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记 / 司马迁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2025-05-24 17:03 史记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于是召公乃说。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

惠侯卒,子釐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釐侯二十一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三十六年,釐侯卒,子顷侯立。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秦始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顷侯卒,子哀侯立。哀侯二年卒,子郑侯立。郑侯三十六年卒,子缪侯立。

缪侯七年,而鲁隐公元年也。十八年卒,子宣侯立。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

庄公十二年,齐桓公始霸。十六年,与宋、卫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温,立惠王弟穨为周王。十七年,郑执燕仲父而内惠王于周。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燕君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使燕复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襄公二十六年,晋文公为践土之会,称伯。三十一年,秦师败于殽。三十七年,秦穆公卒。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

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是岁晋灭三郤大夫。

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文公六年卒,懿公立。懿公元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四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元年,齐高止来奔。六年,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四年,齐高偃如晋,请共伐燕,入其君。晋平公许,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

悼公七年卒,共公立。共公五年卒,平公立。晋公室卑,六卿始彊大。平公十八年,吴王阖闾破楚入郢。十九年卒,简公立。简公十二年卒,献公立。晋赵鞅围范、中行于朝歌。献公十二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十四年,孔子卒。二十八年,献公卒,孝公立。

孝公十二年,韩、魏、赵灭知伯,分其地,三晋彊。

十五年,孝公卒,成公立。成公十六年卒,湣公立。湣公三十一年卒,釐公立。是岁,三晋列为诸侯。

釐公三十年,伐败齐于林营。釐公卒,桓公立。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是岁,秦献公卒。秦益彊。

文公十九年,齐威王卒。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说文公。文公予车马金帛以至赵,赵肃侯用之。因约六国,为从长。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

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间,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1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

昭王三十三年卒,子惠王立。

惠王为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及即位,疑毅,使骑劫代将。乐毅亡走赵。齐田单以即墨击败燕军,骑劫死,燕兵引归,齐悉复得其故城。湣王死于莒,乃立其子为襄王。

惠王七年卒。韩、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武成王七年,齐田单伐我,拔中阳。十三年,秦败赵于长平四十馀万。十四年,武成王卒,子孝王立。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1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于鄗。乐乘破卿秦于代。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

六年,秦灭东周,置三川郡。七年,秦拔赵榆次三十七城,秦置大原郡。九年,秦王政初即位。十年,赵使廉颇将攻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

原名《太史公书》。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撰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重要事迹。“表”排比并列了历代帝王和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功臣。“列传”是各阶层人物传记。《史记》以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补充,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全面记述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其历史观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批判精神,《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酷吏列传》等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行。《史记》所开创的体例,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它的人物传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后人注释《史记》,有著名的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正义》。另有清代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近人张森楷《史记新校注》及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皆为阅读《史记》之重要参考书。

猜你喜欢

  • 畿輔通志卷三十九

    兵制馬蘭口鎮〈原設叅將一員順治六年改設都司十八年増設副將左右二營康熈元年都司裁雍正元年副將改設總兵官增設中軍逰擊一員二年將遵化營之大安口鮎魚闗改隷又増設窄道子把總一員屬左營轄將薊州營之黄崖口將軍闗改隷..

    9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八

    兵制成周之制天子之六軍皆取於六鄉其餘甸稍縣都之師大都以備守衛其有征伐雖各以師從而大司馬所帥六鄉之賦為多徵以甘誓之召六卿管子之參國五鄙則是乃三代之通制也唐之府兵通天下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在闗中者二百六..

    9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七

    鹽政課額額徵綱引課銀三十四萬七千二百五兩三錢八分一毫計引七十四萬四千四百五引每引應徵銀四錢六分六釐四毫二絲額徵大宛兩縣分銷餘引課銀一萬六千四百七十兩六錢八分九釐四毫六絲計引三萬五千三百一十三道每引應徵..

    9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六

    鹽政鹽者民生所頼而自漢以後尤闗國計滄瀛幽青四州設官置竈至後魏始見於史自宋以前鹽法與諸道同宋太祖以山後十六州入於遼推恩河朔特許通商至明法始詳備直𨽻鹽運使舊治河間府長蘆故縣洪武初稱北平河間鹽運使後乃改稱長..

    7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五

    倉厫正定府豐盈倉在府治東南一里共倉厫九十間預備倉在府治東正定縣預備倉在縣治東南獲鹿縣官倉在縣治東倉房五十六間預備倉在兵備道東南倉房四十間學倉在儒學内鎮寜驛倉在本驛内社倉十七處明嘉靖三十四年知縣趙惟勤建..

    8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四

    倉厫周公之法倉人掌粟入之藏以待邦用有餘則藏之以待歲䘲而頒之遺人掌邦之委積以待施惠王畿之内鄉里門闗郊里野鄙縣都無地不有委積遺人巡而比之以待時頒故百用皆便而旱潦無虞聖人慮事之詳愛民之深如此我皇上御極以來勤..

