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记 / 司马迁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2025-05-24 16:35 史记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少皞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彊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馀,未能睹其真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着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今日顺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

无大馀,无小馀;无大馀,无小馀;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十二大馀五十四,小馀三百四十八;大馀五,小馀八;

端蒙单阏二年。闰十三大馀四十八,小馀六百九十六;大馀十,小馀十六;游兆执徐三年。

十二大馀十二,小馀六百三;大馀十五,小馀二十四;彊梧大荒落四年。十二

大馀七,小馀十一;大馀二十一,无小馀;徒维敦牂天汉元年。闰十三大馀一,小馀三百五十九;大馀二十六,小馀八;

祝犁协洽二年。十二大馀二十五,小馀二百六十六;大馀三十一,小馀十六;商横涒滩三年。

十二大馀十九,小馀六百一十四;大馀三十六,小馀二十四;昭阳作鄂四年。闰十三

大馀十四,小馀二十二;大馀四十二,无小馀;横艾淹茂太始元年。十二大馀三十七,小馀八百六十九;大馀四十七,小馀八;尚章大渊献二年。

闰十三大馀三十二,小馀二百七十七;大馀五十二,小馀一十六;焉逢困敦三年。十二

大馀五十六,小馀一百八十四;大馀五十七,小馀二十四;端蒙赤奋若四年。十二大馀五十,小馀五百三十二;大馀三,无小馀;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闰十三大馀四十四,小馀八百八十;大馀八,小馀八;彊梧单阏二年。

十二大馀八,小馀七百八十七;大馀十三,小馀十六;徒维执徐三年。十二

大馀三,小馀一百九十五;大馀十八,小馀二十四;祝犁大芒落四年。闰十三大馀五十七,小馀五百四十三;大馀二十四,无小馀;

商横敦牂后元元年。十二大馀二十一,小馀四百五十;大馀二十九,小馀八;昭阳汁洽二年。

闰十三大馀十五,小馀七百九十八;大馀三十四,小馀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正西十二大馀三十九,小馀七百五;大馀三十九,小馀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十二大馀三十四,小馀一百一十三;大馀四十五,无小馀;焉逢淹茂三年。

闰十三大馀二十八,小馀四百六十一;大馀五十,小馀八;端蒙大渊献四年。十二

大馀五十二,小馀三百六十八;大馀五十五,小馀十六;游兆困敦五年。十二大馀四十六,小馀七百一十六;无大馀,小馀二十四;

彊梧赤奋若六年。闰十三大馀四十一,小馀一百二十四;大馀六,无小馀;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大馀五,小馀三十一;大馀十一,小馀八;祝犁单阏二年。十二

大馀五十九,小馀三百七十九;大馀十六,小馀十六;商横执徐三年。闰十三大馀五十三,小馀七百二十七;大馀二十一,小馀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十二大馀十七,小馀六百三十四;大馀二十七,无小馀;横艾敦牂五年。

闰十三大馀十二,小馀四十二;大馀三十二,小馀八;尚章汁洽六年。十二

大馀三十五,小馀八百八十九;大馀三十七,小馀十六;焉逢涒滩元平元年十二大馀三十,小馀二百九十七;大馀四十二,小馀二十四;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闰十三大馀二十四,小馀六百四十五;大馀四十八,无小馀;游兆阉茂二年。

十二大馀四十八,小馀五百五十二;大馀五十三,小馀八;彊梧大渊献三年。十二

大馀四十二,小馀九百;大馀五十八,小馀十六;徒维困敦四年。闰十三大馀三十七,小馀三百八;大馀三,小馀二十四;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十二大馀一,小馀二百一十五;大馀九,无小馀;商横摄提格二年。

闰十三大馀五十五,小馀五百六十三;大馀十四,小馀八;

昭阳单阏三年。△正南十二大馀十九,小馀四百七十;大馀十九,小馀十六;

