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格律十讲 / 王力

第十讲 词韵和平仄

2025-07-04 14:13 诗词格律十讲

词韵和诗韵没有很大的分别,只是词韵比律诗的韵宽些。再说,由于词比诗更加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的韵部,而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试看下面的例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里异意起里闭里计地 寐泪押韵。但是,如果依照唐韵,异意 起里里地寐泪是一类,闭计 是一类,这两类是不能互相押韵的。

上声字和去声字,在唐诗里很少互相押韵;到了宋词里就变为经常通押了。例如上文所举晏殊《蝶恋花》的树去絮处是去声字,而缕柱 语是上声字;苏轼《蝶恋花》的小绕少草 道杳恼是上声字,而笑是去声字;辛弃疾《菩萨蛮》的水是上声字,而泪是去声字;范仲淹《渔家傲》的异意闭 计地寐泪是去声字,而起里里是上声字(就现代普通话说,柱道又变了去声)。至于入声韵,则仍旧是独立的。

现在讲到词句的平仄,请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摊破浣溪沙 李 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如梦令 秦 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律句是词的基础,不但五字句和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九字句也都是由律句变来的。现在仔细分析如下:

二字句,等于律句的平仄脚,如依旧;又等于律句的平平脚,如休休。

三字句,等于律句的三字尾。(1)平平仄,如江南好新来瘦凝眸处;(2)平仄仄,如梳洗罢多少恨千嶂里人不寐;(3)仄仄平,如汴水流泗水流;(4)仄平平,如不堪看倚阑干。

四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1)平平仄仄,如春归何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被翻红浪非干病酒;(2)仄仄平平(注意,第三字一般不用仄声),如香冷金猊日上帘钩不是悲秋烟锁秦楼。

五字句,等于五言律句。(1)仄仄平平仄,如往事知多少;(2)平平平仄仄,如玉阶空伫立青山遮不住;(3)仄仄仄平平,如昨夜梦魂中;(4)平平仄仄平,如吴山点点愁。注意:有一种五字句实际上是一字逗加四字句,即仄平平仄仄,如任宝奁尘满念武陵人远。

六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1)仄仄平平仄仄,如唤取归来同住百啭无人能解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吹彻小梅春透人与绿杨俱瘦生怕离怀别苦惟有楼前流水;(2)平平仄仄平平(注意:第五字一般不用仄声),如春无踪迹谁知除非唤取黄鹂因风飞过蔷薇。

七字句,等于七言律句。(1)平平仄仄平平仄(注意:第五字一般只用平声),如平林漠漠烟如织;(2)仄仄平平平仄仄,如塞外秋来风景异;(3)平平仄仄仄平平,如问君还有几多愁;(4)仄仄平平仄仄平,如菡萏香销翠叶残。注意:有一种七字句实际上是三字逗加四字句。如:(1)仄仄仄平平仄仄,如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2)平仄仄仄仄平平,如多少事欲说还休、应念我终日凝眸。

九字句,等于二字逗加七言律句,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有等于四字逗加五言律句的。

词中还有一些拗句。有的是律句的变格,如还与韶光共憔悴(仄仄平平仄平仄)、有人楼上愁(仄平平仄平);有的是不拘平仄,如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添字没有用仄声)。

词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平仄格式,如《忆秦娥》前后阕末句必须是仄平平仄,而不能用平平仄仄。这些都是要从词谱中仔细体会的。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十个部分。这本书不讲过分复杂的格律知识,只将一些要点条分缕析,详细叙述,更适于普及。

猜你喜欢

  • 第十讲 论欣赏和创作

    欣赏和创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对任何艺术,想要得到较深的体会和理解,从而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做到推陈出新,首先必得钻了进去,逐一了解它的所有窍门,才能发现问题,取得经验,彻底明白它的利病所在..

    11 词学十讲 2025-07-05
  • 诗律余论

    最近我写了两本关于诗词格律的小书。由于写的是通俗的小册子,我就完全是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诗词格律。其实我所讲述的东西,大部分是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现在我写这一篇余论,就是想把前人的话,扼要地加以叙述和评..

    18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答读者问

    《诗词格律十讲》的读者们来信提出一些问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问:旧体诗词格律是经过怎样的演变才形成那个样子的?为什么那样就算好?答: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题目,还没有人深入探讨过。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

    18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九讲 词牌和词谱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所谓词调,包括词的字数、韵数以及平仄格式。凡举一首词为例,注明字数、押韵的地方,以及某字可平可仄等,叫作词谱。词也是长短句,但是它跟古风杂言诗的长短句不同,因为词的字数是固定的,韵数..

    18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八讲 古 风

    古风又称古体诗,它是跟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对立的。古风的主要特点是:(1)不但可见用平韵,而且可以用仄韵,又可以换韵;(2)用韵较宽,不受韵书的限制;(3)不拘平仄;(4)不拘对仗;(5)不拘字数。..

    18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七讲 对 仗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如此。三联..

    16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六讲 平仄的变格

    上面说过,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是:一三五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

    21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五讲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就其平仄格式说,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正好把两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七律等于第一种七绝加第三种七绝:平平仄仄仄..

    1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四讲 五言律诗和长律

    我们在第二讲中讲了五言绝句,这里再讲五言律诗就非常好懂了。五言律诗共有八句,四十个字,比五言绝句(指律绝)的字数多一倍,可以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发展情况说,应该说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

    28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三讲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律绝共有四种平仄句式,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

    17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二讲 五言绝句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第一讲里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

    1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

    16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诗词的魅力

    近日,我竟喜爱起了古诗词。简练的一排字里竟饱含着风情万种,叫我忍不住去探索着古人内心波涛起伏的情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简简单单的一句诗,蕴含着诗人对梅花深切的喜爱。梅花竟在寒冬盛放,毫不隐藏..

    24 初中作文 2025-06-27
  • 第十讲 生的哲学

    今天是讲戴东原的生的哲学。戴东原的思想体系,虽不若王船山那样来得博大,但是在清代的思想史上,除开王船山以外,只有戴东原一人。东原思想,颇受王船山和颜习斋两氏的影响,而为反对宋、明理学最有力之一员。船山..

    41 中国哲学十讲 2025-05-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