汪楫編輯崇禎二年七月○崇禎二年七月崇禎二年七月甲申朔免朝敦趨順天府府尹劉宗周入朝丙戌申溺女之禁賜顧起元祭葬賜余懋衡祭葬南道御史張繼孟條上三事曰勤聖學曰謹細微曰急任人疏入報聞以秉筆太監..

    18 崇祯长编 2025-11-18
  • 卷二O八 唐紀二十四

    起旃蒙大荒落(乙巳)二月,盡強圉協洽(丁未),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神龍元年(乙巳,公元七O五年) 二月,辛亥,帝帥百官詣上陽宮問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甲寅,復國號曰唐。郊廟、社稷、..

    2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百0二 晉紀二十四

    起屠維大荒落(己巳),盡上章敦牂(庚午),凡二年。 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三六九年) 春,三月,大司馬溫請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沖、豫州刺史袁真等伐燕。初,愔在北府,溫常云:「京口酒可飲,兵可..

    12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六年。 孝成皇帝永始四年(戊申、前一三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長樂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

    18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

    起強圉協洽(丁未),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七年。 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前七四年) 春,二月,詔減口賦錢什三。 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宮;無嗣。時武帝子獨有廣陵王胥,大將軍光與羣臣議所立,咸持廣陵王..

    14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二十四 横吹曲辞四

    ○汉横吹曲四 宋·鲍照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

    28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4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