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道德经释义

三十

2025-08-21 12:22 古代文学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佐”,是辅助之意。“强”是强行压制。

为臣者,要顺天理,体民情,以自然之道,辅佐人君治国理民。不可专尚武力,滥用兵革。孟子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即是此意。作人君者,以道正心修德,国纲定会大振,上下定能同心同德,天下自然太平,万民自然康乐,生灵自然不遭杀戳。倘若专尚兵革,横暴强行而威镇天下,必然无形中失去天地之和,扰乱生灵自然之。人心背离,天下共怨,激起对方以兵力还报。常言道:“你有杀人之刀,起了他射人的箭。”试观天下每次大乱,干戈四起,你还我报,一来一往,互相残杀,皆因不以道治国,而由恃兵逞强所致。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师”:军队。“荆棘”:有刺莉的灌木。

因兴兵革,夺良民事农之力,服役于战祸之中,干戈扰,庶民不能安居乐业,农事必废,田园荒芜,荆棘丛生。在震撼山岳的杀声中,无数军卒伤亡,其隐恶含嗔之气荡于太空,留下的父母妻子无赡无依,其伤感悲痛之情,号啕于人间。天人共怨,万姓同诛,军队所过之处,飞鸟不下,兽挺亡群,国民饥馑,盗贼丛生,瘟疫流行,妖孽横生,怪异滋起。故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已”:胜后即收兵。

既知兴兵师,动干戈,遭天人共怨,万姓同诛,那么,在横暴愚顽祸国殃民之时,邻国恃强侵扰国土之际,不得已而用兵,战胜之后,应立即停止战争。虽战胜了,但却不敢恃强多杀。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矜”:逞能。“伐”:自夸。“骄”:傲慢。

征战成功,再不可以逞能、自夸、骄傲,而应该认为是这些横行霸道、祸国殃民的愚顽之徒得我们不得已才这样做。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巳。”

物壮大了,超过了限度,就要趋向于枯老,这就失去了柔和自然之道。如失去了柔和自然之道,那正是灭亡的前因。

此章经义涉及于养生。人君者,是喻心。天下者,是喻身。人素日应怀念仁慈,潜认愤怒,以柔和诚意而辅之于心,言行举止,不可狂妄粗暴。如此这般不求长生而自长生。相反,如为求其生而喜怒哀乐过甚,举止蛮横粗野,便似用兵力强制一样,必然无形中促使心情躁动,百脉不调,疾病来攻,有不幸还报于身。每当剧烈地举心运念之后,浑身感觉不快,就是本章中所讲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等喻。

猜你喜欢

  • 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知人之德才,察物之体十性十正邪是非者,只能算做睿智。而只有了解自己德才体十性十过失的人,才算明白。“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胜过别人的人,不过是强壮有力,只有能主宰和控制住..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三十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大地是随从天道春夏秋冬四时运化而才有生长收藏之功。朝中大臣是服从君主的,妻子是随从丈夫的。地、妻、臣此三者均非主宰的倡导前行之道,皆是被支配者..

    2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佳”是优、好的意思。十精十锐的军队和快利的兵器,是残伤生灵的凶械,天下人无不厌恶之。有道德的仁人君子,以道辅国,无为服众,而不主张持佳兵利器强天下。“君..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取”:治理。“为”:强作妄为。不得已,是因任万物之自然,不敢于物先,迫而后动的,不得不这样作的意思。将要治理天下这件事,据我看来应当以事物的自然之理,而不能肆意强..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是通晓。“雄”是刚健。“雌”是柔十弱。“溪”是低下。刚健勇为的本领,能克敌制胜。但若肆意刚勇,贪于妄进,则必遭天下厌恶。既知如此,应..

    4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此章之意是借“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五者来申述体道的圣人无为自然、潜移默化的特征。有..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行为狂妄是谓轻躁。姿情纵十欲是谓飘浮。轻以重为根本,躁以静为主宰。“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行军以车载战械与军饷者为“辎重”。因此,有道德的君子仁人,..

    4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无形无名,无上无下,无头无尾,无左无右,不变不易,不明不暗的虚无一气,是为混成之物。它先于天地而早巳存在。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不增不..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脚跟不着地,是谓跂踵而立。迈着大步走,是谓跨行。此两句是以人的“立”、“行”来阐明真常自然之道的要意。人站立时脚跟着地,身十子不偏不倚,稳稳当当,自然平易舒服,可以久立而不疲。..

    2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三

    “希言自然。”十陰十陽十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牵强,不造作。在寂静活淡之中,自然而然,因时顺理,“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谍。是谓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二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曲”、“枉”,是寃屈之意。弱己饶人,潜忍忿怒,忍柔委曲,自然周全己身。此是“曲则全”。“直而不肆”,“受辱不怨”,含寃受屈,自有伸展之日。如文王枉..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众。”“孔德”是指空虚无为的“上德”,非有为的“下德”。“容”是对上德的形容。物之得于道者便是“德”。由德的功用中,又能体现出道的体十性十,从事物的运化中更能显现出德的功能。所以,天..

    3 古代文学 2025-08-21
  • 四、无极图与太极图

    无极即“无”,太极即“有”。《老子》曰:“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这就是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归无极。二者是纵向的派生关系。无极是本,太极是末;无极是母,太极是子。无极是源,太极是流;无极是总,太极是分..

    5 古代文学 2025-08-20
  • 三、太极图

    《周易》云:“一十陰十一十陽十之谓道。”《老子》曰:“万物负十陰十而抱十陽十,冲气以为和。”此是说,“道”涵十陰十陽十,是十陰十陽十二气的中和、平衡与统一。“道”分而为十陰十陽十,十陰十陽十合而为“道..

    5 古代文学 2025-08-20
  • 二、无极图

    二、无极图《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无”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臭无味,无热无寒,无左无右,无前无后,无内无外,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情无思,无善无恶,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无征兆,无..

    6 古代文学 2025-08-20
  • 一、 引述

    一、引述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十精十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灿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

    6 古代文学 2025-08-20
  • 10讲

    哎呀,有许多人看到当时啊,嗬,比太十陽十还要亮哦!的确亮!——下去了。有道德的人你看那个暗淡、那个可怜、那个凄凉,他永远他的光芒是照燿的,而且万古千秋。譬如讲孔子,譬如讲一般有道之士。所以呀,君子之道..

    4 古代文学 2025-08-20
  • 09讲

    所以啊,人生一切的事业,就是把握时间空间,得其时位。得不到时间空间啊,那你就做你的学问境界、道德境界,不求现生的成功。还有一点,最成功、最高远的到了,在未来的时代历史上永远你是成功;那么,要花了很大的..

    9 古代文学 2025-08-19
  • 08讲

    乌龟,[引磬响]龟、鳖样子看起来一样,分别很大,作用也很大。所以每一个字如果讲国文来研究,教国文啊,每一个字就要研究清楚了,每一个字、每一个字还要拿着图案来教,什么叫做鼋?什么叫做鳖?什么叫做龟?那很多..

    6 古代文学 2025-08-19
  • 07讲

    ……然后脸色也变了,忙个几天下来不成话了,腿上工夫都垮了,这还叫什么禅呢!要从容中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怎么样忙也从容中道。“圣人也”,圣人就是有道之士。你看,在中国固有的文化讲修养的功夫、得道人的..

    5 古代文学 2025-08-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