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府诗集 / 郭茂倩

卷五十二 舞曲歌辞一

2025-10-13 16:44 乐府诗集

(《通典》曰:“乐之在耳者曰声,在目者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於心,难以貌观。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声容选和而后大乐备矣。《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觉手之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舞亦谓之万。《礼记外传》曰:“武王以万人同灭商,故谓舞为万。”《商颂》曰:“万舞有奕。”则殷已谓之万矣。《鲁颂》曰:“万舞洋洋。”卫诗曰:“公庭万舞。”然则万亦舞之名也。《春秋》鲁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而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以为六六三十六人,而沈约非之,曰:“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必以八人为列。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尔。预以为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馀四人,岂复成乐。服虔谓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於义为允也。”周有六舞:一曰帗舞,二曰羽舞,三曰皇舞,四曰旄舞,五曰干舞,六曰人舞。帗舞者,析五彩缯,若汉灵星舞子所持是也。羽舞者,析羽也。皇舞者,杂五彩羽,如凤皇色,持之以舞也。旄舞者,氂牛之尾也。干舞者,兵舞持盾而舞也。人舞者,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周官·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乐师亦掌教国子小舞。自汉以后,乐舞浸盛。故有雅舞,有杂舞。雅舞用之郊庙、朝飨,杂舞用之宴会。晋傅玄又有十馀小曲,名为舞曲。故《南齐书》载其辞云:“获罪於天,北徙朔方。坟墓谁扫,超若流光。”疑非宴乐之辞,未详其所用也。前世乐饮酒酣,必自起舞。诗云“屡舞仙仙”是也。故知宴乐必舞,但不宜屡尔。讥在屡舞,不讥舞也。汉武帝乐饮,长沙定王起舞是也。自是已后,尤重以舞相属,所属者代起舞,犹世饮酒以杯相属也。灌夫起舞以属田蚡,晋谢安舞以属桓嗣是也。近世以来,此风绝矣。)

○雅舞

(雅舞者,郊庙朝飨所奏文武二舞是也。古之王者,乐有先后,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各尚其德也。黄帝之《云门》,尧之《大咸》,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文舞也。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武舞也。周存六代之乐,至秦唯馀《韶》、《武》。汉魏已后,咸有改革。然其所用,文武二舞而已,名虽不同,不变其舞。故《古今乐录》曰:“自周以来,唯改其辞,示不相袭,未有变其舞者也。”然自《云门》而下,皆有其名而亡其容,独《大武》之制,存而可考。《乐记》曰:“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强,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於缀,以待诸侯之至也,故季札观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其后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礼乐,升歌清庙,下管象武,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以广鲁於天下也。自汉已后,又有庙舞,各用於其庙,凡此皆雅舞也。”)

【后汉武德舞歌诗】 =>东平王苍

(一曰世祖庙登歌。《宋书·乐志》曰:“周存六代之乐,至秦唯馀《韶》、《武》而已。始皇二十六年,改周《大武舞》曰《五行》。汉高祖四年,造《武德舞》,舞人悉执干戚,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六年,改舜《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文帝又造《四时舞》,以明天下之安和,盖乐先王之乐者,明有法也,乐己所自作者,明有制也。孝景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荐之太宗之庙。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荐之世宗之庙。”《汉书·礼乐志》曰:“高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大抵皆因秦旧事焉。”《东观汉记》曰:“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公卿奏世祖庙舞名。东平王苍议,以为汉制,宗庙各奏其乐,不皆相袭,以明功德。光武皇帝拨乱中兴,武力盛大,庙乐舞宜曰《大武》之舞,其《文始》、《五行》之舞如故,勿进《武德舞》。诏曰:如骠骑将军议,进《武德》之舞如故。”)

於穆世庙,肃雍显清。俊乂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帝,骏奔来宁。建立三雍,封禅泰山。章明图谶,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射协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

【晋正德大豫舞歌】 =>傅玄

(《宋书·乐志》曰:“晋武帝泰始九年,荀勖典知乐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之舞,而勖及傅玄、张华又各造舞歌。咸宁元年,诏定祖宗之号,而庙乐同用《正德》、《大豫舞》。初,魏明帝景初元年造《武始》、《咸熙》二舞,祀郊庙。《武始舞》者,平冕,黑介帻,玄衣裳,白领袖,绛领袖中衣,绛合幅裤,绛纟末,黑韦鞮。《咸熙舞》者,冠委貌,其馀服如前。奏於朝廷,则《武始舞》者,武冠,赤介帻,生绛袍,单衣,绛领袖,皂领袖中衣,虎文画合幅裤,白布纟末,黑韦鞮。《咸熙舞》者,进贤冠,黑介帻,生黄袍,单衣,白合幅裤。其馀服如前。晋相承用之。”)

【正德舞歌】

天命有晋,光济万国。穆穆圣皇,文武惟则。在天斯正,在地成德。载韬政刑,载崇礼教。我敷玄化,臻於中道。

【大豫舞歌】

於铄皇晋,配天受命。熙帝之光,世德惟圣。嘉乐大豫,保祐万姓。渊兮不竭,冲而用之。先帝弗违,虔奉天时。

○晋正德大豫舞歌(荀勖)

