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道德经解读

21 量变质变规律

2025-08-29 11:41 古代文学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希:“听之不闻曰希”。大自然的语言虽然不能用耳朵听到,但它却能用事实讲话。

事实胜于雄辩,在事实面前,我们必定有所启发。所以,大自然的语言是至理之言。飘风:龙卷风。终朝:一早晨的时间。龙卷风来去匆匆,一般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长时间不过几个小时。暴风骤雨虽然来势凶猛,却不会超过一天就消失了。这种自然现象,虽天地所为,但不会长久。天地尚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

这一节旨在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要正视自己的力量,不能有激进行为,否则决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求道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欲求证大道,须作长期持之不懈地努力,既要有诚心,又要有恒心。行道也是这样,一切形式的激进行为都是背道而驰的。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决不是靠几个运动就能实现的。大搞暴风骤雨式的形式主义,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故从事于道者:

道者同于道,得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

所以,凡是从事于道的事业(悟道和行道)的人:所遵循的路线一定要合乎客观规律,应该得到的东西要随着正确思想的获得而获得,应该抛弃的东西也要随着错误观念的消失而消失。你的人生道路和大道保持一致,道也乐意接纳你;你所取得的成果合乎客观规律,成果也正是你乐意得到的;你所抛弃的东西合乎自然法则,那么失去的东西也正是你乐意失去的。

这一节是说,不论修道行道,思想意识必须和大道保持一致,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失去了必须失去的东西。合于道的成果要乐于得到,不合于道的事物要乐于抛弃。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能有得。得与失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

信不足,有不信。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衿者,不长。

“信不足,有不信”,是承上启下之句。有些从事于道的事业的人,在得与失之间心思不定,信心不足。“信不足”者,缺乏的是诚心;“有不信”者,是不顾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以下五句就是具体说明不信者的主观行为和结果。

企:用脚尖站着。虽有一时之高,但决不会持久。跨:跨大步行走。虽有一时之快,但是走不了多久必定要停下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不能顺其自然而急于求成,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自见者,不明:修道者存自我,则不能明于大道;行道者存自我,则丧失民心。

自是者,不彰:修道者自以为是,道的境界得不到彰显;行道者自以为是,施政方针就得不到推广。

自伐者,无功:修道者自我炫耀,没有功德;行道者自我炫耀,名利之心抵消了功德。

自矜者,不长:修道者骄傲自满,功力就不会长进;行道者骄傲自满,就不可能取得新的成就。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其:上文所列举的行为。物:代词,在经文中有多处出现,有多重含义,当区别对待。这里指常人。

这些行为,对从事于道的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多余的、无用的,因而也是有害的。对此,常人都会感到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采取这些方式。

本章揭示了量变质变规律,旨在说明,一切形式的主观、激进行为都是背道而驰的。只有遵循由量变质变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具有诚心和恒心,才能达到目的。

附:河上公、王弼本以“有不信”以上为一章,以下为一章,今从魏源本。盖前半部分从正面论述“从事于道者”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后半部分则从反面加以论证。

猜你喜欢

  • 02章 因循

    .comment {color:red;}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矣字依《治要》补)是故先王见不受禄者不臣,(原脱见字,据《长短经·是非篇》补)禄不厚者,不与..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1章 威德

    .comment {color:red;}天有明,不忧人之暗也;(原刻脱也字,依《治要》补,下句同)地有财,不忧人之贫也;圣人有德,不忧人之危也。(原刻危作厄,依《治要》改)天虽不忧人之暗,(原刻脱之字,依《治要》补)闢..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8章 药

    药者,杂治也。关尹子曰: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天既无可必者人,人无能必者事。惟去事离人,则..

    4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8章 筹

    筹者,物也。关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龟者,能于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7章 釜

    釜者,化也。关尹子曰:道本至无,以事归道者,得之一息;事本至有,以道运事者,周之百为。得道之尊者,可以辅世,得道之独者,可以立我。知道非时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为百年,能以百年为一日;知道非方之所能碍者..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6章 匕

    匕者,食也;食者,形也。关尹子曰:世之人,以我思异彼思彼思异我思分人我者,殊不知梦中人亦我思异彼思。彼思异我思,孰为我,孰为人。世之人,以我痛异彼痛彼痛异我痛分人我者,殊不知梦中人亦我痛异彼痛,彼痛异..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5章 鉴

    鉴者,心也。关尹子曰: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心蔽男一女者,一婬一鬼摄之;心蔽幽忧者,沈鬼摄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摄之;心蔽盟诅者,奇鬼摄之;心蔽药饵者,物鬼摄之。如是之鬼,或以陰为身,或以幽为身,或以风..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4章 符

    符者,一精一神魂魄也。关尹子曰:水可析可合,一精一无人也;火因膏因薪神,无我也。故耳蔽前后皆可闻,无人,智崇无人,一奇无人,冬凋秋物无人,黑不可变,无人,北寿无人,皆一精一。舌即齿,牙成言,无我,礼卑..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3章 极

    极者,尊圣人也。关尹子曰: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2章 柱

    柱者,建天地也。关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兆龟数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是知天地万物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一精一,合彼之一精一。两一精一相搏,而神应之..

    4 古代文学 2025-10-13
  • 01章 宇

    宇者,道也。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之,而啧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七卷 微明

    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内,知之粗不知之一精一,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之..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六卷 上德

    老子曰:主者,国之心也,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即百节皆乱,故其身治者,支体相遗也,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老子学于常枞,见舌而守柔,仰视屋树,退而目川,观影而知持后,故圣人曰无因循,常后而不先,譬若积薪燎..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五卷 道德

    文子问道。老子曰:学问不一精一,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不一精一不明,不深不达。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

    4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四卷 符言

    老子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天地而无表里,洞同覆盖而无所?,是故体道者,不怒不喜,其坐无虑,寝而不梦,见物而名,事至而应。老子曰:欲一尸一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

    4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三卷 九守

    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浑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一精一微为天,离而为四时,分而为陰陽,一精一气为人,粗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一精一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一精一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二卷 精诚

    老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列星朗,陰陽和,非有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陰陽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陰陽和,万物生矣。夫道者,藏一精一于内,栖神于心,静漠恬惔,悦穆胸中,廓然..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一卷 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泏泏,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

    4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八十一章

    【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 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一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信言不美..

    3 古代文学 2025-10-13
  • 第八十章

    【原文】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白话文】 所以,圣人掌握著欠债的存根,却不索取偿还。有德之人明潦欠债而已,并不追讨;无德 之人却是苛取搜刮,珠镏必较。上天之..

    4 古代文学 2025-10-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