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穴法歌
手之太阴经属肺,尺泽肘中约纹是,列缺侧腕寸有半,经渠寸口陷脉记。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寻,爪甲如韭此为的。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号商阳,本节前取二间定,本节后勿三间忘。歧骨陷中寻合谷,阳溪腕中上侧详,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曲肘外辅当,肩髃肩端两骨觅,五分侠孔取迎香。
足阳明兮胃之经,头维、本神寸五分,颊车耳下八分是,地仓侠吻四分临,伏兔、阴市上三寸,阴市膝上三寸针。三里膝下三寸取,上廉里下三寸主,下廉上廉下三寸,解溪腕上系鞋处,冲阳陷谷上二寸,陷谷庭后二寸举,内庭次指外间求,厉兑如韭足次趾。
足之太阴经属脾,隐白大趾内角宜,大都节后白肉际,太白核骨下陷为。公孙节后一寸得,商丘踝下前取之,内踝三寸阴交穴,阴陵膝内辅下施。
手少阴兮心之经,少海肘内节后明,通里掌后才一寸,神门掌后锐骨精。
手太阳兮小肠索,小指之端取少泽,前谷外侧本节前,后溪节后仍外侧。腕骨腕前起骨下,阳谷锐下腕中得,小海肘端去五分,听宫耳珠如菽侧。
太阳膀胱何处看,睛明目眦内角畔,攒竹两眉头陷中,络却后发四寸半。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按,肾俞十四椎下旁,膏肓四五三分算。委中膝腘约纹中,承山腨下分肉断,昆仑踝下后五分,金门踝下陷中撰。申脉踝下筋骨间,可容爪甲慎勿乱。
少阴肾兮安所觅?然谷踝前骨下识,太溪内踝后五分,照海踝下四分的。复溜内踝上二寸,向后五分太溪直。
手厥阴兮心包络,曲泽肘内横纹作,间使掌后三寸求,内关二寸始无错,大陵掌后两筋间,中冲中指之端度。
手少阳兮三焦论,小次指间名液门,中渚次指本节后,阳池表腕有穴存。腕后二寸外关络,支沟腕后三寸闻,天井肘上一寸许,角孙耳廓开口分。丝竹眉后陷中按,耳门耳缺非虚文。
足少阳胆取听会,耳前陷中分明揣,目上入发际五分,临泣之穴于斯在。目窗泣上寸半存,风池发后际中论,肩井骨前看寸半,带脉肋下寸八分。环跳髀枢寻宛宛,风市髀外两筋显,阳陵膝下一寸求,阳辅踝上四寸远。绝骨踝上三寸从,丘墟踝前有陷中,临泣侠溪后寸半,侠溪小次歧骨缝。
厥阴肝经果何处?大敦拇指有毛聚,行间骨尖动脉中,太冲节后有脉据,中封一寸内踝前,曲泉纹头两筋着。章门脐上二寸量,横取六寸看两旁,期门乳旁一寸半,直下寸半二肋详。
督脉水沟鼻柱下,上星入发一寸者,百会正在顶之巅,风府后发一寸把。哑门后发际五分,大椎第一骨上存,腰俞二十一椎下,请君仔细详经文。
任脉中行正居腹,关元脐下三寸录,气海脐下一寸半,神阙脐中随所欲。水分脐上一寸求,中脘脐上四寸取,膻中两乳中间索,承浆宛宛唇下搜。
《针灸大成》,针灸学集大成之名著。10卷。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任太医院医官,行医40余年,尤精于针灸。曾以家传验方,融会诸家针灸著作,并参以个人经验,撰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3卷。万历年间,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痿痹之疾。赵氏得阅《玄机秘要》,拟为之付印。然继洲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采集有关针灸之法,并附以供太医院考绘而用之铜人明堂图,编著为《针灸大成》。晋阳人靳贤受赵氏之托,曾为之选集校正。 此书广泛辑录前人与针灸有关的论述,考证了穴位、经络,详细介绍了临床辨证取穴,附有个人针灸医案,又载录了陈氏《小儿按摩经》。此书取材广博,考证穴位较详,所列病种较多,并有作者临证医案之记录,因而成为明以后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书中附图多幅。缺点是编次较乱,选材有欠精妥之处。 现存版本50余种,通行的为10卷本。另外,1737年章廷珪的木刻12卷本,乃是将民间坊刻《铜人针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二书合称《铜人腧穴》而附刊于书末而成。现存最早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有10卷本的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