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与人生 / 贺麟

自然与人生

2025-05-31 17:47 文化与人生

(一)

自然在表面上似乎与人生相反,在本质上却正与人生相成。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通常一般人总以为只要在社会上多酬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就可以了解人生。他们不知道超出人生,回到自然,也足以帮助了解人生的真义。我尝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所谓无人之境,是很可以耐人寻味的境界,其含义之一,应是自然。德国诗人席勒有一句诗意思是说:人生反而把人生掩蔽住了。苏东坡的名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都足指出要了解一物,便须超出那物。世俗一般人成天在人群中忙来忙去,反而不能认识人生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这里讨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主旨虽在教人回到自然,但也未尝不是归根于认识人生。自然与人生间这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稍为了解辩证法原则的人,想来不难领悟。

自然和物质不同,物质普遍系指科学上的概念,如像原子电子而言。譬如当我们说物质的运动时,系指原子电子的运动。人类回到自然,当然不是回到原子电子。物质有时是指物质文明,如像战争的武器,交通工具,工商业的货品,皆可称为物质条件,这也不是自然。它们是自然的征服,不是自然的本身。还有讲唯物史观的人,虽然注重物质,其实主要地是注重社会经济,这个意义的物质,和自然意义有所不同。

所谓人类回到自然的自然,是指具体的、有机的、美化的、神圣的外界而言,这个意义的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是与人类精神相通的。这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自然。人生需要自然来作育。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自然是人生的净化教育。自然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人类对于自然感觉有这样伟大的意义,乃是近代精神的特征。崇拜自然,回到自然,认自然是神圣,皆是代表近代精神的看法,对传统的精神,多少有些***的意味。因为中古时代的人受神学观念的支配,仰望天国,悬想来世,反对世界,蔑视自然,同时受礼教法律的束缚,颇有矫揉造作,违反人性,不近人情的趋势。所以回到自然的运动,也就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拘束,促人性自然发展的运动,在人的精神上颇有解放革新的力量。

接近自然,对于人类的身心,有许多的好处。这一些好处可以包括在两个德文字(Enquickung和Strkung)里边。前一个字包含有使人新鲜、活泼,加强活动,恢复健康等意思。因此接近自然可以治疗文明社会里好些的病态。如像自杀、疯狂、虚伪、狡诈,在常常接近自然的农夫、农妇、渔人、樵子,就不会多有。后一个字包含有使人强健、壮旺,增加生命力量等意思。这一种效果,也只有在接近自然中才能找寻得到。就语言来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矫揉造作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外交词令,交际的工具,每每言不由衷,是在文明社会里,摆绅士架子的装饰品,根本是没有力量的语言。另外一种语言,是发乎本心,出乎真情,基于机体的真实需要而产生的语言,虽出言未必雅驯,但坦白率真,特别有支配行为和感动他人的力量。就一个民族来说,假如一个民族,还能够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元气、有精神、有生命的民族。反之,假如一个民族,已经丧失掉纯朴的天真,只有虚伪的形式,没有诚朴的素质,专门注意仪式礼节方面的繁文缛节,这种民族,表面上也许文明,实际上就是生命力枯竭的民族。

(二)

自然与人生,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关系呢?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各人也许有各人的看法。一个人对于这一个问题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之下,可以代表他本人的宇宙观或人生观。

第一种看法,认为自然是人生的工具或材料。人生必须要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自然对人生是有益的,是可以供人生享用的。这一种看法,可以说是代表工程师的看法。和中古的看法,是一种鲜明的对立。中古时代的神学家,认为自然是污浊的,和人生是敌对的,自然是人生向上发展的障碍。一个人一与自然接触,就会受自然的污染,陷于物质或肉欲的束缚。据说中世纪有一个意大利的神学家,他宁愿走遥远的路程,去访友问道,但不愿打开窗户,凭对海岸和远山自然的风景。所以中古的观点,是要逃避自然,不要利用自然、享受自然。自然是羁绊人生的恶魔,不是发展人生的工具或材料。这种中古的观点,可以说是经过近代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的努力,才慢慢转变过来,人们对于自然才渐渐取积极接近和尽量利用享受的态度。从而抬起头,挺起胸,凭对自然,把自然认作人生的一部分。

不但外界的自然,是人生的工具和材料,就是人类内心的情感、欲望、本能,也是自然,也一样是人生的工具,也一样是可以用几何学的方法去研究的材料。中古时代的人因为信仰超自然超人世的上帝,畏避自然,同时亦即畏避人生。对于人类的情感、欲望、本能等,亦看成洪水猛兽,总是取极端压迫的态度。而近代的人对于人类的情欲,便取积极理解、调解和利用的态度。人类内心的自然,本能情欲,也是可以炮制的、可以艺术化的、可以陶铸的材料,是使人的生命充实而有力量的原动力。

