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隐秀轩集 / 钟惺

卷二十四·記一

2025-05-09 17:23 隐秀轩集

中岩記

去青神西南十五里,江色盡綠玉,中邊皆見。隔岸坐立數山,若架閣者,中岩也。岩下上連延,可十數里許,回流峻壁,冥壑復磴,竹樹蒙籠。大要向背往復,皆與此岩終始。

渡江即水月樓,樓趾齧江,寺冠之。由樓視江則已俯,由寺登樓乃反降階,階垂窮與樓湊。階代樓為梯者強半,揣本齊末,度樓之腰,猶未能至乎寺趾也。

降自樓,出山門右行,不見江,則摩磴如蟻。數折為喚魚潭,魚聽掌出。石壁百仞,立而微俯,潭漱其脛,石無完膚,有邵伯溫大書可模。

並壁行數武,為羅漢洞。洞低,曲僂而入,如行牛角中隙處。稍右則為伏虎岩。沄岩為千千萬億佛,如恒河沙數。岩半之,跨壑為一小石橋,銜木其壁為閣,若居人架竹梁上以承燕巢者。人屈曲行其下,沿緣洞壑,俯仰竹石者數里,曰:「此走井研、富順道也。」岩又半,為流杯池,一曰太極池。有屋數楹,屋後為泉,泉流洞中。石壁四周,有黃魯直大小二石刻。壁間宋元刻頗多,每兩石縫接處,往往上下各截其半,中嵌俗筆,亦有居石隙苟完者。

出洞緣磴行,輿步紵代。去所謂羅漢洞、伏虎岩者,度可四三里,乃復睹前沄岩佛像,鬚眉歷歷可數。才隔一壑,尋橦可度,疑前此一段途徑可省矣。大抵喚魚潭以往,行皆並壑,石壁夾之若岸,壑若溪,藤蘿虧蔽壑中若荇藻,老樹如槎,根若石,猿鳥往來若游魚,特無水耳。諸峰映帶,時讓時爭,時違時應,時拒時迎,裒益避就,準形匠心,橫豎參錯,各有妙理,不可思議。

又行里許,蹭蹬拾級,乃睹古中岩題額。去三石筍不遠,所謂諾詎那尊者,引牛頭僧持鑰扣石筍,筍開得低頭佛盜珠是也。鍾子曰:自中岩至尊者岩,從下視上,頂踵腹背,其石脈皆當為筍。筍隙且平處則置屋,仄則鑿磴,斷則為橋,處危臨深則設石欄,欄則復見江。從江中望岩上,僧舍佛刹,雖一居之內,前軒後寢,累累綴高壁,上下疊而不覺其前後通也。登岩行屋中皆磴道,乃稍得其要領。趾後竟即摩前頂。石筍中分處如一門,尊者像處其中。右旋復為佛殿,殿傍一筍屹如浮屠,與中分者而三,實一筍也。人直指其巋然三峰者為石筍耳。筍上宋元刻亦多,俗書災石者亦復倍之。

萬曆辛亥十月二十一日,曉霽,與弟恬及艾子登於中岩焉。禮諾詎那尊者畢,說偈。偈曰:「偶爾喪珠復返,急時扣鑰相求。未免勞勞多事,世尊不合低頭。」又曰:「未必衣珠真失,總緣岩石當開。自供羅漢遊戲,不管山僧往來。」說偈訖,返。

修覺山記

辛亥十月十有九日,早發新津。叔弟恬不知隔江者為何許山也,與童騎疾驅過之。予與艾子後,坐舟中,指江幹削壁千仞、竹樹榱桷、出沒晴嵐雪浪外者異焉。問之,則修覺山。子美《遊修覺寺》詩曰:「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徑石相縈帶,川雲自去留。禪枝宿眾鳥,飄泊暮歸愁。」後遊詩曰:「寺憶昔遊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欲何之?」及唐明皇幸蜀,大書「修覺山」三大字嵌石壁,今猶存者,即其處也。

