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讲记

藐姑射之山 有神人居焉

2025-08-18 12:03 古代文学

肩吾问於连叔曰:“吾闻言於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这段文章很美,不过看起来别别扭扭的,孔孟文章的章法就不会这样写。我们打个比方,孔孟的 文章柔敦厚,方方正正,就像綫条中的直綫;老庄的文章华丽飘逸,汪洋惝恍,就像很出色很漂亮的曲綫。“肩吾”是人名,《神仙传》上说他叫“施肩吾”。“连叔”也是神仙。一天,肩吾问连叔说:我听到“接舆”乱讲话。“接舆”也是人名,《神仙传》说他姓陆,叫“陆接舆”。这个人,我们在哪里见过呢?在《论语》上,又称他为“楚狂接舆”,是楚国有名的疯子狂人,孔子挨过他的駡。这个接舆的话:“大而无当,”吹牛啊吹得大得没有影子了。“往而不返,”他的话不兑现的,光说,话说遇了回不来的。我听了觉得晕头转向,“惊怖”并不是说害怕,等于讲听得头都昏了。“犹河漠而无极也,”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没有边际。“大有迳庭,”“”是门外面的路。“”是门内的客厅。客厅同外面当然两样。肩吾说,接舆的话同我们的观念完全不同,总而言之,那个家伙说些不近人情的疯话。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肩吾把接舆駡了一顿,连叔等他駡完了问:他给你讲些什麽呢?接舆他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姑射山”,历来的注解认为在山西,至于在山西哪里谁也讲不清楚,实际上它是个假托的地方。“”是指很遥远,从那里往西方走。中国、印度的文化很怪,神话里所有神仙住的地方,都是从某一个地区开始向西走的,不管你住在地球哪个角落,都是如此,这就是个大问题,非常妙的东西。我们古代道家的神仙住在西方的昆仑山顶,这里讲。“姑射山”上有一个“神人”,注意喔,“神人”也是人变的,人修成功,神化了,就叫做“神人”。

肌肤若冰雪,”皮肤又细又白又嫩,比冰霜里的那些雪还要好看。身材之苗条,三围之标准,“淖约若处子;”像十二四岁非常健康的童子,活活泼泼的,永远是个童子的相。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不食五谷,”他不吃饭的,大米、大豆、麦子、高梁,什麽都不吃,那吃什麽?“吸风”,吃西北风,“饮露”,也不喝茶,而喝天上的露水。他怎麽出去玩呢?“乘云气,”高兴的时候手一招,天上的白云就来了,当然黑云也可以,然后“乘云”随便玩玩。想走远一点呢?“御飞龙,”要用摩托车了,手一招,天上的龙来了,龙是他的摩托车,骑在龙背上说去哪里,龙就飞到哪里。“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人也晓得地球有四大海,到哪里玩呢?四大海的外面,拿现代观念来讲,超过地球到太空外面玩去了。他的生活很舒服。“其神凝,”注意啊,他的神始终很凝定,不乱,一望就是个菩萨、神仙。我们这些人啊,多看一眼的话,眼睛就眨呀眨的眨起来了,不然就是各种表情来了。他始终是入定的,神凝定不散的。“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他在那里一站,这个地方都太平了,所以万物接触到他的范围,都会自然地和顺安定,不管气候也好,庄稼也好,一接触他的神光,大病小病都没有了。“”是小病,“”是大病。人们不需劳作,谷子、稻子都能自然长出,成熟。换句话说,谁要见到他,就可以逃脱生老病死。这个描写就像佛经上讲的另一个世界北俱庐州一样,人们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非常富足,舒适。肩吾对连叔说:接舆给我讲这些话,我越听越觉得他是疯子,尽说些疯话,叫人怎麽相信呢?世界上绝对没有这种人。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舆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舆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连叔听完肩吾的报告说:对的。第一句话还蛮好听,下面就开始駡人了。连叔说不是你讲的对, 接舆的话是对的。我告诉你,一个瞎子,没有办法让他欣赏世界上的文彩,艺术。“”是文彩。“”是大自然构成的美丽图案。我们后世把用文字组织起来的东西叫做文章。一个聋子,没有办法让他听到最好的音乐,即使打钟打鼓打雷他也听不见。你要知道,一个人形体上有瞎子和聋子,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知识上的聋子和瞎子。你看这些神仙駡人的艺术多高,他们駡人是不带脏字的,但把人全都駡完了。

庄子这里提出“神人”。庄子的文章有个重点:他强调说明有这麽些人可以做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之所以做不到,是由于自己学问上的不够,知识上的聋盲。下面接着讲一个道理:

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连叔说:接舆当时告诉你的话,老实讲是对你而说的。换句话说,你的知识范围太低,他当时比 较客气,我就告诉你,他没有把话讲完。“之人也,”那个人呀,就是接舆告诉你姑射山上的那个“神人”,他的成就到了什么程度呢?“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磅礴”为形容词,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融化的意思。也就是说,“神人”在那里一站,就可把万物融化了,与万物变成—体。你说他是人也可以,你说他是万物也可以,你说他是心也可以,他和万物融为一体。不是万物把他融化为一体,他能融化万物为一体,也就是“心能转物”。“”就是安定,他在那里一站,这个世界就自然安定起来。所以像这样一个人,怎能“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弊弊焉”,就是很轻视、渺小,谁还愿意很渺小地只是想出来治理一个国家?治理一个天下?那是小事一件,他使整个世界人类安定下来还不算数,他能够融化了万物,使万物都安定了。这里是讲“神人”的成就。

