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唐诗 / 彭定求

卷三百四十六

2025-07-30 13:03 全唐诗


  卷346_1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送神)】王涯

  威仪毕陈,备乐将阕。苞茅酒缩,膋萧香彻。宫臣展事,

  肃雍在列。迎精送往,厥鉴昭晰。

  卷346_2 【望禁门松雪】王涯

  宿云开霁景,佳气此时浓。瑞雪凝清禁,祥烟幂小松。

  依稀鸳瓦出,隐映凤楼重。金阙晴光照,琼枝瑞色封。

  叶铺全类玉,柯偃乍疑龙。讵比寒山上,风霜老昔容。

  卷346_3 【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王涯

  延英面奉入春闱,亦选功夫亦选奇。在冶只求金不耗,

  用心空学秤无私。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独喜至公谁是证,弥天上人与新诗。

  卷346_4 【九月九日勤政楼下观百僚献寿】王涯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

  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

  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卷346_5 【春游曲二首】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间次第新。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卷346_6 【太平词】王涯

  风俗今和厚,君王在穆清。行看采华曲,尽是泰阶平。

  卷346_7 【送春词】王涯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

  卷346_8 【塞上曲二首】王涯

  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

  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

  卷346_9 【陇上行】王涯

  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

  卷346_10 【思君恩】王涯

  鸡鸣天汉晓,莺语禁林春。谁入巫山梦,唯应洛水神。

  卷346_11 【春闺思】王涯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卷346_12 【春江曲】王涯

  摇漾越江春,相将采白蘋。归时不觉夜,出浦月随人。

  卷346_13 【闺人赠远五首】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远戍功名薄,幽闺年貌伤。妆成对春树,不语泪千行。

  形影一朝别,烟波千里分。君看望君处,只是起行云。

  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不省出门行,沙场知近远。

  洞房今夜月,如练复如霜。为照离人恨,亭亭到晓光。

  卷346_14 【从军词三首】王涯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旄头夜落捷书飞,来奏金门著赐衣。

  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卷346_15 【塞下曲二首】王涯

  辛勤几出黄花戍,迢递初随细柳营。

  塞晚每愁残月苦,边愁更逐断蓬惊。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

  卷346_16 【平戎辞】王涯

  太白秋高助发兵,长风夜卷虏尘清。

  男儿解却腰间剑,喜见从王道化平。

  卷346_17 【游春词二首】王涯

  曲江绿柳变烟条,寒谷冰随暖气销。

  才见春光生绮陌,已闻清乐动云韶。

  经过柳陌与桃蹊,寻逐春光著处迷。

  鸟度时时冲絮起,花繁衮衮压枝低。

  卷346_18 【秋思二首】王涯

  网轩凉吹动轻衣,夜听更长玉漏稀。

  月度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

  宫连太液见沧波,暑气微消秋意多。

  一夜清风蘋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

  卷346_19 【汉苑行】王涯

  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

  蓬莱殿后花如锦,紫阁阶前雪未销。

  卷346_20 【秋夜曲】王涯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卷346_21 【献寿辞】王涯

  宫殿参差列九重,祥云瑞气捧阶浓。

  微臣欲献唐尧寿,遥指南山对衮龙。

  卷346_22 【秋思赠远二首】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卷346_23 【春闺思(一作闺人春思)】王涯

