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纪昀

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

2025-09-03 17:3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地理类存目一

△《华阳宫纪事》·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僧祖秀撰。祖秀,蜀人。靖康元年闰十一月汴京陷时,随都人避兵艮岳,因纪其邱壑池馆之胜。叙述极详,末归其过于朱勔、梁师成,而推原祸本于蔡京。王偁《东都事略》全载之。此本盖即从偁书录出也。

△《艮岳记》·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张淏撰。淏有《会稽续志》,已着录。是书取徽宗御制《艮岳记》及蜀僧祖秀所作《华阳宫记》,各摭其略。首叙朱勔扰民之事,又称越十年,金人南侵,台榭宫室,悉皆拆毁,官不能禁。其大意亦与祖秀同耳。

△《故宫遗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萧洵撰。洵,庐陵人。洪武初,为工部郎中。奉命毁元故宫,因记其制度。洵后为湖州长兴令,欲刊未果,其本归于吕山高氏家。洪武丙子,松陵吴节从高氏钞传。万历中,武进赵琦美得之,以张浙门家钞本互校,因行于世。其书序次典核,朱彝尊《日下旧闻》全载之,故今不重录焉。

──右“地理类”宫殿疏之属,三部、三卷,皆附《存目》。

△《新定九域志》·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此书与宋王存等所撰《元丰九域志》文并相同,惟府州军监县下多出《古迹》一门。详略失宜,视原书颇为芜杂。盖即晁公武《读书志》所云新本,朱彝尊跋以为是民间流行之书者也。首卷四京及京东东路俱已阙,次卷亦有讹脱。彝尊曾见昆山徐氏家藏宋椠本,所纪阙文,与此本同。盖即从徐氏录出者。张淏《云谷杂记》称,南渡后闽中刻《九域志》,误改睦州为严州。今检毛晋家影钞《九域志》旧本,“睦”字未改,而此本则已作“严州”。足知其出于南宋闽中刊本,而《古迹》一门当即其时坊贾所增入矣。王士祯《居易录》载,所见《九域志》与此本合,而误以为即元丰经进之书,则亦未见王存原本也。

△《历代地理指掌图》·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宋苏轼撰。始自帝喾,迄于宋代,为图凡四十有四。前有序,后有总论。其序云据《元丰九域志》,然书中乃有建炎二年改江宁为建康府,绍兴三十二年升洪州为隆兴府诸语。案费衮《梁溪漫志》曰:“今世所传《地理指掌图》,不知何人所作。其考究精详,诠次有法,上下数千百年,一览而尽,非博学洽闻者不能为,自足以传远。然必托之东坡,其序亦云东坡所为。观其文浅陋,乃举子对策手段,东坡安有此语!最后有本朝升改废置州郡一图,乃有崇宁以后迄于建炎、绍兴所废置者,此岂出于东坡之手哉”云云。则此书之伪,南宋人固已言之,而流传刊本仍题轼名。刊胡安国《春秋传》者,皆摘其列国一图为冠,亦仍题曰东坡,谬之甚矣。其书虽简明,而疏略殊甚。费衮所称,殊为过当,亦不足据也。

△《寰宇通衢》·一卷(内府藏本)

明洪武中官撰。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曰:“《寰宇通衢》一卷,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书成。先是,太祖以舆地之广,不可无书以纪之。乃命翰林儒臣以天下道里之数,类编为书。其方隅之目有八。”所言皆与此本合。

△《舆图记叙》·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桂萼撰。萼有《桂文襄奏议》,已着录。是编即嘉靖八年为大学士时所上。首为《总图》,次则两京十三省各为一图,附以《四夷图》。但略具兵马钱粮之总数,并府州县卫之名亦不具列。所述利病,亦皆敷衍之词。其《奏进疏》乃称,披此图如祖宗之亲历地方者然。而世宗批答,亦称其明白要切,具见体国经济。皆不可解也。

△《志略》·十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廖世昭撰。世昭,福建怀安人。正德丁丑进士,官国子监博士。是书首题南京兵部武库司刊行,盖当时官本。前载《周礼·职方氏·九州》全文,其后每省为一图,而终以《四裔各略》。载其沿革、山川、人物、古迹、土产,舛讹阙略。殊无可观。其《四裔》一卷,传闻附会,尤多失真,地志中之最劣者也。

