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纪昀

卷首四 门目

2025-09-02 18:2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 经部一

※易类一

卷二 经部二

※易类二

卷三 经部三

※易类三

卷四 经部四

※易类四

卷五 经部五

※易类五

卷六 经部六

※易类六

卷七 经部七

※易类存目一

卷八 经部八

※易类存目二

卷九 经部九

※易类存目三

卷十 经部十

※易类存目四

卷十一 经部十一

※书类一

卷十二 经部十二

※书类二

卷十三 经部十三

※书类存目一

卷十四 经部十四

※书类存目二

卷十五 经部十五

※诗类一

卷十六 经部十六

※诗类二

卷十七 经部十七

※诗类存目一

卷十八 经部十八

※诗类存目二

卷十九 经部十九

※礼类一 周礼  

卷二十 经部二十

※礼类二 仪礼  

卷二十一 经部二十一

※礼类三 礼记  

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

※礼类四 三礼通义 通礼 杂礼书  

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

※礼类存目一 周礼 仪礼  

卷二十四 经部二十四

※礼类存目二 礼记  

卷二十五 经部二十五

※礼类存目三 三礼通义 通礼 杂礼书  

卷二十六 经部二十六

※春秋类一

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

※春秋类二

卷二十八 经部二十八

※春秋类三

卷二十九 经部二十九

※春秋类四

卷三十 经部三十

※春秋类存目一

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

※春秋类存目二

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

※孝经类

※孝经类存目

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

※五经总义类

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

※五经总义类存目

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

※四书类一

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

※四书类二

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

※四书类存目

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

※乐类

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

※乐类存目

卷四十 经部四十

※小学类一 训诂  

卷四十一 经部四十一

※小学类二 字书  

卷四十二 经部四十二

※小学类三 韵书  

卷四十三 经部四十三

※小学类存目一 训诂 字书  

卷四十四 经部四十四

※小学类存目二 韵书  

卷四十五 史部一

※正史类一

卷四十六 史部二

※正史类二

※正史类存目

卷四十七 史部三

※编年类

卷四十八 史部四

※编年类存目

卷四十九 史部五

※纪事本末类

※纪事本末类存目

卷五十 史部六

※别史类

※别史类存目

卷五十一 史部七

※杂史类

卷五十二 史部八

※杂史类存目一

卷五十三 史部九

※杂史类存目二

卷五十四 史部十

※杂史类存目三

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诏令奏议类 诏令 奏议  

卷五十六 史部十二

※诏令奏议类存目 诏令 奏议  

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

※传记类一 圣贤 名人 总录上  

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

※传记类二 总录下 杂录  

卷五十九 史部十五

※传记类存目一 圣贤 名人上  

卷六十 史部十六

※传记类存目二 名人下  

卷六十一 史部十七

※传记类存目三 总录上  

卷六十二 史部十八

※传记类存目四 总录中  

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

※传记类存目五 总录下  

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传记类存目六 杂录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

