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广记 / 李昉

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

2025-10-11 16:59 太平广记

麈 吴唐 李婴

獐 刘幡

鹿 仓鹿 科藤 铜环 鹿马 紫石 陆绍弟 唐玄宗 彭世 鹿娘 张盍蹋 车甲

 嵩山老僧 王祜 杂说

兔 岚州 杨迈

----------------------------------------

吴唐

吴唐者,庐陵人也,少好射猎,矢不虚发。尝方春,将其子出猎,乃值一麈,将□戏焉。麈觉有人气,引□潜去。□未知所畏,因前就唐,唐射之而死。麈惊还悲鸣,唐乃置净地, ??自藏草中。麈来俯舐顿伏,唐又射之,应弦而倒。既而又逢一麈,张弩之间,箭忽自发,激中其子。唐即投弓抱子,抚膺而哭,忽闻空中呼曰:“吴唐,麈之爱子,与汝何异!”惊视左右,虎从旁出,遥前,搏折其臂, 还家一宿而卒。(出《宣室志》)

----------------------------------------

李婴

有李婴者,与弟绦皆善用弩,曾射得一麈,解其四脚,悬置树间,剖以为炙,列于火上,方欲共食,忽见山下有一神人,长三丈许,鼓步而来,手持大囊。既至,悉敛肉及皮骨,并列火上者于囊中,迳还山去。婴与弟绦惊骇,莫知所措,亦竟无他焉。(出《鄱陟记》)

----------------------------------------

刘幡

青州有刘幡者,元嘉初,射得一獐,剖腹,以草塞之,蹶然而起,俄而前走。幡怪而拔其塞草,须臾还卧,如此三焉。幡密录此种,以求其类,理创多验。(出《述异记》)

----------------------------------------

鹿

苍鹿

鹿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汉成帝时,中山人得玄鹿, 烹而视其骨,皆黑色。《仙方》云:“玄鹿为脯,食之,寿至二千岁 。”余千县有白鹿,土人传千岁矣。晋成帝遣人捕得,有铜牌镌字,在角后,云宝鼎二年,临江所献苍鹿。(出《述异记》)

----------------------------------------

科藤

合浦康头山有一鹿,额上戴科藤一枚,四条直上,各一丈许。(出《交州记》)雷郡有鹿,腥无味,不可食。俗云:海鱼所化。郡人尝见鱼首而身为鹿者,斯信矣。 与鹰鸠雀雉之化奚异哉!(出《投荒杂录》)

----------------------------------------

铜环

胡向为虢州时,猎人杀一鹿,重一百八十斤,蹄下贯铜环,环上有篆字。博物者不能识。鹿马洮阳县东有华山,去县九十里,回跨峙堞,峰岭参差。昔有人因猎,见二鹿,其一者霜毛纯素,照耀山谷;一者五彩成文,焕烂曜日。猎人惊其奇异而不射。前行数里,见二人诃责云 :“使君何来,不见二马耶?”答云 :“唯见双鹿 。”曰:“吾为虞帝所使,至衡山,与安丘道士相闻。君所见鹿,是吾马也 。”(出《录异记》)

----------------------------------------

紫石

晋安有东山樵人陈氏,恒见山中有紫光烛天。伺之久,乃见一大鹿,光自口出,设□捕而获之,刳其腹,得一紫石,圆莹如珠,因宝藏之,家自是富。至其孙,奢纵好酒,醉而玩其珠,以为石何神,因击碎之。家自是贫矣。(出《稽神录》)

----------------------------------------

陆绍弟

唐虞部郎中陆绍弟为卢氏县尉,掌时猎,遇鹿五六头临涧,见人不惊,毛斑如画。陆怪猎人不射,问之,猎者言 :“此是仙鹿也,射之不能伤,且复不利 。”陆不信,强之。猎者不得已,一发矢, 鹿带箭而去。 及返, 射者坠崖,折左足。(出《酉阳杂俎》)

