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克林威尔 / 钱智修

第十二章 外交

2025-05-28 13:57 克林威尔

克林威尔所以功盖寰区,英民到今受其赐者,外交之胜利,其尤著者也。计其在位五年间,胜荷兰,联法兰西,败西班牙,凡英国旗之所至,欧洲诸国,无与抗颜行者。自非有过人之才,成竹在胸,谋定后动,又安足以语此?

英荷之战,始于一千六百五十二年,盖英国海上霸权之嚆矢也。先是荷人擅航业,欧洲诸国及英人之商于外者,皆托荷船运载。会英使森约翰(St. John),为荷人所侮。归言于克林威尔,定海上条例(Navigation Act),颁诸列国。凡亚、非、美三洲物,非用英船,不得入英境,惟欧货之用本国船者听之。意实以夺荷人航海之利也。故英荷遂开衅。

荷人命万德朗(Von Tromp)统水师侵英,旋又命雷德尔(Ruyter)继之。舰队纵横,缚帚桅竿上,示扫平海面,英师迎战大挫。会水师提督勃雷克(Blake)力破之,得其商船三十,兵船十一,荷军乃退。明年,万德朗败英将猛格(Monk),荷军稍振。而勃雷克宵战于海口,复大破之。遂进兵荷兰洋,斩万德朗,荷兵大溃。于是荷人遣使乞和,愿奉海上条例,如英国命。此一千六百五十三年事也。英人既败荷师,丹麦、瑞典诸国,亦相继通款,遵海上条例。英之海权,遂甲于天下。克林威尔复命勃雷克率师往地中海,诛捕海盗。勃雷克善治军,约束严明,士卒用命,威名震于列国,人以为克林威尔知人善任之效。

一千六百五十五年(清顺治十一年,民国前二百四十七年),法兰西与西班牙构兵,各遣使来求援。克林威尔以西班牙多旧教徒,恶之。遂遣水师将边恩(Penn),往西印度海,取其属地牙买架(Jamaica)岛。牙买架岛在古巴之南,溪涧纵横,足资灌溉,盖膏腴之地也。时英师又在加斯的海,获西之商船,取其赀装二百万,国用因以大饶。

一千六百五十七年(清顺治十三年,民国前二百四十五年),法相马撒伦(Mazarin)以法之北方海口腾格(Dunkirk),为西班牙所据,乞师于英,谓英若取腾格以归法者,则英之嗣君及其党在法者,愿为英逐之。克林威尔允其请,遂发精兵攻西,取腾格。英法本世仇,以克林威尔是举,有大功于法,故法亦奉为盟主。

是年,克林威尔复遣兵援辟门(Piedmont)。辟门者,居意大利万山中,不与外人通。外人多奉旧教,惟辟门人则宗新教,故撒洼(Savoy)人攻之,焚其邑。克林威尔闻之,遣吏往理其事,又使水师至地中海备之。辟门人得返故土,奉新教,克林威尔之力也。

综上所述,一则植海上之霸权,一则绝复辟之外援,一则为新教之保障,皆当日英国之根本大计,亦其后称雄于天下之基础也。克林威尔虽享国未永,日不暇给,顾其成就者已如此,夫亦可谓踌躇满志矣。故诗人华留民(Waller)颂之曰:

猗欤吾英海之王,万国琛赆来梯航。

楼船翼翼垂桅樯,式礼英旗礼敢荒。

海若之神御风游,尔力隆伟能相讐。

气吞八荒大九州,与国家同无疆休。

盖纪实也。

【批评】

专制君主每喜用兵域外,冀国民以敌忾同仇之义,化其反对内政之心。如我国之秦始皇、隋炀帝,及查理士当年之战法兰西,皆此意也。不知其用兵之目的,既在崇殖私利,则国民亦断不能激发忠勇,为之效力,甚且因战事之失利,而促成***之机焉。必如克林威尔之以国权正义为前提,然后师出有名,能受人民之爱护耳。

弱国无外交。外交者,黑铁耳,赤血耳。使克林威尔无虎将雄师以为外交之后盾,则其植海权、杜复辟、保新教之三大目的,亦徒托空言而已。闻鼓鼙之声而思将帅,我少年军国民,其有意乎?

