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列子臆说

第08部分

2025-10-16 11:48 古代文学

这篇《说符》,其中道理非常多,运用无穷,大至国家天下,小至个人的修身养以及修道,都有关联。我们用的是《四库备要》这个本子,上一次讲到卷八的第六页,都是一段一段故事衔接的,但是你不要以为各个故事独立互不相关,事实上,每个故事都有连续的,这个道理要我们慢慢去体会。现在开始另一节故事。

【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于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白公请教孔子微言

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这几句话是故事的纲目,但我们先要了解它的背景。白公姓白名胜,是春秋时代楚王的后人,也是当时楚国的领人。白姓是因地名白邑而来的,后来像长江以南、两湖姓白的人,都因白邑这个地名而姓白。

在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之间,天下大乱,有儿子杀父亲的,有弟弟杀哥哥的,有部下叛变杀君王的,多得很。所以孔子痛心而著《春秋》,给后人一个说法,认为社会的混乱是有知识有学问,尤其是当权在位的人应该负最大的责任。所以《春秋》是责备贤者,不责备一般老百姓,因为一般老百姓多半是盲从的。

有关白公胜的这一段历史,是当时发生部下叛变,所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青年同学们特别注意,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大问题了。现在我经常讲,大家同学们洒扫应对都不知道,教育八十年来的失败,一个青年人,怎么扫地?怎么抹桌子?怎么样对长辈讲话?怎么站?怎么坐?都不知道。现在小学里教的是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教育,是从洒扫应对教起的。到了中学、大学,也没有教这个基本文化了。所以当长辈、老师、父母问他事情办了没有,大声回答办了啊!对父母好像训孩子一样,我们很多同学是这样。问他东西放在哪里,我刚才给你了啊!好像我犯了很大的错误,有很大的罪,几乎要我向他下跪才对,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基本教育。这种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严格地讲从胎教就开始,所以我们现在是很可怜的一个时代,几乎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的混乱。

为什么讲到这个呢?因为古书上“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个“弑(弑 拼音:shì)”字,为什么不用“杀”呢?这是中国文化的规范,以下犯上用“弑”,不能用“杀”字。等于说天子、皇帝死叫“崩”,不叫死亡,因为他是全民所景仰。诸侯死叫“薨(薨 拼音:hōng)”,大夫死了,就是知识分子有地位的,叫做“殁(殁 拼音:mò)”,普通老百姓叫“亡”。“死”只是个普通的名词。所以就是连死的文化也要分好几个阶段,有好几个意义,代表了文化的神,我们现在都不懂了。所以现在学生对老师讲话或者跟长辈讲话,都是提高嗓门大声回答。这个态度在从前很严重啊!对父母或长辈、上级讲话,我们说“是”,不敢说“对”,“对”是平辈答话。

讲到白公胜这个人,他是被臣子弑,臣子叛变杀死了他。当时这位诸侯白公胜已经发现政体的演变,社会变坏而且乱。白公胜有一天问孔子说:“人可与微言乎?”什么叫“微言”?就是很小很轻的话,孔子没有答复这个问题。在文字上看我们好像懂了,内容却不是这么简单。

什么是《春秋》微言大义

孔子著《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之间,记录历史上“臣弑其君”有三十六次之多,天下社会大乱,以致家庭变化,儿女可以斗争父母。那个时代,乱到极点,孔子非常的痛心。《春秋》除了责备贤者以外,讲了三世,就是衰世、升平、太平盛世。历史上以《春秋》为标准来说,三代以下的历史只有偶然的升平,那是由衰乱变乱的社会进步得到安定,算是升平之世,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太平,太平太难了。真正的天下太平,众生平等,是跟佛的思想合一,那个叫太平。

《春秋》有三传,孔子只著了《春秋》,等于写了大标题,历史的内容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里。在这三传,我们普通容易读的就是《左传》,在中学、大学念国文课,应该都是念《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历史的哲学,更难读了,很少人去研究,除了专家之外。我们要通中国文化,《春秋》必定要懂。现在我们讲“微言”,《春秋》叫做“微言大义”,非常难懂。文字好懂得很,“微言”,是看起来不相干的一个字,包括了全部文化的神。所以孔子著了《春秋》,鬼神都在哭,都害怕,因为他的笔下判定了千秋万代的罪恶。我们大家在中学都读过《郑伯克段于鄢》(鄢 拼音:yān,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这一篇,郑伯跟段是两兄弟,郑伯故意纵容段这个兄弟,结果把他当敌人一样,消灭了这个兄弟。对敌人打了胜仗叫做“克”,除了敌人以外不能用“克”字。郑伯把弟弟当敌人一样看待,违反人本位的人类文化。孔子这个《春秋》的诛法,用了一个“克”字,郑庄公千秋万代翻不了身,这个叫“微言大义”。孔子只写了这一笔,至于内容如何,你去读《左传》就懂了。