※史钞类存目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载记类

※载记类存目

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

※时令类

※时令类存目

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

※地理类一 总志 都会郡县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类二 河渠 边防  

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

※地理类三 山川 古迹 杂记  

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

※地理类四 游记 外记  

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

※地理类存目一 总志  

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

※地理类存目二 都会郡县上  

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

※地理类存目三 都会郡县下  

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

※地理类存目四 河渠 边防  

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地理类存目五 山川  

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

※地理类存目六 古迹 杂记  

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

※地理类存目七 游记 外记  

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

※职官类

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职官类存目

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

※政书类一 通制  

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

※政书类二 典礼 邦计 军政 法令 营建  

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

※政书类存目一 通制 典礼  

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

※政书类存目二 邦计 军政 法令 营建  

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

※目录类一 经籍  

卷八十六 史部四十二

※目录类二 金石  

卷八十七 史部四十三

※目录类存目 经籍 金石  

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

※史评类

卷八十九 史部四十五

※史评类存目一

卷九十 史部四十六

※史评类存目二

卷九十一 子部一

※儒家类一

卷九十二 子部二

※儒家类二

卷九十三 子部三

※儒家类三

卷九十四 子部四

※儒家类四

卷九十五 子部五

※儒家类存目一

卷九十六 子部六

※儒家类存目二

卷九十七 子部七

※儒家类存目三

卷九十八 子部八

※儒家类存目四

卷九十九 子部九

※兵家类

卷一百 子部十

※兵家类存目

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

※法家类

※法家类存目

卷一百二 子部十二

※农家类

※农家类存目

卷一百三 子部十三

※医家类一

卷一百四 子部十四

※医家类二

卷一百五 子部十五

※医家类存目

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

※天文算法类一 推步  

卷一百七 子部十七

※天文算法类二 算书  

※天文算法类存目 推步 算书  

卷一百八 子部十八

※术数类一 数学 占候  

卷一百九 子部十九

※术数类二 相宅相墓 占卜 命书相书 阴阳五行 

卷一百十 子部二十

※术数类存目一 数学 占候  

卷一百十一 子部二十一

※术数类存目二 相宅相墓 占卜 命书相书 阴阳五行 杂技术 

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

※艺术类一 书画上  

卷一百十三 子部二十三

※艺术类二 书画下 琴谱 篆刻 杂技  

卷一百十四 子部二十四

※艺术类存目 书画 琴谱 篆刻 杂技  

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

※谱录类 器用 食谱 草木虫鱼 杂物  

卷一百十六 子部二十六

※谱录类存目 器用 食谱 草木虫鱼 杂物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杂家类一 杂学  

卷一百十八 子部二十八

※杂家类二 杂考上  

卷一百十九 子部二十九

※杂家类三 杂考下  

卷一百二十 子部三十

※杂家类四 杂说上  

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三十一

※杂家类五 杂说中  

卷一百二十二 子部三十二

※杂家类六 杂说下  

卷一百二十三 子部三十三

※杂家类七 杂品 杂纂 杂编  

卷一百二十四 子部三十四

※杂家类存目一 杂学上  

卷一百二十五 子部三十五

※杂家类存目二 杂学下  

卷一百二十六 子部三十六

※杂家类存目三 杂考  

卷一百二十七 子部三十七

※杂家类存目四 杂说上  

卷一百二十八 子部三十八

※杂家类存目五 杂说中  

卷一百二十九 子部三十九

※杂家类存目六 杂说下  

卷一百三十 子部四十

※杂家类存目七 杂品  

卷一百三十一 子部四十一

※杂家类存目八 杂纂上  

卷一百三十二 子部四十二

※杂家类存目九 杂纂中  

卷一百三十三 子部四十三

※杂家类存目十 杂纂下  

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四十四

※杂家类存自十一 杂编  

卷一百三十五 子部四十五

※类书类一

卷一百三十六 子部四十六

※类书类二

卷一百三十七 子部四十七

※类书类存目一

卷一百三十八 子部四十八

※类书类存目二

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

※类书类存目三

卷一百四十 子部五十

※小说家类一 杂事上  

卷一百四十一 子部五十一

※小说家类二 杂事下  

卷一百四十二 子部五十二

※小说家类三 异闻 琐语  

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

※小说家类存目一 杂事  

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

※小说家类存目二 异闻 琐语  

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

※释家类

※释家类存目

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类

卷一百四十七 子部五十七

※道家类存目

卷一百四十八 集部一

※楚辞类

※楚辞类存目

※别集类一

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

※别集类二

卷一百五十 集部三

※别集类三

卷一百五十一 集部四

※别集类四

卷一百五十二 集部五

※别集类五

卷一百五十三 集部六

※别集类六

卷一百五十四 集部七

※别集类七

卷一百五十五 集部八

※别集类八

卷一百五十六 集部九

※别集类九

卷一百五十七 集部十

※别集类十

卷一百五十八 集部十一

※别集类十一

卷一百五十九 集部十二

※别集类十二

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

※别集类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集部十四

※别集类十四

卷一百六十二 集部十五

※别集类十五

卷一百六十三 集部十六

※别集类十六

卷一百六十四 集部十七

※别集类十七

卷一百六十五 集部十八

※别集类十八

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

※别集类十九

卷一百六十七 集部二十

※别集类二十

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别集类二十一

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别集类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 集部二十三

