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黄元御

金匮真言论三

2025-05-25 10:41 读医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风随八节,而居八方,所居之处,正面为实,冲后为虚。冲后,对面。八方之风,自正面来者,为正风,不伤人也,自冲后来者,谓虚邪贼风,乃伤人也。义详《灵枢·九宫八风》。邪风有八,而经止五风,“风论”: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是为五风。即下文东、西、南、北、中央之五风也。缘八风各自冲后发为邪风,是其常也,经,常也。而风客五脏,脏伤病发,止有五邪,故曰五风。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腧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腧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腧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腧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腧在脊。

五风各秉五方之气,同类相感,而伤五脏。肝木应春,春风在东,心火应夏,夏风在南,肺金应秋,秋风在西,肾水应冬,冬风在北,脾土应中,风在四维。其伤人也,悉自本经腧穴而入。风自正面来者,其伤人浅,是谓正风,自冲后来者,其伤人深,是谓贼风。如春之西风,秋之东风也。此皆言正风者,举正风以概邪风也。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胸胁,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春病在头,以肝腧在颈项。夏病在胸胁,以心腧在胸胁。秋病在肩背,以肺腧在肩背。冬病在四肢,以肾腧在腰股。鼽衄者,头病也。鼽,伤寒鼻塞。衄,血自鼻流。长夏土湿,益以饮食寒冷,伤其脾阳,水谷不化,脾陷肝郁,风木下冲,故生洞泄。《史·仓公传》谓之迥风,迥与洞同,即此病也。秋风敛束,闭其经脉,寒邪则病风疟。义详疟论。痹厥者,腰股以下之病也。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跷,音乔,又音脚。

按跷,按摩摇动,导引血气之法也。

四时之气,以冬藏为本,冬令闭藏,顺而不扰,故春木发生,金之收气不废,而无鼽衄之病,是不病颈项也。春既不病,则生长收藏皆得其政,四时之病俱绝矣。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其类木,其味酸,其臭臊,其音角,其数八,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收受,谓同气相投也。肝主筋,故病在筋。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胸胁。其类火,其味苦,其臭焦,其音征,其数七,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心主脉,故病在脉。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类土,其味甘,其臭香,其音宫,其数五,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脾主肉,故病在肉。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类金,其味辛,其臭腥,其音商,其数九,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类水,其味咸,其臭腐,其音羽,其数六,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溪谓关节。肾主骨,故病在骨。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五脏之精,一身之根本也,藏於精者,四时皆可无病。独言春不病温者,以五脏虽皆藏精,而藏精之权,究归于肾,所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上古天真论”语。水旺于冬,冬水蛰藏,阳根下秘,相火莫泄,内热不生,是以春无温病。然有宜藏者,有宜泄者,若夏署窍开,寒随窍入,而汗不出者,是宜泄而反藏也。皮毛闭敛,寒气莫泄,则秋成风疟矣。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天之阴阳,分于昼夜。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腑者为阳,脏者为阴。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皆为阳。

人之阴阳,分于内外、腹背、五脏、六腑。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阳中有阳亦有阴,阴中有阴亦有阳,所以应天之阴阳也。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此平人脉法也。

阴盛于冬,故病在阴。阳盛于夏,故病在阳。春阳未盛,故病在阴,秋阴未盛,故病在阳。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应,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察五脏六腑从逆之殊,阴阳表里雌雄之应,所以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素问悬解》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注家之精论、间附作者本人对《素问》研究之心得。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出生于1705年,逝世于1758年,故居昌邑市黄家辛戈村。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 三部九候论十二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

    1 读医 2025-05-25
  • 经脉别论十一

    黄帝问曰: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百族之生,二气相合,而有其形,因彼万变..

    0 读医 2025-05-25
  • 卷二 脉法

    经脉别论十一三部九候论十二平人气象论十三脉要精微论十四

    1 读医 2025-05-25
  • 宣明五气十

    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是谓五入。五味各有所入之脏。五味所禁,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是..

    2 读医 2025-05-25
  • 脏气法时论九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歧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合人形者,统脏腑经络,一切形..

    1 读医 2025-05-25
  • 五脏生成论八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髮也,其主脾也。心主脉,血行脉中。色者血之外华,故合脉而..

    2 读医 2025-05-25
  • 五脏别论七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或以脑髓肠胃为脏,或又以为腑。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

    2 读医 2025-05-25
  • 十二脏相使论六

    旧名灵兰秘典。以篇末误重气交变论,结文有藏之灵兰之室一语,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脏相使,义取篇首“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名篇。奇病论: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即谓此篇。今故改从原名。黄帝问..

    2 读医 2025-05-25
  • 卷二 脏象

    十二脏相使论六五脏别论七五脏生成论八脏气法时论九宣明五气十

    1 读医 2025-05-25
  • 阴阳应象论五

    旧名大论。按:大论俱在五运六气,此无其例。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天地之大道也,万物之主..

    0 读医 2025-05-25
  • 生气通天论四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物之生,原通于天。自古及今,人物错出,所以通于天者,以其生育之本,本乎阴阳。阴阳之在人物,则为人物..

    1 读医 2025-05-25
  • 四气调神论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髮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属木而主生,阳气舒布,此谓发陈。言..

    1 读医 2025-05-25
  • 上古天真论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初,神农氏母弟封于有熊之国。神农之后,炎帝榆罔之代。有熊国君少典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

    2 读医 2025-05-25
  • 卷一 养生

    上古天真论一四气调神论二金匮真言论三生气通天论四阴阳应象论五

    1 读医 2025-05-25
  • 新刻叙

    昔唐太仆王冰注《素问》,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宋光禄卿林亿辈典校旧文,犹或议之,盖将阐扬至道,羽翼微言,固若斯之难也。迄今披览遗编,综观体要,未尝不叹其研精于经者深,而为功于世者大也。然或条绪未..

    2 读医 2025-05-25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瘼病也),恤民之隐(隐痛苦也。)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

    2 读医 2025-05-25
  • 《黄帝内经素问》序

    启玄子王冰撰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

    0 读医 2025-05-25
  • 卷下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果子生食生疮。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生米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桃子多食令人热,仍不得入水浴,今人病淋沥寒热病。杏酪不熟,伤人。梅多食,坏人齿。李不可多食..

    23 读医 2025-04-21
  • 卷下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疢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

    24 读医 2025-04-20
  • ·卷下 杂疗方第二十三

    杂疗方第二十三: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朮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朮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

    26 读医 2025-04-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