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两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公元前六二四前五四七年)[2]和辩..
李长之 2025-05-21 -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现在的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殷人呢。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
李长之 2025-05-21 -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在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出使各地,到了鲁国。季札在鲁国有机会听到鲁国所特别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9]那些乐歌大部分保留在现存的《诗经》里,连次序也和现存《诗经》中的大致相符..
李长之 2025-05-21 -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孔子慢慢长大了。因为穷困生活的磨炼,因为父亲原是体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壮,这是他日后所以能经受得起各种困难,而精力始终充沛的缘故之一。孔子是有志气的。据他的自述,他在十五岁时已经立下了要好好学..
李长之 2025-05-21 -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南宫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他和孔子一块儿到周的京城洛阳去观光。鲁昭公答应了,便给他们一辆车子、两匹马,还派了一个仆人,打发他们到洛阳去。好学的孔子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历史悠久的京..
李长之 2025-05-21 -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孔子自从见过老子以后,他自己过去一些偏于主观的做法是有意识地减少了一些了,他遇事也更能冷静地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热情,就使得他更为人们所钦敬了。于是他的弟子多起来,而且还有远地来的。他曾从容地和..
李长之 2025-05-21 -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公元前五一七年,孔子到了齐国,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记录的政治活动。齐国原是东方大国,疆土在现在的山东中部和东部一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并富有鱼盐之利,在齐桓公时代(公元前六八五前六四三年),又经过杰出..
李长之 2025-05-21 -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孔子在齐国的政治活动失败了。孔子只看到在齐国很可以做一番事业的一面,但没考虑到另一面:齐国的执政者晏婴在政治主张上恰是和自己敌对的,孔子的主张也和齐国贵族有矛盾,而他所看重的那一套烦琐礼节也是不现实的..
李长之 2025-05-21 -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流亡在齐国的鲁昭公,在齐国受尽了气,终于于公元前五一〇年死在国外,这一年孔子四十二岁了。鲁昭公的弟弟被立为鲁君,这就是鲁定公。过了五年,把持鲁国国政的季平子死了,他的继承人是季桓子。季孙氏依然大权在握..
李长之 2025-05-21 -
一〇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孔子定下心来,还是把全副精神放在教育事业上。孔子经常和弟子谈的道理是仁。仁主要就是要爱别人的意思,这反映了当时庶人抬头的社会现实。他在教育上的开放也是基于这种符合历史要求的思想而来的;虽然由于阶级的限..
李长之 2025-05-21 -
一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孔子真正从政的机会到了,公元前五〇一年,也就是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一岁,在鲁国当了中都宰。[60]当时鲁国比较安定了些。季桓子的内部也由于仲梁怀被压服、阳虎出走、公山不狃在费城并没搞出什么名堂来而单纯些了..
李长之 2025-05-21 -
一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在孔子当了司寇的第二年公元前五〇〇年,齐国发觉孔子在鲁国已经渐渐握有实权了,十几年前的忧虑已变为事实。这年夏天,齐景公根据大夫黎锄的建议,派人到鲁国来,说要和鲁定公举行一次夹谷之会。夹谷在现在山东莱芜..
李长之 2025-05-21 -
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鲁国在夹谷之会的外交胜利,提高了国家的地位,也提高了孔子的声望。孔子慢慢要实行他那一套要求统一的主张了,就鲁国说,首先要削弱贵族的势力,公元前四九八年的夏天[66],孔子向鲁定公说:照道理,大臣不该私有军..
李长之 2025-05-21 -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齐国这时的国君还是齐景公,晏婴在夹谷之会后不久就逝世了。晏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不肯阿谀。他又能针对当时的需要提出适宜的政策。他也善于选拔人才,他曾把一个叫越石父的奴隶赎出来,他曾荐举一个赶车的仆人为..
李长之 2025-05-21 -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这一次孔子离开鲁国,虽然是由于鲁定公和季桓子对自己冷淡而促成的,但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想限制贵族势力而遭到了阻碍。像孟氏拆城的问题,就一直没能解决。孔子走了,这一年是公元前四九七年,孔子已经五十五岁了。..
李长之 2025-05-21 -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孔子这一回在卫国没住几个月。他走得是如此仓促,他自己坐的是车,弟子们有的跟在车上,大多数却是步行的,当他要出东门的时候,便和一部分弟子失散了。孔子的弟子子贡,这时是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因为找不到老师,..
李长之 2025-05-21 -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匡城在卫国和晋国的边境上。孔子也想到晋国去。[89]晋国位置在现在的山西省以及山西和河北、河南交界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这时当权的是赵简子,赵家在晋国的地位和季氏在鲁国的地位很相似。孔子正要到晋国去的..
李长之 2025-05-21 -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孔子考虑的结果,还是再回到卫国去。子贡问道:不是和公孙戌在匡城订过盟约,不再回卫国的吗?孔子说:那是强迫订下的呵,强迫的盟约就是神也不管这笔账的。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十分高兴,并且后悔前些时候不该轻..
李长之 2025-05-21 -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孔子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离开卫国。这一次的方向是往东南走。走到卫、宋交界一个叫仪的地方(在现在的河南兰考县境),管边界的小官吏说:过往的名人,我没有不能拜见的。意思是要见见孔子。孔子的弟子便引他见了孔子。..
李长之 2025-05-21 -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就在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到了陈国[107],住在大夫司城贞子家里。陈国在宋国的南面,国都宛丘,就是现在河南的淮阳县。陈的国君是陈湣公,这一年是陈湣公十年。孔子参加了陈国的政府工作。这时陈国东方的吴国和南方..
李长之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