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仓山房诗集 / 袁枚

補遺卷二

2025-07-02 14:08 小仓山房诗集

宿莊念農河房作

竹枕支床臥不成,與頭曆落總無情。砧聲夜靜家家少,布被秋來漸漸輕。近水易看簾月落,朝東先見紙窗明。披衣急起將詩寫,遲恐茫茫百感生。

到江上送同年馮潛齋侍講,即次原韻

江口同年話別時,隔城敢問夜何其。瓊林宴罷分飛早〈(原注:君館選後即乞假尋親。)〉,南海雲深見面遲。春夢那堪談往事,白頭難定是前期。君歸若對羅浮月,好折梅花寄所思。

題解仲發秀才山莊卷子

不見詩人十五年,相逢彼此各華顛。披圖還是當時貌,細認丹青一惘然。

清涼山下夕陽斜,竹徑茅蓬處士家。我有隨園最鄰近,三春同看一山花。

一句新詩動相公,十年東閣坐春風。而今重過招賢館,酒賦琴歌夢未終。〈(原注:秀才以「多讀詩書命亦佳」之句為尹相國所賞,授館十年。)〉

要從四庫問三生,才得西歸又北征。我是南朝沈家令,衰年難別範安成〈(原注:君效力四庫館,又將赴補。)〉。

題沈秀才《洗硯圖》

伯時好洗玉,倪迂好洗桐。先生獨洗一片硯,所好與古將無同?先將取硯法,部居別白言其略。旋作《洗硯圖》,命丹青手相描摹。梧桐之陰五月涼,先生科頭意若忙。呼九硯來如賜浴,奚奴次第投滄浪。參之太史著其潔,此意毋乃通文章?我聞楮先生管城子,一齊大笑為君喜。硯上之塵尚且無,胸中之塵可知矣。

