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说
2025-08-12 11:25
读医
中之为道,无所不涵,无所不彻,推之医理,尤不可忽。盖万病由于乖戾,用药惟以调和,益其不足,损其有余,温凉攻补,必归于中而后可。夫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谓也。故中无定体、随时而在,一病有一中,不可偏向一病,而今日如此为中,明日如彼为中,慎勿固执。且同一病而此,则如此为中者,彼则如此而又非中,无穷活变。故中者,如权之称物,如镜之取火,少越焉,太过矣;少退焉,不及矣;总在死机之顺应也。医之中道,非不寒、不热,不补、不泻之谓,中病即是中,中病而毫无偏倚,毫无过不及,即是至中。是以补如参、地,泻如硝、黄,热如姜、附,寒如膏、连,散如麻、桂,毒如虻、蛭,合宜而用,何一非大中之理乎,是在平时穷理精而辨症明,则临病自生变化,能统万理于一原,自能通一心于万事也。尝怪前贤往哲,代不乏人,其聪明才辩之资,纵横反复,蹈奇入险,固皆医林之杰也,然而适中者寡矣。《书》曰,“允孰厥中。”子曰∶中庸不可能也,医虽小道,何独不然?
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是《吴医汇讲》,其作者是清代名医唐笠山。唐笠山,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嘉庆辛酉(1801)年,以编纂《吴医汇讲》而闻名于医林。 十八世纪末,苏州雕版手工业兴盛,名医云集,而且大兴讲学之风。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唐氏从中颇受启发,于是亲自联络医林名医高手,广泛征集医门佳作,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当时虽不叫“杂志”,但从出版形式和组稿过程与后世的杂志编刊完全相符。 《吴医汇讲》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内容生动,丰富多彩。浏览《吴医汇讲》,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