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回到乡村
2025-07-04 12:28
十二月的风
我们的一棵树,一茎草,
也不让敌人损伤!
我们又回到乡村,
(不是畏怯,也不是逃亡。)
原来,都从这儿长大,
我们爱那每棵树,每茎草,
秫稭篱笆,疏落的草房,
犬声吠走了黄昏,
晨鸡啼醒了太阳,
更爱那一张张忠实典型的脸,
泥腿,赤足,铁背膀,
锄头镰耙挥走流年,
风霜里终年奔忙,
他们才真正是中华的主人的
呢,
驮起万种灾害,苦困
把历史的生命继续,增长。
归来了,我们归来了,
带来的(不是大学证书,
也不是光宗耀祖的衣锦还乡,)
是一束丑辱的消息:
(寄生虫们为了肥养自己,
拍卖了北平的贞操,
秘约下华北也失了保障。)
我们学生,工人四万大众
掀动第一次反抗的狂浪,
这狂浪已冲溃古城铁门,
流!流吧!流入阡陌!
流入卑静的田园,村乡!
起来,愿大家捍卫土地,
愿大家御辱,救亡,
我们的一棵树,一茎草,
也不让敌人摧损,折伤!
现代新诗集。 王亚平著。上海联合出版社1936年10月1日初版(封面印的是诗人俱乐部版) 收新诗26首。诗集完稿于1936年3月16日。26首诗是1935年“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全过程的实录。首篇《十二月的风》可看作序诗。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亡国的危险,学生们走出校园,“汹涌!澎拜!狂卷!怒号!”“把意志投入风涛里洗练。”爱国的学生“汇成了万里烽火,烧!烧!烧! /烧掉残暴的祸根,烧掉侵略的锁链! /汇成了冲溃长堤的狂澜,涌!涌!涌!”以下的诗,以时间为序,从《伟大的前夜》起,实写学生运动的经过,至学生离开北平,走向农村,去和民众结合,以《大地动荡了》终篇。全诗绝少修饰,充满激情,富于鼓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