再进一步说,“微言”是什么呢?就是跟禅宗的“机锋”一样;也等于我们普通讲话点你一下,点你一个窍,或者用一句歇后语。譬如说“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素(数),大家笑一笑,晓得了,这就是“微言”,歇后语,后面没有了,后面都懂了。这个事情怎么样?“外甥打灯笼---照舅”,照到舅,谐音,就是“照旧”的意思。像这些都属于“微言”。

白公胜要问孔子一件国家大事,但是他很会问话,“人可与微言乎”,一个人有些话不能明讲,可以用别的方法吗?“微言”是不相干。孔子不答复,为什么不答复?这个里头问题大了,因为孔子始终不肯讲谋略,只讲人道正面的话,对就是对,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什么陰谋、陽谋、用兵之道、政治大原则,他全懂,他不讲而已。也因为白公胜所问是决策国家的大事,非常危险,所以孔子不答复这个问题。

关于孔子为什么不答复,注解的这个小字里头有历史上一段故事。“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也,其父为费无忌所谮,出奔郑”,费无忌是个臣,在白公胜祖父前面挑拨,白公胜的父亲太子建就逃到了郑国。“郑人杀之”,结果郑国把他的父亲杀掉了。“胜欲令尹子西”,令尹是楚国的宰相;“司马子期”,拿后世来比方是元帅,陆军总司令或国防部长。白公胜要这二人“伐郑”,出兵打郑国,“许而未行”,结果这两位大臣不听令,不认同这个领人的道理。碰到“晋伐郑,子西子期将救郑”,晋国来打郑国了,他们两位不听领袖的命令,要出兵救郑国。“胜怒曰”,白公胜发脾气了,“郑人在此,仇不远矣”,郑人现在出了问题,正可以报仇。《春秋》之义,不反对为国家民族复仇,所以说“仇不远矣”。“欲杀子西子期”,所以白公胜想杀这两位高级部下,因为他们不听命令。但是在朝廷政府中想除掉两位文武大臣,就像房子要去掉两个主要的柱头一样,很困难,“故问孔子”。孔子已经懂了,“故不应”。“微言犹密谋也”,“微言”就是秘密的计谋。

诸葛亮的微言

这一段历史故事,在注解里引证都有,看注解就晓得了。所以孔子投有答复,因为孔子很不愿意教一个君王做陰谋的事,但是孔子也不反对。这等于什么?诸位年轻同学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原文啊?像我们小时候原文都能背出来很多,那个文字太好了。《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刘表原配太太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对他不好,准备让自己儿子上来接位。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问我们军师诸葛亮吧。刘琦就问诸葛亮,诸葛亮听到就不答话,故意岔开,刘琦总讲不上话。后来刘琦就告诉诸葛亮,他说我有个绝版的好书,你要不要看?我这是比喻,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诸葛亮也是喜欢搞学问的,就跟他到楼上,诸葛亮一上去,刘琦就把楼梯掉,下不去了。刘琦立刻跪下,先生啊!这个时候一个人都没有,你非教我不可。诸葛亮没有办法,他不及孔子,孔子还跑得了,他逃不了。但是,古人说的“疏不间亲”,夫妻吵架,兄弟之间闹家务,第三者绝不能讲话,讲话是最笨的事。

我有一个经验,年轻的时候很热情,有两夫妻刚刚结婚,都是我的朋友,结果两个人吵架,都跟我埋怨对方。我想让他两夫妻讲和,跟男的讲,你不要听她的,她就是脾气坏;然后告诉女的,我那个同学好讨厌,你不要理他,过一两天就好了。结果他们到了晚上,两夫妻就和好了,然后说某人讲你坏耶!那样啊!这样啊!弄得我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这个道理就是“疏不间亲”。