陶京山六十索詩

花甲筵開深柳堂,南都人祝魯靈光。我來高唱《蓬山曲》,三十三年話正長。

記訪江南第一仙,長安二月杏花天。只今尚有金台月,曾照當初兩少年。〈(君戊午科江南第一。)〉

江左飛鳧遇故交,琴堂幾度聽雲敖。只談風月無餘語,想見襟期華嶽高。

滇南循吏首相推,閩海歌聲遍草萊。誰料淵明家法在,種成五柳便歸來。

菟裘何處築牆東,天為安排一畝宮。絕好青溪起華屋,經綸重展水雲中。

月榭風廊高復低,垂楊飄蕩水亭西。玻璃窗隔三層望,就使神仙坐也迷。

仙鹿呦呦隔院嘩,古梅修竹自橫斜。今年應囑看園叟,添種蟠桃一樹花。

仙家夫婦有劉綱,同醉瑤台紫玉觴。月姊生辰春更早,樊英先拜又何妨。〈(夫人長先生五月。)〉

繞膝瓊枝繞砌蘭,一家風月慶團圓。晉陽刺史真純孝,為捧流霞暫掛冠

滄桑世事且休論,同看宮袍舊酒痕。長願香山兩耆舊,年年白髮說開元。

余以丁未年入泮,今又丁未矣,戲作重赴泮宮詩

記得垂髫泮水遊,一時佳話遍杭州。青衿乍著心雖喜,紅粉爭看臉尚羞。夢裏榮華如頃刻,人間花甲已重周。諸君可當同年看,替采芹香插白頭。

方次耘司馬遣朱郎饋食物,戲書其扇當軟腳錢

家住橫塘煙雨鄉,曾經歌曲唱《伊涼》。憐卿身似小楊柳,才別幾時如許長。

珍物分明海樣投,主人風義重千秋。笑儂頗有高瓊癖,欲把奴星當禮收。

題何蘭庭《紅袖添香圖》

不是騷人太不廉,青編紅袖一身兼。讀書要學燒香法,耐得工夫細細添。

匡床八尺夜橫陳,久坐渾忘枕上春。莫惹一雙紅袖怨,隔生休嫁讀書人。

太白樓

謫仙何處去?太白一星知。秋樹還披錦,江聲學詠詩。高樓離月近,平水過船遲。我欲先生借,長虹作釣絲。

立秋後二日張荷塘世講以詩問疾奉答兩章

五言佳句等長城,一紙傳來讀便驚。肯向山中詢白髮,可知心上有蒼生。通家人少交情重,循吏名高爵位輕。聽說訟堂無底事,吟聲才罷又琴聲。

非公不至宰官家,偏過君門必駐車。入座頻傾白墮酒,分甘遠惠綠沉瓜。(〈蒙惠西瓜。)〉風多暑帶將殘意,雨久荷開不斷花。料得張堪應含笑,今秋民有好禾麻。

張和

山中別業半依城,路僻林深鳥不驚。欹枕窗前聞澗落,杖藜腳底看雲生。榻因好客終朝設,身自辭官卅載輕。數與接談多近道,寸莛直許發鍾聲。

當初葉卜此移家,陌上圖書載幾車。作傳自緣彭澤柳,謀生人識五侯瓜。招尋難得心相印,篇什看來眼欲花。經月匆匆疏問訊,紛然案牘正如麻。

疊韻贈明府

難得詩人共石城,一回詩到一回驚。堂前案牘從容理,筆底風花傾刻生。丹桂心幽招隱易,碧梧秋老下階輕。衍波箋到挑燈誦,愈信《秦吟》是正聲。〈(公涇陽人。)〉

九世同居有幾家?爭禁民看使君車。〈(君九世同居,奉旨旌獎。)〉政如子產非操火,面類皋陶豈削瓜。此日弦歌方滿耳,他年旌節定開花。多君馳驛將詩改,心細還如一縷麻。〈(君嫌前詩起句未妥,遣一騎持箋來換。)〉

張和

寓公老傍石頭城,早有文章海內驚。白髮千莖如雪淨,洪談四座尚風生。暄妍檻外花光麗,陰翳簷端竹影輕。一語堪憑為頌禱,園亭世世讀書聲。

論交原是舊通家,門外來停問字車。欲把藏書倒筐庋,有煩留客具茶瓜。勞生難說心無雜,廢學空慚鬢已華。終擬相從聞道要,因依笑得比蓬麻。

三答

詩才久慕謝宣城,五接雲箋喜又驚。作吏如何耽此事?讀書緣本在前生。七條弦為鍾期奏,萬戶侯因張祜輕。莫道風塵無我輩,鍾山新有鳳凰聲。

翠微亭下野人家,幾度高賢駐小車。豈為後凋憐碩果,轉因不食愛匏瓜。兒童競捉初飛蝶,古佛偏拈已散花。倘得秋涼蘇老病,定來扶杖話桑麻。

四答

相離未隔一重城,兩月乖分夢亦驚。佳句得來勝珠玉,好官從古屬書生。才高自覺風雲闊,情重翻疑華嶽輕。連日清商吹到耳,滿天涼雨作秋聲。

敢把衰年鬥作家,戲隨佛法演三車。饞同束絜思胡餅,〈(君家作餅最佳,故思之。)〉恩感齊桓賦《木瓜》。雨引斷雲歸曲徑,風催老樹發孤花。陶潛樂事君知否?添種柴桑一畝麻。

五答

屢見珠璣落管城,紅箋飛下白雲驚。豈徒吏術堪千古,便作詩人也一生。燕寢風和鈴鼓靜,秦淮水漲畫船輕。何當手弄桓伊笛,閑坐青溪聽政聲。

我是南朝仲蔚家,年過三十早懸車。偶因見獵全忘老,敢說投瓊必報瓜?綠字喜逢青鳥使,白頭愁對紫薇花。一廛幸托神君庇,臥聽鄰姬夜績麻。〈(園中紫薇大開。)〉

六答

隨園已築受降城,露布傳來我又驚。諸葛祁山兵六出,遠公蓮社證三生。才如天馬行空慣,筆似蜻蜓點水輕。聽說輿台沾雅化,滿街嗬殿盡詩聲。

故人風義恤貧家,饋物前車接後車。〈(蒙兩賜點心。)〉月姊瓊酥團作餅,安期仙棗大如瓜。君真《白雪》高難和,我勸優曇少作花。牆上碧紗籠已滿,張顛珍重字如麻。

題實堂主人《雪灘鴻影圖》

人生所到如飛鴻,飄然而下過即空。但須留影記西東,方知某某為遊蹤。當今儒者有吾宗,觥觥束修行己恭。治經已追馯子弓,古文更學王荊公。與余道義相磨,三十餘載無異同。忽持木鐸來吳中,士林仰若泰華嵩。雪灘之旁半畝宮,先賢於茲張釣篷。石橋橫駕青天虹,枝枝楊柳搖春風。先生含笑常支筇,彈琴坐詠先王風。命丹青手描其容,寄索我句開心胸。我思韓孟本雲龍,勝地有此主人翁,何不相逐行傱々?灘上同酣酒百鍾,使我影亦常追從。可奈發禿形疲癃,心雖欲往興已慵。詩雖有盡意無窮,掩卷尚覺雲重重。

