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举要 / 钱基博

卷二 论语

2025-08-25 17:18 古籍举要

陈澧东塾读***论论语之旨 学者觉到自己做个人 论语二十篇之起讫 君子与仁 以论语解论语 仁义道德非礼不成 让与礼有别 何谓分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与王弼

阅《东塾读***》第二卷《论语》,提要钩玄,观于会通,不为汉儒训诂琐细之谈,亦不作宋学心性杳冥之论。一引《朱子语类》,谓:《论语》一部,自《学而时习之》至《尧曰》,都是实地做工夫处。再引《伊川语录》曰:将《论语》诸弟子问处,便作己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大处落墨,小处着想,亦平实,亦闳通,异于章句小儒。

《论语》二十篇,开宗明义第一章提一个学字,第二章说一个仁字,最有意思。学之为言觉也;仁之为言人也。且先教学者觉到自己是个人,做人从何做起,可谓顶门一针,当头一棒。《荀子劝学》以为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殁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亦归根一人字。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学也。陈澧云:学者何,读书也。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其为人也。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殁而后止,亦勉人以时习之意也。义正相发。

《论语》二十,始《学而》,终《尧曰》,内圣而外王也。内圣之功,以学而时习策之于始;外王之治,以四海困穷儆之于终,旨深哉!

《论语》一书,标仁字以立人道之极,揭君子以示人伦之范。子者,男子之通称;君者,善群者也。君子之言,善群者之男子也,故曰:君子群而不党。群而不党,斯人之所由以耦[6]俱无猜,而讲信修睦,示民之有常者也。仁孰大乎是?《中庸》:仁者人也。郑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党则有偶有不偶,群则无之而不偶。含宏光大,仁之至也。然谓仁因人偶而见则可,谓非人偶无以见仁则不可。谓人偶可借以便宜说明仁之见端则可,谓人偶可附会以释《说文》仁从人从二之义则不可。阮文达公以《中庸》仁者人也郑注读如相人偶之人,遂从《说文》人二之义。徐鼎臣说:仁者兼爱,故从二人。及《曾子制言》人非人不济语,以为:独则无偶,偶则相亲。孔门所谓仁也者,以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人偶,而尽其敬礼忠恕之谓也。凡仁必于身所行者验之而始见,亦必有二人而仁乃见。若一人闭户斋居,瞑目静坐,虽有德理在心,终不得指为圣门所谓之仁,而以驳朱子仁者心之德,爱之理,斯则拘虚之谈,未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知《中庸》仁者人也,犹言人之所以为人也,与《孟子》仁,人心也语势正同。《孟子》加一心字,则所以释夫此句者既明矣。牝牡亲子之爱,犬马之所同;立人达人之仁,唯人所独。故曰仁,人心也,而非所语于爱。《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小徐《系传》:从人,二声。按此当从《系传》。二与仁双声,皆日母字,《说文》有以双声字为声者,故仁从二得声。古文仁作忎。制字之初,忎本从心,安得借口篆文从人二以难朱子仁者心之德,《礼表记》:仁者,人也,其下文云: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孔、孟时小篆未兴,但有从千从心之忎,安有从人从二之仁?言仁必以孔、孟为归,《论语》其心三月不违仁,《孟子》仁,人心也,君子以仁存心,皆以心之德为说,初未尝以相人偶为仁也。必待相人偶而后仁,将独居之时,仁理灭绝乎?夷、齐西山,其意不求人偶,而《论语》求仁得仁,又何解也?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何人偶之有?如必待人偶而后仁,是仁乃外来之物。告子以义为外,今更欲以仁为外乎?抑仁有相人偶之义,而郑注读如相人偶之人,只是拟其音,而未诂其义。盖郑注读如之例,与《说文》不同。《说文》字书,其所举者制字之本义,故读如之字,往往义寓于声,可寻声以得义。郑注乃训诂之书,凡读如者,皆拟其音,非释其义,义则别有训释以明之。段玉裁《周礼汉[7]读考》所立三例至确,如郑注以人相偶为解,当云仁读为,不当云仁读如。读如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读为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比方主乎音,变化主乎义。比方不易字,故下文仍举经之本字。变化字已易,故下文辄举已易之字。注经必兼兹二者,故有读如,有读为。字书不言变化,故有读如,无读为。有言读如某读为某而某仍本字者,如以别其音,为以别其义。段玉裁说。云读如,第谓与相人偶之人字同音耳,曷尝以相人偶为仁?郑君注《礼》笺《诗》,屡言人偶,其所取义,皆与仁无涉,朱一新《无邪堂答问》辨之析矣。然必谓仁不可以相人偶为解,则亦近于拘虚。人偶不足以尽仁,而仁未尝不因人偶而见。自消极言之,则曰克己复礼为仁,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而积极言之,则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然则孔门行仁之方,何必不即人相偶而切近指点也。要之,仁根人心,见于人偶,人偶可以征仁,而不必拘牵郑注,附会许书,以蹈汉学家之作茧自缚尔。