诸葛亮说刘公子啊!你何苦我呢?疏不间亲,那没有办法。刘琦说今天只有军师可以救我,诸葛亮就讲历史上太子申生的事。春秋战国的典故你不知道吗?你向父亲请求带兵外调嘛!部队归你掌握,又守了边疆,跟后分开远远的,不起冲突。等到你父亲一过世,军权在你手里,怎么干就怎么于。诸葛亮只好把历史的故事告诉他,刘琦就懂了。

孔子这一次也是这样,所以他不好讲。为什么呢?我昨天讲一个同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常常看到年轻同学,有人把公司里的事跟他一谈,他出了很多主意,这就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的原故,你又不是那个公司里的职员,不知道内容,又没有参与经过。譬如刚才同学提起来,我们楼上有大法会,方丈和尚亲自主持,很庄严肃穆,但是你晓得吗?昨天夜里,他们为了布置这个会场,到早晨六点钟才睡觉。你没有参与过就不晓得那么辛苦,就不知道内情。所以由这个道理就要懂天下一切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绝不随便讲话,因为你不懂别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所以孔子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这一段事,他也不在楚国,而是客位。

孔子微言 禅宗机锋

这位白公胜不得已,再问他,“若以石投水,何如”?问得高明极了。他说孔老夫子啊!假使拿一块石头丢到水里去,你看怎么样?两个人都在打哑谜。孔子不肯参与他的国家大事,而且这种事,要杀人、要救人都是他手里做,孔子又不是白公的宰相,又不是军师,不好讲话。白公胜看他不答复,也懂了,换个方式来。问以石投水,你看怎么样?我们青年现在想想,石头丢到水里就沉底了嘛!就把这两个人消灭了。孔子的答复更妙,“吴之善没者能取之”,这一句话孔子答复了,孔子说那不算高明,吴国,就是江浙一带,靠海边水多,那些善于游泳的人,海底的石头都可以拿上来。

像我们海边的人,我小的时候看到,冬天年轻人脱得光光的下去打鱼,起码五六个钟头才上来,上来之后身上一擦,好热,还出汗呢!我看傻了。实际上他们已经吃了药的,药吃下,冬天下海不怕冷,还热。如果不下海,不下冷水里头,马上血管要爆裂的,这个中药下去是这样。所以这个海边的人,江浙一带游水,还有三天三夜在水里头不出来的,是很普通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在内地,如果在高原地带的人,听了一定说你这个人扯谎,说神话,不可能的。

所以孔子的知识极渊博,白公胜问他丢石到水里如何,孔子说没有用,善于游泳的,深水里的石头还是给你拿上来。换句话说,你这个方法没有用,高明的人你不一定杀得掉。白公胜再问,“若以水投水,何如”,水倒在水里头呢?水倒在水里头,或者咸水倒在淡水里头,淡水倒在咸水里,清水倒在混水里头,你看怎么样?

“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也没有用。淄(淄 拼音:zī)、渑(渑 拼音:miǎn)就是山东两条水,一条是清水,一条是混水。清水、混水在一起,流得快的水硬,流得慢的水柔和。中国人讲究喝茶,会喝茶的人,水一烧出来,是松树的柴火烧,或是哪一种树的柴火烧都知道。电炉煮的味道已经不是茶了,像我们现在不叫茶道,叫牛饮之道,尤其我这个喝茶,这么一缸,两口就把它喝光了。我也喜欢喝茶,但是是牛饮,牛喝水一样,也是另外一道。

所以“以水投水”,孔子说,那也没有什么高明,两条不同的水放在一起,齐桓公的厨师叫易牙,一尝便知。易牙这个人,水到嘴里一尝,就知道是哪里的水,做某一种菜可以,做另外一种不行。白公与孔子两个人在打哑谜,禅宗讲打机锋。

我们讲个故事,明末有个高僧苍雪大禅师,在明末四大高僧之外,可以说是第五大高僧,非常有名。他的诗好,文好。明朝亡国了,一班不投降的遗老都到他那里,都是这位和尚包庇。有人画了一幅画---画了一座高山,一棵松树,下面有一块石头,石头上有一个棋盘,棋盘上摆着棋子,却没有人在那里下棋。这一幅画意境高,画也画得好,就请天下第一大法师、诗僧---苍雪大师题字。要看懂这一幅画很难,苍雪大师看懂了,就写了一首诗:

松下无人一局残 山中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 千古输赢下不完

“松下无人一局残”,松树下面没有人,一局没有下完的棋摆在那里。“山中松子落棋盘”,深山里头一个人都没有,松子掉下来,掉在棋盘上,也变成一着棋子,这个就是“微言”。“神仙更有神仙着”,我们中国人画画不是神仙下棋吗?一着棋,两着棋,神仙下棋凡夫看不懂呀!但是你神仙不要以为高明,神仙背后还有高明的神仙,比你下得更高明。“千古输赢下不完”,你不要自认为高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千古历史是没有结论的。这就是懂了人生境界,这也是禅啊!这是口头禅,但是很有道理,你懂了最后这一句话,对于人生你就很安详了,成功失败都靠不住,永远没有结论。现在白公问孔子,孔子的答话就是这个意思,等于苍雪大师的诗,你高明有人比你更高明,“千古输赢下不完”。

对谁说微言

白公听到这里,就愣住了,傻了。他问了天下第一高人孔子,孔子的答话竟然如此,“白公曰:‘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哎呀!孔老先生啊!照你这样一讲,天下高明人就难办了。白公当时的局面很难,心里想,你难道都不肯点我一下吗?你教我一下都不肯吗?所以常常有些同学,在我很忙的时候在那里问,我眼睛拼命眨,同学愣住了,还问我老师啊!你今天眼睛痛啊?真笨得要命!没办法只好苦笑一下。像张良帮汉高祖,张良在桌子下面踢一脚,汉高祖就懂了,所以汉高祖就成功了嘛!我们有些青年人,你不要说踢他一脚,你把他打三拳,打伤了,他还说老师你今天怎么搞的?我要去验伤告你伤害罪。这种人怎么办呢?所以“人不可与微言”,点窍都不能点。

“孔子曰:何为不可”,他说哪有这个道理,当然可以,其实孔子已经答复他了。你们现在懂了没有?他开始一问,孔子就已经答复了,他没有懂。第二次又问了,孔子否定了。第三次又问,孔子又否定了,还不懂。所以他这个人注定是要失败的,不能当汉高祖。到这一步还是笨笨的,同我们现在年轻人差不多,还死问到底,你说这怎么办呢?“唯知言之谓者乎”,孔子说要懂话的人才给他讲。换句话说是骂了白公,我已经答复你,你不懂嘛!不过孔子看他可怜,又讲“夫知言之谓者,不可以言言也”,注意“言言”这两个字,上面这个“言”是名词,是所说的话,下面“言”字变成动词,讲话叫做言。孔子这里告诉他什么人才算懂话的。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人一个修养,善于听话的人才会善于讲话。能够坐下来听人家乱七八糟地吹牛,听了半天不答复一句话,每一句话都听清楚了,这个人可以当主席了。譬如你们将来有机会当了立法院院长,下面对的、不对的,对与不对之间的,黑的、白的,各种意见,你统统静静地听,都听得很清楚,然后要点在哪里,几句就答复了。大会的主席不容易当啊!不善于听话的人就不会讲话。换句话说,多言的人不一定会听话,他喜欢表达,喜欢表达心就不冷静,所以别人要紧的话听不进去。孔子告诉他,真正的知言人,“不以言言也”,是无话可讲,不需要讲话,就是已经讲了。你问我,我已经答复了嘛!这个就是答复。孔子看他好可怜,很仁慈地对这位可怜的诸侯说明。

孔手再说微言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孔子又点他,一个人喜欢吃鱼、喜欢打鱼,他不怕衣服打湿了,不脱衣服也下水,为了追求这个鱼嘛!喜欢打猎的人,他不怕累,拼命地跑,兔子跑多快,他就跑多快,为什么?前面有个目标嘛!等于你们年轻人讲恋,要追的时候,管他累不累,电院门口等三个钟头,站在那里都不累。当兵的时候,只叫你立正站半个钟头,你还讨厌那个长官,站了半个钟头,还不叫“稍息”,对不对?但是他追起女朋友啊!就不怕累了。等到追到手了,变成了太太,那就讨厌了,人生就是这个道理。叫你们大家不上《列子》课,到十一楼跑步两个钟头你干不干?因为不是你的目的嘛!如果说大家全体跑步两个钟头,每人发二十万,你一定干了。就像我们打坐是要成佛,也有一个目标啊!佛看不看得见不管啦!我总想成佛所以两条腿尽管熬,酸啊!痛啊!麻啊!我想得道啊!并不是那个腿打坐麻得好舒服,对不对?这也是“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如果不是成佛的目标,你就麻得好痛苦!是为了悟道所以甘愿挨嘛!这把人情世故都讲完了。

“故至言去言”,最高明的话,是不讲话也懂了。“至为无为”,最高的谋略,要干你就干吧,不能又想吃又想不吃,然后还把秘密问我,如果我泄露了秘密你就完了嘛!所以,“至为无为”,是看起来没有动作。“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如果智慧不够的人,东问西问,那就完了。他就骂了白公,你问我已经很低级了,你是最高领导啊!权力在你那里,要干就干,干了以后那人还不知道呢!他还谢主隆恩。结果你却要问我,我不能叫你杀人啊!

