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二十八 陳師道 范温 [1]

2025-08-30 15:59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人,年十六以文謁曾鞏,一見奇之,許其以文著,時人未之奇也。元祐中爲徐州教授,又爲太學博士,改潁州教授,罷歸,久之召爲秘書省正字。爲文師曾鞏,作詩自云學黄庭堅,至其高處,或謂過之。有《後山集》、《後山談叢》。陸游《跋後山居士詩話》云:《談叢》《詩話》皆可疑,《談叢》尚恐少時所作,《詩話》決非也。意者後山嘗有詩話而亡之,妄人竊其名爲此書耳。《四庫總目提要》亦云:今考其中于蘇軾、黄庭堅、秦觀,俱有不滿之詞,殊不類師道語。且謂蘇軾詞如教坊雷大使舞,極天下之工,而終非本色。案蔡絛《鐵圍山叢談》,稱雷萬慶宣和中以善舞隸教坊。軾卒于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師道亦卒於是年十一月,安能預知宣和中有雷大使,借爲譬況?其出於依託,不問可知矣。疑南渡後舊稿散佚,好事者以意補之耶。按《後山詩話》中數則,見《豫章集》,則書中之論,間出高手可知。《提要》云:法傳既久,不妨存備一家。其言甚允,今略記數則於後:

退之以文爲詩,子瞻以詩爲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惟秦七、黄九爾,唐諸人不迨也。

莊、荀皆文士而有學者,其《説劍》《成相》《賦篇》,與屈騷何異。揚子雲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詞艱。善爲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谷,風搏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子雲惟好奇,故不能奇也。

詩欲其好,則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蘇子瞻以新,黄魯直以奇。而子美之詩,奇常工易新陳,莫不好也。

寧拙毋巧,寧朴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詩文皆然。 [2]

張表臣《珊瑚鉤詩話》載後山之論,較爲可信,其言如次:

陳無己先生語余曰:今人愛杜甫詩,一句之内,至竊取數字以髣象之,非善學者。學詩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余曰:如何等是?曰:《冬日謁玄元皇帝廟》詩,叙述功德,反復外意,事核而理長;《閬中歌》辭致峭麗,語脈新奇,句清而體好:兹非立格之妙乎?《江漢》詩言乾坤之大,腐儒無所寄其身;《縛雞行》言雞蟲得失,不如兩忘而寓於道;兹非命意之深乎?《贈蔡希魯》詩云:身輕一鳥過。力在一過字;《徐步》詩云蕊粉上蜂鬚,功在一上字:兹非用字之精乎?學者體其格,高其意,煉其字,則自然有合矣。何必規規然髣象之乎!

山谷、後山二人,同爲江西派尊宿,乃考其議論,與其評騭古今得失者,山谷之言,往往自相違忤;《後山詩話》,雖有成書,然綴拾依附,自非定論。今欲知當時詩論宗旨,舍范温之説外,不易得也。

范温字元實, [3] 祖禹之子,秦觀之婿,學詩于黄庭堅,有《詩眼》,所述大抵多本師説,條緒井然。重以其人曾親聞東坡之議論,淮海之緒餘,其父亦北宋有數之名家,加之以好學深思,其有所得,不足怪也。然後世言者,於元實之論,往往忘之。

《詩眼》首先認定李、杜、韓三家之詩皆出建安,而其論建安之詩者尤確切。

建安詩辯而不華,質而不俚,風調高雅,格力遒壯,其言直致而少對偶,指事情而綺麗,得風雅騷人之氣骨,最爲近古者也。一變而爲晉宋,再變而爲齊梁。唐詩諸人,高者學陶、謝,下者學徐、庾,惟老杜、李太白、韓退之,早年皆學建安,晚乃各自變成一家耳。如老杜崆峒小麥熟人生不相見,《新安》《石壕》《潼關吏》《新婚》《垂老》《無家别》《夏日》《夏夜歎》,皆全體作建安語,今所存集,第一第二卷中頗多。韓退之孤臣昔放逐,《暮行河堤上》《重雲贈李觀》《江漢答孟郊》《歸彭城》《醉贈張秘書》《送靈師》《惠師》,並亦皆此體,但頗自加新奇。李太白亦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雜以鮑明遠體。東坡稱蔡琰詩筆勢似建安諸子。前輩皆留意于此,近來學者遂不講爾。

