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明玉擎金》全文及赏析
●水仙花
【作者:王沂孙】
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
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
岁华相误,记前度湘皋怨别。
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
国香到此谁怜?
烟冷沙昏,顿成愁绝。
花恼难禁,酒销欲尽,门外冰澌初结。
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
携盘独出,空想咸一陽一,故宫落月。
【赏析】
王沂孙此词似为王清惠词《满一江一 红》而发。德祐之难后,三宫为元兵虏而被北迁。其中有一个叫王清惠的才女,在北宋时曾为都城的汴京附近的驿站的墙壁上,写有《满一江一 红》一首。此词传播甚广,多有和之。王沂孙此词似有此发。
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纤手如玉,手捧金盘。罗带纤细,临风飘飞。翩翩舞于你面前。曹植在《洛神赋》中曾有句:若回风之流雪写宫中美人的体态与舞姿,与水仙花切合,措辞十分一精一巧。水仙花的白瓣黄心,如金盏银台又似柔玉棱棱衬嫩金水仙长叶披离,银花拥簇,恰如衣带纷飞,起舞回雪,更觉灵巧。君字双关,并非必指君王,却又暗含此意。起舞回雪,有将与君王永别之意,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上三句是赞其美,这三句是怜其瘦:身姿绰约,亭亭玉立。一捻,意为细小、纤弱,当然也就更使人怜惜。这里人花双关,紧紧扣合。从其婀娜秀美,反衬横遭摧残之可痛惜;从其纤小柔弱,反衬摧残之酷。同时,通过对这种轻歌曼舞的宫廷生活描写,也暗示着由此而遭致的亡国惨剧的原因。
岁华相误后写亡国的宫女。水仙花也被赋予人的性格。舍貌而取神。岁华相误,记前度湘皋怨别。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岁华相误是说好的时光已经错过了。湘皋怨别(湘皋,湘水边),借湘妃的传说,挑明了词中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表达出辞宫去国的无穷伤怨。记前度三字,疑指靖康之变中帝妃被金人掳去。哀弦重听指前耻未雪,不意今日再次听到这一片凄凉的亡国哀音!在一种凄凉之音中打住。
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绝。以唱叹提起,感慨无限,水仙为国香,黄山谷《次韵中玉水仙花》称之。国色天香成昔日,而今天香国色的佳丽,却遭惨变,愁煞人也。
下面步步递,写出花惜国亡之痛。花恼难禁,酒销欲尽,门外冰澌初结,酒销欲尽,指亡国惨祸的沉重打击,使人陷入迷茫的境地,昏昏然有如醉酒;酒醒之后,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恰逢此时,河水结冰,对花来说,岂非雪上加霜?三句之中,颇有丘壑,见出碧山词的深沉厚重。
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已流落异域水仙,谁能招回你的芳魂?寒夜凉气阵阵会冻断你头上的玉簪吧!岑参边塞诗中有都护宝刀冻欲断岑词中的武夫,在碧山后里化为瑶簪冻折的悲惋之语。瑶簪冻折,妆花瓣凋落,寒气十分逼人。刻画出了奇寒中的凄美,倍觉笔力峭拔。怕字显得低徊凄恻。
携盘独出,空想咸一陽一,故宫落月,此处的携盘独出,回顾了开头的明玉擎金,强烈对衬,使心里黯然。使人在欷虚欠之余,不能不掩卷三思:败亡之因到底是什么。故宫落月落月之光,是凄惨惨的令人不由掩面而泣。凄惨的月色也只是暂时的,漫漫长夜,即将吞噬故。不可见了。辞宫去国之人,只能徒然地想象那旧都故宫。西坠的残月余辉点点,情景颇为凄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携盘独出月荒凉这里词人借其意以汉喻宋,明白地泄露家国败亡的旨意。
王沂孙词风浑雅而含蓄。亡国之痛较为深沉。借物咏吟,表达极为曲折委婉。清人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价王沂孙说: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评价相当公允。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