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2025-05-21 13:26 孔子的故事

匡城在卫国和晋国的边境上。孔子也想到晋国去。[89]晋国位置在现在的山西省以及山西和河北、河南交界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这时当权的是赵简子,赵家在晋国的地位和季氏在鲁国的地位很相似。

孔子正要到晋国去的时候,忽然听说赵简子杀了两个贤人鸣犊和窦犨[90]。

这时孔子刚要过黄河,便对着河水叹口气说:浩浩荡荡的流水是很美的,可是我不想过去了。这也是命吧。孔子又说起迷信的话头儿命来了。

子贡问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鸣犊和窦犨是晋国的两个贤人,赵简子没有得志的时候呢,依靠他俩出主意;现在掌握了政权,却把他俩杀了。我听说,如果杀害了幼小的走兽,麒麟就不肯来到野外;如果把水里的鱼打尽,蛟龙就不肯来降雨;如果毁坏了鸟窠、鸟蛋,凤凰也就不肯飞来。为什么?因为都认为同类被残害是够伤心的呵!鸟兽还这样,难道我能无动于衷吗?

孔子因而停下来,作了一个歌曲,叫《陬操》。他再也不肯到晋国去了。

这时晋国国内正在进行着战争。赵简子和晋国另外两个贵族范氏、中行氏互相攻打。赵简子的家臣佛肸便占据中牟(在现在的河南汤阴县境)独立起来了,他的企图是打击赵简子的威信,同时也想趁机捞一把。这情形很像鲁国的公山不狃占据费城反对季氏。

佛肸也曾打发人来请孔子。[91]这同样是希望借孔子来壮一壮声势的。佛肸看到孔子正在彷徨无路,也知道孔子因为赵简子杀了贤人而不满意赵简子,他认为孔子很有去的可能。

孔子果然也想去,但子路又出来反对了,说:我听老师说过,如果一个人本身的行为不正当,好人是不和他合作的。佛肸反叛赵简子,难道是应当的吗?

孔子说:不错,我是说过那样的话。但是我不是也说过,真正坚强的,磨也磨不成薄片;真正洁白的,染也染不成黑漆吗?我又不是苦瓜,难道可以长远地挂在半空里不吃饭吗?[92]

可是当时晋国的情况的确混乱,孔子到底没有到中牟去。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猜你喜欢

  • 卷二一七 唐紀三十三

    起閼逢敦牂(甲午),盡柔兆涒灘(丙申)四月,凡二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十三載(甲午,公元七五四年) 春,正月,己亥,安祿山入朝。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上使召之..

    15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七九 隋紀三

    起上章涒灘(庚申),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四年。 高祖文皇帝開皇二十年(庚申,公元六OO年) 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三月,辛卯,以揚州總管司馬河內張衡為行軍總管,帥步騎五萬討平之。 賀若弼復坐事下..

    9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七七 隋紀一

    起屠維作噩(己酉),盡重光大淵獻(辛亥),凡三年。 高祖文皇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五八九年) 春,正月,乙丑朔,陳主朝會羣臣,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陳主昏睡,至晡時乃寤。 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

    9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七四 陳紀八

    上章困敦(庚子),一年。 高宗宣皇帝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五八O年) 春,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廟。 戊戌,以左衞將軍任忠為南豫州刺史,督緣江軍防事。 乙卯,周稅入市者人一錢。 二月,丁巳,周天元幸露門學..

    7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七二 陳紀六

    起旃蒙協洽(乙未),盡柔兆涒灘(丙申),凡二年。 高宗宣皇帝太建七年(乙未,公元五七五年) 春,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癸酉,周主如同州。 乙亥,左衞將軍樊毅克潼州。 齊主還鄴。 辛巳,上祀北郊。 二月,丙..

    12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七一 陳紀五

    起玄黓執徐(壬辰),盡閼逢敦牂(甲午),凡三年。 高宗宣皇帝太建四年(壬辰,公元五七二年) 春,正月,丙午,以尚書僕射徐陵為左僕射,中書監王勱為右僕射。 己巳,齊主祀南郊。 庚午,上享太廟。 辛未,齊主贈..