第二种看法,认为自然是人生的反映。人生的内容,反映在外界的自然,就好像人在夜间,不能看见日光,但是他可以借月光来看见反映的日光。人类不能直接了解人生,人生的种种皆反映在自然上面,人类因此可以借了解自然以求间接了解人生。自然是人生一切的表现,是人类精神的象征。自然是人类内心宝藏之外在的记号。认识自然,便足以使人类回忆自己的内心,自己反省自己潜伏着的宝藏。这一种由外而至内的过程,表明自然与人生中间,有一种神秘的平行的或合一的联系,知彼就可以知此,知此就可以知彼。

依此种看法,自然与人生是平行相关的。人生一切的境界,在自然中间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当或与之相符合的象征。譬如说人性有刚有柔,自然事物也有刚有柔。人生有优美壮美的性格,自然也有优美壮美的景象。人类各种不同的性格,都可以用山水花木来象征。清洁的人爱莲,孤高的人爱菊,智者爱水,仁者爱出,爱的对象,往往就是本人人格或性格的反映。杜甫有两句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他的意思是说,他的性格超脱潇洒,可以和山鸟山花作朋友,他的心胸的曲折深邃,就好像层峦叠嶂的远山。英国诗人雪莱喜欢奇幻变化的思想,在他咏月的一首诗里,他便感觉到月儿不停顿的运行变化,是因为月儿也在不息地向着无限高洁的境界上升,世界万事万物,不值得他的永久留恋。换言之,他本人浪漫奇幻的性格,便反映在他眼里的明月上面。

不但个人方面是这样,整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常常在自然界的事物中间得着反映和象征。在中国北方,山水雄伟,而民性亦刚直,南方风物秀丽,而民性也温和。在西洋,康德曾经说:德国人是根,意大利人是顶,法国人是花,英国人是果。在欧洲,北欧的重雾阴霾,南欧的风光明媚,都表现在文艺作品里面,吾人可借以反观欧洲不同的性格。

这一种对自然的看法,也可以说是诗人拟人的看法,或人格化自然事物的看法。这诚然不是科学的理智的研究态度。因为诗人眼里的自然,只是他自己人格的化身,不是自然的本来面目。但我们须知道,这不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凡是具有健康常识的人,他生活中兴会来时,亦不免带有诗意,也不免常常采取同样的观点,将他自己的心情和性格反射在自然物象里。这种拟人的看法,使人感觉到自然与人生打成一片,休戚相关,哀乐与共,自己的人格,浸透在自然里,自然的美德,也呼吸在自己的人格里。如果前一种对自然的看法,足以给我们科学的真理与物质的实用,那么这一种看法就足以给我们以生活的美感和精神的寄托。

第三种看法,认为自然是人生的本源。自然是全体,人生只是部分。部分必须遵循全体,皈依全体,仰慕全体,归返全体。在这种意义之下,人生要受大自然律例的支配,正如像海里一波一浪,须受全体海水动荡的影响一样。人生既然是部分,全体的自然,就好像人生的老家,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就是忘怀物我、与大自然默契的境界,因此人类要与自然合而为一,精神才有安顿,不然就像天涯游子,漂泊东西,永无休息之所。所以人应法天,人应返本。他应指导他的生活使与大自然的节奏或法则谐合。人不应妄自尊大,只知自私。他应该忘掉自我,与自然共鸣,竭力虚怀领取自然的教训。德国诗人歌德有一首诗咏渔人,他描写一个渔人,坐在大海边出神,觉得海中气象万千,自身非常渺小。正在这个时候,海里好像出来一位女神,劝他下去,说海里怎样美好,渔人最后敌不住大海的诱惑,跳入海中,沉没而死。这一首诗,表现人生天然有一种皈依自然,仰慕自然,归返自然的情绪或驱迫力,虽系一个极端变态的例子,但却说明了人类依倚自然的正常的心理。

自然是人生的本源,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说自然是一个无尽藏。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英国诗人丁尼生咏小河诗,用小河自语的口气道:人可以来,人可以去,但是我永远前进。足见自然可以说是永恒不息的无尽藏,这是自然较有限的人生为更根本的地方。自然在物质方面固然是一个无尽藏,可以让工人、农民、矿夫,永远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但是在精神方面,自然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无尽藏。自然是诗人获得灵感,永不枯竭的泉源,科学家、哲学家探讨真理,永远探讨不完的对象。自然是一本有无限丰富内容的书,人类对于自然这册无字天书,可以有无穷的读法:诗人有诗人的读法,哲学家有哲学家的读法,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读法,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读法,各人的性格、智识、修养、环境、感觉不同,读法也千变万化。因为自然的意义是深邃广大,人类玩味自然这本书册可以得无穷的教训的。

