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宋词三百首婉约离别相思
译文/注释
译文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注释
①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越中:泛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②玉管春葭:葭:芦苇,这里指芦灰。
③满树幽香二句: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
④横斜:指梅花的影子。
⑤游骢:指旅途上的马。
全文赏析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残雪庭阴”写庭院背阴处还留有残雪。“轻寒帘影”春寒料峭,风动帘拢。“霏霏玉管春葭”,古时季节变化,用箫管十二,置芦苇(葭)灰于孔中,室内封闭,蒙上罗彀,那一节气到了,那一律管葭灰就飞出。“霏霏”春葭灰的飞动貌。玉管即箫管。这句就是讲立春到了。“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回答周密“燕归何处人家。”宋代立春日宫中命大臣撰写殿阁的宜春帖子词,士大夫间当然也自己书写,字用金泥,所以说金泥小贴。这种风俗,元代还有。这里是说改朝换代,当日皇宫不存在了,士大夫散去,何人在这时候用金泥写宜春帖子贴挂?春落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写思念杭州如一帘幽梦,但醒来却是水隔绝,天遮断,“个人”当指周密。“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是点出周密所在地西泠孤山之畔,说只梦见到满树幽香,满地枝影横斜的梅花的凄凉景色。这里写出“个人”(即周密)生活虽然凄凉,但心态高洁。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意谓理解周密怀念越友及旧游地的离情。江南春色自是最让人感受到离愁之苦的。“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都是写江南离愁之苦的。春色之妍,与离愁之苦,对比强烈。
“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纵青骢马游过的古道和时舟行所见的平沙落雁呢!和周密词中的“残寒梅未绽,正潮过两陵短亭逢雁”相近。“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意为:想写信对周密表示慰藉笔触从跌宕转为平收。想到你的怀念,便想觅得银泥花笺,不嫌词费的和你讲一讲如今江南春天物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此处又笔转别恨,细数离怀。呼应周密原词:“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从越倦游归去,此身还远在天涯。周密词“萋萋望极王孙草”说:确实如今到处长满了春天芳草,登高望远,已不见你所在之处。这二句和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用笔正相反。柳永词《八声甘州》曾有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归思难收。”和此句描写手法相似。
“更难消,几度东风,几度飞花”,讲这样的离别相思,人将老去,怎能消几番春风来,春花谢呢!和“不知春在谁家”、“殷勤与说年华”等句相照应,围绕离情说,却有春光无主,好景不常的感伤。王安石诗“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和此句意思相近,但沉痛过之。
周密在原词中曾有句“雪霁空城,燕归何人家。”王沂孙在词中也有类似句子,同时抒发了“可怜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在朦胧的亡国的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写出离愁别绪。
写作背景
周草窗即周密,和王沂孙是经常词赋相和的朋友。他们常常在越地游山玩水。互相赋和。周密曾作有《三姝媚》送王沂孙,王沂孙也赋词相和。后周密作有《高阳台》给很多词友,王沂孙也作了这首词对答。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
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眉妩·新月》、《齐天乐·蝉》、《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等
1人物生平
王沂孙,汉族,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王沂孙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佑、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贴》,王沂孙题诗,在赵孟奚谷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
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佑、宝佑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
2人物成就
王沂孙现存的词虽只有64首,但成就很大,后人评价很高,尤其是清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更是对其推崇备至。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云:“碧山词观其全体,固自高绝,即于一字一句间求之,亦无不工雅。”又云:“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在王沂孙64首词作中,咏物词就有30多首,这些词作以凄冷凝重的情感、思笔双绝的技巧以及幽约悱恻的风格,代表了碧山词的最高成就,《白雨斋词话》对碧山词的议论也多是就其咏物词而发。)周济《介存斋论词杂着》云:“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着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又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深化无痕,碧山胜场也。”他在《宋四家词选》中不但将王沂孙与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并列为宋代词人之冠,而且又倡为“问涂碧山”之说。实事求是地讲,王沂孙词的艺术技巧确实比较高明,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但词境狭窄,词旨隐晦,这也是一大缺陷。至于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则是与他同期同派词人的通病。