    6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一七 晉紀三十九

    起旃蒙單閼(乙卯),盡柔兆執徐(丙辰),凡二年。 安皇帝義熙十一年(乙卯、四一五年) 春,正月,丙辰,魏主嗣還平城。 太尉裕收司馬休之次子文寶、兄子文祖,並賜死;發兵擊之。詔加裕黃鉞,領荊州刺史。庚午,..

    11 资治通鉴 2025-11-15
  • 一则故事的省思

    一个拥有很多优点的人,不代表那个人没有缺点;相对的,一个拥有很多缺点的人,也不代表那个人没有优点。每个人必定会有许多有点,只是人们都只相信刻板印象,而忘记去换个角度思考罢了。有位老师做了一个测验,想测..

    14 初中作文 2025-11-08
  • 故事里的人生

    看过很多中国民间故事,总结一下,不过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这些故事,我想,古人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其实都是正能量的,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有些故..

    30 高中作文 2025-11-07
  • 我们的故事

    时间是一片海洋,我沉溺其中。探寻不到的远方,追问不了的消逝,像六月璀璨的烟火在我的心头绽放,最是年华的美。温暖的阳光下飞舞着文字,跳跃着的精灵在贝壳上奏出轻盈的乐符,浅浅吟唱着尽是让人心动的歌。其实,..

    16 高中作文 2025-11-05
  •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

    一个渔夫每天都悠闲自在的钓着鱼,有天来了个商人。商人对渔夫说:你怎么不买条小船出海捕鱼呢?渔夫:我捕了那么多鱼能做啥?又吃不完。商人:你抓了较多的鱼,就能卖得较多的钱,等赚够了再买条大渔船。渔夫:我要..

    27 初中作文 2025-11-04
  • 爱拉的故事

    如果你的生活事事都必须听从他人的命令,你会活的怎么样呢?是乖乖的任人摆布,或是干脆不想活下去呢?由作家盖儿.卡森.乐文所写的魔法灰姑娘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它叙述的是一个被糊涂的仙女露欣达赐与了听话礼物..

    44 初中作文 2025-11-01
  • 01 假如孔子重返人间

    如果中国伟大的圣人孔夫子重返人间,并对各种地图所反映出的世界进步进行研究的话,他会发现许许多多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毫无疑问,他会高兴地发现构成本土民族的那些浅棕色眼睛、黑色头发的人们占据了整个地球人口..

    36 我的朋友中国人 2025-10-19
  • 雪夜的故事

    那天早上一直在下雪。给侄女小鹤做的裙裤终于做好了,那天放学后,我便把它送到中野的婶子家去了。为了感谢我,婶子给了我两片鱿鱼干。等我在吉祥寺车站下车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可还..

    34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 2025-10-17
  • 一九一七

    这一年,我被派到俄罗斯完成一项秘密任务,于是有了以下这些笔记。俄罗斯。引起我对俄罗斯兴趣的理由与同时代人的大概差不多,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俄罗斯小说。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不过主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笔下..

    35 作家笔记 2025-10-17
  • 雨的故事

    滴答,滴答窗外的梅雨下呀下;滴答,滴答房里的时钟转呀转。雨滴如晶莹剔透的碎鑚石,无尽无止,从天而降,盛大的宴会──梅雨季,就这样开锣啰!绵绵细雨在空中漫步,栋栋高楼大厦,映衬着轻柔曼妙的舞姿,远远望去..

    32 初中作文 2025-09-27
  • 孔子的自白*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起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

    42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故事的小黄花

    从出生那年就飘着,童年的荡秋千,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记忆中的爷爷,要班总是那样的停止,站是一颗松可能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他的肩膀总是那样的宽大,在上面渡过了我颇有趣味的童年,但不知是何时开始,他变成了..

    32 高中作文 2025-09-14
  • 一个人有故事的伤感说说大全

    1、好好爱自己,因为生活还要继续。2、九分喜欢,一分尊严,我可以很爱你,也可以没有你。3、男人哭了,是因为他真的爱了;女人哭了,是因为她真的放弃了。4、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你的场景,那时的我并没想到现在你对..

    42 好句大全 2025-09-02
  • 第二 孔子、孟子、荀子及其他諸家 [1]

    文學者,民族精神之所寄也。凡一民族形成之時期,其哲人鉅子之言論風采,往往影響於其民族精神,流風餘韻,亘千百年。故於此時期中,能深求一代名哲之主張,于其民族文學之得失,思過半矣。此其人雖不必以文學批評家..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