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吴文英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原文及赏析

2025-05-17 11:49 古代文学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吴文英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幽云怪雨。

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霜红罢舞。

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鉴赏】

与同人相比,吴文英的词被认为是晦涩难懂。其原因有二:其一于叙写方面往往将时间与空间 错杂揉,其二于修辞方面往往但凭一己直觉加之喜欢用生僻典故,遂使一般读者骤读之下不能体会其意旨之所在。但若仔细加以研读,寻得入门之途径,便可发现吴词在雕缋满眼、晦涩堆砌的外表下,确有一片灵气行乎其间,而且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也是确有一份奇思壮采。

冯深居,名去非,南宋理宗宝祐年间曾为宗学谕,因为与当时的权臣丁大全 恶被免官。与吴文英交往颇深。因此,这首词中颇有言外之深意存焉,这由冯氏之为人及其与吴文英之 谊可以推知禹陵则为夏禹之陵,在浙 绍兴县东南之会稽山。在吴文英家乡附近。所以吴氏对禹陵之古迹名胜怀有一种感情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夏禹王是一位忧民治水、功绩卓著的先王。而南宋的理宗时期则任用权佞,国事维艰,感今怀古,吴文英在与冯深居同登禹陵之际,自当有无限沧桑感喟。所以一开端便以三千年事残鸦外七个字,把读者引进苍茫古远的意界。所谓三千年者,盖自夏禹之世至南宋理宗之世。固已实有三千数百年之久。又三字与千之字之数目,在直感上亦足以予读者一种久远无极之感。而三千年之下又加一个事字,则千古兴亡故事,乃大有纷至沓来之势矣。而又继之残鸦外三个字,就残鸦而言,当登临时之所见。昔杜牧《登乐游原》诗有句云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此正为残鸦二字赋予人的感受。至于外字,则欧修《踏莎行》词有句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就梦窗此词而言,则是残鸦踪影之隐没固已在长空澹澹之尽头,而三千年往事销沉则更在残鸦孤影外,于是时间与空间,往昔与今朝乃于此七字之中结成一片,苍凉寥漠之感,顿向读者侵逼包笼而来。

禹王不复生,前功不可寻,尤如残鸦影没,天地苍茫,然则何地可为托身之所乎。故继云无言倦凭秋树也。语有之云予欲无言;又曰夫复何言。其所以无言者,正自有无穷不忍明言、不可尽言之痛也。然则今日之登临,于追怀感慨之余,唯倦凭秋树而已。此处著一倦字,自可由登临之劳倦而来,然而此句紧承首句三千年事之下,则其所负荷者,亦有千古人类于此忧患劳生中所感受之疲弊也。而其所凭倚者,则惟有此一萧瑟凋零之秋树而已。人生至此,更复何言?故曰无言也。其下继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乃与首一句之三千年事相应,故知其倦凭秋树之时,必正兼有此三千年之沧桑感在也。禹王宏愿伟力,然而其当年孜孜是矻矻所疏凿,欲以垂悠悠万世之功者,其往迹乃竟谷变川移、一毫而不可识矣,故曰那识当时神禹。三千年事,无限沧桑,而河清难俟,世变如斯,则梦窗之所慨者,又何止逝水、高陵而已哉。

以下陡接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三句,此三句是据传说用典。夫梁者,固当禹庙之梁。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云:禹庙在会稽山禹陵侧。又云:梅梁,在禹庙。梁时修庙,忽风雨飘一梁至,乃梅梁也。又引《四明图经》:鄞县大梅山顶有梅才,伐为会稽禹庙之梁。张僧繇画龙于其上,夜或风雨,飞入镜湖与龙斗。后人见梁上水淋漓,始骇异之,以铁索锁于柱。然今所存乃他木,犹绊以铁索,存故事耳。蓱字原与萍字相通,然而萍乃水中植物,梁上何得有萍?

