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经 / 佚名

卷一 南山经

2025-08-24 16:59 山海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①。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ǔ)而黑理②,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③,伏行人走,其名曰狌(xīng)狌④,食之善走。丽[鹿/旨](jī)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⑤,佩之无瘕(jiǎ)疾⑥。

①金玉:这里指未经过提炼和磨制的天然金属矿物和玉石。以下同此。②穀:即构树,落叶乔木,长得很高大,适应性强。木材可做器具等用,而树皮可作为桑皮纸的原料。③禺: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像猕猴而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④狌狌:传说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说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却不能知道未来。⑤育沛:不详何物。⑥瘕:中医学指腹内结块,即现在人所谓的蛊胀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yán)木①,多白猿,多水玉②,多黄金③。

①棪木: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②水玉:古时也叫做水精,即现在所说的水晶石。因它莹亮如水,坚硬如玉,所以这样叫。③黄金:这里指黄色的沙金,不是经过提炼了的纯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fǔ)虫(huǐ)①,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①蝮虫: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也叫反鼻虫,颜色如同红、白相间的绶带纹理,鼻子上长有针刺,大的一百多斤重。这里的虫是虺(huǐ)上古的一种毒蛇,不是昆虫之虫。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niǔ)阳之山,其阳多赤金①,其阴多白金②。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③,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尾④,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⑤。

①赤金:就是上文所说的黄金,指未经提炼过的赤黄色沙金。②白金:即白银。这里指未经提炼过的银矿石。以下同此。③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④虺:毒蛇。⑤为:治理。这里是医治、治疗的意思。底:这里与“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脚底因长期磨擦而生的厚皮,俗称“老茧”。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ū)下①,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鯥(lū),冬死而夏生③,食之无肿疾④。

①魼:即“胠”的同声假借字,指腋下胁上部分。②留牛:可能就是本书另一处所讲的犁牛。据古人讲,犁牛身上的纹理像老虎的斑纹。③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蛰。一些动物在过冬时处在昏睡不动的状态中,好像死了一般。④肿: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①,其名曰类,自为牝(pìn)牡②,食者不妒。

①髦:下垂至眉的长发。②牝:鸟兽的雌性。这里指雌性器官。牡:鸟兽的雄性。这里指雄性器官。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bó)訑(shǐ),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chǎng)[付鸟](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①。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②,其音若呵③,名曰灌灌④,佩之不惑⑤。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rú)⑥,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⑦,食之不疥。

①青雘:一种颜色很好看的天然涂料。②鸠:即斑鸠,一种体型似鸽子的鸟。③呵:大声喝叱。④灌灌:传说中的一种鸟,它的肉很好吃,烤熟后更是味道鲜美。⑤佩:这里是插上的意思。⑥赤鱬:也叫鲵鱼,即现在所说的娃娃鱼,有四只脚,长尾巴,能上树,属两栖类动物。⑦鸳鸯:一种雌雄同居同飞而不分离的鸟,羽毛色彩绚丽。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cún)于东海①,多沙石。汸(fāng)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①踆:通“蹲”,屈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这里是坐的意思。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①:毛用一璋玉瘗(yì)②,糈(xǔ)用稌(tú)米③,一璧稻米,白菅为席④。

①祠:祭祀。②毛:指祭祀所用的毛物,即猪、羊、狗、鸡等家养畜禽。璋:古时一种顶端作斜锐角形的玉器,是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使用的礼器之一。瘗:埋葬。③糈:祭神用的精米。稌:稻米也有说是专指糯稻。④菅:茅草的一种,叶片线形,细长,根坚韧,可做刷帚。

南次二经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囱比](pí),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①。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②,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③。有鸟焉,其状如鸱(chī)而人手④,其音如痺(bì)⑤,其名曰鴸(zhū)鸟⑥,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①丹粟:细小的丹沙像粟的颗粒大小。②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的足爪。③见:同“现”。县: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④鸱:即鹞鹰,一种凶猛的飞禽,常捕食其它小型鸟禽。⑤痺:不详何鸟。⑥鴸鸟:传说是帝尧的儿子丹朱所化的鸟。帝尧把天下让给帝舜,而丹朱和三苗国人联合起兵反对,帝尧便派兵打败了他们,丹朱感到羞愧,就自投南海淹死而化作鴸鸟。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①。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zhì)鬣(lié)②,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huái),其音如斫(zhuó)木,见则县有大繇(yáo)③。