自然是人生的本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自然代表人生的本然或本性。人之所以为人,是从他的本性发展出来的,然而发展本性在另一意义下,也可以叫做回复本性,或保全本性。一般人在社会中间熙来攘往,利欲熏心,每易丧失了他的本性或本然,也就丧失了他所托命的泉源,如果从学问修养方面去努力,恢复本然,实现本性,以免失掉本性,斫丧本性,这就表示了回到自然最深邃的义蕴。

一个人的言行达到本然或符合本性的程度,也就是他理得心安的时候。当他矫揉造作言行失掉本然违反本性的时候,也就是他脱离根本,戕贼本性,彷徨无依,痛苦万状的时候。简言之,人生之外有自然,人生之内也有自然。人生之外的自然,就是具体美化的大自然。人生之内的自然,就粗浅方面说,就是指人类的情感、欲望、本能等等。就根本意义来说,就是指人类的本性或本质。《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率自然。斯多噶学派以遵循自然为生活的指针。所谓遵循自然亦即是遵循自性之本然。这一种对自然的看法,似乎比较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可以增加我们对于宇宙的识度,使我们归真返朴,胸怀洒脱开朗,一方面不致执着小我,一方面又能实现真我。

(三)

最后,自然与人生的第四种看法,即是以自然为人生的对象,人生为自然的主体。在这种意义之下,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中国通常有一句话:山水花木,无常主人,得闲的便是主人。换言之,山水花木本身并不是主人或主体,只为某种得闲的人、诗人和思想家,所欣赏看玩的对象。前面讲的三种自然与人生的关系,都没有说到两者不同的地方。自然与人生根本不同之点就在自然是无我的,没有思虑的,只是人类思想和观赏的对象。人是有我的,有思虑的,是认识自然、观赏自然的主体。

人生与自然既然是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则就逻辑的意义来说,离开人生,自然就没有主体,离开自然,人生就没有对象。主客关系的逻辑发展,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主客混一。在此阶段里自然与人生是混沌不分的,可以说是没有自然,也没有人生;也可以说是即是自然,即是人生。在原始民族中间,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自然,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人生。自然界的事物,同人生的现象漫无区别。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能够支配自然、观赏自然。人类的个性均埋没在外界的自然中,没有自我意识的存在。譬如在小孩的心目中,人生与自然的界限,便是异常模糊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主不成主,客不成客,主客混一,不识不知。

在第二个阶段里,主客是分离的。自然和人生,彼此是隔膜的,二者根本不相干,根本是两回事。自然是外在的,人生是内在的,自然是冥顽的,物质的,人生是灵明的、精神的,人生不需要自然,不能从自然里求得教训,自然也无补于人生,不受人生的陶铸与规范。自然与人生这种隔绝孤立的状态,使人生与自然两俱虚妄不实,两俱毫无意义。这是代表中古黑暗时期的观点。由不相干的局面渐渐发展成为敌对的局面。自然与人生,互争主奴,自然是人生的敌对,不是人生征服自然,就是自然征服人生。

在某种意义之下,人生与自然对立,是人类文明发展上一个大进步。在人类与自然的激烈斗争中间,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人类。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意志的主体,自然是无思想无意志的对象。人生是主动的,自然是被动的。实际上人生与自然的对立,本来可以说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人要替自己创造出一个努力征服的对象,以求自身的发展。由自己创造对立,自己征服对立的历程里以求自性的实现,就是人之所以是一个精神的主体的特点。这是由草昧时期进而为物质文明的阶段,人类对于自然应有的看法。

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成为主客合一。合一与混一不同。混一是漫无分别埋没自我,合一是分中之合,自我由解除自然与人生的对立中得到了发展,自然成为精神化的自然。人生成为自然化的人生。自然建筑在人生上,人生包蕴在自然里。人成为最能了解自然的知己,人成为最能发挥自然义蕴的代言人。近代精神所谓回到自然,就是要回到精神化、人文化的自然,并不是要埋没自我,消灭人生,沉没于盲目的外界。乃是将自然内在化,使自然在灵魂内放光明。如像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南山,武陵渔父所追寻的桃源,以及一切诗和画里面所描写的自然景象,都可以算得在灵魂里放光明的自然。这就代表自然与人生合一的关系,既不是自然与人生混一不分,也不是自然与人生对立而无法调解。这种的合一,可以说是人类对于自然的精神征服,以别于物质的征服,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精神将自然提高升华后所达到的境界。