△《皇舆考》·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张天复撰。天复号内山,山阴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事迹附见《明史·文苑传》其子元忭传中。是书取闽本《志略》稍加润饰。其自序云:“文襄桂公《舆地图志》、宫谕念庵罗公《广舆图》、司马许公《九边论》,词约而事该。故往往引三家之说冠于篇端。”文襄桂公者桂萼,念庵罗公者罗洪先,司马许公者许论也。其大意在规《明一统志》之失,但贪列人物,依然挂一漏万。至若四至八到,郡县沿革,皆略而不详,未为善本。

△《图注水陆路程途》·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黄汴撰。汴不知何许人。是书前列南北二京及各省路途,后序道路分合,里数远近。其山川夷险,亦言之颇详。书成于隆庆四年,而犹载广东至安南驿路。盖未弃交趾以前所设站也。

△《郡县释名》·二十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着录。其书以郡县地名一一诠释其文义,交义可通则略为训诂。如福州则云取百顺之名,永清则云取边境永清之类,皆固陋之甚。至不可解者则置而不言,亦何取于释名乎?

△《目营小辑》·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陆化熙撰。化熙有《诗通》,已着录。是书以十三省布政司为纲,系以所属府州县卫所。凡土贡之宜、盐课之增损、屯田之税钞,悉随地诠叙。至太仆寺、行太仆寺并各苑马寺监马数增耗,及边关堡寨之废置、武弁员额驻屯之处,多有《明会典》所未载者。前有自序,题辛酉仲夏。辛酉为天启元年,而书中永平府条下有“天启五年八月现在官兵十一万七千八十六员名,马骡驼牛五万三千八百五十二匹只”,及所支月饷之数。则序作于辛酉,书成又在乙丑后矣。其曰“目营”者,自序谓取“目若营四海”之意。盖亦有志时务者也。

△《舆地名胜志》·一百九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曹学佺撰。学佺有《易经通论》,已着录。学佺以博洽闻,着述甚富。是书则由杂采而成,颇无伦次,时亦舛讹。又多不着出典,未为善本。

△《今古舆地图》·(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首列《明一统图》,由明溯元,层累而上,至帝喾九州,凡为图五十。又别为《古今区域总要》、《历代山名》、《历代水名》、《辰次分野》、《列国分野》、《天象分野》、《山河两戒》八图。共图五十有八,凡明郡县用墨书,而历代沿革异同俱以五色笔界画细注,又各附说于图中。考钱曾《读书敏求记》曰:“《古今舆地图》二卷,起帝喾九州至元末群雄,悉以明朝区域为总要,复以朱界其间,标举历代地理于上。凡古今山水名,及一行山河两戒咸载焉。”据其所言,与此本合。惟曾云二卷,此不分卷。曾云起帝喾九州至元末群雄,此起元末群雄至帝喾九州为小异。盖此书本无卷数,曾所藏盖以篇页稍繁分为二册,故以二卷着录。又每页各自为图,不相联属。装潢者以时代先后叙之,故始自帝喾耳。然书名“今古”,不名“古今”,是自后溯前之明证。图旁亦细注某图第几字,则曾所藏本为误移其次序审矣。其书于明代郡县不能计里开方,又不能上测经纬二度,其方向皆在影响之间。根柢先已不确,历代沿革遂皆从之而移。曾以谢庄《左传图》比之,非其伦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着录。是书盖杂取天下府州县志书,及历代奏疏文集并明代实录,辑录成编。其中采掇旧文,同异兼收,间有矛盾之处。编次亦绝无体例,盖未成之稿本也。

△《增订广舆记》·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蔡方炳撰。方炳字九霞,号息关,昆山人。明山西巡抚懋德之子也。是编因明陆应旸《广舆记》而稍删补之。大抵钞撮《明一统志》,无所考正。自列其父于《人物》中,亦乖体例。懋德不愧于人物,宜待天下后世记之,不可出自方炳。方炳自作家传,亦无不可,特不可载于舆记也。