王沂孙身处南宋后期,而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词人放弃了对社会题材的关怀,表现出对心灵世界的省视与表述的更加专注。羁旅行役之累,世态炎凉之感,情感遭遇之苦,都使词人敏感的心灵震荡吟唱。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咏物词,其体物工细,将缅邈的深情融入其中,几乎所有后期词人都成为咏物词的高手,这是其它阶段里的词人所不能并驾比肩的现象。而王沂孙的咏物词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他虽做了元朝的官,心理却很复杂,在他的词中,有许多是写故国之思的。只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宋王朝的怀念或民族意识,而是同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合在一起,同时又渗透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在写作手法上,他比周密、张炎写得更隐晦、含蓄,常常借甲咏乙,借此喻彼,看上去大多只是咏物、写景以及写男女恋情,而在隐隐约约之间,用些特殊的笔法,暗示词中埋藏得很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如《眉妩·新月》中“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天香·龙涎香》中“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等,都是如此。其中《齐天乐·蝉》借蝉咏怀,叹息岁时变迁的无情,自述“清高”、“凄楚”,最为人称道。正由于王沂孙是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地曲折,语言也特别地精细。
碧山所存词作中,咏物词超过了二分之一,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他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吴梅曾说:“大抵碧山之词,皆发于忠爱之忱,无刻意争奇之意,而人自莫及。论词品之高,南宋诸公,当以花外为巨甓焉。其咏物诸篇,固是君国之忧,时时寄托,却无一犯复,字字贴切故也。”
3诗词特点
王沂孙最工于咏物。他现存64首词,咏物词即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善于隶事用典,他不是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这就是清人周济所说的:“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二是擅长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因而他的词往往被认为有深远的寄托。如著名的《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华影。
词中无法补圆的新月,寄托着词人在宋室倾覆后复国无望的深哀巨痛。而另一首《齐天乐·蝉》所咏的“枯开阅世”而“独抱清高”的蝉,则是遗民身世和心态的写照。
三是凄楚哀婉的格调,清淡幽雅的意境。碧山咏物词几乎每首都有“冷”、“恨”、“断魂”、“憔悴”、“凄凉”、“凄楚”等语,总也离不开悲情索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词中曹子建,杜子美也。词人有此,庶几无憾。”
4个人作品
王沂孙经常与周密、唐珏等人相倡和,现存词64首。
天香·龙涎香 | 花犯·苔梅 |
露华·碧桃 | 露华·晚寒仁立 |
南浦·春水 | 南浦·前题 |
声声慢·催雪 | 高阳台·纸被 |
疏影·咏梅影 | 无闷·雪意 |
眉妩·新月 | 水龙吟·牡丹 |
水龙吟·海棠 | 水龙吟·落叶 |
水龙吟·白莲 | 水龙吟·前题 |
绮罗香·秋思 | 绮罗香·红叶 |
绮罗香·前题 | 齐天乐·莹 |
齐天乐·蝉 | 齐天乐·前题 |
齐天乐·赠秋崖道入西归 | 齐天乐·四明别友 |
一萼红·石屋探梅 | 一萼红·初春怀旧 |
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 | 一萼红·红梅 |
一萼红·前题 | 庆清朝·榴花 |
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 | 三姝媚·樱桃 |
庆宫春·水仙花 | 高阳台·残冬梅酸 |
高阳台·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
扫花游·秋声 | 扫花游·绿阴 |
扫花游·前题·卷帘翠湿 | 扫花游·前题·满庭嫩碧 |
锁窗寒·春思 | 锁窗寒·春寒 |
锁窗寒·出谷鸟迟 | 应天长·疏帘蝶粉 |
八六子·扫芳林 | 摸鱼儿·洗芳林 |
摸鱼儿·莼 | 声声慢·啼塑门静 |
声声慢·高寒户牖 | 声声慢·迎门高客 |
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 以上见《四印斋所刻词》本《花外集》 |
醉蓬莱·归故山 |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
醉落魄·小窗银烛 | 西江月·为赵元父赋《雪梅图》 |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 淡黄柳·花边短笛 |
望梅·昼闲人寂 | 金盏子·雨叶吟蝉 |
更漏子·日衔山 | 锦堂春·七夕 |
锦堂春·中秋 | 青房并蒂莲·醉凝眸 |
如梦令·妾似春蚕抽缕 |
5人物评价
● 张炎《山中白云词·卷一·琐窗寒词序》
碧山能文,工词,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
● 邓廷祯《双砚斋随笔》
王圣与工于体物,而不滞色香。
●王鹏运《花外集·跋》
碧山词颉颃双白,揖让二窗,实为南宋之杰。
●谭献《谭评词辩》
圣与精能以婉约出之。律以诗派,大历诸家,去开,宝未远,玉田正是劲敌,但士气则碧山胜矣。
●张惠言《词选》
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此喜君有恢复之志,而惜无贤臣也。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碧山词观其全体,固自高绝,即于一字一句间求之,亦无不工雅。
○ 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
●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着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
●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 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剑拔弩张习气。词以思笔为入门阶陛。碧山思笔,可谓双绝,幽折处大胜白石。惟圭角太分明,反复读之,有水清无鱼之恨。
○ 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深化无痕,碧山胜场也。
●戈载《宋七家词选》
予尝谓白石之词,空前绝后,匪特无可比肩,抑且无从入手,而能学之者则惟中仙。其词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其气清,故无沾滞之音;其笔超,故有宕往之趣;是真白石之入室弟子也。
● 况周颐《香海棠馆词话》
初学作词,最宜读碧山乐府,如书中欧阳信本,准绳规矩极佳。二晏如右军父子,贺方回如李北海,白石如虞伯施而隽上过之,公谨如褚登善,梦窗如鲁公,稼轩如诚悬,玉田如赵文敏。
●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
集咏物词之大成,而能提高斯体之地位者,厥惟王沂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