元實此説,大致得之山谷。山谷少時嘗因孫莘老之語,悟得老杜高雅大體。所謂高雅大體者,當從建安詩入也。元實又言老杜之詩,工拙相半,其語云:

老杜詩,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類如此。皆拙而無取,使其皆工,則峭急無古氣,如李賀之流是也。然後世學者當先學其工,精神氣骨皆在於此。如《望嶽》詩云齊魯青未了,《洞庭》詩云吴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語既高妙有力,而言東嶽與洞庭之大,無過於此。後來文士極力道之,終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望嶽》第二句如此,故先云岱宗夫如何?《洞庭》詩先如此,故後云: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使《洞庭》詩無前兩句而皆如後兩句,語雖健,終不工。《望嶽》詩無第二句,而曰岱宗夫如何?雖曰亂道可也。今人學詩,多得老杜平漫處,乃鄰女效顰耳。

此段言杜詩工拙相半,極有識,工處不易及,拙處尤不易及。《後山詩話》云寧拙毋巧,蓋有見也。《詩眼》又論綺麗風花云:

世俗喜綺麗,知文者能輕之。後生好風花,老大即厭之。然文章論當理與不當理耳,苟當於理,則綺麗風花,同入于妙,苟不當理,則一切皆爲長語。上自齊、梁諸公,下至劉夢得、温飛卿輩,往往以綺麗風花,累其正氣,其過在於理不足而詞有餘也。老杜云緑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亦極綺麗,其模寫景物,意自清切,所以妙絶古今。

元實之論杜詩,語皆深切著明,于老杜律詩所由出,言之亦詳。大旨云,自杜審言已自工詩,當時沈佺期、宋之問輩,同在儒館爲交遊,故老杜律詩佈置法度,全學沈佺期,更推廣集大成耳。此中言佈置法度處,皆得之山谷者。

宋初西崑體盛行一世,或謂西崑之流弊,使人厭讀麗詞,西江以粗勁反之,此言非也。江西派之與崑體,事雖殊途而情非冰炭,故山谷讀詩最愛唐彦謙,彦謙即以崑體得名者也。後此吕本中《紫微詩話》,亦屢稱義山,故《四庫總目提要》稱爲不主一格。研究宋詩流别者,於此點最易誤解,而實不容誤解者也。《詩眼》於義山《籌筆驛》,及《馬嵬》兩詩,分析評論,言之極細。其言云:

義山詩云: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爲護儲胥。簡書蓋軍中法令約束,言號令嚴明,雖千百年之後,魚鳥猶畏之也。儲胥蓋軍中藩籬,言忠義貫神明,風雲猶爲護其壁壘也。誦此兩句,使人凜然復見孔明風烈。至於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屬對親切,又自有議論,他人亦不及也。馬嵬驛唐詩尤多。義山云: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語既親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墮淚等字,而聞者爲之深悲。空聞虎旅傳宵鐸,無復雞人報曉籌,如親扈明皇,寫出當時物色意味也。此日六軍同駐馬,他時七夕笑牽牛,益奇。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温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元實極重義山,許爲高情遠意,温、李舊稱齊名,論中顯分優劣,蓋庭筠工於詞,不僅以詩擅名,力有所分,不能專意故也。又元實于柳子厚詩,亦深傾倒,其説蓋出於東坡。元實云:子厚詩尤深難識,前賢亦未推重,自老坡發明其妙,學者方漸知之。余嘗問人:柳詩何好?答曰:大抵皆好。又問:君愛何處?答云:無不愛者。便知不曉矣!識文章者。當如禪家有悟門。夫法門百千差别,要須自一轉語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須先悟得一處,乃可通其他妙處。

山谷每見後學,即以文章佈置命意曲折告之,故元實於此所下工夫極深,分析《堯典》、韓退之《原道》,及杜子美《贈韋見素》詩等共三篇,皆絲絲入扣,而結之曰:自古有文章便有佈置,講學之士,不可不知也。又於命意一層,分别言之曰:

詩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如老杜上韋見素詩,佈置如此,是一篇命意也。至其道遲遲不忍去之意,則曰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其道欲與見素别,則曰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此句中命意也。蓋如此然後頓挫高雅。

