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事经 / 佚名

第六

2025-06-30 16:21 本事经

△三法品第三之一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诸有情界。互相亲近。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在过去世诸有情界。已相亲爱。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已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已相亲近。参染承事。在未来世诸有情界。当相亲爱。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当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当相亲近。参染承事。在现在世诸有情界。现相亲爱。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现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现相亲近。参染承事。是故尊者解憍陈如。与其同类。有六十人。恒集同修阿练若行。摩诃迦叶。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杜多妙行。其舍利子,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大智慧行。大目乾连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大神通行。拘瑟祉罗。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无碍解行。其满慈子。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说正法行。迦多衍那。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辩释经行。尊者善现,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无诤住行。缬丽伐多。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诸静虑行。其优波离。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持律之行。物力士子。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为僧敷设卧具等行。尊者不灭。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同修集净天眼行。尊者阿难。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集乐多闻行。其罗怙罗。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乐持戒行。童子迦叶。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巧辩说行。其劫比。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教诫教授大刍行。尊者难陀。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教诫教授刍尼行。优波西那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具威仪行。妍美难陀。与其同类。有六十人。恒集同修端严之行。愚人天授。与其同类。有六十人。恒集同修勃逆恶行。是故当知。诸有情界。互相亲近。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如草木丛林,亦如风火等。物各以类聚,有情界亦然。愚者狎於愚,智者亲於智。体知朋侣别,应亲有智人。

如凭破浮囊,必沈於大海。亲近怠慢者,定失智光明。故应舍怠慢,乐栖止空闲。亲近有智人,速能殄众苦。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三因三缘。能感後有。云何为三。所谓无明未永断故。爱未弃故。业未息故。由是因缘。能感後有。所以者何。业为良田。识为种子。爱为溉灌。无明无智。无了无见之所覆蔽。识便安祝欲有色有。无色有处。欲最为下。色为其中。无色为妙。若欲界业。感异熟果。不现在前。不可施设。此为欲有。由欲界业。感异熟果。正现在前。故可施设。此为欲有。当於尔时,业为良田。识为种子。爱为溉灌。无明无智。无了无见之所覆蔽。识便安祝下欲有处。若色界业。感异熟果。不现在前。不可施设。此为色有。由色界业。感异熟果。正现在前。故可施设。此为色有。当於尔时,业为良田。识为种子。爱为溉灌。无明无智。无了无见之所覆蔽。识便安祝中色有处。若无色业。感异熟果。不现在前。不可施设。为无色有。由无色业。感异熟果。正现在前。故可施设。为无色有。当於尔时,业为良田。识为种子。爱为溉灌。无明无智。无了无见之所覆蔽。识便安祝妙无色处。刍当知。由远离故。出离欲有。由无色故。出离色有。由永灭故。出离一切。有为有起。思虑缘生。汝等刍。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离欲有。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离色有及无色有。云何汝等。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离欲有。谓离诸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具足安祝最初静虑。能以正慧如实随观。其中诸色受想行识。如是法性。皆是无常。皆是其苦。如病如痈。如中毒箭。有恼有害。有怖有猜。有怨有敌。迅速败坏。多诸疾疫。多诸灾横。虚伪不实。离散无我。不可保信。如是汝等。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离欲有。云何汝等。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离色有。谓正超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复思惟种种异想。具足安祝无边虚空。空无边处。能以正慧如实随观。其中所有受想行识。如是法性。皆是无常。皆是其苦。如病如痈。如中毒箭。有恼有害。有怖有猜。有怨有敌。迅速败坏多诸疾疫。多诸灾横。虚伪不实。离散无我。不可保信。如是汝等。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离色有。云何汝等。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无色有。谓正了知。是为寂静。是为微妙。谓离憍慢。息诸渴爱。灭阿赖耶。断诸径路。空无所得。爱尽离欲。寂灭涅槃。如是汝等。应以正慧如实随观。出无色有。若能如是,以其正慧如实随观。出离三有。便於欲有色无色有。能深厌背。深厌背故。能正离欲。正离欲故。能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以正慧随观,三界出离相。能止息诸行,得最上涅槃。已解脱诸漏,善修习瑜伽。任持最後身,降伏魔所使。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三因三缘。令诸有情希求利养生多过患。云何为三。一者贪欲为因为缘。令诸有情希求利养生多过患。二者耽著为因为缘。令诸有情希求利养生多过患。三者受用不见过患为因为缘。令诸有情希求利养生多过患。汝等刍。不应起此三因三缘希求利养生多过患。有诸刍。具此所说三因三缘。往施主家。求胜利养。或时其家。忽遽无赖。见已慼然。默不敬问。不起承迎。不延就座。不共谈论。彼见此相。便起念言:此施主家。恒相敬待。谁所诡佞。顿使其然。由此因缘。便於彼所。不忍不悦。起恚害心。或发身语恶不善业。因斯坠堕诸恶趣中。受不爱果。刍当知。我观世间。诸有情类。或由利养。扰乱其心。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受不爱果。我观世间。诸有情类。或由衰损。扰乱其心。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受不爱果。我观世间。诸有情类。或由利养及以衰损。扰乱其心。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受不爱果。所以者何。愚痴凡夫。被诸利养。先破其膜。既破膜已,复破其皮。既破皮已,复破其肉。既破肉已,复断筋脉。断筋脉已,复破其骨。既破骨已,复伤髓脑。然後方祝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不被利养扰乱其心。我当云何不被衰损扰乱其心。我当云何不被利养及以衰损扰乱其心。独处空闲。勤修圣行。速证无上常乐涅槃。汝等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由三种因缘,希求诸利养。坏种种功德,及退失人天。诸有聪明人,遇利养衰损。其心善安定,不动如山王。

