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藻国凄迷》原文及赏析
●过秦楼
吴文英
藻国凄迷,麴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
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
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一江一 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
玲珑翠屋,轻薄冰销,稳称锦云留住。
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去声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鉴赏】
芙蓉为荷花的别称,这是一篇借咏荷花抒发词人对如花女子的追忆之情。同时,着重表达她一生的哀怨。藻为水生植物。荷池中飘浮着青绿色的萍藻,充满清冷的色调,景色迷茫。麴为黄桑色,麴澜即青黄色的水波。这是藻国,也是芙蓉生长的地方。怨字为全篇主旨。月夜里池上的粉烟蓝雾具有梦幻般的效果。这奇幻的彩色烟雾,作者遐想为在藻国的仙子的积怨所致,所以是怨入粉烟蓝雾。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写宫女们梳妆的情形: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词中的香乱麝水,腻涨红波是想象怨女的美艳出众。这里隐含着芳魂月夜归来,冤魂不散的意思,造成悬念。湘女归魂乃用唐代陈玄《离魂记》倩女离魂的故事。倩娘因其父张镒游宦住在湘中的衡一陽一,为爱情不遂而离魂追赶所恋者,私相结合。
古时妇女们行走时总是环佩丁冬的,湘女归魂却是佩环玉冷无声,有形无声,鬼气一陰一森,两句援用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字面有变化。
凝情谁诉,是她一腔悲苦,无人可诉的痛苦情状。一江一 空月堕使凄迷的藻国更加暗淡清寂。由于怨情无可告诉,湘女遂趁月落之时起而愁舞。凌波尘起是融化曹植《洛神赋》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凌波,形容女子的步态轻盈;生尘,是说走过的水面如有微尘扬起。彩鸳指代绣鞋,同时又借指女性。这里的彩鸳自然是湘女的归魂了。她在池边带着愁容,以舞蹈发精神抒积怨。一江一 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很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怨女忧魂的精神形象,但由词题又使人们联想到荷花在风中摇舞的形象,紧扣题面。
词的下阕拟托湘女的语气抒情。过变的还暗忆是转折,引起对当初情事的追溯。钿合是镶嵌金花的盒子,为古代男女定情信物: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兰桡借指木兰舟。丝牵琼腕,谓以红丝或红纱系于女子手腕上,亦为古代男女定情的标志。的为古代妇女一种面饰,即以红色点饰在面颊上。见的更怜心苦,为双关,乃乐府民歌的一种表现手法。的,也是莲子,又写作菂。怜心苦即莲心苦。以此切合题面。这几句回忆旧事,意为在舟上定情,结为同心,见到她之的饰而更生怜爱,同时也留下难言的遗撼。
当初便在玲珑翠屋留住,记得那时她还身着轻薄冰绡。这此情景都是难忘的。咏物须不离物性,词中的丝牵与藕丝、心苦与莲心、翠屋与荷叶都极切合词题。她的情事始终笼罩着不幸的一陰一云,耽心好景不长,秋风一到,便红衰翠减,啼珠零露。北宋词人贺铸咏荷的《踏莎行》有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西风误。吴文英反用贺铸词句之意结尾,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表现了湘女高傲忠贞的品格。能字下原注云去声,意即宁可之宁。宁愿在西风中老去,羞于像桃李那样趁逐春一光 、嫁与东风,这又恰似荷花的命运了。
全词处处不离荷花的物性,同时又处处在写人。读后真难辨作者是在状物还是写人。显然作者是借咏荷寓寄个人情怀,否则难以写得如此情辞恳切、哀怨动人。
这首《过秦楼》恰体现梦窗词的语言华丽、富于雕饰的特色。词语具有鲜明色彩感,一首中用了表示色彩的麴、粉、蓝、红、彩、翠、锦等字,着色瑰丽,真如七宝楼台。华美的词语都是经过词人一精一心雕琢的,如藻国、麴澜、麝水、彩鸳、琼腕、翠屋、秋被、零露等。词语处处可见雕饰痕迹,加上着色浓重,因而有雕缋满眼之感。梦窗词的语言最有个性,如果以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原则来评价梦窗词,自会采取否定的态度,但艺术给人的美感总是丰富多样的。梦窗词华美秾丽的形式蕴藏着真挚深厚的激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故为词苑不可缺少的一株奇葩。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