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王焘

天行咳嗽方五首

2025-06-02 10:17 读医

《病源》热邪气客于肺,上焦有热,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则上乘于肺,故上气而咳也。(出第九卷中)

《广济》疗天行壮热咳嗽,头痛心闷。前胡汤方。

前胡 升麻(各八分) 贝母 紫菀(各六分) 石膏(十二分碎,绵裹) 麦门冬(八分去心)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两仁) 竹叶(切一升) 甘草(二分炙)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吐利瘥。忌海藻、菘菜、油腻、猪、鱼等。

又疗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地黄汤方。

生地黄(切一升) 升麻 玄参 芍药 柴胡 麦门冬(去心各八分) 贝母(六分) 竹叶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绞去滓,纳蜜,再上火煎三沸,含咽其汁勿停,中间不妨食,不利。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又疗天行后,乍寒乍热,昏昏不省觉,胁下痛,百节骨痛,咳不能下食,兼口舌干生疮。柴胡汤方。

柴胡(八分) 升麻(六分) 芍药(六分) 黄芩(六分) 甘草(五分) 石膏(十二分碎,绵裹) 生麦门冬(六分去心) 葱白(半分) 香豉(六合绵裹) 生姜(六分) 竹叶(切一升洗)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吐不利瘥。忌海藻、菘菜、热面、油腻。(并出第一卷中)

《集验》疗天行病上气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生姜煎方。

生姜(三两去皮,切如豆粒大)

上一味,以饧半斤和,微煎令烂,每日无问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时咽之。

《必效》疗天行病后,因食酒面,肺中热拥,遂成咳不止方。

桑白皮(十二分) 桔梗(十分) 肥干枣(二十一枚擘) 麻黄(六分去节) 曹州葶苈子(十分熬令紫色,令为膏,汤成珠)

上五味,切,先以水四升煮桑白皮等四味,可取一升半,去滓,下葶苈子膏,更煎三五沸,去滓,分温五服,空心食后服,或利勿怪。忌猪肉、油腻、生冷、果子等物。

《外台秘要》,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眼、耳、鼻、齿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四瘿瘤、痈疽等;卷二十五-二十七痢、痔、外阴诸病;卷二十八-三十中恶、金疮、恶疾等;卷三十一-三十二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三十三-三十四妇人病;卷三十五-三十六小儿病;卷三十七-三十八乳石;卷三十九-四十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所载医方约6千余首。书中引录各书均注明出处,颇具文献价值。本书收罗宏富,内容广博。为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现存宋刻本(残卷)、明刻本、康熙影宋刻本、抄本及日本刻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辨方效经错之源、论血化为汗之误

    胞侄作砺而来京,见脏腑图记问曰:伯父所绘之图,经络是气管,皆本于卫总管,由卫总管散布周身,是周身经络通连,并非各脏腑长两经。侄思古人若不明经络,何以张仲景着伤寒,按足六经之现症,立一百一十三方,分三百..

    22 读医 2025-06-22
  • 痹症有瘀血说

    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放。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

    23 读医 2025-06-22
  • 怀胎说

    (兼记难产胎衣不下方)古人论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一月肝经养,二月胆经养,三月心经养,四月三焦养,五月脾经养,六月胃经养,六月肺经养,八月大肠养,九月肾经养。若依其论,胎至两月,自当肝经交代,胆经接班。..

    16 读医 2025-06-22
  • 少腹逐瘀汤说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

    20 读医 2025-06-22
  • 论痘非胎毒

    夫小儿痘疹,自汉至今,着书立方者,不可胜数,大抵不过分顺险逆,辨别轻重死生,并无一人说明痘之本源。所以后人有遵保元汤,用黄耆、人参者;有遵归宗汤,用大黄、石膏者:有遵解毒汤,用犀角、黄连者。痘本一体,..