认自然为神圣,为美,为仰慕追求的对象,这代表近代浪漫主义的精神;认回复自然,即所以充实人生,仰慕追求无限的自然,并非埋没自我,丧失主体,正所以发展自我,提高主体,这代表近代理想主义的看法。足见理想主义也是富于诗意,包含有浪漫主义的精蕴。同时理想主义,亦已把握着外界自然的本质。并不偏于主观的冥想。

在中国,道家可以说是代表到山林去的人生路向。但是理想主义者所提出的回到自然,根本精神却与道家不同。中国道家所谓到山林去,乃是少数隐君子消极厌世、想脱离政治社会的行径。理想主义者之回自然去,是为多数人,整个时代,或整个社会,指出一种积极的路向。接近自然的目的,乃在从自然中间,发现人生的真理,增强生命的力量。道家之到山林去,是个人遁世的高雅生活,理想主义者之回自然去,却是一种有社会性的集体的活动(指类似青年集体登高山、望远水、浴海滨等生活而言)。道家是要离开人生而相忘于自然,一往而不知返。理想主义者是要达到对于自然的精神的征服,借自然来充实人生。

所以比较来说,本文所讲的回到自然,同儒家思想近,隔道家思想远。所以我们所讲的回到自然与其说是道家思想的承袭,不如说是儒家思想的扩充。也可以说是孔子吾与点也的态度之重新提出。吾与点也的态度也就是超脱尘世的襟怀,回到自然的风度。盖曾点的浴沂风雩的气象,朱子称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亦即其志趣在于求与大自然为一体,而与子路、冉求、公西华等志趣皆在往朝廷去从事政治工作者殊科。然而孔子尽管深许曾点,他却并不逃避人生,轻蔑政治,他对子路、冉求、公西华诸人的志趣,亦表示相当赞许与鼓励。安知他不是认为如曾点之回到自然的态度,正足以充实人生,提高人生,而为做学做人与从政所不可少的学养和精神境界?

(1941年7月20日刊登于《思想与时代》第5期)

贺麟著。商务印书馆1947年出版,1988年8月新版。该书是著者在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在报刊上所发表过的文章的结集。新版除保留旧版的全部文章外,还增收了若干篇章,并撰写了新版序言。现共收42篇。内容涉及人生、道德、教育、法制、宗教、哲学等文化的各个方面。书中每篇所论都是针对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文化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想体验来加以解答。其依据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思想。著者认为该书表现了三个特点:(1)有我。书中绝少人云亦云地抄袭现成公式口号的地方,每篇都是自己的思想见解和体验的自述或读书有得有感的报告。或者说,每一篇都有自己性格的烙印。(2)有渊源。即是说,虽说有我,但并非狂妄自大,前无古人。书中所反映的思想,都有其深远的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3)吸收西洋思想。虽然发扬传统文化,但并不守旧,对于西洋文化思想和哲学,都加以虚心的理会和切己的体察,而将其根本精神,以自己的语言,解释给国内人民。该书许多篇章的观点都比较新颖。出版后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86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等四个单位举办了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会上不少人都认为该书与《近代唯心论简释》一样,是著者前期思想的代表之作。

猜你喜欢

  • 人生的路上

    出过多本小说,本本震撼华人文坛的新生作家九把刀,曾经写出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一句话:人生,就是要不停的战斗。从小到大,经历过的难关数也数不清,有时是课业上的难关、朋友间的难关,甚至是生命上的难关,..

    3 初中作文 2025-10-18
  • 第八回 溫素互和調劑人生 天行就降改良地軸

    卻說汽船到著的翌日,便是大會。社長怕來聽者好醜不齊,有妨亞電演說,想只准有學問的人入場辯論,其餘一概屏絕。無奈人心洶洶,比火焰還烈,要是防止他,真比遏尼格拉大瀑布還難幾倍。社長沒法,只得揀一塊大平原,..

    7 月界旅行 2025-10-17
  • 形容人生精彩诗词

    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法式善《读书》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6 好句大全 2025-10-17
  • 人生格言励志古诗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4、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

    6 好句大全 2025-10-17
  • 人生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活得长久这句话是我在浪费时间时,提醒自己生命没有一分一秒是堪供我们浪费的,也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使我改掉以前发呆来打发时间的习惯,也让我有努力想要实现梦想的动力..

