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2 圣人之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凡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恶,凡指一切丑陋的事物。 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好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3 无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尚贤”是专制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实质就是“贤人政治”。贤人政治就是与“法治”相对立的“人治”。在专制..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4 不言之教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通“盅”,虚的意思。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 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5 众生平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狗。刍狗虽结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6 利他主义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自生:为自己谋生。 天地之所以长久,因为天地都不为自己谋生。天和地是对立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天因地而生,地因天而存。天地无私,故能天长地久。所以,无..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7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合乎道的意识、行为。几于道:接近于道或相似于道。 上善之人(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十性十。水的行为表现为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十宠十,始终停..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8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持:持有。盈之:充满且即将外溢。行十事之功在于持而不盈,倘若盈之,不如停下来不做。否则劳而无功反而有祸。 “持而盈之”,反映的是功事已到了一定限度。“不若其己”,要求主观愿望应符合..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09 抱朴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载负。细胞是灵的载体,色身是魂的载体。营魄:喻灵魂。营为先天之气,也即元气,为灵之本;魄为后天之气,为魂之本。灵生于先天,为十陰十神或元神;魂长于后天,为十陽十神或识神。婴..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10 以无为本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车轮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辐条。毂:车轮中心的孔型部件,外连辐条,内装车轴。无:指车轮中心的圆孔,是车轮的枢纽。当车的重力施加于车轴时,车轴就会通过轮毂均匀地分配给每..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11 反向思维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五色: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这里指代有形世界的颜色。五音: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这里指代有形世界的声音。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道德经解读 2025-08-28 -
12 贵民思想
十宠十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有惊恐之感,是因为有荣辱观念。有荣辱观念,是因为以自身为贵。以自身为贵,就是以大患为贵。以自身为贵,必生名利之心。有名利之心,必生贪争之念。有贪争之念,必有大患。“患”的字..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13 参玄悟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至诘,故混而为一。 这大概是老子于道境之中对人十体基因组直觉后的体悟。 夷:平坦无阻的意思。这是就基因组的能量场来说的。希:真实、珍贵..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14 有道之士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善为道者:在修道方面有造诣的人。微妙玄通:善为道者的功夫已进入识玄的境界,思想意识已经和大道相通。这样以来,他们就具有了奇妙的高深莫测的特异功能,以及一些不能为常人..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15 归根复命
致虚极,守静笃。 虚己以待物,虚魂以待灵。魂虚则灵实,魂静则灵动。虚极则自失,静笃则忘我。自失不等于忘我,自失是静坐中自我躯体在意念中消失,一切知觉全无,但自我意念还存在。忘我则是进入道的境界,自我意..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16 太上
太上,不知有之; 道的境界太高的人,不被周围的人们认识。 真正的得道高人,有着出神入化的功夫,但是他从不炫耀自己,即使你天天和他在一起,也不会认识他的真正面目,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道家弟子..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17 治国原则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大道:合乎自然规律的治身之道和治国之道。仁义:仁十爱十和正义,是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品德。智慧:人类特有的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也是区别于兽类的主要标志。 老子是体道..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18 圣凡有别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唯”和“阿”,都是表示应答的词语。“唯”表示尊敬的应答,相当于“是”。“阿”表示不尊敬的应答。只因语气不同,礼节上也就不..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19 智慧的源泉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瞳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品德完全可以根据他的目光作出判断,目光是心灵的折射。“惟道是从”,是说一个人的目光,完全显示了他对大道的体悟,也就是说,意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意识。..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 -
20 以诚为本
曲则全。 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 曲:弯曲、旋转。曲则全:弯曲、旋转求得全面认识。有人解释为委屈自己,顺从别人,从而得以保全自己。这种明哲保身,毫无原则的委屈而求权、求利的做法,是对人十性十的压抑和扭..
道德经解读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