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土。
甲申时,气纳三焦之荥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子母相生。
流注图——足厥阴肝之经
足厥阴肝之经,乙主,与庚合,肝引血行。
乙酉时开肝为井木。
丁亥时,心荥火。
己丑时,脾俞土,并过肝原。
辛卯时,肺,经金。
癸巳时,肾,合水。
乙未时,血纳包络之荥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
流注图——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丙主,与辛合,小肠引气行。
丙申时开小肠井金。
戊戌时,胃荥水。
庚子时,大肠俞木,并过小肠原。
壬寅时,膀胱经火。
甲辰时,胆合土。
丙午时,气纳三焦之俞木,丙属火,是以木生火也。
流注图——手少阴心之经
手少阴心之经,丁主,与壬合,心引血行。
丁未时开心为井木。
己酉时,脾荥火。
辛亥时,肺俞土,并过心原。
癸丑时,肾经金。
乙卯时,肝合水。
丁巳时,血纳包络之俞土,丁属火,是以火生土也。
流注图——足阳明胃之经
足阳明胃之经,戊主,与癸合,胃引气行。
戊午时开胃为井金。
庚申时,大肠荥水。
壬戌时,膀胱俞木,并过胃原。
甲子时,胆经火。
丙寅时,小肠合土。
戊辰时,气纳三焦之经火,戊属土,是以火生土也。
流注图——足太阴脾之经
足太阴脾之经,己主,与甲合,脾引血行。
己巳时开脾为井木。
辛未时,肺荥火。
癸酉时,肾俞土,并过脾原。
乙亥时,肝经金。
丁丑时,心合水。
己卯时,血纳包络之经金,己属土,是以土生金也。
流注图——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庚主,与乙合,大肠引气行。
庚辰时开大肠井金。
壬午时,膀胱荥水。
甲申时,胆俞木,并过大肠原。
丙戌时,小肠经火。
戊子时,胃合土。
庚寅时,气纳三焦之合,土庚属金,是以土生金也。
流注图——手太阴肺之经
手太阴肺之经,辛主,与丙合,肺引血行。
辛卯时开肺为井木。
癸巳时,肾荥火。
乙未时,肝俞土,并过肺原。
丁酉时,心经金。
己亥时,脾合水。
辛丑时,血纳包络之合水,辛属金,是以金生水也。
流注图——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壬主,与丁合,膀胱引气行。
壬寅时开膀胱井金。
甲辰时,胆荥水。
丙午时,小肠俞木,所过本原京骨木原在午,
水入火乡,故壬丙子午相交也,兼过三焦之原阳池。
戊申时,胃经火。
庚戌时,大肠合土。
壬子时,气纳三焦井金。
流注图——足少阴肾之经
足少阴肾之经,癸主,与戊合,肾引血行。
癸亥时开肾为井木。
乙丑时,肝荥火。
丁卯时,心俞土,并过肾原太溪,又过包络
原大陵。
己巳时,脾经金。
辛未时,肺合水。
癸酉时,血纳包络之井木,谓水生木也。
《针灸大成》,针灸学集大成之名著。10卷。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任太医院医官,行医40余年,尤精于针灸。曾以家传验方,融会诸家针灸著作,并参以个人经验,撰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3卷。万历年间,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痿痹之疾。赵氏得阅《玄机秘要》,拟为之付印。然继洲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采集有关针灸之法,并附以供太医院考绘而用之铜人明堂图,编著为《针灸大成》。晋阳人靳贤受赵氏之托,曾为之选集校正。 此书广泛辑录前人与针灸有关的论述,考证了穴位、经络,详细介绍了临床辨证取穴,附有个人针灸医案,又载录了陈氏《小儿按摩经》。此书取材广博,考证穴位较详,所列病种较多,并有作者临证医案之记录,因而成为明以后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书中附图多幅。缺点是编次较乱,选材有欠精妥之处。 现存版本50余种,通行的为10卷本。另外,1737年章廷珪的木刻12卷本,乃是将民间坊刻《铜人针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二书合称《铜人腧穴》而附刊于书末而成。现存最早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有10卷本的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