----------------------------------------

唐玄宗

开元二十三年秋,玄宗皇帝狩于近郊,驾至咸阳原,有大鹿兴于前, 然其躯,颇异于常者。上命弓射之,一发而中。??及驾还,乃敕厨吏炙其□已进,而尚食具熟俎献。时张果老先生侍,上命果坐于前,以其肉赐之,果谢而食。既食,且奏曰 :“陛下以此鹿为何如?”上曰 :“吾只知其鹿也,亦未知何如哉!”果曰:“此鹿年且千岁矣,陛下幸问臣。”上笑曰 :“此一兽耳,何遂言其千岁耶?”果曰 :“昔汉元狩五年秋,臣侍武帝畋于上林。其从臣有生获此鹿而献者,帝以示臣。奏曰:‘此仙鹿也,寿将千岁。今既生获,不如活之。’会武帝尚神仙, 由是纳臣之奏 。”上曰 :“先生绐矣!且汉元狩五年,及今八百岁。其鹿长寿,岂历八百岁而不为畋所获乎?况苑囿内麋鹿亦多,今所获何妨为他鹿乎?”果曰 :“曩时武帝既获此鹿,将舍去之。且命东方朔以炼铜为牌,刻成文字,以识其年,系于左角下,愿得验之,庶表臣之不诬也 。”上即命置鹿首于前,诏内臣高力士验之。凡食顷,曾无所见。上笑曰 :“先生果谬矣!左角之下,铜牌安在?”果曰 :“臣请自索之。”即顾左右,命銕钳,钳出一小牌, 实铜制者,可二寸许,盖以年月悠久,为毛革蒙蔽,始不见耳。持以进,上命磨莹视之,其文字刓弊,不可识矣。上于是信果之不谬。又问果曰:“汉元狩五年,甲子何次?史编何事?吾将徵诸记传,先生第为我言之 。”果曰 :“是岁岁次癸亥,武帝始开昆明池,用习水战,因搜狩以顺礼焉,迨今甲戌岁,八百五十二年 。”上即命按汉史,其昆明池,果元狩五年所开,其甲子亦无差。上顾谓力士曰:“异乎哉!张果能言汉武时事,真所谓至人矣。 吾固不可得而知也 。”(出《宣室志》)

----------------------------------------

彭世

鄱阳乐安彭世,晋咸康中,以猎射为业。每入山,与子俱行。后忽蹶然而倒,化成一鹿,跳跃而去,其子终身不复弋猎,至孙却习其事。曾射一鹿,两角间有道家七星符,并其祖名字,及乡居年月焉,睹之悔懊,自此永断射猎。(出《异苑》)

----------------------------------------

鹿娘

常州江阴县东北石筏山者,梁时有伐材人入此山,见有□鹿产,仍闻小儿啼声。往视,见产一女子,因收取养之。及长,乃令出家为道士,时人谓之“鹿娘”。 梁武帝为置观,名为圣观。(出《洽闻记》)

----------------------------------------

张盍蹋

昔张盍蹋、宁成二人,并出家于蜀云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着黄练单衣,葛巾,到其前曰 :“劳乎道士?”因以镜照之,见是一鹿。遂责问之曰:“汝草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言讫,化成老鹿而走去。(出《抱朴子》)

----------------------------------------

车甲

陶潜《搜神记》曰:有一士人姓车,是淮南人,天雨,舍中独坐,忽有二年少女来就之。着紫缬襦,立其床前,共语笑。车疑之:天雨如此,女人从外来,而衣服何不沾湿?必是异物。其壁上先挂一铜镜,径数寸。回顾镜中,有二鹿在床前。因将刀斫之,而悉成鹿。一走去,获一枚, 以为脯食之。(出《五行记》)

----------------------------------------

嵩山老僧

嵩山内有一老僧,结茅居薜萝间,修持不出。忽见一小儿独参礼,恳求为弟子,僧但诵经不顾。其小儿自旦至暮不退,僧乃问之曰 :“此深山内,人迹甚稀,小儿因何至?又因何求为弟子?”小儿曰 :“本居山前,父母皆丧,幼失所依,必是前生不修善果所致。今是以发愿,舍离尘俗,来求我师。实欲修来世福业也 。”僧曰 :“能如是耶?其奈僧家寂寞,不同于俗人。志愿虽嘉,能从道,心惟一乎?”小儿曰 :“若心与言违,皇天后土,自不容耳,不惟我师不容也 。”僧察其敏悟,知有善缘,遂与落发。小儿为弟子后,精进勤劬,罕有伦等。或演法于僧,僧不能对;或问道于僧,僧不能折。老僧深重之,以为圣贤也。后数年,时在素秋,万木凋落,凉风悲起,溪谷凄清。忽慨然四望,朗吟曰 :“我本长生深山内,更何入他不二门。争如访取旧时伴,休更朝夕劳神魂 。”吟讫,复长啸。良久,有一群鹿过, 小儿跃然,脱僧衣,化一鹿,跳跃随群而去。(出《潇湘录》)