克林威尔之所以功盖世间,让英国人民到今天还享受着他当时施政带来的好处,在外交方面的功劳,尤为突出。算起来他在位的五年间,战胜荷兰,联合法兰西,击败西班牙,只要英国国旗所到之处,欧洲各国,都不敢与之对抗。如果不是他有过人之才,成竹在胸,智勇双全,又怎么能这样说呢? 英荷之战,开始于1652年,这是英国建立海上霸权的开端。此前荷兰人擅长航运,欧洲各国及英国人,凡是在海外做生意的,都得依靠荷兰的船只运载。当时英国的使节森约翰(St. John),被荷兰人羞侮,归国后,他向克林威尔汇报了这些情况,于是英国制定了海上条例(Navigation Act),公告给欧洲各国。条例规定,凡是亚、非、美洲的货物,如果不是用英船航运的,不得进入英国境内,只有用本国船只运输的欧洲货物,才可以自由航行。条例的意图就是要夺取荷兰人航海的霸权。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因此而起。

当时,荷兰人任命万德朗(Von Tromp)统领海军侵犯英国,接着又命令雷德尔(Ruyter)紧随其后入侵英国海域。荷兰舰队纵横海上,在桅杆绑上扫帚,意示他们要扫平海面。英国海军迎战,遭受大败。当水师提督勃雷克(Blake)全力反击,大破荷兰海军后,缴获了荷兰商船三十艘,兵船十一艘,荷军这才撤退。第二年,万德朗打败了英将猛格(Monk),荷兰海军士气稍稍有所提振。而勃雷克又与荷兰海军在港口连夜激战,并击败了荷兰海军。于是进兵荷兰海域,擒杀了万德朗,荷兰海军大败。于是荷兰派遣使者乞求议和,愿遵守英国海上条例,听从英国的命令。这是发生在1653年的事。英国人打败了荷兰,丹麦、瑞典等国,也相继表达了友好,愿遵守英国海上条例。英国的海权,从此称霸天下。克林威尔又命令勃雷克率海军前往地中海,剿灭海盗。勃雷克善于治军,约束纪律严明,士卒都非常听命,其军队的威名散播于周边列国,人们都认为这是克林威尔知人善任的结果。

1655年(清顺治十一年,民国前247年),法兰西与西班牙交战,分别派遣使者向英国求援。克林威尔因厌恶西班牙人大多是信奉旧教的教徒,所以派遣海军大将边恩(Penn),前往西印度海,攻占了西班牙的属地牙买架(Jamaica)岛。牙买架岛在古巴南面,河水众多,灌溉十分便利,是一个土地肥沃的地方。当时英军又在加斯的海,截获了西班牙的商船,得到了其二百万的货物财产,英国的国库因此而大大充实。

1657年(清顺治十三年,民国前245年),法国首相马撒伦(Mazarin)因法国北方的港口腾格(Dunkirk)被西班牙占据,而向英国请求出兵相助,并许诺英国,如果能将腾格夺回,使其重归法国,那么,英国流亡法国的继任君主以及他的党羽,都将被驱逐出法国。克林威尔答应了法国的请求,于是派出精兵攻打西班牙,夺取了腾格。英、法两国本来一直是敌对关系,而克林威尔因为这个壮举,而对法国有大的功劳,所以法国也尊奉英国为盟主。

这年,克林威尔又派部队支援辟门(Piedmont)。辟门,在意大利的群山中,与外界不相通。山外面的人多信奉旧教,惟独辟门人信仰的是新教,因此撒洼(Savoy)人攻击了他们,放火焚烧了他们的城市。克林威尔听说后,派遣官员前往辟门处理这件事,又命令海军抵达地中海待命。辟门人因此得以回到故土,信奉新教,这都是克林威尔的功劳。

综上所述,克林威尔一是树立起了英国的海上霸权,一是从根本上杜绝了国王党复辟的外援,一是为新教提供了保障。这些都是当时英国的根本大计,也是英国后来称雄天下的基础。克林威尔虽然在位时间不长,每天为繁杂的事务所困,但他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也可以说是踌躇满志了。所以诗人华留民(Waller)写诗歌颂他:

啊!我大英帝国乃海上之王!万国跋山涉水,前来朝贡。

战舰严整,齐列海疆;敬礼国旗,高高飘扬。

海上之神,驾风徜徉;如此神勇,谁能相抗?

气吞八荒,威震九州;国运不庥,万代无疆!

这说的都是实话啊。

【评论】

专制的君主常喜欢征战国外,希望国民能以一致对敌的气概,化解他们对内政不满的心念。例如我国的秦始皇、隋炀帝,以及查理士当年征战法兰西,都是这样的意图。不知道他们用兵的真正目的,是在培殖人们自私自利的思想,所以肯定也激发不出国民的忠勇之心,为他们效力,甚至会因为战事的失利而促成***的机缘。一定要像克林威尔那样,以保卫国权、弘扬正义为前提,然后师出有名,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弱国无外交。外交,只能靠武力与鲜血,没有别的办法。如果克林威尔没有雄厚的军力和勇猛的将士作为外交的后盾,那么他确立海上霸权、根绝国王党复辟、保全新教这三大目标,也只是空话罢了。听到鼓角的声音而思念将帅,我们年轻的将士和国民,你们有这样的想法吗?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克林威尔》钱智修著。克林威尔即奥利弗·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生于英格兰亨丁顿郡乡绅家庭。17岁人剑桥大学。29岁当选国会议员。1640年再度入选国会。为虔诚的清教徒。内战爆发后,召募并率骑兵在1644年马斯顿草原一役勇挫国王军,所部遂有“铁骑军”之誉,并因此得到国会授权,组建“新模范军”。1645年在纳斯比战役中击溃王党军队。是1649年审讯和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英吉利共和国的主要力量。1649—1652年率军远征爱尔兰、平定苏格兰王党叛乱。1653年起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对外在与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取胜。对其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猜你喜欢