①金:这里泛指金属矿物质。以下同此。②鬣:牲畜身上刚硬的毛。③繇:通“徭”。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①,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fǔ)虫(huǐ)。

①羽山: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黄帝之命,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死在羽山,一说是鲧被帝舜杀死在羽山的,所以,这座山很有名。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qú)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①,东望诸[囱比](p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zī)鱼②。

①具区:就是现在江苏境内的太湖,②鮆鱼:即鲚鱼,鮤鱼,头生长得很长而狭薄,大的有尺多长。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ò)。[门◎豕](zhuō)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hū)勺(shuò)。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guì)稽(jì)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fū)石①。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jué)。

①砆石:即碔砆,一种似玉的美石。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jué)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四百里,曰洵(xún)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①,其名曰[羊患](huān)。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é)之泽,其中多芘(zǐ)蠃(luó)②。

①不可杀:这里杀是死的意思。不可杀就是不能死,意思是这种兽即使不吃东西也不能使它死去。②茈蠃:茈通“紫”。蠃通“螺”。茈蠃就是紫颜色的螺。

又东四百里,曰虖(hū)勺(shuò)之山,其上多梓枏(nán)①,其下多荆杞(qǐ)②。滂(pāng)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①梓:梓树,落叶乔木,生长较快。木材轻软,耐朽,供建筑及制家具、乐器等用。枏:即楠木树,常绿乔木,叶质厚,花小,核果小球形。木材富于香气,是建筑和制造器具的上等材料。②荆:即牡荆,落叶灌木,小枝方形,叶对生,掌状复叶。果实称为黄荆子,可供药用。杞:即枸妃,落叶小灌木,夏季开淡紫色花。果实是红色的,叫枸杞子,药用价值很大。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①。

①次:停歇。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yì)①,糈(xǔ)用稌(tú)。

①璧:古时一种玉器,平圆形,正中有孔,是古代朝聘、祭祀、丧葬时使用的礼器之一。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xī)、兕(sì)①,多象。有鸟焉,其状如?(jiāo)而白首②,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yǐn)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③,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④。

①犀:据古人说,犀的身子像水牛,头像猪头,蹄子好似象的蹄子,黑色皮毛,生有三只角,一只长在头顶上,一只长在前额上,一只长在鼻子上。它生**吃荆棘,往往刺破嘴而口吐血沫。兕:据古人说,兕的身子也像水牛,青色皮毛,生有一只角,身体很重,大的有三千斤。②?:传说中的一种鸟,样子像野鸭子而小一些,脚长在接近尾巴的部位。③虎蛟:传说中龙的一个种类。④已:停止。这里是止住、制止的意思。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①,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yīng)文曰仁②,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xiàn)则天下安宁。

①凤皇:同“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据古人说,它的形状是鸡的头,蛇的脖颈,燕子的下颔,乌龟的背,鱼的尾巴,五彩颜色,高六尺左右。②膺:胸。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fàn)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máo)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①。

①凯风:南风,意思是柔和的风。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山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鱼专](tuán)鱼,其状如鲋(fǔ)而彘毛①,其音如豚②,见则天下大旱。

①鲋:即今鲫鱼,体侧扁,稍高,背面青褐色,腹面银灰色。彘:猪。②豚:小猪。也泛指猪。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①。有鸟焉,其状如枭②,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yú),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①条风:也叫调风、融风,即春天的东北风。②枭:通“鸮”,俗称猫头鹰,嘴和爪弯曲呈钩状,锐利,两眼长在头部的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在夜间活动。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穀(gòu)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①,食者不饥,可以释劳②,其名曰白[艹/咎](gāo),可以血玉③。

①饴:用麦芽制成的糖浆。②劳:忧。③血:这里用作动词,染的意思,就是染器物饰品使之发出光彩。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木/高](gǎo)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①,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yuàn)雏②。

①辄:即,就。②鹓雏:传说中的一种鸟,和凤凰、鸾凤是同一类。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①,糈用稌。

