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论语解读

士的标准

2025-11-21 12:03 古代文学

士的标准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注释】

①硁硁(ke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a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读解】

“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与近代文化中的知识分子相近。在商周时代,士属于贵族中的下层,到春秋时代,则成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本人也是这个阶层中的一页。所以,他和他的学生们对士有过各种论述。比较著名的如《里仁》篇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如《泰伯》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些论述,都近似于我们今天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样,对“士”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赋予了社会历史的重任。在本篇中,孔子又与子贡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士的标准。

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一个层次的士是参与国家大事的“入仕”的士,或者说是“用之则行”,“达则兼善天下”的士。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二个层次的士是在乡赋闲,没有在朝廷做官的士,或者说是“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三个层次的士是拘泥固执,不知通权达变的“任任然小人哉”的士,这种士是勉强可以称得上的,实际上不太够格的士。这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质。不少格言、座右铭一类的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而加以传播推广,可孔子却明明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硁硁然小人哉!”孟子说得更为清楚:“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孔孟的论述一反一正而现点却一脉相承,都是反对一味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惟义所在”,一切用“义”来衡量。只要合乎“义”,也就‘唁不必信,行不必果”了。这种通权达变的思想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方面,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孟子也说这:“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孟子·告子下》)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守?孔子、孟子对“信”的论述都是很多的。但另一方面,又的确不能拘泥固执于“信”上而不知变通。这正如孔子与叶公谈论关于“直”的问题一样。叶公认为父亲偷羊儿子告发是“直”,孔子却认为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才是“直”。这是用孝、慈的礼数来变通。同样的,在“信”的问题上也一样,应不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要用“义”来变通。比如说你对你的敌人也讲信用,那岂不是太书呆子气了吗?

所以,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则来进行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不做“硁硁然小人哉”的读书人,而做一个通权达变的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际上也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在内。

猜你喜欢

  • 君子易事而难悦

    君子易事而难悦【原文】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④焉。”【注释】①事:侍奉。②说:同“悦”。③器之:量..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好恶不等于是非

    好恶不等于是非【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严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译文】子贡问道:“一乡的人都喜欢他,怎么样?”孔子..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读解】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恒心的重要性

    恒心的重要一性一【原文】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善夫!”“不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注释】①巫医:古代用禳祷之术替一人治病的人。不像后来分为卜筮的巫和治病..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狂者与狷者

    狂者与狷者【原文】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注释】①中行:依中庸而行的人。②与:交往。【译文】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直”也有讲究

    “直”也有讲究【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一党一有直躬者①,其父攘羊②,而子证之。”孔子曰:“吾一党一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注释】①直躬者:直率坦白的人。②攘羊:攘,偷。..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原文】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注释】①莒父:鲁国邑名。《山东通志》认为在今山东高密县东南。陽文】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近者悦,远者来

    近者悦,远者来【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译文】叶公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让国内的喜悦,让国外的人来投奔。”【读解】近者悦,远者来。内政外交,一语囊括。近者悦是因为国力强盛,人民..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实行富民政策

    实行富民政策【原文】子适①卫,冉有仆②。子曰:庶③矣哉!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注释】①适:到,往。②仆:驾车。③庶:众多,这里指人口多。【译文】孔子到卫..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原文】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合③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注释】①卫公子荆:卫国的公子,字南楚,是卫献公的儿子。吴国的公子季札曾把他列为卫国的君子之一。②居室..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表率的作用

    表率的作用【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读解】在《颜渊..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①,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为?”【注释】①授之以政: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所以与政事有关。②专对:独立应对。春秋时代..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谁来种田地?

    谁来种田地?【原文】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

    1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①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原文】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注释】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译文】仲弓做..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君子以文会友

    君子以文会友【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读解】以文会友,而不是以酒会友。这大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吧。《庄子..

    5 古代文学 2025-11-20
  •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注释】①道同”导”,开导、劝。【译文】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

    4 古代文学 2025-11-20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仁者一爱一人,智者知人【原文】樊迟问仁。子曰:“一爱一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

    4 古代文学 2025-11-20
  • 先事后得及其它

    先事后得及其它【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①,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②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注释】①修慝(te)..

    4 古代文学 2025-11-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