读《论语》反复参阅,因悟以汉儒宋学解《论语》,不如属辞比事,以《论语》解《论语》。如《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然则礼不云玉帛,乐不云钟鼓,将以何云。参阅《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则知礼乐之本在仁。仁心见于人偶,而人之所以耦俱无猜者,其道必由于交亲相敬,《礼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斯人之所由以相偶,而仁之道也。然《记》又推言礼乐之弊,以为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离则不相亲,流则不相敬,人道或几乎息,而孔子之所深慨。故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也。礼胜则离,故《学而》著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乐胜则流,故又推论不以礼节,亦不可行。盖礼之节,必用以乐之和,而后不致繁文缛节,徒为拘苦。然乐之和,必剂以礼之节,而后不致流连荒亡,失之放废。有子此言,或者睹老子废礼之论,而欲以发其蔽。李元度《论语说》曰:有子谓知和而和,皆为自放于礼法外者警耳。

恶不可为也,善亦不可过也。善何以不过,曰:莫如权以礼。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盖礼者,人己之权界,道德之准绳。《荀子劝学篇》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恭与慎,不可谓非道德也,然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斯我难乎其为我矣。勇与直,亦不可谓非道德也,然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斯人难乎其为人矣。进不失人,退不失己,并行不缪,顺理成章,其唯礼乎?《记》曰仁义道德,非礼不成,此之谓也。朱注殊欠发挥。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朱注:让者礼之实。刘宝楠《正义》亦用其文,语欠分晓。不知让与礼有别。《荀子劝学篇》曰:礼者,法之大分。《礼论篇》曰:人生有欲,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不能不争。故制礼义以分之。而《正论篇》则曰:礼义之分尽矣,擅让恶用矣哉!然则礼者法之大分,让者礼之过当。分所应得曰礼,辞其固有为让。《记曲礼上》:退让以明礼。《疏》:应受而推曰让。《贾子新书道术篇》:厚人自薄谓之让。孔子退让以明礼,故曰以礼让为国何有。荀卿隆礼以薄让,则曰:礼义之分尽矣,擅让恶用矣哉!此其较也。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朱注引谢氏曰:礼达而分定,则民易使。荀子隆礼,发挥此义最详。何谓分?西哲之所谓权界是已。惟分有群己之分,有尊卑之分。《荀子劝学篇》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类,谓人类也。《礼论篇》曰:人生有欲,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不能不争。故制礼义以分之。《富国篇》曰: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性也。天下害生纵欲。欲多而物寡,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祸除患,则莫若明分使群。故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此之谓分。群己之分,礼达而分定之义一也。《王制篇》曰: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富国篇》曰: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人之生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此之谓分。尊卑之分,礼达而分定之义又一也。宋儒龂龂于尊卑之分,而置群己之分不论,未免于义有漏。

陈氏曰:何平叔《集解叙》云: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朱子《集注》多本于何氏《集解》,然不称某氏曰者,多所删改故也。按朱一新《无邪堂答问》:或引何晏《论语集解》明引其氏,而朱子《集注》不明引以为讥切,则非也。朱子《集注》引宋儒言,无不明著其姓名者,此正用何氏《集解》例。惟用前人训诂及何氏《集解》处不尽然。盖朱子以《集解》义理未纯,乃作书以补其阙,非欲人废《集解》。《集解》立在学官,人人肄习,无庸繁复。训诂则博采众家,融以己意,悉著之,将不胜琐屑也。如《集注》:学之为言效也,用《广雅》;习,如鸟数飞也,用《说文》。《说文》学,觉悟也,皇《疏》用此训。朱子恐觉悟之训,易混于释氏,故不用许书而用《广雅》,复截取许书觉字之义,以申《孟子》先觉后觉之说,则尊德性、道问学之意,皆在其中。开卷数语,即揭《四书》要义以示人,非苟焉已也。《集注》引《说文》例不举书名,而注《乡党》訚訚如也,独明著之。盖因《闵子侍侧章》亦有此言,闵子无诤夫子之理,故但用《说文》和悦二字,而《乡党》则全用和悦而诤四字,复虑前后之歧出也,特著明于《乡党》,以免后人之疑,其义例之密如此,而近儒犹肆攻诘。不知引书备著出处,近例始严,以为可免暗袭。然暗袭与否,仍视其人,吾见著出处而暗袭尤工者多矣。古惟疏体如是,传注不拘。后郑注《三礼》,有与先郑异义,或径用旧说者,始著之,余不尽尔。何注《公羊》,郭注《尔雅》,袭旧甚多,亦未尝尽著也。意在表章朱注,与陈氏相发,而说益警切矣。

王弼注《易》,好为俪语,朱注《论语》,尤多排偶。然一精整,一谐畅。魏晋人气息,自与宋人不同。

钱基博著,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本书收古籍举要156条,全书共分为17卷,包括孝经、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上、春秋下、小学、诸子、西汉、邓学、三国、朱子。本书是钱基博所写古籍之精要者粗举,与陈氏《东塾读书记》合之互为经纬,分之则各成篇章。全书分卷编排,每卷词目又以首次笔画为序。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十九 列传六

    ◎诸王五 △太宗诸子 肃武亲王豪格子温良郡王猛峨、猛峨子延信 辅国公叶布舒 承泽裕亲王硕塞庄恪亲王允禄 镇国悫厚公高塞 辅国公品级常舒 辅国公韬塞 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 世祖诸子 裕宪亲王福全 荣亲王 恭亲王常宁 ..