決策登焉。所從徑,裒山石之復者為磴,亂整枉直,各肖其理。登者屢憩,憩處每平,平處每當竹樹隙,隙處必從其下左方見江。江錯磧渚,或圓或半,或逝或返,去留心目間。土人縛竹為亂,若童子置葉盎中以度蟻,設身處地,頗危之;從上視下,輕且駛,甚適也。度磴去頂可四五之一,行住坐立,更端者數矣。其傍乃有石級齒齒蜿蜒壁間者,往修覺寺道也。曰:「姑舍是。」

尋中徑數折上,有亭翼然,祠杜工部、李供奉、蘇端明、方正學。方有石刻詩,可讀。亭後數武為寶華寺,禮佛畢,反。

自亭出山門左行,竹樹純駁夾砌,數折即修覺寺。寺前雙井,一井置一塔,唐物也。明皇書嵌佛殿左側岩壁上,字方廣二三尺,一字各專一石,飛翥沈著,且甚完好。予入蜀所見唐碑獨此耳。

出寺無所見,欲返。寺僧指石隙一小徑,才容足,出此徑乃有平田大陸。復緣磴數折上,矗然俯江者,曰雪峰,兩寺乃在其下。始悟所云磴去頂四五之一者,第可指修覺耳,非此峰也。左眺稠粳山,如旅行而稍居其傍。下憑欄視江,則已正,無所不見,不若初所見江之從其下左方也。然從下上修覺,去江趨遠;從修覺上雪峰,視江乃反近。舟中所指江幹削壁者,即今著腳處也。

降自雪峰,復繞井塔下。屈曲一二里許,不復見所由寶華寺徑矣。乃忽得所謂石級齒齒壁間往修覺寺道者,則今還道也。與初所從徑合。徑窮登輿,是日抵彭山宿。記授弟恬。

浣花溪記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琅玕、如綠沈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彙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如是者數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

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鍾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於友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遊者,多由監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鍾惺記。

遊浮渡山記

遊浮渡,取道大江,法當從華嚴寺入,躡石龍峰,歷會聖諸岩,而反於金谷岩。蓋浮渡有二戶焉:曰華嚴,曰金谷,各據如來峰一面,而各相背。起華嚴則止金谷,起金谷則止華嚴,此其要領也。茲遊則吾友廬江令章章甫道之,故從金谷入。

以甲寅二月十八日,同林古度茂之、程胤兆天民,道沙溪,過羅汊河。去山十五里,已見檣山。檣山者,立浮渡前,如舟之有檣也。行數里,即桐城界。又數里,渡溪村行。尋明鏡塘,即金谷岩閣倒景也。仰獅子石,傍頫如來峰,一石落落,左右翼我上。過九曲岩。岩居金谷左,深曲數十百丈,炬行可穿金谷、大通諸岩地中,達金雞洞而出,若牖也。出則可橫至會聖岩左右,今塞為僧廚,不可入,姑舍之。

至金谷岩。岩高以軒,右頫抱龍峰,置屋弘整。最當山之豁處,縣溜數道,高寒覆人。稍左則滴珠岩,即大通岩也,深廣可金谷之半。從兩峽數折入,其上石罅宛轉漏天者,龍湫洞也。泉從罅亂整下注,若出噴壺中。腰有石閣如螺,可周可始。其中邊石,擊之谼然,處處皆聲,知其下皆空,所謂入九曲岩可穿其地中出金雞洞者是也。

出岩,見鎖雲石,一片苔繡水泐,堅而藻也。其右可至垂虹井、綠蘿庵矣。舍之。反金谷,出紫霞關。關,石也,弓之至地而門焉,故曰關。可望諸岩。右折下,上磴,莽中得首楞岩,可望九華及長江。至此者以為難矣。再折而上,即可登妙高峰,坐金谷頂,探大通岩水所出。舍之。仍由首楞反紫霞關,則不逾關,步其上,如石梁,望諸峰焉。自金谷至此,皆不見檣山元。