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连叔说:你要知道,接舆告诉你的这个“神人”,物理世界任何东西没有办法伤害他。“大浸稽 天而不溺,”假使北极冰山熔化了,整个地球都变成洪水滔天,对于他来说,不过觉得像在水龙头下,正好洗个澡。“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碰到这个世界大旱天的时候,地球的矿物质,整个都融化了,矿物质都变成液体流汁,“土山”都烧焦了,变成煤炭灰一样了,他觉得是暖气开了,烤烤正舒服呢。

庄子这里讲的,看起来都是些神仙境界的神话,不过佛也讲过类似的神话,是关于打座修禅定的。所谓禅定的道理,就是庄子上面讲的“其神凝”三个字,这个“”就是定。所以我们大家修瑜伽、修道,没有做到“其神凝”都谈不上定。佛告诉我们,一个人修禅定,“其神凝”是有程序的,有初禅、有二禅、三禅等。佛讲得最清楚,这个地球是要毁灭的,那时候会出现三灾,也就是三劫。地球的大劫,第一个是水劫。水劫来的时候,地球北极的冰山溶化了,整个地球被水淹完了。水淹到什麽地方呢?淹到初禅天到二禅天之间。如果水劫来了,得了初禅定的人还是怕的,怕被淹死了,他在那里打座入定也没用,也把你泡掉了,这就是初禅天。所以我们打起坐来要流汗啦,身上生疮啦,有时动感情啦,或产生欲念的冲动啦,遗和荷尔蒙的分泌也是跟这个水有关。这都是人体上欲界的水灾。第二个劫就是火劫,火劫来的时候,天上不止一个太,相当于十日并出的力量照射地球,整个地球火山爆发,地球燃烧起来了,一直烧到二禅天到三禅天之间。水劫来了二禅天的人不怕,但火劫一来他就抗不住了。我们打坐修道也一样,身体都要经过火劫,人会热得受不了,简直都要爆炸了。第三个劫就是风劫。风劫来了的时候,气流产生变化,地球就像一股空气一样自己就化了,其实并不是风,是气。三禅天还怕风劫。三禅天再高一点,超过四禅,三灾八难都不能到达。

庄子那个时代,佛法并没有进入中国,可他也讲到了初、二、三、四禅,水劫(初禅天)、火劫 (二禅天)伤不了“神人”,实际上庄子晓得有个风劫(三禅天),也害不了他,因为“神人”可以“乘 云气,御飞龙”。如果研究这个道理,这就很奇妙了,那时候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并没有流,我们 再扩大地研究世界几个古老国家,如埃及等的文化,所讲上古那些神人也达到这个层次,乃至西方的神秘学也有类似的说法,这就很奇怪了。可见人类不分人种地区;最初的老祖宗,根据上一次地球的灾劫,从同一文化而来,一开始就晓得人生命的价值有这样高,就看你自己做不做得到。

猜你喜欢

  •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不可夺志【原文】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

    6 古代文学 2025-11-18
  •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原文】子曰:“法语①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②之言,能无说③乎?绎①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①法语:法,严正;语(yu),作动词用,告诉。法语之言..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原文】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注释】①秀:庄稼吐穗扬花。【译文】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读解】苗而不秀、秀..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自强不息的楷模

    自强不息的楷模【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进取,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读解】可惜什么?可惜颜渊早死,只活了32岁。而不是可惜他..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①篑(kui):盛土的筐子。【译文】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一爱一道德像喜一爱一女色一样的人!”【读解】与孟子辩论的告子有一句名言说;“食、色,一性一也。”(《孟子·告子上)..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逝者如斯夫!

    逝者如斯夫!【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①如斯②夫!不舍昼夜。”【注释】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读解..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释】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循循善诱的艺术

    循循善诱的艺术【原文】颜渊喟然①叹曰:“仰夫子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②。虽欲从之,未由③也已。”【注释】①喟然:叹气的..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博与专的问题

    博与专的问题【原文】达巷一党一①“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闻之,谓门弟了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释】①达巷一党一;名叫达的晨巷。巷一党一为一个词,即里巷。②无所成..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原文】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②”。”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③”,于斯④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⑤,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像老赶不上一样,还生怕把学到的东西又丢掉了【读解】孔子的自白给我们以“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感觉。而..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读解】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了解情况,隔行如隔山,谈论起来于事无补..

    3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①。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人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注释】①善道:正确的学说,引申为真理。②见:同..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读书不为稻粱谋

    读书不为稻粱谋【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注释】①至:这里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德行更比才能重

    德行更比才能重【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译文】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那样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读解】才能资质属于才..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是不是愚民政策?

    是不是愚民政策?【原文】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跟从,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是为什么。”【读解】这就像军队下命令一样,目标何方,距离若干,限什么时候到达。或者是,冲..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原文】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①弘毅:弘,大;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

    9 古代文学 2025-11-17
  • 锋芒毕露就是祸

    锋芒毕露就是祸【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①校(jiao)计较,较量。【译文】曾子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

    8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译文】曾子卧一床一不起,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道:“鸟快要死..

    10 古代文学 2025-11-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