横艾执徐四年。十二大馀十三,小馀八百一十八;大馀二十四,小馀二十四;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

闰十三大馀八,小馀二百二十六;大馀三十,无小馀;焉逢敦牂二年。十二

大馀三十二,小馀一百三十三;大馀三十五,小馀八;端蒙协洽三年。十二大馀二十六,小馀四百八十一;大馀四十,小馀十六;

游兆涒滩四年。闰十三大馀二十,小馀八百二十九;大馀四十五,小馀二十四;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十二大馀四十四,小馀七百三十六;大馀五十一,无小馀;徒维淹茂二年。十二

大馀三十九,小馀一百四十四;大馀五十六,小馀八;祝犁大渊献三年。闰十三大馀三十三,小馀四百九十二;大馀一,小馀十六;

商横困敦四年。十二大馀五十七,小馀三百九十九;大馀六,小馀二十四;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

闰十三大馀五十一,小馀七百四十七;大馀十二,无小馀;横艾摄提格二年。十二

大馀十五,小馀六百五十四;大馀十七,小馀八;尚章单阏三年。十二大馀十,小馀六十二;大馀二十二,小馀十六;

焉逢执徐四年。闰十三大馀四,小馀四百一十;大馀二十七,小馀二十四;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

十二大馀二十八,小馀三百一十七;大馀三十三,无小馀;游兆敦牂二年。十二

大馀二十二,小馀六百六十五;大馀三十八,小馀八;彊梧协洽三年。闰十三大馀十七,小馀七十三;大馀四十三,小馀十六;

徒维涒滩四年。十二大馀四十,小馀九百二十;大馀四十八,小馀二十四;祝犁作噩黄龙元年。

闰十三大馀三十五,小馀三百二十八;大馀五十四,无小馀;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正东十二大馀五十九,小馀二百三十五;大馀五十九,小馀八;

昭阳大渊献二年。十二大馀五十三,小馀五百八十三;大馀四,小馀十六;横艾困敦三年。

闰十三大馀四十七,小馀九百三十一;大馀九,小馀二十四;尚章赤奋若四年。十二

大馀十一,小馀八百三十八;大馀十五,无小馀;焉逢摄提格五年。十二大馀六,小馀二百四十六;大馀二十,小馀八;

端蒙单阏永光元年。闰十三无大馀,小馀五百九十四;大馀二十五,小馀十六;游兆执徐二年。

十二大馀二十四,小馀五百一;大馀三十,小馀二十四;彊梧大荒落三年。十二

大馀十八,小馀八百四十九;大馀三十六,无小馀;徒维敦牂四年。闰十三大馀十三,小馀二百五十七;大馀四十一,小馀八;

祝犁协洽五年。十二大馀三十七,小馀一百六十四;大馀四十六,小馀十六;商横涒滩建昭元年。

闰十三大馀三十一,小馀五百一十二;大馀五十一,小馀二十四;昭阳作噩二年。十二

大馀五十五,小馀四百一十九;大馀五十七,无小馀;横艾阉茂三年。十二大馀四十九,小馀七百六十七;大馀二,小馀八;

尚章大渊献四年。闰十三大馀四十四,小馀一百七十五;大馀七,小馀十六;焉逢困敦五年。

十二大馀八,小馀八十二;大馀十二,小馀二十四;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十二

大馀二,小馀四百三十;大馀十八,无小馀;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闰十三大馀五十六,小馀七百七十八;大馀二十三,小馀八;

彊梧单阏二年。十二大馀二十,小馀六百八十五;大馀二十八,小馀十六;徒维执徐三年。

闰十三大馀十五,小馀九十三;大馀三十三,小馀二十四;祝犁大荒落四年。

右历书:大馀者,日也。小馀者,月也。端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原名《太史公书》。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撰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重要事迹。“表”排比并列了历代帝王和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功臣。“列传”是各阶层人物传记。《史记》以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补充,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全面记述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其历史观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批判精神,《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酷吏列传》等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行。《史记》所开创的体例,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它的人物传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后人注释《史记》,有著名的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正义》。另有清代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近人张森楷《史记新校注》及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皆为阅读《史记》之重要参考书。

猜你喜欢

  • 二十六、伏日汤饼 名曰辟恶

    [原文]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按《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则伏日汤饼,自魏已来有之。[译文]六月伏天,家家都煮面馄虼,说是可以避除邪恶。按语《魏氏春秋》说:何..