※别集类二十三

卷一百七十一 集部二十四

※别集类二十四

卷一百七十二 集部二十五

※别集类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三 集部二十六

※别集类二十六

卷一百七十四 集部二十七

※别集类存目一

卷一百七十五 集部二十八

※别集类存目二

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

※别集类存目三

卷一百七十七 集部三十

※别集类存目四

卷一百七十八 集部三十一

※别集类存目五

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

※别集类存目六

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别集类存目七

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

※别集类存目八

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五

※别集类存目九

卷一百八十三 集部三十六

※别集类存目十

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别集类存目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集部三十八

※别集类存目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集部三十九

※总集类一

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

※总集类二

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总集类三

卷一百八十九 集部四十二

※总集类四

卷一百九十 集部四十三

※总集类五

卷一百九十一 集部四十四

※总集类存目一

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

※总集类存目二

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

※总集类存目三

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

※总集类存目四

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

※诗文评类一

卷一百九十六 集部四十九

※诗文评类二

卷一百九十七 集部五十

※诗文评类存目

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

※词曲类一 词集上  

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

※词曲类二 词集下  

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

※词曲类存目

图书目录。又名《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正总裁是乾隆第六子永瑢,实际编纂则以纪昀为主。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图书目录。是于编纂《四库全书》时,将著录的图书撰写出提要另行汇编而成。共收录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每种书写一篇提要,卷首有圣谕,有表文、职名、凡例,载有全书的撰写过程及编写体例;下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其中经部分十类,附子目九个;史部分十五类,附子目二十六个;子部分十四类,附子目二十六个;集部分五类,附子目五个,共六十二个子目。每部有总叙,各类有小序,子目间有按语,可以说明各种学术思想的渊源、流派、相互关系及划分类目的理由。由于每种书目下都有提要、作者生平、著述渊源、著录卷数、版本、内容评论,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乾隆以前历代的经籍,对后世学者了解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有重要帮助,因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清代有多种版本。现通用有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影印的武英殿本,附有《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及《四库书目索引》,另有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附有《四角号码人名、书名索引》;1965年中华书局影印了浙江翻刻武英殿本,改名《四库全书总目》,是目前的最佳本。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

    ○政书类存目一△《杜氏通典详节》·四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知何人所编。验其版式,犹宋时麻沙刻本。所列引用诸儒姓氏,止于吕祖谦、陈傅良、叶适三人,皆注有“文集见行”字,则南宋人所为也。于《杜氏通典》..

  • 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

    ○政书类二△《汉官旧仪》·一卷、《补遗》·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永乐大典》载《汉官旧仪》一卷,不着撰人名氏。考梁刘昭注《续汉书·百官志》,引用《汉官仪》则曰应劭,引用《汉旧仪》则不着其名。《隋书·经..

  • 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

    ○政书类一志艺文者有故事一类。其间祖宗创法,奕叶慎守,是为一朝之故事;后鉴前师,与时损益者,是为前代之故事。史家着录,大抵前代事也。《隋志》载《汉武故事》,滥及稗官。《唐志》载《魏文贞故事》,横牵家传..

  • 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职官类存目△《历代铨政要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宋杨亿撰。亿字大年,浦城人。雍熙初,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天禧中,官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

  • 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

    ○职官类前代官制,史多着录,然其书恒不传。《南唐书·徐锴传》称:“后主得齐职制,其书罕觏,惟锴知之。今亦无举其名者。世所称述《周官》外,惟《唐六典》最古耳。”盖建官为百度之纲,其名品职掌,史志必撮举大..