  愁见游空百尺丝,春风挽断更伤离。

  闲花落尽青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

  卷346_24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王涯

  白人宜著紫衣裳,冠子梳头双眼长。

  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

  春来新插翠云钗,尚著云头踏殿鞋。

  欲得君王回一顾,争扶玉辇下金阶。

  五更初起觉风寒,香炷烧来夜已残。

  欲卷珠帘惊雪满,自将红烛上楼看。

  各将金锁锁宫门,院院青娥侍至尊。

  头白监门掌来去,问频多是最承恩。

  夜久盘中蜡滴稀,金刀剪起尽霏霏。

  传声总是君王唤,红烛台前著舞衣。

  筝翻禁曲觉声难,玉柱皆非旧处安。

  记得君王曾道好,长因下辇得先弹。

  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

  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宜春院里驻仙舆,夜宴笙歌总不如。

  传索金笺题宠号,镫前御笔与亲书。

  永巷重门渐半开,宫官著锁隔门回。

  谁知曾笑他人处,今日将身自入来。

  春风帘里旧青娥,无奈新人夺宠何。

  寒食禁花开满树,玉堂终日闭时多。

  碧绣檐前柳散垂,守门宫女欲攀时。

  曾经玉辇从容处,不敢临风折一枝。

  鸦飞深在禁城墙,多绕重楼复殿傍。

  时向春檐瓦沟上,散开朝翅占朝光。

  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

  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

  百尺仙梯倚阁边,内人争下掷金钱。

  风来竞看铜乌转,遥指朱干在半天。

  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

  又落深宫石渠里,尽随流水入龙池。

  墙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万转千回相隔处,各调弦管对闻声。

  霏霏春雨九重天,渐暖龙池御柳烟。

  玉辇游时应不避,千廊万屋自相连。

  禁门烟起紫沉沉,楼阁当中复道深。

  长入暮天凝不散,掖庭宫里动秋砧。

  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

  瞳瞳日出大明宫,天乐遥闻在碧空。

  禁树无风正和暖,玉楼金殿晓光中。

  迥出芙蓉阁上头,九天悬处正当秋。

  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

  教来鹦鹉语初成,久闭金笼惯认名。

  总向春园看花去,独于深院笑人声。

  银瓶泻水欲朝妆,烛焰红高粉壁光。

  共怪满衣珠翠冷,黄花瓦上有新霜。

  迎风殿里罢云和,起听新蝉步浅莎。

  为爱九天和露滴,万年枝上最声多。

  御果收时属内官,傍檐低压玉阑干。

  明朝摘向金华殿,尽日枝边次第看。

  内里松香满殿闻,四行阶下暖氤氲。

  春深欲取黄金粉,绕树宫娥著绛裙。

  禁树传声在九霄,内中残火独遥遥。

  千官待取门犹闭,未到宫前下马桥。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共九百卷。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籤》一千零三十三卷,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集。此书诗作按体排列,并删去《统籤》篇末《章咒》四卷,《偈颂》二十四卷。当时修纂,除以《统籤》、《唐诗》为底本外,并用内府所藏唐人诗集参校,“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此书以胡、季二书为底本,校补而成。纂修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06)十月。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计收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者按时代先后排列,并系小传。书中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

猜你喜欢

  • 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

    ○乐类存目△《雅乐发微》·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敔撰。考明有两张敔。其一字伯起,合肥人。永乐中贡入太学,除广东道监察御史,官至陕西按察使佥事。所着有《京氏易考》,见朱彝尊《经义考》。此张敔饶州人。..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

    ○乐类沈约称《乐经》亡于秦。考诸古籍,惟《礼记经解》有“《乐》教”之文。伏生《尚书大传》引“辟雝舟张”四语,亦谓之《乐》。然他书均不云有《乐经》(隋志《乐经》四卷,盖王莽元始三年所立,贾公彦《考工记·..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

    ○四书类存目△《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宋苏洵评”。考是书《宋志》不着录。孙绪《无用闲谈》称其论文颇精,而摘其中引洪迈之语在洵以后,知出依托。则正德中是书已行矣。此本为康熙三十三..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

    ○四书类二△《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刘因撰。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世祖至元十九年徵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辞归,再以集贤学士徵,不起。事迹具《元史》本传。朱子为《四书集注》..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

    ○四书类一《论语》、《孟子》,旧各为帙。《大学》、《中庸》,旧《礼记》之二篇。其编为《四书》,自宋淳熙始。其悬为令甲,则自元延祐复科举始。古来无是名也。然二戴所录《曲礼》、《檀弓》诸篇,非一人之书,迨..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

    ○五经总义类存目△《五经图》·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不着撰人名氏。雍正癸卯,襄城常定远得明章达原本重刻。达《序》称是本得自卢侍御,卢又得之信州铅山,为鹅湖石刻本。考明卢谦字默存,庐江人。万历甲辰进士,..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