《一统志》及《四明图经》载,传说禹庙之梁有水中之萍藻,此萍藻为飞入镜湖之梁上之神龙所沾带之镜湖之萍藻。是此数句,乃正写禹庙梁上神龙于风雨中飞入镜湖与龙斗,比复归,水草被其上之一段神话传闻也。而梦窗之用字造句,则极尽光怪陆离之能事。盖翠蓱湿空梁一句,原当为神梁化龙飞返以后之现象,而次句夜深飞去发生于神梁化龙之前;而梦窗却将时间因果倒置,又用一不常见之蓱字以代 用之萍字。夫蓱与萍二字虽通用,然而一则用险僻字更增幽怪之感,二则蓱字又可使人联想《楚辞。天问》蓱号起雨一句,于是又有幽云怪雨一时惊起之意。总之,前几句给人一种渺茫怀古之思与恍惚幽怪之感,使读者对此充满神话色彩之古庙生出无穷之想像。

后二句,则又由眼前景物寄慨。曰雁起青天,形象色彩极其鲜明,此景必为白昼而非黑夜所见,然后知前三句夜深云云者,全为作者凭空想象也。而此句雁起青天四字,乃又就眼前景物以兴发无限今古苍茫之慨,故继之云数行书似旧藏处也。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石匮山,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山形如匮。相传禹治水毕,藏书于此。然而远古荒忽,传闻悠邈,惟于青天雁起之处,想像其藏书之地耳。而雁阵之飞,其排列有如书上之文字,在梦窗《高台。丰乐楼》一词中,即有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一句可以为证。是则三千年前藏书之说固已渺不可寻;今日所见者,惟青天外之斜飞雁阵之说而已。世异时移沧海桑田,正与开端三千年事残鸦外及那识当时神禹诸句遥遥相应,而予读者以无穷怅惘追思之感慨。以上前半阕全以登禹陵之所见所想为主。

后半阕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始写入冯深居,呼应题面与冯深居四字。此三句词,乃化用李义山《夜雨寄北》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诗句,自无可疑。梦窗乃于开端即著以寂寥二字,又接以久坐二字,其所以久坐不寐之故,正缘于此一片寂寥之感耳。昔杜甫《羌村》诗有句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梦窗于寂寥西窗久坐之下,乃接云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此三句,一气贯下,全写寂寥人世今昔离别之悲。

以下陡接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三句,初观之,此三句似以前三句全然不相衔接,然而此种常人以为晦涩不通之处,正是梦窗词之特色所在。盖梦窗词往往以直感为其连贯之脉络,极难以理性分析说明。兹就其所用之故实而言,所谓积藓残碑者,杨铁夫《笺释》以为碑指窆石言,引《金石萃编》云:禹葬会稽,取石为窆石,石本无字,高五尺,形如秤锤,盖禹葬时下棺之丰碑。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窆石,在禹陵。旧经云:禹葬会稽山,取此石为窆,上有古隶,不可读,今以亭覆之。由此知杨氏《笺释》以碑指窆石之说确实可信。昔李白《襄歌》云: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古碑羊公一征古碑材,龟頭剥落生莓苔。自晋之羊祜迄唐之李白,不过四百余年,而太白所见羊公碑下之石龟,已剥落而生莓苔矣。然则自夏禹以至梦窗,其为时已有三千余年,则其窆石之早已莓苔遍布,断裂斑剥,固属理所当然者矣。著一积字,足见苔藓之厚,令人叹历年之久;著一残字,又足见其圮毁之甚,令人兴睹物之悲。而其发人悲慨者,尚不仅此也,因又继之以零圭断璧云云。

夫圭璧者,原为古代侯王朝会祭祀所用,而今著一零字,著一断字,零落断裂,无限荒凉,禹王之功绩无寻,英灵何在?只有古物残存,供人凭吊而已。故继之云:重拂人间尘土。于是前所举人之积藓残碑,与夫零断圭璧,乃尽在梦窗亲手摩挲凭吊中矣。拂字上更著一重字,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凭吊之意,其满腹怀思,一腔深慨,已在言外。

后半阙开端先写夜间故人灯下之晤对;然后陡接积藓残碑三句,又回至日间之登临。全不作层次分明之叙述与交代。盖残碑断璧之实物,虽在白昼登临之陵庙之上,而残碑断璧之哀感,则正在深宵共语者之深心之内也。夫以悭于会遇之故人,于翦灯夜语之际,念及年华之不返、往事之难寻,其心中固早有此一份类似断璧残碑之哀感在也。故其下乃接云:重拂人间尘土。尘土不但指物质上之尘土,同时兼指人世间之种种尘劳污染而言。然而在记忆之中,这世间尘土不过如尘封之断璧残碑而已。于是世间之事融会于三千年历史之中;而历史,亦融会于一己人事之中。此种时空 揉之写法,正为梦窗特长之所在也。