惟其注重命意,故論東坡則曰:東坡作文,工於命意,必超然獨立於衆人之上。又曰:世俗所謂樂天《金針集》,殊鄙淺,然其中有可取者。煉句不如煉意,非老于文學不能道此。又云煉字不如煉句,則未安也,好句須要好字。此語足見其對於煉句似不甚措意,然元實稱句中當無虚用字,又稱句法不當重疊,則非概行忽視可知。至其對於用事,則云:

有意用事,有語用事。李義山海外徒聞更九州,其意則用楊妃在蓬萊山,其語則用鄒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後深穩健麗。

江西派對於煉字,特爲重視,故山谷言句中眼,潘邠老言響字,吕本中言字字活則字字響,迄至方回對於詩中眼,尤爲注意,此二百年中江西派之議論雖屢變,獨其對於煉字,則始終一貫,未有或違者也。范元實於此亦言。

李太白云吴姬壓酒唤客嘗,見新酒初熟江南風物之美,工在壓字。老杜《畫馬》詩戲拈秃筆掃驊騮,初無意於畫,偶然天成,工在拈字。柳詩汲井漱寒齒,工在汲字。工部又有所喜用字,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兩三人,吹面受和風,輕燕受風斜,受字皆入妙。老坡尤愛輕燕受風斜,以謂燕迎風斜飛,乍前乍却,非受字不能形容也。至於能事不受相迫促,莫受二毛侵,雖不及前句警策,要自穩愜爾。

元實又舉同時人之詩,如九十行帶索,榮公老無依,爲之解曰:榮啓期事近出《列子》,不言榮公可知,九十則老可知,行帶索則無依可知,此五字皆贅也。其他所舉如此類者尚衆,非特塵俗之言當去,即無益之語亦當去,煉字至此,嘆觀止矣。元實之言大抵得之山谷,故覼縷述之如此。

* * *

[1] 前兩次講義本節皆題《後山詩話及范仲温》,首云《後山詩話》題稱陳師道撰。

[2] 1933年講義下云:右論文章好奇則不能奇之説,大指與張文潛《答李推官書》仿佛,稱喻江河,尤與張説相同。至於尚論詩文,推崇拙樸,此爲當時江西派之恒論,語亦有見。《提要》認爲可取者在此。又書中論文云:余以古文爲三等,周爲上,七國次之,漢爲下。周之文雅;七國之文壯偉,其失騁;漢之文華贍,其失緩。東漢而下無存焉。其言皆故爲高論,未知出於何人也。

[3] 范温,前兩次講義均作范仲温。1933年講義批:《鐵圍山叢談》作范温。《東都紀略》作仲温。據《宋史》祖禹有子沖字元質,則應作温。應作温,見王明清《揮麈録餘話》卷二。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

    郗鉴 僧契虚--------------------------------------------郗鉴荥阳郑曙,著作郎郑虔之弟也。博学多能,好奇任侠。尝因会客,言及人间奇事。曙曰:“诸公颇读《晋书》乎?见太尉郗鉴事迹否?《晋书》虽言其人死,今..

    11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八    政术部二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立政二○立政二君臣立政「书○今案见政序陈俞本改君臣作明王非是」安民立政「周书○今案见周书謚法解」璿璣七政「书○今案见古文尧典」洪范八政「周书○今案见书洪范」乃施典於邦国..

    10 北堂书钞 2025-10-03
  • 卷第二十八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二十八 续藁二十五碑勅赐康里氏先茔碑康里氏三叶疏王封者六人践相位者四人咸有石章以纪勲徳而其茔域在京城和义门之外者頋未有以表于封树至正八年冬十一月十有二日 皇帝御眀仁殿中书宰臣用今大司农..

    34 金华黄先生文集 2025-09-13
  •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八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二甘石星经〈四辅 六甲 钩陈 天皇 柱下 尚书 内厨 天床 北斗 华盖 五帝座 御女 天柱 女史 阴德 大理 辅星 内阶 文昌 三公 天棓 天枪 传舍 天厨 天一 太一 天牢 角宿 天理 执法 太阳守 相 ..

  • 坤舆典第二十八卷

    水部纪事《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漾而不息,于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瑞应图》:共工氏受水瑞,百官师长以水为号。《书经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2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7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4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