----------------------------------------

王祜

岐州西二十里王祜者,豪富之家也。第宅华丽,拟于贵显,常开馆舍,以待往来。至于珍馔芳醪,虽有千人诣之,曾不缺乏。忽一日,有一道士谒祜,自称华山道士学真。携一张琴,负一壶药,来求寄泊。祜性且好道,既问之,忻然出迎。延于深院,敬待倍常。道士问祜曰 :“君如是富,足敌侯伯之乐也。福则福矣,其如不贤 。”祜笑而起拜。道士曰 :“君设食于门下,以俟贤俊耶?以待饿者而饲之耶?若以待饿,方今天下安乐,余粮栖亩,人无乏绝,又何饲之?若以俟贤俊,则不闻君延一贤,揖一俊。足以知君自不贤耳。无讶我言,我恐君有凭痴之名,喧哗于人口,故以此直言以悟君,亦缘感君倍常敬仰我也 。”祜遂慨然动容,再拜之。道士又曰 :“我闻人之好乐,必有其师。 事纵横者,实存游说之志;读《孙》《吴》者,那无争战之心哉!某手携一张琴,负一壶药者,岂独欲劳顿也,抑有旨耳。携琴者,我知琴有古风,欲人知我好古,又欲化人还淳朴,省浇浮也。负药壶者,我知人之多病,欲人知我有痊平人病之意也。我琴非止自化也,化人也。我药非止痊自病也,痊人病也。噫!君之富济于人,与夫家累千金,剥割人者则殊。如以古之豪贵之家待士,则怍矣。必以贤愚有别,慎保身名,无反招谤耳 。”祜复再拜。道士乃命酒自酌。才曙,遽辞而去。祜令人潜侦之, 见道士化一大鹿,西走不知所之。(出《潇湘录》)

----------------------------------------

杂说

江陵松滋枝江村射鹿者,率以淘河乌胫骨为管,以鹿心上脂膜作簧,吹作鹿声,有大号、小号、呦呦之异。或作□鹿声,则□鹿毕集,盖为牝声所诱,人得彀矢而注之。南中多鹿,每一牡管牝百头。至春羸瘦,盖游牝多也。及夏则唯食菖蒲一味,却肥。当角解之时,其茸甚痛。猎人逄之,其鹿不敢逸走,伏而不动。猎者以绳系其茸,截而取之。先以其血来啖,然后毙鹿,何其苦也欤?夫狨麝孔雀,以有用贾害, 良可愍之。(出《北梦琐言》)

----------------------------------------

岚州

永淳年,岚胜州兔暴,千万为群,食苗并尽,不知何物变化。及暴已,即并失却,莫知何所。异哉!(出《朝野佥载》)

----------------------------------------

杨迈

司农卿杨迈少好畋猎,自云:在长安时,放鹰于野,遥见草中一兔跳跃,鹰亦自见,即奋往搏之。既至无有,收鹰上鞴。行数十步,回顾其处,复见兔走。又搏之,亦不获。如是者三,即命芟草以求之,得兔骨一具,盖兔之鬼也。(出《稽神录》)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比现代广泛,凡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传以及各种纪录异闻都称为“小说”。《太平广记》汇集了从汉代到宋初的各种形式的小说,也包括少量先秦古籍中的传说故事。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 初雕印,但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故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有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6)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

猜你喜欢

  • 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三

    马如龙 和耀曾 杨玉科李惟述 蔡标 段瑞梅 夏毓秀 何秀林 杨国发 张保和 马如龙,云南建水人,本名现,回中世族。以勇闻。咸丰间,滇回俶扰,如龙以武生起澂江,自立为伪帅。时杜文秀僣号大理,如龙遣使与通,授以伪..

    4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

    孙家鼐 张百熙 唐景崇 于式枚 沈家本 孙家鼐,字燮臣,安徽寿州人。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侍读,入直上书房。光绪四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尚书翁同龢授上读。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江西学政陈宝琛..

