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记 / 司马迁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2025-05-24 16:47 史记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隄,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其后四十有馀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菑,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彊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

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馀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穀。”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其后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万石以上。穀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襃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襃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襃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襃,襃之绝水至斜,间百馀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穀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襃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襃斜道五百馀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穨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馀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馀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馀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窴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柰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穨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馀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着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闚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原名《太史公书》。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撰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重要事迹。“表”排比并列了历代帝王和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功臣。“列传”是各阶层人物传记。《史记》以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补充,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全面记述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其历史观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批判精神,《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酷吏列传》等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行。《史记》所开创的体例,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它的人物传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后人注释《史记》,有著名的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正义》。另有清代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近人张森楷《史记新校注》及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皆为阅读《史记》之重要参考书。

猜你喜欢

  • 二十九、僧尼道俗 盂兰盆会

    [原文]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经》曰:目连见其亡母在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

    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畿輔通志卷二十九

    義學順治九年題准每鄉置社學一區擇其文義通曉行誼謹厚者補充社師免其差役量給廩餼優贍康熙五十四年二月聖祖仁皇帝勅諭朕毎年行幸水淀近見村荘之中誦讀尚少况移風易俗莫過讀書非此無可上進朕思畿輔之地廼王化所先宜當..

    7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卷二十九 禀生受命部一

    ◎禀受章《混元述禀篇》曰: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禀二气之和,冠万物之首,居最灵之位,总五行之英,参于三才,与天地并德,岂不贵乎?《内观经》云: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人受其生。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

    15 云笈七签 2025-08-13
  • 卷二十九 官理

    抱朴子曰:騄駬之骋逸迹,由造父之御也;禹稷之序百揆,遭唐虞之主也。故能不劳而千里至,揖让而颂声作。若乃臧否之乘骕騻,殷辛之临三仁,欲长驱轻骛,则辔急辕逼,欲尽规竭忠,则祸如发机。所以车倾于险途,国覆而..

    15 抱朴子 2025-08-12
  • 庄子解卷二十九·杂篇

    盗跖赝篇不置释,说见篇首。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 之石反。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

    18 庄子解 2025-08-09
  • 卷八百二十九

    卷829_1 【春山行】贯休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卷829_2 【送谏官南迁】贯休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 瘴杂..

    11 全唐诗 2025-08-05
  • 卷七百二十九

    卷729_1 【秦门·胡亥】周昙鹿马何难辨是非,宁劳卜筮问安危。 权臣为乱多如此,亡国时君不自知。 卷729_2 【秦门·再吟】周昙盗贼纵横主恶闻,遂为流矢犯君轩。 怪言何不早言者,若使早言还不存。 卷729_3 【秦门..

    19 全唐诗 2025-08-04
  • 卷六百二十九

    卷629_1 【和袭美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陆龟蒙冻醪初漉嫩如春,轻蚁漂漂杂蕊尘。 得伴方平同一醉,明朝应作蔡经身。 卷629_2 【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绝以送】陆龟蒙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

    29 全唐诗 2025-08-03
  • 卷五百二十九

    卷529_1 【经马镇西宅(一作马镇西故第)】许浑将军久已没,行客自兴哀。功业山长在,繁华水不回。 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借问此中事,几家歌舞来。 卷529_2 【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许浑藤杖叩松关,春溪劚药..

    20 全唐诗 2025-08-01
  • 卷四百二十九

    卷429_1 【自题写真(时为翰林学士)】白居易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 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 宜当早罢去..

    31 全唐诗 2025-07-31
  • 卷三百二十九

    卷329_1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权德舆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 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 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愧非超旷姿,循此跼促步。 笑言思暇日..

    22 全唐诗 2025-07-29
  • 卷二百二十九

    卷229_1 【哭严仆射归榇】杜甫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卷229_2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杜甫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

    37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二十九

    卷129_1 【古离别】王缙下阶欲离别,相对映兰丛。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高堂静秋日,罗衣飘暮风。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卷129_2 【青雀歌】王缙林间青雀儿,来往翩翩绕一枝。 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

    41 全唐诗 2025-07-27
  • 卷二十九 通变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

    40 文心雕龙 2025-06-20
  • 卷二十九 丧服第十一

    父,传曰:为父何以斩衰也?父至尊也。[疏]“父”。○释曰:周公设经,上陈其服,下列其人,即此文。父已下是为其人服上之服者也。先陈父者,此章恩义并设,忠臣出孝子之门,义由恩出,故先言父也。又下文诸侯为天子..

    41 仪礼注疏 2025-06-04
  •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

    87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免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

    54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

    48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

    59 史记 2025-05-25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孔子曰:“六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46 史记 2025-05-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