  • 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

    ○地理类存目七△《古今游名山记》·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何钅堂撰。钅堂有《括苍汇记》,已着录。是书采史志文集所载游览之文,以类编辑。首为《总录》三篇,曰《胜记》,曰《名言》,曰《类考》。次记两京各..

  • 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

    ○地理类存目六△《大涤洞天记》·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旧本题元邓牧撰。(案,牧以宋人入元,不仕而卒,据陶潜书晋之例,当仍题宋人,今特据旧本所题书之。)核其书,即牧所撰《洞霄图志》内《宫观》、《山水》..

  • 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地理类存目五△《龙虎山志》·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元明善撰,明张国祥续修。明善字复初,清河人。以浙东使者荐,为学正。擢太子文学,历翰林学士,谥文敏,事迹具《元史》本传。国祥则嗣封真人也。是书乃皇庆..

  • 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

    ○地理类存目四△《河源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元潘昂霄撰。昂霄字景樑,号苍崖,济南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谥文僖。是书纪世祖至元十七年遣笃什西溯河源至星宿海事,末有元统中柯九思跋。《元史》已全录其..

  • 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

    ○地理类存目三△《吴兴掌故集》·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献忠撰。献忠字伯臣,一号长谷,华亭人。嘉靖乙酉举人,官奉化县知县。《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徵明传》中。是编乃其寓居湖州时所作,分类十三,曰《..

  • 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

    ○地理类存目二△《成化山西志》·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着撰人名氏。考国朝雍正甲寅宜兴储大文所纂《山西志》,云旧志成于成化甲午,督学佥事胡谧创修,则此本为胡谧所撰矣。其后有嘉靖周斯盛志,万历李维桢志..

  • 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

    ○地理类存目一△《华阳宫纪事》·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宋僧祖秀撰。祖秀,蜀人。靖康元年闰十一月汴京陷时,随都人避兵艮岳,因纪其邱壑池馆之胜。叙述极详,末归其过于朱勔、梁师成,而推原祸本于蔡京。王偁《..

  • 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

    ○地理类四△《游城南记》·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张礼撰。礼字茂中,浙江人。元祐元年与其友楚人陈微明游长安城南,访唐代都邑旧址,因作此记,而自为之注。凡门坊、寺观、园囿、村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

  • 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

    ○地理类三△《南岳小录》·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唐道士李冲昭撰。卷首有自序,称“弱年悟道,近岁依师。洎临岳门,频访灵迹。遍阅古碑及《衡山图经》、《湘中记》,仍致诘于师资、长者、岳下耆年。或得一事,旋..

  •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类二△《水经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后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官至御史中尉,事迹具《魏书·酷吏传》。自晋以来,注《水经》者凡二家:郭璞注三卷,杜佑作《通典》时犹见之。今惟道元所注存。《..

  • 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

    ○地理类一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

  • 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

    ○时令类《尧典》首授时,舜初受命,亦先齐七政。后世推步测算,重为专门,已别着录。其本天道之宜以立人事之节者,则有时令诸书。孔子考献徵文,以《小正》为尚存夏道。然则先王之政,兹其大纲欤?后世承流,递有撰..

  •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载记类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僣撰,久已无存。存于今者,大..

  •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帝魁以后书,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取百篇。此史钞之祖也。《宋志》始自立门。然《隋志·杂史类》中有《史要》十卷,注“汉桂阳太守卫飒撰,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又有《三史略》二十卷,吴太子太..

  • 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传记类存目六△《西征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卢襄撰。襄字赞元。观其《自序》,盖衢州人。此书载于《锦绣万花谷前集》之末,不知何人抄出别行。乃襄赴京春试时纪行之作。末题“庚辰仲春元日”。案北宋凡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