    ○五经总义类汉代经师如韩婴治《诗》兼治《易》者,其训故皆各自为书。宣帝时,始有《石渠五经杂义》十八篇。《汉志》无类可隶,遂杂置之《孝经》中。《隋志》录许慎《五经异义》以下诸家,亦附《论语》之末。《旧唐..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

    ○孝经类蔡邕《明堂论》引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审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然授受无绪,故陈骙、汪应辰皆疑其伪。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子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

    ○春秋类存目二△《春秋程传补》·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着录。是编以程子《春秋传》非完书,集诸儒之说以补之。其词义高简者重为申明,阙略者详为补缀。书成于康熙九年。..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 经部三十

    ○春秋类存目一△《左传节文》十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宋欧阳修编,明万历中刊版也。取《左传》之文略为删削。每篇之首,分标《叙事》、《议论》、《词令》诸目。又标《神品》、《能品》、《真品》、《具..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 经部三,四

    ○易类三△《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桂阳军。又责授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后追复原官,谥忠愍。事..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 子部

    (周秦诸子,皆自成一家学术,后世群书,其不能归入经史者,强附子部,名似而实非也。若分类各冠其首,愈变愈歧,势难统摄。今画周秦诸子聚列于首,以便初学寻览,汉后诸家,仍依类条列之。此类若周秦诸子,及唐以前..

    20 书目答问 2025-09-02
  • 卷三•農三

    密雲稅口說予既入西山,覽檀柘大鍾諸勝,遂循獨石邊牆,沿檀白二河東至密雲,意欲敬瞻東陵。入界百餘里,借宿民家,路近青椿,山中無民居可借宿,乃返。沿途皆高嶺巨石,山間有小溪,溪旁安設水磨不下三十座,皆磨柏..

    11 齐民四术 2025-08-28
  • 九章録要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九章録要卷三松江屠文漪撰方田法古九章一曰方田以御田疇界域今其書不𫝊特據所見近世之書芟其繁謬補其缺遺以意隸之云爾方田長方田求積步 方田謂正方四面等者法以方自乗得積長方謂兩長兩廣各等者法以長乗..

    20 九章录要 2025-08-27
  • 農候雜占卷三

    福州梁章鉅撰男恭辰校刊晴雨春雨乙卯,夏糴貴。夏雨丁卯,秋糴貴。秋雨辛卯,冬糴貴。冬雨癸卯,春糴貴。 《開元占經》引《黃帝要經》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冬雨甲子,牛羊..

    15 农候杂占 2025-08-26
  • 卷三 孟子

    孟子性善之界说 孟子道性善尤重扩充 孟子与佛 孟子与庄子 孟子与三民主义一 孟子与三民主义二 孟子与荀子 孟子之神权民本主义 孟子与劳农主义之许行 孟子七篇之起讫 孔孟治学之法 孟子与论语 孟子文体孟子所谓性善者..

    24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①,其上多华草②。漨(fēng)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茈)石、文石③。 ①机木:即桤(qī)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华草:不详何草。③茈石..

    21 山海经 2025-08-24
  • 畿輔通志卷三十九

    兵制馬蘭口鎮〈原設叅將一員順治六年改設都司十八年増設副將左右二營康熈元年都司裁雍正元年副將改設總兵官增設中軍逰擊一員二年將遵化營之大安口鮎魚闗改隷又増設窄道子把總一員屬左營轄將薊州營之黄崖口將軍闗改隷..

    22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八

    兵制成周之制天子之六軍皆取於六鄉其餘甸稍縣都之師大都以備守衛其有征伐雖各以師從而大司馬所帥六鄉之賦為多徵以甘誓之召六卿管子之參國五鄙則是乃三代之通制也唐之府兵通天下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在闗中者二百六..

    14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七

    鹽政課額額徵綱引課銀三十四萬七千二百五兩三錢八分一毫計引七十四萬四千四百五引每引應徵銀四錢六分六釐四毫二絲額徵大宛兩縣分銷餘引課銀一萬六千四百七十兩六錢八分九釐四毫六絲計引三萬五千三百一十三道每引應徵..

    23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