    14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

    ◎诸王四 △太祖诸子三 睿忠亲王多尔衮 豫通亲王多铎子信宣和郡王多尼、信郡王董额、辅国恪僖公察尼、多尼子信郡王鄂紥 费扬果 睿忠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贝勒。天聪二年,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部,破敌于敖..

    12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十七 列传四

    ◎诸王三 △太祖诸子二 镇国勤敏公阿拜 镇国克洁将军汤古代子镇国公聂克塞 莽古尔泰 辅国悫厚将军塔拜 饶馀敏郡王阿巴泰子安和亲王岳乐、温良贝子博和讬、博洛、博和讬子贝子彰泰、阿巴泰孙悼愍贝子苏布图 镇国恪僖..

    13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十六 列传三

    ◎诸王二 △太祖诸子一 广略贝勒褚英子安平贝勒杜度、敬谨庄亲王尼堪、杜度子悫厚贝勒杜尔祜、贝子穆尔祜、恪僖贝子特尔祜、怀愍贝子萨弼 礼烈亲王代善子巽简亲王满达海、克勤郡王岳讬、硕讬、颖毅亲王萨哈璘、谦襄..

    8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十五 列传二

    ◎诸王一 △景祖诸子 武功郡王礼敦孙色勒 慧哲郡王额尔衮 宣献郡王斋堪 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显祖诸子 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子襄敏贝子务达海 庄亲王舒尔哈齐子阿敏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靖定贝勒费扬武 阿敏子温简贝子固尔..

    12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后妃 显祖宣皇后 继妃庶妃 太祖孝慈高皇后 元妃 继妃 大妃 寿康太妃太祖诸妃 太宗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敏惠恭和元妃 懿靖大贵妃 康惠淑妃太宗诸妃 世祖废后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 孝献皇后贞妃 淑惠妃世祖诸妃 ..

    11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交聘之典,春秋为盛。南北史本纪书交聘颇详。其时中土分裂,与列国之敌体相交,无以异也。宋与辽、金,岁贺正旦、贺生辰外,有泛使,今谓之专使。然皆事毕即行,不常驻。金史始有盟聘表。清..

    12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

    18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西周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敢、魏,今又攻秦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 周语中

    1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谗阋、侮人百里。’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郑在天..

    12 国语 2025-11-19
  • 卷二 贤明传

    卷二之一 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

    17 列女传 2025-11-19
  • 归田录卷二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谓)《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赵元昊二子:长曰佞令受,次曰谅祚。谅祚之母,尼也,..

    16 归田录 2025-11-19
  • 卷二 杂事第二

    昔者,唐虞崇举九贤,布之于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商汤用伊尹,而文武用太公闳夭,成王任周召,而海内大治,越裳重译,祥瑞并降,遂安千载。皆由任贤之功也。无贤臣,虽五帝三王,不能以兴。齐桓公得..

    20 新序 2025-11-19
  • 卷二二五 唐紀四十一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盡屠維協洽(己未)七月,凡五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曆九年(甲寅,公元七七四年) 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於京師。 澧朗鎮遏使楊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詔聽入朝。猷遂泝..

    2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二三 唐紀三十九

    起昭陽單閼(癸卯)七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十月,凡二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廣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羣臣上尊號曰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諸將討史朝義者進官階、..

    2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二二 唐紀三十八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盡昭陽單閼(癸卯)六月,凡二年有奇。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上元二年(辛丑,公元七六一年) 春,正月,癸卯,史思明改元應天。 張景超引兵攻杭州,敗李藏用將李彊於石夷門。孫待封自..

    18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二一 唐紀三十七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上章困敦(庚子),凡二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乾元二年(己亥,公元七五九年) 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築壇於魏州城北,自稱大聖燕王;以周摯為行軍司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

    2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九 唐紀三十五

    起柔兆涒灘(丙申)十月,盡強圉作噩(丁酉)閏月,不滿一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元載(丙申,公元七五六年)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旣。 上發順化,癸未,至彭原。 初,李林甫為相,諫官言事皆..

    2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八 唐紀三十四

    起柔兆涒灘(丙申)五月,至九月,不滿一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元載(丙申,公元七五六年) 五月,丁巳,炅衆潰,走保南陽,賊就圍之。太常卿張垍薦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徵吳王祇為太僕卿,以巨為..

    19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二一七 唐紀三十三

    起閼逢敦牂(甲午),盡柔兆涒灘(丙申)四月,凡二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十三載(甲午,公元七五四年) 春,正月,己亥,安祿山入朝。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上使召之..

    18 资治通鉴 2025-11-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