    5 初中作文 2025-10-17
  • 给读者的信

    寄自法拉他塔希图尔努斯[1]我亲爱的读者!如果在某种意义上你是专业中人的话,[2]你马上就能够看出,在这里被召唤出的这个形象是一种在那宗教的的方向上的魔性的形象,这就是说,这一魔性的形象正在趋向于那宗教的。..

    52 人生道路诸阶段 2025-10-16
  • “有辜的?”[1]-“无辜的?”

    一个心灵痛苦的故事法拉他塔希图尔努斯[2]所做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想象实验失物招领每个孩子都知道,索堡城堡[3]是坐落在西兰岛北部的一处废墟,距离海滩四公里不到,紧靠着一个同样名字的小城。尽管城堡已经被毁很久了..

    7 人生道路诸阶段 2025-10-16
  • 人生的选择作文

    人生是由大大小小,众多的抉择涓滴成海所拼凑而成的。起床时穿哪一件衣服的抉择;走路时走哪一条道路的抉择;考试时,是非、选答案是一个抉择;成年时,从事哪一项工作的抉择许许多多的抉择沉浮在我们的生命中,但也..

    10 初中作文 2025-10-16
  • 第九讲 假面与人生

    一、关于真理二、关于复仇三、关于嫉妒四、关于死亡五、关于旅游六、关于命运七、关于青年与老年八、关于革新九、关于假聪明十、关于狡猾一、关于真理以前,犹太巡抚派拉特曾经以嘲笑的口气说:什么是真理?他说这话..

    9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八讲 职业与人生

    一、天性与职业二、职业的缺陷一、天性与职业人的天性常是隐藏的,虽然有时候可以克服,但很少能够完全对它进行改变。过度地压抑本性反而会使人更忤逆,道德与教育的力量也仅能把它稍微地加以约束,只有习惯才可以完..

    10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七讲 艺术与人生

    一、美的艺术二、建筑与实用三、庭园的设计四、爱好与成就一、美的艺术美德好比高贵的宝石,如果镶嵌淡雅,反而会显得华贵。一个长得并不英俊的人的身上有了美德,比一个外貌漂亮或外表庄严的人更显得尊贵。外表俊美..

    12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六讲 性情与人生

    一、慈善与性善二、狡猾与聪明三、改革与守旧四、勇敢与鲁莽五、善的差异一、慈善与性善我在这里说的慈善,是指为大众谋求福利的举动,也就是希腊人所说的博爱。用同情心这个语汇来表达慈善,是不够分量的,不能表达..

    9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五讲 智识与人生

    一、对知识的误解二、学问与政治三、学问与学者四、学问的三种病症五、求知与学问六、学问与品性七、习惯与教育八、读书与学问九、社会知识与智慧一、对知识的误解我常听神学家说,知识这一类东西需要大加限制与注意..

    14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四讲 科学与人生

    一、无神论二、迷信与宗教三、历史、诗咏与哲学四、自然科学与超自然科学五、医药、医学与病症六、技术与发明七、语言与文字八、知识传授一、无神论对无神论者,上帝创造奇迹来说服他们,他们见了宇宙间的种种不可思..

    12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三讲 圈子与人生

    一、帝国与君主二、计议与策士三、费用与理财四、富国强兵之道五、讲话的艺术六、放债的利弊七、从属与朋友八、误解与分歧九、高官重职十、司法与国家十一、权衡价值十二、贵族的位置十三、交涉与协商十四、诉讼与辩..

    12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二讲 态度与人生

    一、假装与缄默二、大胆与冒失三、迅速与效率四、信任与疑心五、愤怒与控制六、性格与习惯七、欲望与意志八、煽动与纷扰九、聪明与野心十、残疾与心态十一、礼节与仪容十二、赞美与荣誉十三、虚荣与自负十四、光荣与..

    16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一讲 幸福与人生

    一、把握幸福的时机二、父母与子女三、婚姻与独身四、爱情的得失五、友谊与合作六、顺境与逆境七、友情的益处八、养生与长寿九、长寿与健康十、情感研究与心理训练一、把握幸福的时机时机如同市场,只要你耐心地稍加..

    11 百味人生 2025-10-15
  • 第四讲 潜意识下的人生追求

    一、没有历史就没有心理学二、探讨基督教三、继续摸索四、诠释你自己五、徘徊在死亡边缘六、重拾命运之光明我其实早已开始致力于潜意识的研究了,而如今我已步入人生的后半生。我所从事的是一项极为耗时的工作,足足..

    9 潜意识与生存 2025-10-15
  • 茶语人生经典诗句

    1、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2、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3、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4、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5、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6、满园春色关不住,茶浓花香醉红尘。7、生..

    12 好句大全 2025-10-15
  • 人生诗句经典大全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3、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14 好句大全 2025-10-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