    22 读医 2025-06-22
  • 论抽风不是风

    夫抽风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个人错治,乃古方误人。古人不止论病立方误人,立病名曰抽风,风之一字,尤其误人。又因此症多半由伤寒、瘟病,或痘疹、吐泄等症,病久而抽,则名曰慢惊风。慢惊风三字,相连立名,更..

    19 读医 2025-06-22
  • 瘟毒吐泻转筋说

    上吐下泻转筋一症,古人立名曰霍乱,宋朝太医院立方,名曰局方,立藿香正气散以治之。以邪气伤正气之病,反用攻伐正气之药,岂不愧大医之名!至我朝道光元年,岁次辛巳,瘟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

    26 读医 2025-06-22
  • 瘫痿论

    或曰: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若忽然归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则病两腿瘫痿。奈古人论痿症之源,因足阳明胃经湿热,上蒸于肺,肺热叶..

    23 读医 2025-06-22
  • 半身不遂论叙

    医家立言着书,心存济世者,乃良善之心也,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与后人。若一症不明,留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倘病不知源,方不对症,是以活人之心,遗作..

    24 读医 2025-06-21
  • 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头痛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耆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

    18 读医 2025-06-21
  • 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

    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头发脱落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用药三付,发不脱,十付必长新发。眼疼白珠红眼疼白珠红..

    19 读医 2025-06-21
  • 方叙

    余不论三焦者,无其事也。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20 读医 2025-06-21
  • 心无血说

    余友薛文煌,字朗斋,通州人,素知医,道光十年二月,因赴山东,来舍辞行,闲谈言及古人论生血之源,有言心生血、脾统血者,有言脾生血,心统血者,不知宗谁?余曰:皆不可宗。血是精汁入血府所化,心乃是出入气之道..

    19 读医 2025-06-21
  • 气血合脉说

    脉之形,余以实憎告后人。若违心装神仙,丧灭良评论,必遭天诛。气府存气,血府存血。卫总管由气府行周身之气,故名卫总管;荣总管由血府行周身之血,故名荣总管。卫总管体厚形粗,长在脊骨之前,与脊骨相连,散布头..

    17 读医 2025-06-21
  • 脑髓说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欲不说,有许多病,人不知源始,至此又不得不说。不但医书论病,言灵机发放心,即儒家谈道德言性理,亦未有不言灵机在心者,因始创之人,不知心在胸中,所..

    19 读医 2025-06-21
  • 津门、津管、遮食、总提、珑管、出水道记

    咽下胃之一物,在禽名曰嗉,在兽名曰肚。在人名曰胃。古人画胃图,上口在胃上,名曰贯门;下口在胃下,名曰幽门,言胃上下两门,不知胃是三门。画胃竖长,不知胃是横长,不但横长,在腹是平铺卧长,上口贲门向脊,下..

    26 读医 2025-06-21
  • 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

    欲知脏腑体质,先明出气、入气、与进饮食之道路。古人谓舌根后名曰喉,喉者候也,候气之出入,即肺管上口是也。喉之后名曰咽,咽音咽也,咽饮食人胃,即胃管上口是也。谓咽以纳食,喉以纳气,为千古不易之定论,自灵..

    21 读医 2025-06-21
  • 亲见改正脏腑图

    古人所绘脏腑形图如此余将亲见诸脏腑显隐之形,绘于其后。计四十二件。亲见改正脏腑图-2亲见改正脏腑图-3亲见改正脏腑图-4亲见改正脏腑图-5亲见改正脏腑图-6左气门、右气门两管归中一管入心,由心左转出横行后接卫总..

    19 读医 2025-06-21
  •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皆有;着书良医,无一全人。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着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

    19 读医 2025-06-21
  • 知非子序

    余读勋臣先生《医林改错》一书,而叹天下事,有人力为之者,有天意成之者,先生是书,功莫大于图绘脏腑诸形。其所以能绘诸形者,则由于亲见,其所以得亲见者,则由于稻地镇之一游也。此岂非天假之缘,而使数千载之误..

    27 读医 2025-06-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