登嶺行,廣長可二里餘,如大堤,可輿可馬。外見柳峰諸山,四周浮渡;內則見胡麻溪。俯穿心岩,望金雞洞圓朗壁上。其下即晚翠岩,翠深如晚,而九曲廚煙,時從洞出,若源水花片。稍折,行深松,則遠錄公塔在焉。始見檣山雙塔映對。

東折五雲岩下,過伽藍洞。洞左則會聖岩也,即遠錄公與歐文忠說法地。岩背金谷,又當山之溪處,望檣山則益正,兩峰夾焉。稍屋之,綴以兩廡。右有翰墨泉,泉流枕上,以炊以茗。又右則三曲岩、雲錦廊矣。舍之。左折為翠華岩,又左為陸子岩。岩額即陸子書。陸子者,陸宰也,宋宣和間人,字元鈞。與黃安時輩遊此,易皇甫岩為今名,事詳金谷題壁中。岩內石曰「枕易」,泉曰「活生」,縱橫十餘丈。前有竹一面,朝陽洞在竹外。又左則垂石覆出如廊者數十丈。循廊出龍虎關。關當廊盡處,亦一岩也。三石柱下上環生,如鼎三足、開三門焉,故亦曰關。自會聖至此,岩列如比屋也。

左折稍下,即雷公洞矣。舍之。躡石龍峰。峰又一大堤也,偃仰如龍,石苔鱗如介,如昂首檣山,夭矯欲上。從此下弇中,則往華嚴寺道也。從人請宿華嚴便,僧寂教曰:「不可。宿華嚴,即明日雨,是置張公、海島以往諸岩洞矣。」俱善其言,舍之。從石龍下凹中行。寂教者,金谷僧,年十二,頭眼不凡,神在山水。茂之從灑掃內得之,故所在與俱。

乃繞胡麻溪,入阮君洞。壁行,磴受趾才半。壁高百仞,石浪如海,曰海島岩。仄而上,得蓬壺洞。會聖隔嶺在壁外,望之如長城。而檣山見會聖前者,始兩峰夾之而三,至此則側,別對一峰為兩。

出憩阮君洞口,尋徑,疏竹數十個如新桐,則張公岩道也。岩亦當山之豁處。出岩下,步一石橋。橋跨一澗,澗石其底,三桃花粲如三婦。大抵浮渡無岩不樹,無徑不竹,無石不苔,無澗不花,獨抱龍峰一松最古耳。

過橋稍上,則觀音岩。二岩各有石樓可登。又上一小石洞,廣數尺,洞內石孔如椰子者百餘,每孔刻一岩名,盈浮山之數,曰「總岩」。山之石史也。遂反。尋繞雲梯。梯就石為磴,橫豎柱直,甚有思理。磴盡升嶺,即天池。且見之矣,日將夕,舍之。步蓮花石。石上紅文如蓮瓣,不知所為。嶺上行里許,隨步鏗然,響出於足,知其下處處空也。嶺盡,望雲錦廊可即。日已入,舍之。由三曲洞反會聖岩。

是夜雨。將就枕,念石廊所刻建安雷鯉詩佳甚,《志》未收,相與執燭鈔焉。詩曰:「已從浮山來,更覺浮山好。萬壑染秋雲,乾坤怪未了。遊人無古今,天風醉花鳥。我欲煮煙霞,呼童拾瑤草。」鈔竟,各作一詩,刻於壁。

次日雨,出石龍峰側,執蓋觀雷公洞。洞以鯉得名,門垂飛瀑,雨後漲甚。次日雨不止。朝陽洞兩日目中,竟以雨故不克入。仍從弇中道至華嚴寺,望放生池。

明日雨止,議歸矣。度雨後龍湫新瀑益盛,乃沿如來峰復登金谷。稍尋九曲,炬行數丈,度至金谷地中矣。塞不前,乃止。入尋岩壁,始從阿羅漢座隙讀陸子題字。字甚遒古,文稱之。完好可拓,《志》亦未收。