    1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三

    田賦本朝順治十八年田賦總數順天府田土計四萬七千四百九十三頃五十畝七分九釐九毫零田賦銀一十萬六千三百四十九兩九錢四分九釐九毫籽粒四十三石七斗四升五合豆五千八十三石五斗二合〈㑹典〉永平府田土計一萬三千八百..

    12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二

    田賦昔禹則三壤成賦中邦冀州之賦獨居上上周官職方幽州榖宜三種并州榖宜五種今京畿之地正古冀州之域而分之則為幽并者也禹貢稱厥田惟中中而銍秸米粟獨詳於甸服漢唐以後則漕轉以給京師而畿内之粟米無徵焉葢地衆民聚廩禄..

    1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一

    户口本朝順治十八年丁徭總數順天府人丁一十萬四千三百九十二丁徭銀二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兩九錢三分〈㑹典〉永平府人丁九萬三千五百九十一丁徭銀一萬八千一百兩二錢一分〈同上〉保定府人丁四十一萬七千八百二丁徭銀四萬..

    1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

    户口賦以田科役由方制力役之徵舊矣周官制役之法任以地之媺惡辨以國野之逺近均以嵗之上下而實則以家為率也顧其為役甚煩或於鄉或於官或於兵佗若追胥守政治城郭溝渠涂巷共牛馬車輦委輸六鄉皆然而大司徒掌稽國中及四郊都..

    11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

    詔諭皇上諭㫖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諭户部皇考御極六十餘年澤周兆姓恩洽人心凡巡幸所經州縣小民無不除道清塵趨事恐後古北口一路為我皇考每年行幸之地農工商賈皆得瞻仰天顔親承膏澤今聞皇考賓天民心不知如何悲痛此..

    13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8
  • 卷三之首

    钦定四库全书几何论约卷三之首柘城杜知耕撰界説十则一界凡圜之径线等或从心至圜界线等为等圜如甲乙戊己两径等或丁丙辛庚从心至圜界等即两圜等二界凡直线切圜界过之而不与界交为切圜线甲乙在圜外为切圜线若丙丁入圜内..

    11 几何论约 2025-08-18
  • 卷三附

    钦定四库全书数学钥卷三附柘城杜知耕撰分法一则命分设银四十两三人分之求毎人应分银数法曰置银为实以人数除之得一十三两余一不尽则以法为分母以不尽之一为分子命为一十三两又三分两之一解曰三分两之一即三钱三分三三..

    14 数学钥 2025-08-18
  • 卷三下

    钦定四库全书数学钥卷三下柘城杜知耕撰衰分【诸分附】一则合率差分设有银一百二十一两一钱七分五厘买稻麦菽三等粮买稻一分每斗价九分二厘麦二分毎斗价八分五厘菽三分每斗价三分六厘求三色粮各若干法曰置共银为实另二..

    13 数学钥 2025-08-18
  • 卷三上

    钦定四库全书数学钥卷三上柘城杜知耕撰粟布一则籴粜一法设粟三十五石每石价银二钱五分求共银法曰置粟为实以价乘之得八两七钱五分即所求二则籴粜二法设粟三十五石卖银八两七钱五分求每石价法曰置银为实以粟除之得二钱..

    9 数学钥 2025-08-18
  • 卷三凡例

    钦定四库全书数学钥卷三凡例柘城杜知耕撰凡例一则设一数与甲乙两率为同名与丙丁两率为异名置所设之数为实以甲乘丙除曰同乘异除以丙乘甲除曰异乗同除以丙乘甲得数乘实曰异乘同乘【与以丙乘复以甲乘同】以丙乘甲得数除..

    14 数学钥 2025-08-18
  • 卷三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数学钥卷三上目録柘城杜知耕撰粟布一则籴粜一法二则籴粜二法三则籴粜三法四则籴粜四法五则籴粜五法六则籴粜六法七则籴粜七法八则籴粜八法九则撞换一法十则撞换二法十一则撞换三法十二则盘量仓窖十三则布..

    13 数学钥 2025-08-18
  • 卷三 长洲县

    本吴之长洲苑,唐万岁通天元年析吴县地置,与吴县分治郭下。乾元二年置长洲军,大历五年复为县,〈属苏州。〉五代、宋、元、明、清仍。徐嵩【宿东城似张曾馀孝廉】几觉东城梦,芸芸晓复然。村庄输税急,市鼓报鱼鲜。..

    37 百城烟水 2025-08-17
  • 泿水等

    本篇导读《水经注》记载了多条南方的河流,卷三十七就有淹水、叶榆水、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等大河,以及流入这些大河的许多支流。但由于唐、宋以前,南方仍是地广人稀的烟瘴之地,土著民族部落散居河谷山林..

    9 水经注译注 2025-08-15
  • 江水

    本篇导读古代中国典籍所称的江,即《水经注》的江水,又称大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长江。长江是中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长河,据现代的实地考察测量发现,长江的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巴颜喀拉..

    21 水经注译注 2025-08-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