△《阅史津逮》·(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约淳撰。约淳字博成,馀姚人。顺治辛丑进士,官泰安县知县。是书以阅史不谙地理,无由识其形势,乃考订往牒,正其舛讹,各绘以图。前有自序,称首《禹贡》,从其朔也;《职方》所载,代有殊名,作《历代疆域图》十有一;海寓瓜分,英雄角逐,作《历代割据图》八;行台分建,元创明因,作《省会图》十有七;玉门西限,长城北起,作《九边图》十有一;羌人毕至,百粤胥通,作《镇番图》二,《镇蛮图》三;神京都燕,输将及焉,作《漕河》、《海运图》各一;古河北播,今通淮泗,作《黄河图》一;文命四敷,明堂咸享,作《域外图》九;既有省会,必详分野,作《天文图》一。今考其《省会图》内有北直隶、南直隶等图,福建省图尚无台湾、澎湖。盖成于明之末年,入国朝未及改修云。

△《历代舆地徵信编残本》·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钱邦寅撰。邦寅字驭少,丹徒人。是编成于雍正中。前无总目,不知原本卷帙几何。此所存残稿题曰《前集》,自第一卷至第四卷,叙历代疆域分合。第五卷至第六卷之上半,为形胜纪略。第六卷之下半为水道纪略。以下则全佚焉。其考据议论,亦颇博辨。而脱落断烂,即此所存之六卷已不尽可读矣。

△《山河两戒考》·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徐文靖撰。文靖有《禹贡会笺》,已着录。星野之说,见于《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郑康成注云:大界则九州,州中诸国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如郑氏所言,以九州为大限,而诸国地域远于国都者,其上应之星自不得尽同。是星野不主列国而主乎其地。《汉书·地理志》于汉时郡县略着梗概。至唐而僧一行又据山河以分,于义尤近。然其说有云,魏徙大梁则西河合于东井,秦拔宜阳而上党入于舆鬼。彼此迁就,益涉支离。特其文辞综博,足以自达所见。故后代言分野者悉宗之。文靖广采群书以为之注,此八卷是也。自卷九至卷十四则文靖所续补,亦引群书为之注。自汉以降,星野之书已亡。说者徒就《春秋内外传》,以其所及,推其所不及。牵合附会,皆所不免。是书虽详于考古,不涉占验,然博引曲证,以资谈论则可,于实用毫无所当也。

△《古今约说》·(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邵元龙编。自署曰古九峰,盖松江人也。其书节钞古今舆地故实诗文,排辑成编,漫无体例。兼有涂乙空阙处,犹未完之稿也。

──右“地理类”总志之属,十七部、四百三十七卷,内三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图书目录。又名《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正总裁是乾隆第六子永瑢,实际编纂则以纪昀为主。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图书目录。是于编纂《四库全书》时,将著录的图书撰写出提要另行汇编而成。共收录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每种书写一篇提要,卷首有圣谕,有表文、职名、凡例,载有全书的撰写过程及编写体例;下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其中经部分十类,附子目九个;史部分十五类,附子目二十六个;子部分十四类,附子目二十六个;集部分五类,附子目五个,共六十二个子目。每部有总叙,各类有小序,子目间有按语,可以说明各种学术思想的渊源、流派、相互关系及划分类目的理由。由于每种书目下都有提要、作者生平、著述渊源、著录卷数、版本、内容评论,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乾隆以前历代的经籍,对后世学者了解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有重要帮助,因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清代有多种版本。现通用有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影印的武英殿本,附有《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及《四库书目索引》,另有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附有《四角号码人名、书名索引》;1965年中华书局影印了浙江翻刻武英殿本,改名《四库全书总目》,是目前的最佳本。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

    ○政书类存目一△《杜氏通典详节》·四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知何人所编。验其版式,犹宋时麻沙刻本。所列引用诸儒姓氏,止于吕祖谦、陈傅良、叶适三人,皆注有“文集见行”字,则南宋人所为也。于《杜氏通典》..

  • 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

    ○政书类二△《汉官旧仪》·一卷、《补遗》·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永乐大典》载《汉官旧仪》一卷,不着撰人名氏。考梁刘昭注《续汉书·百官志》,引用《汉官仪》则曰应劭,引用《汉旧仪》则不着其名。《隋书·经..