常静虑安然,正观诸法义。修深细智见,证常乐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欲界胜生。略有三种。於彼虽成极大福聚。而受诸欲生死轮回。不能出离。所以者何。彼胜生处。是欲所行境界地故。云何为三。一欲住天欲界胜生。二乐化天欲界胜生。三他化天欲界胜生。如是三种欲界胜生。於彼虽成极大福聚。而受诸欲。生死轮回。不能出离。所以者何。彼胜生处。是欲所行境界地故。我圣弟子。於此三种欲界胜生。如实随观。有诸过患。故於欲界深生厌背。生厌背故。能正离欲。正离欲故能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欲界三胜生,恒受诸欲乐。谓欲住乐化,他化自在天。生如是三处,虽成就大福。而生死轮回,不能生上地。

於此诸欲中,若能知过患。舍人天等趣,证无上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世有一类诸恶刍。成就三法。而似驴鸣。云何为三。谓有一类诸恶刍。无敬无承。无惭无愧。懈怠忘念。如是一类诸恶刍。具足成就如是三法。而似驴鸣。谓实无德而随僧众。唱如是言:具寿当知。我亦是真沙门释子。然此一类诸恶刍。无有增上戒定慧学。如馀清净真刍僧而随僧众。唱如是言:具寿当知。我亦是真沙门释子。如世有驴随牛群後。高声唱言:我亦是牛宜相顾待。然此驴身。头耳蹄喙毛色音声。皆与牛别而随牛後。高声唱言:我亦是牛宜相顾待。如是一类诸恶刍。实无其德而随僧众。唱如是言:具寿当知。我亦是真沙门释子。然此一类诸恶刍。依止村城聚落而祝日初分时。整理裳服。执持衣钵。往入村城聚落乞食。不能护持身语意业。不住正念。不守诸根。诣於净信诸施主家。为利养故身处下座。为居高座白衣说法。我说此类诸恶刍所有言说。皆似驴鸣。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剃发服染衣,手执持应器。实无戒定慧,而自号沙门。如世间有驴,与牛形相异。而逐牛群後,自号是真牛。

如是恶刍,成无敬等法。虽常厕清众,而不证菩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学有三种。若能於中。离诸放逸。昼夜精勤。绝诸缘务。独处空闲。无倒修学。未生诸漏令永不生。已生诸漏令永尽灭。云何为三。一者增上戒学。二者增上心学。三者增上慧学。何等名为增上戒学。谓诸刍。具净尸罗。安住守护别解脱戒。轨范所行无不圆满。於微小罪见大怖畏。具能受学所应学处。成就清净身语二业。成就净命。成就净见。如是名为增上戒学。何等名为增上心学。谓诸刍。能正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具足安祝最初静虑。广说乃至。具足安祝第四静虑。如是名为增上心学。何等名为增上慧学。谓诸刍。如实了知。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及能趣苦灭道圣谛。如是名为增上慧学。如是三学。若能於中。离诸放逸。昼夜精勤。绝诸缘务。独处空闲。无倒修学。未生诸漏令永不生。已生诸漏令永尽灭。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戒心慧学三,智者应修学。勤精进常安,密禁守诸根。昼夜处空闲,绝世诸缘务。勤修戒心慧,如救自头燃。