  • 第十二章 “五卅”運動

    中國大革命高潮之到來五卅運動是一九二五到一九二七年中國大革命的起端。從五卅運動起,中國工人階級從痛苦和流血的經驗中,不僅悟到經濟和政治的關係,而且悟到中國經濟和國際政治喋血的帝國主義政治的關係。中國工..

    4 中国职工运动史 2025-08-27
  •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採用合力主義

    我國古代,不但哲學家的學說,合得到力學原理。就是大政治家的政策,也合得到力學原理,以春秋戰國言之,其時外交上發生兩大政策,第一是管仲尊周攘夷的政策,第二是蘇秦合六國以抗強秦的政策;這兩大政策,俱合力學..

    2 心理与力学 2025-08-27
  • 老子第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无狎③其所居,无厌④其所生。夫唯不厌⑤,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⑥,自爱不自贵⑦。故去彼取此⑧。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幺,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

    16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二章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罪以免..

    16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五十二章

    原文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

    16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四十二章

    原文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⑦。译..

    11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三十二章

    原文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译文“道”..

    12 道德经 2025-08-11
  • 老子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

    15 道德经 2025-08-11
  • 老子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16 道德经 2025-08-11
  • 第十二章  设问品

    一一一 驴马问此驴马问.也当在大隧道本生因缘〔第五四六〕中叙述。一一二 不死皇后问此不死皇后问.也当在上述本生因缘中叙述。一一三 豺本生因缘 (〔菩萨=树神〕)序分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说..

    61 小部经典本生经 2025-06-27
  •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

    78 周易 2025-06-09
  •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

    50 周易 2025-06-09
  • 第十二章 因果

    一、区别几句关于因果的话A.因必有果果必有因1.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关于因果的话 。从前谈因果的时候,我常常听见这样的话:我们要知道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所以因果是不能逃的,一切都有因果关系,甲因必有乙果,乙果..

    108 知识论 2025-05-30
  • 第十三章 轶事

    克林威尔者,天性真挚人也。故不特其功名事业,皆一一自真性情中流出。即其言论丰采,与夫宴居si处时之遗闻轶事,亦足以表著伟大人格,而供吾人取法之资。此亦崇拜英雄者所不可不知者也。克林威尔长六尺,丰颅隆准,..

    76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一章 保国主

    克林威尔以百战余生,为开国元老。江淮草木知张万福之威名(唐德宗以张万福为濠州刺史,谓之曰:朕闻江淮草木,亦知尔之威名。);西夏小儿,闻刘都护而止哭(宋刘锜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

    88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章 共和成立

    一千六百四十九年二月,婪尾国会决议,废元老院,除君主世袭制。五月,布建国令,改英伦为共和国,以国会为最高机关,由国民代表组织之;国会之下,设行政会议,以谋人民之安宁幸福,仍受国会裁制。是为英伦共和国(..

    62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九章 查理士被戮

    查理士见执,英国革命,亦既告成功矣。顾其时革命军中,方以宗教问题生内哄,故查理士又得构煽其间,为复辟运动。此盖查理士致死之由,亦克林威尔武断政略之先导也。初,国会与苏格兰人合,各设委员执政,以长老宗代..

    43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八章 马斯敦之战

    马斯敦一役,盖英国革命以来空前之大剧战,而亦克林威尔峥荣显头角之时也。故史家尤乐道之。先是查理士与爱尔兰旧教徒媾和,乞师助战。而国会军亦与苏格兰人缔圣约同盟,合组英苏联军,连下诺森勃兰(Northumberland..

    63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七章 革命

    一千六百四十二年(明崇祯十五年,民国前二百七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查理士奔诺定昂(Nottingham),举兵敌国会军。是为英国革命史开幕之始。时英伦西北部贵族旧教徒、国教徒助王,其众蓄长发,鲜衣怒马,号为骑士;..

    68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六章 国会军

    查理士既三次解散国会,于政治上则征非法课税,于宗教上则行强迫信仰,亦几几达其神权统治之目的矣。未几,苏格兰清教徒,以反对英伦国教起暴动。查理士用兵镇之不利,军费大绌,因于一千六百四十年(明崇祯十三年,..

    76 克林威尔 2025-05-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