  • 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

    ○政书类一志艺文者有故事一类。其间祖宗创法,奕叶慎守,是为一朝之故事;后鉴前师,与时损益者,是为前代之故事。史家着录,大抵前代事也。《隋志》载《汉武故事》,滥及稗官。《唐志》载《魏文贞故事》,横牵家传..

  • 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职官类存目△《历代铨政要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宋杨亿撰。亿字大年,浦城人。雍熙初,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天禧中,官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

  • 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

    ○职官类前代官制,史多着录,然其书恒不传。《南唐书·徐锴传》称:“后主得齐职制,其书罕觏,惟锴知之。今亦无举其名者。世所称述《周官》外,惟《唐六典》最古耳。”盖建官为百度之纲,其名品职掌,史志必撮举大..

  • 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

    ○地理类存目七△《古今游名山记》·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何钅堂撰。钅堂有《括苍汇记》,已着录。是书采史志文集所载游览之文,以类编辑。首为《总录》三篇,曰《胜记》,曰《名言》,曰《类考》。次记两京各..

  • 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

    ○地理类存目六△《大涤洞天记》·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旧本题元邓牧撰。(案,牧以宋人入元,不仕而卒,据陶潜书晋之例,当仍题宋人,今特据旧本所题书之。)核其书,即牧所撰《洞霄图志》内《宫观》、《山水》..

  • 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地理类存目五△《龙虎山志》·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元明善撰,明张国祥续修。明善字复初,清河人。以浙东使者荐,为学正。擢太子文学,历翰林学士,谥文敏,事迹具《元史》本传。国祥则嗣封真人也。是书乃皇庆..

  • 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

    ○地理类存目四△《河源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元潘昂霄撰。昂霄字景樑,号苍崖,济南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谥文僖。是书纪世祖至元十七年遣笃什西溯河源至星宿海事,末有元统中柯九思跋。《元史》已全录其..

  • 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

    ○地理类存目三△《吴兴掌故集》·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献忠撰。献忠字伯臣,一号长谷,华亭人。嘉靖乙酉举人,官奉化县知县。《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徵明传》中。是编乃其寓居湖州时所作,分类十三,曰《..

  • 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

    ○地理类存目二△《成化山西志》·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着撰人名氏。考国朝雍正甲寅宜兴储大文所纂《山西志》,云旧志成于成化甲午,督学佥事胡谧创修,则此本为胡谧所撰矣。其后有嘉靖周斯盛志,万历李维桢志..

  • 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

    ○地理类四△《游城南记》·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张礼撰。礼字茂中,浙江人。元祐元年与其友楚人陈微明游长安城南,访唐代都邑旧址,因作此记,而自为之注。凡门坊、寺观、园囿、村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

  • 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

    ○地理类三△《南岳小录》·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唐道士李冲昭撰。卷首有自序,称“弱年悟道,近岁依师。洎临岳门,频访灵迹。遍阅古碑及《衡山图经》、《湘中记》,仍致诘于师资、长者、岳下耆年。或得一事,旋..

  •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类二△《水经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后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官至御史中尉,事迹具《魏书·酷吏传》。自晋以来,注《水经》者凡二家:郭璞注三卷,杜佑作《通典》时犹见之。今惟道元所注存。《..

  • 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

    ○地理类一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

  • 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

    ○时令类《尧典》首授时,舜初受命,亦先齐七政。后世推步测算,重为专门,已别着录。其本天道之宜以立人事之节者,则有时令诸书。孔子考献徵文,以《小正》为尚存夏道。然则先王之政,兹其大纲欤?后世承流,递有撰..

  •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载记类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僣撰,久已无存。存于今者,大..

  •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帝魁以后书,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取百篇。此史钞之祖也。《宋志》始自立门。然《隋志·杂史类》中有《史要》十卷,注“汉桂阳太守卫飒撰,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又有《三史略》二十卷,吴太子太..

  • 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传记类存目六△《西征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卢襄撰。襄字赞元。观其《自序》,盖衢州人。此书载于《锦绣万花谷前集》之末,不知何人抄出别行。乃襄赴京春试时纪行之作。末题“庚辰仲春元日”。案北宋凡三..

  • 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

    ○传记类存目五△《崇祯五十宰相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溶撰。溶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人。前明崇祯丁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入国朝,官至户部侍郎。出为广东布政使,左迁山西阳和道。此《传》皆崇祯时入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