名学圣学处,至所学後边。脱所脱无遗,成清净妙智。得不动解脱,已永断诸漏。尽生死苦边,後有更无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学有三种。若有勤修。不空无果必至究竟。能得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三。一者增上戒学。二者增上心学。三者增上慧学。何等名为增上戒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不重等持定非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尸罗。能住所学。彼人定能永尽三结。证预流果。得无堕法。定趣菩提。极於七返人天往来。尽诸苦际。如是名为增上戒学。何等名为增上心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尊重等持定为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等持。能住所学。彼定能尽五下分结。证不还果。得不还法。当受化生。於彼世间。当般涅槃。如是名为增上心学。何等名为增上慧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尊重等持定为增上。尊重般若慧为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般若。能住所学。彼人定能永尽诸漏。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於现法中。具足安祝自证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名为增上慧学。若有於此所说三学勤修学者,我说必定不空无果。必至究竟。能得甘露。能证涅槃。如是名为学有三种。若有勤修不空无果。必至究竟。能得甘露。能得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勤修增上戒,住戒住所学。能永尽三结,定证预流果。勤修增上心,住定住所学。能尽五下结,定证不还果。

勤修增上慧,住慧住所学。能尽一切结,定证无生果。三学不唐捐,必证第一义。故尊重三学,达法性无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学有三种。若少分修得少分果。若圆满修得圆满果。云何为三。一者增上戒学。二者增上心学。三者增上慧学。何等名为增上戒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不重等持定非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尸罗。能住所学。彼人定能永尽三结。证预流果。得无堕法。定趣菩提。极於七返人天往来。尽诸苦际。或复有能令其欲界贪恚微保证一来果。一来此间。尽诸苦际。如是名为增上戒学。何等名为增上心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尊重等持定为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刺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等持。能住所学。彼定能尽五下分结。证不还果。得不还法。当受化生。於彼世间。当般涅槃。如是名为增上心学。何等名为增上慧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尊重等持定为增上。尊重般若慧为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般若。能住所学。彼人定能永尽诸漏。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於现法中。具足安祝自证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名为增上慧学。如是名为学有三种。若少分修得少分果。若圆满修得圆满果。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多住尊重戒,名於少分修。常精进炽然,便得少分果。多住尊重定,名於少分修。常精进炽然,亦得少分果。

多住尊重慧,名於圆满修。常精进炽然,便得圆满果。少分圆满修,各得同类果。知如是胜劣,应舍分修圆。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学有三种。若正修习。令诸有情成下中上贤圣差别。云何为三。一者增上戒学。二者增上心学。三者增上慧学。何等名为增上戒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不重等持定非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尸罗。能住所学。彼人定能。永尽三结。证预流果。得无堕法。定趣菩提。极於七返人天往来。或成家家。或一来果。或成一间。如是名为增上戒学。何等名为增上心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尊重等持定为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等持。能住所学。彼定能尽五下分结。证不还果。得不还法。当受化生。於彼世间。当般涅槃。或成中般。或成生般。或有行般。或无行般。或成上流。趣色究竟。或趣非想非非想处。而般涅槃。如是名为增上心学。何等名为增上慧学。谓诸刍。尊重尸罗戒为增上。尊重等持定为增上。尊重般若慧为增上。彼於少小所学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离。所以者何。我说彼人终不毁犯所制学处。不深惭愧。定能随顺清净梵行。定能成办。清净梵行。於诸学处。能住般若。能住所学。彼人定能永尽诸漏。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於现法中。具足安祝自证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名为增上慧学。如是名为学有三种。若正修习。令诸有情成下中上贤圣差别。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随学因势力,常精进炽然。下中上品修,随得果差别。谓下精进修,还成下品果。中修得中果,上修亦复然。

既知三品修,所得果差别。故应舍中下,宜遵上品修。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诸刍。具调善戒。具调善法。具调善慧。彼於我法毗柰耶中。已具修行。名最上士。云何刍。具调善戒。谓诸刍。具净尸罗。安住守护别解脱戒。轨范所行无不圆满。於微小罪见大怖畏。具能受学。所应学处。成就清净身语二业。成就净命。成就净见。是名刍具调善戒。既具如是调善戒已,云何刍。具调善法。谓诸刍。勤修七种菩提分法。具足安祝是名刍具调善法。既具如是调善尸罗调善法已,云何刍具调善慧。谓诸刍。永尽诸漏。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於现法中。具足安祝自证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是名刍具调善慧。如是名为若有刍具调善戒。具调善法。具调善慧。彼於我法毗柰耶中。已具修行。名最上士。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身语意思,离诸恶不善。名具调善戒,有惭愧刍。若能善修行,七菩提分法。名具调善法,有妙定刍。