出岩,仍入大通觀飛瀑,真浮山第一水也。右折則垂虹井。岩覆之,有石一梁,故曰垂虹。又右為綠蘿庵。庵今廢,在兩壁中。反故道,復由紫霞關登妙高峰。峰為浮山絕處,出沒層深,得獅子石,蓋首楞頂也。下視綠蘿庵,又折而下。蹭蹬竹石,鉤巾枳履,乃得龍湫洞。探大通水所出,去金谷遠矣。乃出其頂,從洞中呼岩僧取筆墨,上勒「景陵鍾惺、閩林古度、新安程胤兆窮滴珠水源。甲寅二月廿二日,雨霽山朗,遠青薈蔚」三十五大字於石。反至首楞,徑已夷矣,乃遊人所謂難至者也。遂反金谷歸。

鍾子曰:浮渡無非岩也,是以稱「浮渡」焉。今所遊,以此始,亦以此終之,金谷也。宜以始,不以始;宜以終,而又不以終者,華嚴寺也。自金谷而外,正視側視,無所不見者,檣山也。已至而再至者,又金谷左右諸岩也,紫霞關也,首楞岩也。過其處不至而卒至者,雷公洞也。不期至而至者,妙高峰也。如屋然已至其中,而又升脊尋簷窺其庭室者,又金谷、大通也,綠蘿庵也。始未至而卒至,至而有不能至者,九曲也。幾不至而至焉者,張公諸洞也。可以至,且欲至矣,竟不至,至而有不詳者,雲錦廊、三曲洞也。身為岩而能積諸岩焉,左右前後,可至可思者,會聖也。卒不至而若至者,天池、金雞、朝陽、晚翠諸處也。岩皆可屋,屋而住僧者,金谷、會聖、觀音、阮君、張公、三曲也。詩若文,山收之而人棄之,幾失而佹得者,雷鯉之紀遊、陸子之題名也。

〈(沈刻《隱秀軒集文辰集記一》止此)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各本卷数不一。明钟惺(1574—1625)撰。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钟氏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但对诗情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孤诣”的作品才富于诗意。故其诗多咏物记游之作,善用瘦硬雄健之笔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作者与世寡和,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肯趋附权贵的崇高情怀。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一

    术赤台 怯台 哈答畏答儿 博罗 欢伯都术赤台,兀鲁特氏。其先纳臣拔都,太祖八世祖蔑年土敦第七子也,生二子:长曰兀鲁特、次日忙兀特,子孙遂以名为氏。术赤台刀兀鲁特之六世孙。兀鲁特与忙兀特、札剌儿、宏吉剌、亦..

    7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惠宗二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改元,诏曰:朕惟帝王之道,德莫大于克孝、治莫大于克贤。朕早历多艰,入承大统,仰思祖宗付托之重,战兢惕厉,于兹八年。慨念皇考,久劳于外,甫即大位,四海觖望,凤夜追慕,不忘于..

    1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四 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 ○唐努乌梁海 阿尔泰乌梁海 阿尔泰淖尔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在乌里雅苏台之北,东南土谢图汗部,南赛音诺颜部,西阿尔泰乌梁海,西南紥萨克图汗部,北俄罗斯。有总管五:曰唐努,曰萨拉吉克,曰托锦,曰库布..

    15 清史稿 2025-11-26
  • 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四

    荣禄 王文韶 张之洞 瞿鸿禨 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祖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父总兵长寿,均见忠义传。 荣禄以荫生赏主事,隶工部,晋员外郎。出为直隶候补道。同治初,设神机营,赏五品京堂,充..