宣州道上遇孫敦夫太守作

己未正月,余寓孫牧堂翰林家,公子敦夫才七歲。別四十餘年,孫守宣州,而余遊黃海,突逢道中,奉贈二首。

五馬旌旗狹路逢,下車人忽問衰翁。為言四十四年別,可認當時七歲童。

居停那敢忘君家,春雨盈盈燭影斜。還借君家池上水,照儂初次插宮花。

題畫(有序)

庚辰二月二十八日,唁東陽公子之喪,代檢所藏書畫,得余舊贈補蘿高克明《神駿》一幅。未及十年,哭及兩世,不禁人琴之痛,為題數語,仍付童孫夢蘭收之。

記贈東陽畫,星霜未十年。今朝重過眼,兩世已黃泉。題墨痕猶濕,知音客盡捐。郎君才九歲,交付倍淒然。

將往揚州阻風宏濟寺,贈默默上人

入門修竹倚風翔,下界蘆花九點涼。海內雲煙留勝跡,中朝人物聚文章。江流萬古山僧老,潮打空城草木荒。半偈未留篷又轉,禪關回首正斜陽。

何須撒手問懸崖,仙佛原須絕代才。石幕勢吞高殿起,江帆影射畫堂開。阻風莫悵前程緩,失路方能福地來。累我一官塵幾寸,朝衫今日點蒼苔。

上方九十老支公,煉得容顏瘦鶴同。謁我但參鳩杖左,送人偏過虎溪東。誦經音韻江聲裏,入定神光水氣中。三萬六千回日落,問師親見幾回紅。

拾級攀梯不憚搖,公然耳目到雲霄。舟中夜夜東西笛,江上年年早晚潮。滿壁詩人多聚散,六朝老樹半蕭條。空桑爭道無留戀,何計揚州駐短橈。

為馬所驚補作(有序)

丙寅五月,余宰江寧,捕蝗七里洲,馬為野豕所驚,怒逸不止。余強勒之,馬竄入廢寺,門攔橫木,馬可入而馬上人必折頸以死矣,馬竟騰身而進。余私念死可也,如此慘,人必疑有隱慝焉。此念甫動,馬忽然止,若泥馬然,似有人擋之者。餘從容跨下,牽縛樹間。良久,輿從踉蹌而來。告以故,有驚喜泣下者。事隔四十載,痛定思痛,追作一首。

驚馬忽然止,宛如潮水平。眼前無性命,天上有神明。隱隱是誰救?蕭蕭向我鳴。阿誰到此際,能不憶平生!

讀《唐書》

人老氣衰則鍾情轉甚。唐明皇歸南內後,追念玉環依依不舍。作太子時起兵入宮,上官婉兒執燭親迎,以請睿宗監國表示劉幽求,劉為代請。度以常情,頗應寬宥,而帝不從,即斬旗下。其英武與晚年光景,絕不相侔,何也?

旗下三郎寶劍開,婉兒親自點燈來。奈逢龍子初飛日,了卻蛾眉首不回。

閨怨

分明共枕又齊肩,夢醒蘭衾冷半邊。急起挑燈探消息,兒夫私抱阿誰眠?

甘露

甘露聞奇禍,高天隕角星。麒麟無轡策,鷹隼有雷霆。夢為防秋隔,書因絕塞停。空山留馬跡,孤劍走龍庭。慮喪孫邛首,偏遭鄧艾刑。他時懷李牧,臨陣失甘寧。賀酒仇家飲,書詞海內聽。功高魂自壯,冤甚目難瞑。一代丹書議,千年野史亭。私情與公論,同付淚熒熒。尚有皋陶鬼,能空貫索囚。如何檀道濟,枉唱《白浮鳩》?鏖極皋蘭下,提歸讚普頭。修期馳露布,馬燧賀宸旒。半夜天星動,長城萬里休。五更聲未畢,三丈血先流。誰訟陳湯罪?空懷穀永憂。歐刀秦下相,草索漢涼州。黃雪飛炎海,紅霜淡早秋。傷心丞相議,真報郅支仇。

行役雜詠(有序)

乾隆元年,余才弱冠,赴粵西,一路賦詩甚多。六十歲編集,嫌其少作,盡行刪削。不料嘉慶元年六月,偶觀杭堇浦先生《詞科掌故》,載余詩文甚多,頗有可存者。因命阿通錄出,分入《補遺》。