白公没有懂孔子的意思,“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怎么叫不得已?就是不懂,也没有办法,最后被两个大臣叛变所杀,死在洗澡间,多可怜啊!就是笨。孔子样样都教他,第一次问,“孔子不应”,不应就是说你这个问我干什么呢?你已经决定了要这样做就这样做嘛!我们先休息一下。

猜你喜欢

  • 01.逍遥游:生命之息

    生命之息接下去庄子讲理由:去以六月息者也。问题来了,大鹏鸟飞那么远干什么?跟我们相同,大鹏鸟夏天六月放暑假,要到南方去凉快凉快。这话古人看了一定不相信,六月南方热得要死嘛,怎么还去南方凉快呢?现在人都..

    2 古代文学 2025-10-16
  • 01.逍遥游:鲲鱼化为大鹏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2 古代文学 2025-10-16
  • 01.逍遥游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非常有名。下面我们开始研究《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在中国文化里头,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最先提出来的,庄子讲的逍遥,不是西门町那个逍遥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过也许有一点榷庄..

    2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15部分

    放生的问题【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14部分

    狗吠缁衣【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现在讲的这个故事还是连续的,属..

    2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13部分

    柱厉叔这人要死给大家看,给后面当老板、当君王的看看,要他们知道不懂人才、不能用人才的后果。古代有这样的人,这个人多勇敢!不过历史上很多的忠臣是死给大家看的。譬如汉朝那个小官朱云,跟汉成帝争一个问题,把..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12部分

    遇到抢匪怎么办【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11部分

    我们前面讲到九方皋的相马,是关于人的方面,在每一段中间,最重要的都是几句话,所谓“观天机,得其一精一而忘其麤,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像这些好的句子,虽是文学..

    4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10部分

    现在还是《说符》这一篇,告诉我们一个重点,人生处世做事,乃至于说话,都要有高度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的处理,同一个方法,同一句话,同样做法,用在某一个时候是对的,而在某一个时候却是错误的。所以,人这个..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9部分

    问不孝有三有同学问“不孝有三”是哪三样的问题。我们古代重男轻女,但是中国上古男一女还是平等的,男一女不平等是宋朝以后的事,所以在古书上女孩子也可以称兄弟,叫女兄、女弟。所谓“不孝有三”,不一定是指男一..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7部分

    我们再提起诸位特别的注意,《列子》每个故事看来都是独立的,一条一条,其实,以我们的人生为标准,上至治国,下至个人的做人做事,都有个体系。不要只记了每个故事的分段,而不了解全面。会识别窃盗的人【晋国苦盗..

    4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6部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5部分

    技艺与道德【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一茎一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咸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4部分

    《列子》先把哲学的大原则讲了,下面引用许多故事,每个故事所包括的意义都是既深且远,要自己慢慢以人生的经验,以一精一密的思想去体会。【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3部分

    《说符》这一篇,上次讲到由出世到入世之道,正提到历史哲学的问题,现在继续,他引用上古哲学的观点。存亡废兴的法则【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

    2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2部分

    “名也者,响也”,一个真正了解人生哲学的人,不要被虚名所骗,因为名是个假东西。这个名包括了名誉,别人对你的恭维。许多年轻同学说,某人说我怎么……我说你怎么那么笨!谁当面说你混账啊?“混账”两个字是在背..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第01部分

    《列子》这本书《列子》这一本书,现在留下来的一共八篇,究竟是不是列子本人所作,在考据学上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般学者的看法,认为这是后人的伪造。所谓后人,当然不是指现在的人。考据的问题是很难分辨的,不过..

    3 古代文学 2025-10-16
  • 08卷 外篇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

    2 古代文学 2025-10-16
  • 07章 外篇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据对曰: 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公曰:寡人甚乐此乐..

    6 古代文学 2025-10-15
  • 06卷 内篇杂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一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

    6 古代文学 2025-10-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