    10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十一

    吴振棫 张亮基 毛鸿宾 张凯嵩 吴振棫,字仲云,浙江钱塘人。嘉庆十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出为云南大理知府,历山东登州、沂州、济南,安徽凤阳知府;山东登莱青道;贵州粮储道;贵州按察使;山西、..

    11 清史稿 2025-11-25
  • 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四

    卢焯 图尔炳阿 阿思哈 宫兆麟 杨景素 闵鹗元 卢焯,字光植,汉军镶黄旗人。入赀授直隶武邑知县。县旧有均徭钱供差费,遇差仍按里派夫,焯革除之,又归火耗于公,捕盗尤力。雍正六年,解饷诣京师,世宗特召对。迁江南..

    12 清史稿 2025-11-24
  • 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

    方观承 富明安 周元理李湖 李瀚 李世杰 袁守侗郑大进刘峨 陆翟 管干贞蒋兆奎 胡季堂 方观承,字遐穀,安徽桐城人。祖登峄,官工部主事。父式济,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侨居江宁,坐戴名世南山集狱,并戍..

    18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二十四

    洪承畴夏成德孟乔芳张文衡张存仁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屡击斩贼渠,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

    17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十一

    张煌言张名振、王翊等 郑成功子锦、锦子克塽 李定国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

    15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四十九 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 有清之世,欧洲诸国以制器相竞致强富,路船邮电,因利乘权。道光朝五口通商,各国踵迹至。中外棣通,外舟侵入我江海置邮通商地。大北、大东两公司海底电线贯太平洋、大西洋而来,亦骈集我海上,骎骎有返客..

    17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

    ◎食货五 △钱法茶法矿政 钱法太祖初铸“天命通宝”钱,别以满、汉文为二品,满文一品钱质较汉文一品为大。天聪因之。世祖定鼎燕京,大开铸局,始定一品。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顺治通宝”钱,定制以红铜..

    2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时宪五 △康熙甲子元法下 月食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三。 望策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 太阳平行,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八十四秒,小馀三0四三二四。 太阳引数,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九秒,小馀三五八八六五..

    21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二十一年乙未春正月癸酉朔,停筵宴。乙亥,日兵寇威海。丁丑,我海军与战于南岸,败绩。己卯,吴大澂始出关视师。辛巳,威海陷,守将戴宗骞死之。改命聂士成统兵入关。丁亥,诏责李鸿章。庚寅,刘公岛..

    16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四·魏三

    秦赵约而伐魏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刑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

    23 战国策 2025-11-20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四

    纂修明史翰林院檢討汪楫編輯崇禎二年七月○崇禎二年七月崇禎二年七月甲申朔免朝敦趨順天府府尹劉宗周入朝丙戌申溺女之禁賜顧起元祭葬賜余懋衡祭葬南道御史張繼孟條上三事曰勤聖學曰謹細微曰急任人疏入報聞以秉筆太監..

    22 崇祯长编 2025-11-18
  • 卷二O八 唐紀二十四

    起旃蒙大荒落(乙巳)二月,盡強圉協洽(丁未),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神龍元年(乙巳,公元七O五年) 二月,辛亥,帝帥百官詣上陽宮問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甲寅,復國號曰唐。郊廟、社稷、..

    23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百0二 晉紀二十四

    起屠維大荒落(己巳),盡上章敦牂(庚午),凡二年。 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三六九年) 春,三月,大司馬溫請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沖、豫州刺史袁真等伐燕。初,愔在北府,溫常云:「京口酒可飲,兵可..

    13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六年。 孝成皇帝永始四年(戊申、前一三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長樂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

    19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

    起強圉協洽(丁未),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七年。 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前七四年) 春,二月,詔減口賦錢什三。 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宮;無嗣。時武帝子獨有廣陵王胥,大將軍光與羣臣議所立,咸持廣陵王..

    16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二十四 横吹曲辞四

    ○汉横吹曲四 宋·鲍照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

    30 乐府诗集 2025-10-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