①祈:向神求祷。

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①。

①据学者们的研究,这几句不是《山海经》原文,而是校勘整理本书之人所题写的。因为底本所原有,故仍予保留并作今译。以下均同此。

山水志。作者不详。十八卷。分《山经》五篇,含南山、西山、北山、东山和中山“五经”,又名“五藏山经”。约成于春秋战国; 《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和海内南、西、北、东八经。可能是西汉作品。第三部分《大荒经》分东、南、西、北四经,附《海内经》。疑为西汉以后人作。其中“五藏山经”至为重要,记载平实雅正,体现了作者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是书以山为纲, 以方向道里为纬,记述古代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全书共记山名五千三百余个,水名二百五十多个,人名百四十多个,动物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以及众多矿产。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地理、历史、民族,医药、巫术、动物、植物、矿产等多方面。还记载了诸如“夸父逐日”、 “羲和浴日”、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等远古神话传说。堪称“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特别海经部分保存神话资料颇多,除《楚辞·天问》,他书均不能与之相比。该书对考究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和神话传说等均有重要价值。全书约三万余字。晋郭璞为之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著作,以清代毕源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较为重要。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善成堂仿毕氏图注原刻本,民国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198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山海经新探》中辑有谭其骧《(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提要》、杨超《〈山海经〉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何幼琦《〈海经〉新探》等可资参考。

猜你喜欢

  • 卷十七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①,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鸱(chī)]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②。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xuán)瑰、瑶碧③,..

    4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六 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chǔ)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①。爰有文贝、离俞、(丘鸟)[鸱..

    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有]大壑①,少昊之国②。少昊孺帝颛顼于此③,弃其琴瑟④。 ①壑:坑谷,深沟。②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天氏。③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颛顼..

    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鉅燕在东北陬。国在流沙中者埻(dūn)端、玺[日奂](huàn),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áo)、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bàng)而东向立①。一曰龟山。 ①柸:即“棓”,音义同而字形异。棓,同“棒”。棍子,大棒。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①。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qū)北。 ①..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一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á)窳(yú)②。帝乃梏之疏属之山③,桎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②窫窳:也是传..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pān)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ú)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山]..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肆差-聿](jiē)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shào)船①。一..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八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西]北陬至(西)[东]北陬者。 无(启/月)[启](qǐ)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月)[启]①。 ①无启:无嗣。传说无启国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一死就埋了,但他们的心不腐朽,死后一百二十年就..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七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①,在灭蒙鸟北。 ①仞:古代的八尺合一仞。 大乐(yé)之野,夏后启于此儛(wǔ)《九代》①,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yì)②,右手操..

    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①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②四时:古人以春、夏..

    4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五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①,黄华而荚(jiá)实②,名曰箨(tuō),可以已瞢(máng)③。有兽焉,其状如[虫/虫|犬](huì)鼠而文题④,其名曰[嫨能-女]..

    8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sǔ)[朱/虫虫](zhǔ)之山,北临乾(gān)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yòng)之鱼,其状如犁牛①,其音如彘鸣。 ①犁牛:毛色黄黑相杂的牛,像虎纹似的。 又南三百里,曰藟(lěi)山,..

    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①,其上多华草②。漨(fēng)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茈)石、文石③。 ①机木:即桤(qī)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华草:不详何草。③茈石..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二 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xián)羊,其脂可以已腊(xī)②。 ①洗石:古人说是一种在洗澡时用来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②腊:皮肤皴皱。西四十五里,曰松..

    6 山海经 2025-08-24
  • 梁京寺记

    阙名小庄严寺梁小庄严寺。在建业定阴里。本是晋零陵王庙地。天监六年度禅师起造。时有邵文立者。世以烹屠为业。尝欲杀一鹿。鹿跪而流泪。以为不祥。鹿怀一麑。寻当产育。就庖哀切。同被刳割。因斯患疾。眉须皆落。身..

    8 梁京寺纪 2025-08-20
  • 敦煌录

    效谷城本是渔泽。汉孝帝时。崔不意教人力田得谷。因名。后为县。贰师泉去沙城东三程。汉时李广利军行渴乏。祝山神以剑札山。因之水下。流向西数十里黄章泊。后有将。渴甚饮水。泉侧而终。水遂不流。只及平地。后来若..

    10 敦煌录 2025-08-20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二十

    詩 五言排律唐太宗望海披襟眺滄海憑軾翫春芳積流横地軸疏派引天潢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拂潮雲布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雲鴈斷行懐卑運深廣持滿守靈長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

    7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20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九

    詩 五言律唐送臨津房少府楊 烱岐路三秋别江津萬里長烟霞駐征葢絃管促飛觴階樹含斜日池風泛早涼贈言未終竟流涕急霑裳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駱賔王邉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栁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

    8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