男兒年二十,漸衰珠玉顏。況乃遠行役,風霜悴其間!看書未終卷,坐看白日還。所著一尺高,不供史家刪。勉旃崇事業,銀管長班斑。否亦煉玉液,金骨到仙寰。生人皆山水,且共耐清閑。

搖筆非搖槳,往往淩風雲。磨墨如磨劍,要使光采新。甘醞非吾好,苦吟情所欣。萬謀窘一字,迫如臨三軍。

南遊過楚江,西征臨越甸。當塗想分割,龍津憶征戰。或營酸棗台,或起明光殿。平畛開歌舞,危收組練。亡何歲月流,悲哉日如電。白骨埋荒煙,朱扃罷華宴。史冊尚流播,山川滅聞見。秦宮無遺瓦,漢苑少殘箭。黃雲自南飛,白日但西暝。闃寂窘遊志,衰颯窮遐眷。桑海不終朝,歎者凡幾遍。平生豪橫心,雖悟不得遣。

舟中遣懷寄諸同學

曩者氣不羈,束之恒怏怏。頗欲學史遷,遠遊恣豪宕。大江既失派,百川誰導漾?慨然投吾筆,飛劍淩逆浪。不圖舴艋登,剛逢江水漲。風曳舟如顛,雲樹同揖讓。偉哉山川勞,奸巧鬥新樣。朽木鬼魅形,野花兒女狀。怪石插天屏,砏然自辟創。披發列水陣,唐突與舟抗。拗怒怯鬼工,經營想天匠。乃藉草為茵,乃折松為杖。或將秦瓦搜,或把漢碑訪。朝愛碧鳥啼,夕驚漁曲唱。臥月如貼玉,背花勝挾纊。夜橫青山枕,曉揭白雲帳。精神交煙水,晷刻相搖蕩。魂夢入菰蘆,清氣亦來往。日月有根柢,乾坤空依傍。望遠誌多闊,曆險氣愈壯。只恨久織路,三月未入廣。喜近入巨河,吝價登小舫。已經蛟涎滑,兼之秋陽亢。屈曲柔腸骨,逼迫窮俯仰。年少不辳戚,路歧亦惆悵。豈為魯連書,射之解燕將;豈為昌黎書,投之唐宰相!悠悠世相嗤,區區天或諒。既肯將我生,自然好安放。遊子雖憔悴,故人應無恙。胡床或忘伊,南樓定憶亮。已為黃鵠遠,庶免鴬鳩謗。當歸莫相寄,遠誌苦無貺。魂飛親舍雲,目極天涯嶂。生平越鳥心,舉坐猶南向。

元日勾當公事,宿牛首叢雲樓作

作宦誰如我,新年肯看山。江城牛背外,歲月馬蹄間。客到日將晚,僧閑門未關。坐收諸景象,不放夕陽還。古塔淩南極,寒光射碧波。殿荒陰氣重,鍾老破聲多。碑碣星霜蝕,銅鈴風雨歌。茫茫煙霧裏,六代舊山河。四壁窗離地,三更月在天。風聲江欲近,佛語磬為傳。飛鳥鞋邊過,空樓樹頂懸。九州人事隔,醒醉總悠然。名山終欲別,官苦不如僧。浮世緣應了,行雲笑未能。采來新野菜,歸踏好春燈。兩眼蕭蕭冷,頭銜木是冰。

赴選長安滁州遇雪

我行滁州道,一車百夫扛。其時天雨雪,凍蠅亂打窗。一山青未了,一山白又忙。瓊瑤三萬丈,扇扇屏風張。如以玉剪刀,裁割青天方。荒荒江海霧,一色水銀光。僕夫與主人,麻衣無短長。瑟縮僵蠶影,掉擢黃泥漿。坐車如坐船,望店如望鄉。安得回馬首,還家醉千�。

(下缺)

诗别集。三十七卷,补遗二卷。清袁枚撰。袁枚诗文,早享大名。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枚官江宁时,已有人为刊其早年诗作,名《双柳轩集》。乾隆三十九年,李调元视学广东时,亦尝刊袁诗选令士子学习。枚六十岁时自编诗、文集,对早期作品痛加删削。其诗集二十四卷,起于乾隆元年丙辰,终于乾隆四十年乙未,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略于少时,详于中晚。名《小仓山房诗集》,前有其弟子薛起凤序及蒋士铨、赵翼、李宪乔等人之题辞。此集刊刻后,风行一时。枚七十五岁时相信术士赵文炳言其“寿至七十六”之说,又补编其诗、文集,各增至三十二卷,体例一仍其旧。其七十六岁至八十二岁诗作,后编为五卷,有仁宗嘉庆(1796—1820)间刊本。补遗二卷乃世宗雍正十一年癸丑至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33—1786)删馀之作。袁枚集刊刻极多。今人周本淳以乾隆随园所刊三十二卷为底本,并据嘉庆诗集单刻本校补标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排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卷二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

    9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西周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敢、魏,今又攻秦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

    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 周语中

    1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谗阋、侮人百里。’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郑在天..

