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先祖保阴煎谨记
2025-08-12 10:41
读医
予先祖学舟公,治虚劳有自制保阴煎一方,其意旨所存,盖即固本丸、集灵膏之制而加减者也。二地为君,壮水以制亢越之火;二冬为臣,保金以滋生化之源。惟固本丸有人参,兹去参者,恐肺中有热,反致助火也;代以龙眼、葳蕤,一以悦脾而生金滋水,一以润肺而益肾养肝,二味代参,非独较参为稳当,抑且贫富可以通行。集灵膏有枸杞、牛膝,兹去杞者,恐其性温助阳;用膝者,取其引药下行,一汰一存,权衡适当。至人乳补血液,为润燥之妙品,龟版补心肾,实养阴之良药。统而计之,即“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意也。然群聚沉阴静味,得无过于凝滞,上阻胃纳,下妨脾运欤?故佐以山药、茯苓,一培一渗,调和脾胃,使无偏胜之虞。且备拟加减之法,以治病之变化,毫无遗漏焉。壮水制火,补精养阴,较之钱仲阳之六味,张景岳之左归,不能多让,而或更胜之。乃或有议其平庸者,是未筹劳者养之,惟宜王道,不尚霸功也。先祖当年,先叶香岩、薛一瓢两先生而著名,制此方以疗虚劳者千百人,不仅为独创之奇,实上探古人之精奥,世虽多高明之士,而治虚劳者,谁复能舍此而别求良法哉!予也痛先人之已邈,幸旧笈之犹传,思济美于后先,有惭学术,读祖书之良善,敢秘遗编?用是梓此新方,附于《汇讲》,非徒求行世,亦以祈活人也。
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是《吴医汇讲》,其作者是清代名医唐笠山。唐笠山,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嘉庆辛酉(1801)年,以编纂《吴医汇讲》而闻名于医林。 十八世纪末,苏州雕版手工业兴盛,名医云集,而且大兴讲学之风。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唐氏从中颇受启发,于是亲自联络医林名医高手,广泛征集医门佳作,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当时虽不叫“杂志”,但从出版形式和组稿过程与后世的杂志编刊完全相符。 《吴医汇讲》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内容生动,丰富多彩。浏览《吴医汇讲》,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