    5 清史稿 2025-11-25
  • 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三

    洪亮吉管世铭 谷际岐 李仲昭 石承藻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初佐安徽学政朱筠校文,继入陕西巡抚毕沅幕,为校刊古书。词章考据,着于一时,尤精揅舆地。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

    6 清史稿 2025-11-24
  • 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

    书麟弟广厚 觉罗吉庆 觉罗长麟 费淳 百龄 伯麟 书麟,字绂斋,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高晋子。初授銮仪卫整仪尉,累迁冠军使,擢西安副都统。乾隆三十八年,大军征金川,命为领队大臣,从参赞大臣丰升额,力战..

    7 清史稿 2025-11-24
  • 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四十三

    蔡毓荣哈占杭爱鄂善华善 董卫国佟国正 周有德张德地伊辟王继文 蔡毓荣,字仁庵,汉军正白旗人。父士英,初籍锦州。从祖大寿来降,授世职牛录章京。从转战有功。顺治间,累迁至右副都御使。出为江西巡抚,疏陈兵后荒..

    7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三十

    沙尔虎达子巴海安珠瑚刘之源吴守进巴山张大猷喀喀木 梁化凤子鼐刘芳名胡有升杨名高刘光弼刘仲锦 沙尔虎达,瓜尔佳氏,其先苏完部人,居虎尔哈。太祖时,从其父桂勒赫来归,授牛录额真。天命初,从伐瓦尔喀部,有功,..

    12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 明律渊源唐代,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自笞一十至五十,为笞刑五。自杖六十至一百,为杖刑五。徒自杖六十徒一年起,每等加杖十,刑期半年,至杖一百徒三年,为徒五等。流以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

    8 清史稿 2025-11-22
  •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湖南 湖南:禹贡荆州之域。明属湖广布政使司,置偏沅巡抚。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移偏沅巡抚驻长沙。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并归湖广总督兼辖。七年,置永顺府,..

    18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灾异四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为咎徵。凡恒旸、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于金。 顺治元年八月,苍梧旱。三年,平乐、永安州大旱,二月至八月始雨;台州自三月不雨至于五月;..

    15 清史稿 2025-11-20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三

    崇禎四年二月○崇禎四年二月四年辛未二月乙巳朔工科給事中李春旺以大計事竣地方不可一日無人請敕部嚴限水程令其刻期復任仍行各撫按重加查核倘有優游途次枉道歸里者重加罰治其已經禠斥懸缺之官尤宜急補若留部考選者恐..

    13 崇祯长编 2025-11-18
  •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紀五十九

    起昭陽單閼(癸卯),盡著雍涒灘(戊申),凡六年。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癸卯、八二三年) 春,正月,癸未,賜兩軍中尉以下錢。二月,辛卯,賜統軍、軍使等綿綵、銀器各有差。 戶部侍郎牛僧孺,素為上所厚..

    24 资治通鉴 2025-11-17
  • 卷二二七 唐紀四十三

    起重光作噩(辛酉)六月,盡玄黓閹茂(壬戌),凡一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建中二年(辛酉、七八一年) 六月庚寅,以浙江東 西觀察使、蘇州刺史韓滉為潤州刺史、浙江東 西節度使,名其軍曰鎮海。 張著至襄陽,梁..

    2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盡昭陽作噩(癸酉),凡九年。 孝安皇帝延光四年(乙丑、一二五年) 春,二月,乙亥,下邳惠王衍薨。 甲辰,車駕南巡。 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庚申,帝至宛,不豫。乙丑,帝發自宛;丁卯..

    21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

    起柔兆涒灘(丙申),盡柔兆敦牂(丙午),凡十一年。光武皇帝建武十二年(丙申、三六年) 春,正月,吳漢破公孫述將魏黨、公孫永於魚涪津,遂圍武陽。述遣子壻史興救之,漢迎擊,破之,因入;犍為界諸縣皆城守。詔..

    14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四十三 相和歌辞十八

    ○楚调曲下 晋·陆机 一曰《婕妤怨》。《汉书》曰:孝成班婕妤,初入宫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自鸿嘉后,帝稍隆内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赐姓卫,所谓卫婕妤也。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微..

    39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4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9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45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