若能正了知,自永尽诸漏。名具调善慧,真无漏刍。若具三调善,威德世难思。若已具修行,最上聪明士。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诸有刍。成就三分。应知是人於净尸罗。已得圆满。於究竟位已得圆满。於修梵行已得圆满。已能穷至梵行後边。云何为三。谓有刍。成就无学戒定慧蕴。是名刍成就三分。应知是人於净尸罗已得圆满。於究竟位已得圆满。於修梵行已得圆满。已能穷至梵行後边。若诸刍。於净尸罗。已得圆满。於究竟位已得圆满。於修梵行已得圆满。已能穷至梵行後边。应知是人。必不乐居村城聚落房舍卧具。亦不乐与诸刍众。刍尼众。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勤策男等。同一园林。喧杂而祝应知是人成就第一寂静心法。独守空闲。依四依祝离诸垢秽。内守真实。弃舍所求。无染分别。不为世法之所涂染。譬如世间嗢钵罗花。拘牟陀花。钵特摩花。奔陀利花。依水而生。依水而长。虽从水出。而不为水之所染著。是人亦尔。依世间生。依世间长。虽现世间而不为诸世法所染。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无学三分成,尸罗究竟位。修梵行圆满,至梵行後边。如是刍众,得最上瑜伽。永尽诸苦边,证无上安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希求三种乐事。应於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於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云何为三。一者希求名誉乐事。应於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於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二者希求利养乐事。应於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於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三者希求生天乐事。应於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於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是名希求三种乐事。应於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於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求三种乐,智者护尸罗。谓世尚名誉,利养生天乐。观如是胜乐,智者护尸罗。当远恶亲知,如避崄恶道。

虽不造众恶,而亲近恶人。如以吉祥茅,裹臭烂鱼肉。亲所不应亲,狎所不应狎。如持鲜净物,投粪秽深坑。

世间乐净人,常惧秽涂染。有智者亦尔,深怖恶亲知。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三种香。唯顺风熏。不能逆风。云何为三。一者根香。二者茎香。三者花香。如是三种。唯顺风熏。不能逆风。汝等刍。勿作是念。更无馀香。或顺风熏。或逆风熏。或复顺逆。皆悉能熏。所以者何。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何等名为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所谓戒香。由此戒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如是名为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诸所有,根茎花等香。皆不逆风熏,以势力微故。唯我佛法中,有一妙香类。顺风逆风等,无不普皆熏。

天上及人中,诸世间贤圣。一切皆珍爱,所谓净戒香。若能於此香,无放逸而祝生无倒定慧,永尽众苦边。

重摄前经嗢拖南曰:同界感後有,求利及欲生。

恶说似驴鸣,四学与四戒。

本事经(梵语:ity-uktaka,巴利语:itivuttaka)七卷,玄奘三藏译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是九分教之一。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经,二法品有五十经,三法品有二十八经,共计有一三八经。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与本经之内容性质极为接近。

猜你喜欢

  •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大兴朱圭石君敬校睢阳蒋予蒲梦因重订真君曰:吾道德圆通,久证真位。兹以劫运可念,遂愿救度众生。壬申岁七月七日,时西晋怀帝永嘉六年,琅舆羽轩、麟车凤驾、玉童玉女、神将天兵、乐队旌旗百万..

  • 元始上帝毗卢遮耶说大洞救劫尊经

    大洞救轮回劫第一章尔时元始天宝至尊,在郁罗萧台之中,登紫极琼霄之殿,诸天环拱,万圣侍班。至尊放大威光,一时在侧者乘斯慧照,无弗洞见尘劫,未敢议问。至尊喟然叹曰:尘劫累累,鲜能超脱。茫茫重重,实可悯伤。..