其后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三句,又以浪漫笔调,另辟新境。自情感之中跳出,别从景物着笔,而以霜红句,隐隐与开端次句之秋树相呼应。彼经霜之叶,其生命固已无多,竟仍能饰以红色、弄以舞姿;惟此红而舞者,亦何能更为久长,瞬临罢舞,是终将亦归于空灭无有而已。故曰霜红罢舞。此一无常变灭之悲,而梦窗竟写得如此哀艳凄迷。又继之云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则其不变者也。又于其上著一漫字。漫字有任随、任由之口气,其意若谓霜红罢舞之后,任随山色青青于雾朝烟暮之中。逝者长已矣,而人世久长,其间有无穷沧桑之感。梦窗运笔之妙、托意之远,于此可见。

结二句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初观之,不免有突兀之感。盖前此所言,如秋树,如霜红,明明皆为秋日景色;而此句竟然于承接时突然著一春字以为笼罩之笔。盖开端之倦凭秋树,乃当日之实景;至于霜红罢舞,则已不仅当日之所见,而是包容秋季之全部变化于其中;至于山色青青,则更透出暮往朝来、时移节替之意。秋去冬来,冬残春至,年年春日之际,于此山前都可见岸锁舟船,处处有画旗招展,时时闻赛鼓喧哗。然则此为何事也?《大清一统志。绍兴府志。大禹庙》载:宋元以来,皆祀禹于比。此词之画旗、赛鼓,必当指祀禹之祭神赛会也。画旗,当指舟仪仗之盛:喧字,当指赛鼓之喧闹。然而梦窗乃将原属于鼓字之动词喧字置于画旗二字之下,连接鼓与画旗则为画旗招展于喧哗之赛鼓声中,弥增其盛美之情状;旗之色与鼓与声遂为浑然一体。

此词通首以秋日为主,其情调全属于寥落凄凉之感,于结尾之处突显春日赛会之喧闹,为全篇寥落凄凉之反衬,余波荡漾,用笔悠闲,果真可以因春日之美盛忘怀秋日之凄凉者;然而细味词意,则前所云雾朝烟暮句,已有无限节序推移之意,转瞬即逝的春日喧闹与永恒的凄寂形成鲜明对照。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猜你喜欢

  •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原文及赏析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吴文英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剩水万顷,暗薰冷麝凄苦。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吴文英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一梦 笙歌里。【鉴赏】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以前就极其热闹。据周密《武林旧事..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玉楼春·京市舞女》原文及赏析

    ●玉楼春·京市舞女吴文英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一胡一 衫窄。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鉴赏】这是写京城的年幼舞女。作者在词中通..

    1 古代文学 2025-05-17
  •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夕一陽一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鉴赏】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定风波·密约偷香□踏青》原文及赏析

    ●定风波吴文英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鉴赏】吴文英中年时客寓杭州,在一个春日乘马郊..

    3 古代文学 2025-05-17
  • 《过秦楼·藻国凄迷》原文及赏析

    ●过秦楼吴文英藻国凄迷,麴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一江一 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原文及赏析

    ●齐天乐吴文英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骤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颸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一江一 花,共临秋镜照憔悴。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及赏析

    ●宴清都·连理海棠吴文英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一交一 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

    3 古代文学 2025-05-17
  •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一江一 宁坡)人。《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一江一 ..

    3 古代文学 2025-05-17
  • 千秋岁引·全文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一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3 古代文学 2025-05-17
  • 采桑子·全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陽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

    4 古代文学 2025-05-16
  • 诉衷情·全文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

    5 古代文学 2025-05-16
  • 踏莎行·全文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

    4 古代文学 2025-05-16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一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陽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3 古代文学 2025-05-16
  •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全文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

    5 古代文学 2025-05-16
  • 祝英台令 晚春·全文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来源:)本..

    2 古代文学 2025-05-16
  • 青玉案 元夕·全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一里一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

    3 古代文学 2025-05-16
  •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全文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一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

    5 古代文学 2025-05-15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全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

    6 古代文学 2025-05-15
  •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全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陽(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

    5 古代文学 2025-05-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