    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畿輔通志卷二十六

    公署周官宫正掌宫中之官府次舍盖公卿大夫士居有宅舍而治事則於官府士庶子宿衛者則入直有次所居有舍所以順人情而便事體也舉宫中而六官之屬可知矣鄉士掌國中其治在國中也遂士掌四郊其治在四郊縣士掌野其治在野也治在此..

    9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卷二十六 十洲三岛部

    ◎十洲并序 ──东方朔集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并是人迹所希绝处。又始知东方朔非世常人,是以延之曲室,而亲问十洲所在方物之名..

    14 云笈七签 2025-08-13
  • 卷二十六 臣节

    抱朴子曰:昔在唐虞,稽古钦明,犹俟群后之翼亮,用臻巍巍之成功。故能熙帝之载,庶绩欺凝,四门穆穆,百揆时序,蛮夷无猾夏之变,阿阁有鸣凤之巢也。喻之元首,方之股肱,虽有尊卑之殊,邈实若一体之相赖也。君必度..

    13 抱朴子 2025-08-12
  • 庄子解卷二十六·杂篇

    外物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 同于一死,不救其恶。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已忧而..

    18 庄子解 2025-08-09
  • 卷八百二十六

    卷826_1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贯休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卷826_2 【读离骚经】贯休..

    15 全唐诗 2025-08-05
  • 卷七百二十六

    卷726_1 【和三乡诗(会昌时有女子题诗三乡驿和者十人)】陆贞洞惆怅残花怨暮春,孤鸾舞镜倍伤神。 清词好个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 卷726_2 【和三乡诗】刘谷兰蕙芬香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

    25 全唐诗 2025-08-04
  • 卷六百二十六

    卷626_1 【早秋吴体寄袭美】陆龟蒙荒庭古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虽然诗胆大如斗, 争奈愁肠牵似绳。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 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 卷626_2 【病中秋怀寄袭美】陆龟蒙病容..

    14 全唐诗 2025-08-03
  • 卷五百二十六

    卷526_1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杜牧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寒林叶落鸟巢出, 古渡风高渔艇稀。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卷526_2 【不寝】杜牧到晓不成梦,思..

    20 全唐诗 2025-08-01
  • 卷四百二十六

    卷426_1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白居易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

    24 全唐诗 2025-07-31
  • 卷三百二十六

    卷326_1 【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呈两省阁老院长】权德舆驷牡龙旂庆至今,一门儒服耀华簪。人望皆同照乘宝, 家风不重满籝金。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两地,阳春欲和意难任。 卷32..

    23 全唐诗 2025-07-29
  • 卷二百二十六

    卷226_1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卷226_2 【卜居】杜甫浣花流..

    28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二十六

    卷126_1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王维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 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天文同丽日,驻景惜行杯。卷126_2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32 全唐诗 2025-07-27
  • 卷二十六 神思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

    39 文心雕龙 2025-06-20
  • 卷二十六 公食大夫礼第九

    明日,宾朝服拜赐于朝。拜食与侑币,皆再拜稽首。(朝,谓大门外。)[疏]“明日”至“稽首”。○注“朝谓大门外”。○释曰:自此尽“讶听之”,论宾拜谢主君之事。云“朝,谓大门外”者,以其经云拜赐于朝,无宾入之..

    46 仪礼注疏 2025-06-04
  •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

    87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免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

    54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

    48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

    59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孔子曰:“六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46 史记 2025-05-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