  • 屯卦第三

    积极建功屯卦象征着万物初生的萌芽状态,此时正是开创事业的最佳时期。【题解】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纯光明纯进取,还是纯黑暗纯停滞的时代都极为罕见,甚至这只是一种纯主观的想象。纯阳纯阴至刚至柔..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9
  • 杂 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朱熹《周易本义》: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与求之义。]《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序 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曰:物有先天地而生者矣。今正取始于天地,天地之先,圣人弗之论也。故其所法象,秘自天地而还。]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说 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据今而称上代,谓之昔昔。聪明睿智,谓之圣人,卿伏羲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幽,隐也。赞,见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

    1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释文》:趣,本又作趋。]吉凶者,贞胜者也。天..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说文》:尊,高称也。《说文》:卑,赂也,执事之。]乾坤定矣。卑高以陈[《广韵》:陈同阵,军伍行列也。]贵贱位矣。动静有常,[《玉篇》:常,恒也。]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未济卦第六十四

    新的起点未济卦预示着新的起点。【题解】任何伟大事业胜利之后,都仍将面临新的挑战,从来就没有大功告成而一无可为的时候。用易家先师的话说,那就是既济虽济,济犹未济,济之再济,此即未济。从卦象看,未济恰好是..

    2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既济卦第六十三

    济事即成事既济卦寓意要察机识变,用人修德,取得胜利。【题解】古易家认为,小过善补就能成功过渡彼岸,所以紧接小过卦之后的,是象征事物圆满成功的既济卦。既是完成、已经的意思。济也就是如何渡过象征困难和障碍..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小过卦第六十二

    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小过卦寓意可小事不可大事,不宜上宜下。【题解】常言道,小过不改,终成大错。但易家的小过卦却是一吉卦,其中有何深意呢?从卦辞、《彖传》、《象传》的阐析看,小过可获大吉之义,其实是肯定..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中孚卦第六十一

    修德守信中孚卦寓意着诚信忠实。【题解】号召人们勤俭节约的人,首先自己要诚心实意地带头勤俭节约。易家在主张节制、节约的节卦之后,紧接着就是中孚卦,以强调修德守信的重要性。从卦序易理看,正是适当诚信的节制..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节卦第六十

    适当节制节卦告诉我们要节制节约。【题解】易家的《序卦传》深刻指出,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始终分离涣散,涣散的局面终归需要加以节制,否则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所以接着涣卦之后是节卦。节制就是易经节卦所说的要义。节..

    18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涣卦第五十九

    有正就有反,有聚合就会有涣散涣卦本意涣散,聚合是涣散的前提,涣散是聚合的解体,两者相反相成。【题解】人一高兴愉悦就会显得精神焕发。虽然涣卦的涣是水旁而不是火旁,但从卦意看,涣卦的涣散接兑卦的善说而来,..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兑卦第五十八

    上善若水兑为水,象征着少女脾气和顺,性情如水。【题解】在易家眼中,兑正是纯卦八口之家里,年龄最幼的少女,她脾气和顺,性情如水,活泼天真,悦容喜色,尊父敬母,应对裕如,故很得全家人喜爱。从中国后世儒家所..

    1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巽卦第五十七

    果断行事,成就大业巽为风,象征柔顺。【题解】凡旅游者都喜欢旅途一帆风顺,而风与顺均通巽。在八纯卦家族里,巽是长女,以顺逊阴柔为品性,喜伏喜齐喜人,如风如鸡如木,而上下卦均为巽卦的六十四卦随风巽,则最为..

    21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旅卦第五十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卦象征着旅行。【题解】旅是空间的转换,心态的放宽,生命的迁移,是动物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方式而进行的时空运动。把旅列为易学范畴,在《序卦传》中用极其丰盛壮大必然会失掉自己的居所,所以丰..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丰卦第五十五

    抓紧天下光明的时机,明断是非,赶紧做事丰卦象征丰收,是大好的时节。【题解】丰之义,美而满,腴而肥、多而足,人见人爱。丰卦的卦象是离下震上,喻义是雷电交加,大雨丰沛,万物繁茂的丰盛景象。但是,丰茂过甚也..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归妹卦第五十四

    夫妇之道归妹卦象征着男婚女嫁。【题解】中国商朝的英明君王帝乙,为了弥合商周两家濒临破裂的政治关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事件帝乙归妹,它开创了商周良好关系的新时期,..

    13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渐卦第五十三

    循序渐进,不偏不躁渐卦教导人们要循序渐进。【题解】量变与质变规律,是辩证法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易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量变与质变规律的现代哲学概念,却早已经知道量变的道理,这就是渐变。渐变就是量变,就是逐..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