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
“民之生也柔十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刚出生的婴儿,心十性十纯素,肢十体柔软,时时趋向于生长。在年长时,情十欲繁多,气血枯竭,筋骨僵硬,逐渐转化于死。万物草木亦然。在幼小时枝杆柔十弱,趋向于生长,在将近死的时候,枝叶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十弱者生之徒。”
所以,坚强者是属于死的一类,柔十弱者是属于生的一类。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
因此,行兵布阵,应心怀仁慈,顺天应人,不可持强十暴而横行。倘若贪杀恃强,不得人心,必然败亡,犹如干枯的草木一样,一折就断。
“强大处下,柔十弱处上。”
由此可知,坚强者实则居下,柔十弱者实则居上。
猜你喜欢
-
八十一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有德之人,外行庄重,内心真诚,其言着实而真朴,并不悦耳动听;无德之人,外行轻躁,内心狡诈,其言动听悦耳,却未必真实可信。有道的..
5 古代文学 2025-08-24 -
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什伯:十、百。器:军械。徙:迁移。舟车:战船、战车。甲兵:披甲戴盔,全副武装的士兵。国家要..
5 古代文学 2025-08-24 -
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人若利欲熏心.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互相攻伐,必结怨结雠。即使设法和解了重大的怨雠,心中还会遗留余恨。种了怨,再和解,这怎能算做最根本、最妥善的办法呢?“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
5 古代文学 2025-08-24 -
七十八
“天下柔十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天下的东西没有比水更柔十弱的。水在方为方,在圆为圆,染红则红,染蓝则蓝,去高就下,顺其自然。可谓柔之至,弱之极。然而攻克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东西能..
5 古代文学 2025-08-24 -
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道运行,不偏不倚,至为公平。就象张弓射箭一样,遇高了就压低一些,遇低了就抬高一些,多余的减去,不够的补足,直到达到适宜合理为止。“..
6 古代文学 2025-08-24 -
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圣君明王治天下,随物自然而无为。有的执政者,贪其享乐,奢侈不节,只求宫廷豪华,征民役而修宫室,恣耳目以求声乐,纵科派之条,横征暴敛,不恤民之饥寒,民遭饥馑之患者,盖..
6 古代文学 2025-08-24 -
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犯分越理的凶顽之徒,十习十十性十恶劣,内心十奸十诈,外行蛮横,根本不怕遭惩罚。既知如此,怎么能以国法、禁令去威吓他呢?对这类不怕..
5 古代文学 2025-08-24 -
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惑,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刚强横暴,冒然从事者,谓之“敢”。柔十弱谦下,审时度世,探其深浅者,谓之“不敢”。逆天理、背人伦、逞刚强,十胡十作..
6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常人为其贪生之厚,恣情纵十欲,无所不为,不知“大小过恶,各有所归”。急如风火,形影紧随。“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
6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太十陽十高悬于空,普照万物,上下四方无不透彻。明道圣人,恬淡自养,不露聪明,不显机智,好似无知一样,这才是上知。是谓“知不..
6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体清静、虚无真常自然之道以为言,其言本乎“无为”,至为简易,使人最易明晓,最易行持。“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大道甚夷,民甚好径”。人不知易知之言,反而以智虑求奇,巧言令色以乱..
7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主:无故兴师,首先主动出兵。客:不得已而应战。对于用兵之道,古人说过这样的话:“不可恃其强十暴而贪图好杀,以佳兵利器而凌加于人。妄动兵戈必败。”“兵者不..
6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此章以用兵之道,喻示人们处事接物宜于真诚仁慈,含虚自敛,晦迹韬光。以此理事,而事事必理;以此接物,而物物顺应。天道不争而万物自化,圣人不争而万民自归。作为将..
6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道”大无不包,细无不入,不能用形名色象论比。就因为道大,才不能以具体的形象事物论比。如有形象比拟,就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物了,那“道”..
7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六
“十江十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最低处,百川皆归,自然而然。十江十海所以能为百谷王,是因为它居于最下处。“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因此,圣君明王,取..
7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明”,机智巧诈,侥幸炫耀。“愚”,浑厚淳朴,真诚自然。道为天地之始。天地有始,日月往来,十陰十陽十升降,寒暑十十交十十替,四时成序,万物自然而然,有条不紊地生长..
8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四
“其安易持。”事物在安静的时候容易把持,如动荡起来,就难以把持了。修身者,更为切要。在内念未发,外物未接的宁静之时,洗心澄虑,万念俱消,才能达到清静真一,元神自在,母子相抱,神气相守,坎离相十十交十十..
7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圣人十体虚无之妙道,法天地自然之德,不背理徇私,无为而自然成就。以无为而为,人不能知,不能见。如天道无为而无不覆;地德自然而无不载,两无为相合,万物自然化生,虽“无为..
6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奥”:深,且含有妙运的意思。清静虚无的自然之道生出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又深藏于此道之中。大在六十合之外,小在粒米之间,可谓造化万物之本始,生成万物之根蒂,其妙用无穷无尽。“善人之宝..
8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十十交十十。”天下大乱,每因大国恃其强盛,欲吞并四海,独霸一统,扩张国土,有本钱凌十辱小国,以致兴兵动战,万民遭殃。欲得天下太平,首先大国、强国要主动安守本分,取法水十性十,去高就..
6 古代文学 2025-08-23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