    9 国语 2025-11-19
  • 卷二 贤明传

    卷二之一 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

    10 列女传 2025-11-19
  • 归田录卷二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谓)《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赵元昊二子:长曰佞令受,次曰谅祚。谅祚之母,尼也,..

    10 归田录 2025-11-19
  • 卷二 杂事第二

    昔者,唐虞崇举九贤,布之于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商汤用伊尹,而文武用太公闳夭,成王任周召,而海内大治,越裳重译,祥瑞并降,遂安千载。皆由任贤之功也。无贤臣,虽五帝三王,不能以兴。齐桓公得..

    11 新序 2025-11-19
  • 卷二二五 唐紀四十一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盡屠維協洽(己未)七月,凡五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曆九年(甲寅,公元七七四年) 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於京師。 澧朗鎮遏使楊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詔聽入朝。猷遂泝..

    17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二三 唐紀三十九

    起昭陽單閼(癸卯)七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十月,凡二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廣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羣臣上尊號曰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諸將討史朝義者進官階、..

    18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二二 唐紀三十八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盡昭陽單閼(癸卯)六月,凡二年有奇。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上元二年(辛丑,公元七六一年) 春,正月,癸卯,史思明改元應天。 張景超引兵攻杭州,敗李藏用將李彊於石夷門。孫待封自..

    15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二一 唐紀三十七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上章困敦(庚子),凡二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乾元二年(己亥,公元七五九年) 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築壇於魏州城北,自稱大聖燕王;以周摯為行軍司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

    16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九 唐紀三十五

    起柔兆涒灘(丙申)十月,盡強圉作噩(丁酉)閏月,不滿一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元載(丙申,公元七五六年)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旣。 上發順化,癸未,至彭原。 初,李林甫為相,諫官言事皆..

    17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八 唐紀三十四

    起柔兆涒灘(丙申)五月,至九月,不滿一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元載(丙申,公元七五六年) 五月,丁巳,炅衆潰,走保南陽,賊就圍之。太常卿張垍薦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徵吳王祇為太僕卿,以巨為..

    15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七 唐紀三十三

    起閼逢敦牂(甲午),盡柔兆涒灘(丙申)四月,凡二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十三載(甲午,公元七五四年) 春,正月,己亥,安祿山入朝。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上使召之..

    16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六 唐紀三十二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十二月,盡昭陽大荒落(癸巳),凡六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六載(丁亥,公元七四七年) 十二月,己巳,上以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徵靈詧入朝,靈詧大懼。仙芝見靈詧,趨走如故,..

    15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五 唐紀三十一

    起玄黓敦牂(壬午),盡強圉大淵獻(丁亥)十一月,凡五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七四二年) 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勤政樓受朝賀,赦天下,改元。 壬子,分平盧別為節度,以安祿山為節..

    14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四 唐紀三十

    起閼逢閹茂(甲戌),盡重光大荒落(辛巳),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七三四年) 春,正月,己巳,上發西京;己丑,至東都。張九齡自韶州入見,求終喪;不許。 二月,壬寅,秦州地..

    14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三 唐紀二十九

    起柔兆攝提格(丙寅),盡昭陽作噩(癸酉),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十四年(丙寅,公元七二六年) 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為廣化王,奚饒樂王李魯蘇為奉誠王。以上從甥陳氏為東華公主,..

    18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二 唐紀二十八

    起著雍敦牂(戊午),盡旃蒙赤奮若(乙丑),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六年(戊午,公元七一八年) 春,正月,辛丑,突厥毗伽可汗來請和;許之。 廣州吏民為宋璟立遺愛碑。璟上言:「臣在州無他異迹,今..

    16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一 唐紀二十七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盡強圉大荒落(丁巳),凡四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二年(甲寅,公元七一四年) 春,正月,壬申,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恆..

    17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O 唐紀二十六

    起上章閹茂(庚戌)八月,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三年有奇。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景雲元年(庚戌,公元七一O年) 八月,庚寅,往巽第按問。重福奄至,縣官馳出,白留守;羣官皆逃匿,洛州長史崔日知獨帥衆討之..

    15 资治通鉴 2025-11-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