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轩辕黄帝

热病第二十三

2025-07-25 11:25 读医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复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改,后看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俛,干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水,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颥,目(疒丰勹手)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应作络)得气也。

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大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秽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病病,齿噤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

癃,取之阴蹻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灵枢》又名《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灵枢经》早期为九卷,八十一篇。南宋史崧将其改编为二十四卷本,成为了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灵枢》版本。

猜你喜欢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

    31 读医 2025-08-02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

    28 读医 2025-08-01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

    23 读医 2025-08-01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

    30 读医 2025-08-01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

    34 读医 2025-08-01
  •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

    35 读医 2025-08-01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衡,后世益明,上通神农,着..

    25 读医 2025-08-01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帝曰:愿闻其..

    33 读医 2025-08-01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帝曰:升降不前,..

    28 读医 2025-08-01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

    31 读医 2025-08-01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

    27 读医 2025-08-01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

    32 读医 2025-08-01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

    29 读医 2025-08-01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

    27 读医 2025-08-01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

    31 读医 2025-08-01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

    30 读医 2025-08-01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

    28 读医 2025-08-01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有余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阳明有余,病..

    27 读医 2025-08-01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

    31 读医 2025-08-01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常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

    25 读医 2025-08-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