【正德舞歌】

人文垂则,盛德有容。声以依咏,舞以象功。干戚发挥,节以笙镛。羽籥云会,翊宣令踪。敷美尽善,允协时邕。焕炳其章,光乎万邦。万邦洋洋,承我晋道。配天作享,元命有造。上化如风,民应如草。穆穆斌斌,形于缀兆。文武旁作,庆流四表。无竞维烈,永世是绍。

【大豫舞歌】

豫顺以动,大哉惟时。时迈其仁,世载邕熙。兆我区夏,宣文是基。大业惟新,我皇隆之。重光累晖,钦明文思。迄用有成,惟晋之祺。穆穆圣皇,受命既固。品物咸宁,芳烈云布。文教旁通,笃以淳素。玄化洽畅,被之暇豫。作乐崇德,同美《韶》、《濩》。濬邈幽遐,式遵王度。

○晋正德大豫舞歌(张华)

【正德舞歌】

曰皇上天,玄鉴惟光。神器周回,五德代章。祚命于晋,世有哲王。弘济区夏,陶甄万方。大明垂耀,旁烛无疆。蚩蚩庶类,风德永康。皇道惟清,礼乐斯经。金石在县,万舞在庭。象容表庆,协律被声。轶《武》超《濩》,取节《六韺》。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太和宣洽,通于幽冥。

【大豫舞歌】

惟天之命,符运有归。赫赫大晋,三后重晖。继明绍世,光抚九围。我皇绍期,遂在璇玑。群生属命,奄有庶邦。慎徽五典,玄教遐通。万方同轨,率土咸雍。受制大豫,宣德舞功。醇化既穆,王道协隆。仁及草木,惠加昆虫。亿兆夷人,悦仰皇风。丕显大业,永世弥崇。

【宋前后舞歌】 =>王韶之

(《宋书·乐志》曰:“武帝永初元年,改晋《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后舞》,并蕤宾厢作。孝武孝建二年九月,建平王宏议,以为舞不更名,直为前后二舞。依据昔代,义舛事乖,宜厘改权称,以‘凯容’为《韶舞》,‘宣烈’为《武舞》。祖宗庙乐,总以德为名。若庙非不毁,则乐无别称。犹汉高、文、武,咸有嘉号,惠、景二主,乐无馀名。章皇太后庙唯奏文乐,明妇人无武事也。郊祀之乐,无复别名,仍同宗庙而已。诏如宏议。”)

【前舞歌】

於赫景明,天监是临。乐来伊阳,礼作惟阴。歌自德富,舞由功深。庭列宫县,陛罗瑟琴。翿籥繁会,笙磬谐音。《箫韶》虽古,九成在今。导志和声,德音孔宣。光我帝基,协灵配乾。仪刑六合,化穆自然。如彼云汉,为章于天。熙熙万类,陶和当年。击辕中《韶》,永世弗骞。

【后舞歌】

假乐圣后,实天诞德。积美自中,王猷四塞。龙飞在天,仪刑万国。钦明惟神,临朝渊默。不言之化,品物咸德。告成于天,铭勋是勒。翼翼厥猷,亹亹其仁。顺命创制,因定和神。海外有截,九围无尘。冕旒司契,垂拱临民。乃舞《大豫》,钦若天人。纯嘏孔休,万载弥新。

○齐前后舞歌

【前舞阶步歌】 =>齐辞

(《隋书·乐志》曰:“近代舞出入皆作乐,谓之阶步,咸用《肆夏》,至梁去之,隋复用焉。即周官所谓乐出入奏钟鼓也。”《古今乐录》曰:“何承天云:今舞出乐谓之阶步,蕤宾厢作。寻《仪礼》燕、饮、射三乐,皆云席工於西阶上,大师升自西阶北面东上,相者坐受瑟,乃降笙入,立于县中北面,仍合乐工,歌《鹿鸣》、《四牡》、《周南》。今直谓之阶步,而承天又以为出乐,俱失之矣。”)

天挻圣哲,三方维纲。川岳伊宁,七耀重光。茂育万物,众庶咸康。道用潜通,仁施遐扬。德厚坤极,功高昊苍,舞象盛容,德以歌章。八音既节,龙跃凤翔。皇基永树,二仪等长。

【前舞凯容歌】 =>宋辞

(《南齐书·乐志》曰:“宋前后舞歌二章,齐微改革,多仍旧辞。《宣烈舞》执干戚,用魏武始舞冠服,《凯容舞》执羽籥,用魏《咸熙舞》冠服。宋以《凯容》继《韶》为文舞,据《韶》为言。《宣烈》即是古之《大武》,今世谚呼为武王伐纣。齐初仍旧,不改宋舞名。其舞人冠服,亦相承用之。”《古今乐录》曰:“宋孝武改《前舞》为《凯容》之舞,《后舞》为《宣烈》之舞。何承天《三代乐序》云:‘晋《正德》、《大豫舞》,盖出於汉《昭容》、《礼容乐》,然则其声节有古之遗音焉。’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舞》,初不言因革昭业等两舞,承天空谓二容,竟自无据。”按《正德》、《大豫》二舞,即出《宣武》、《宣文》魏《大武》三舞也。《宣武》,魏《昭武舞》也。《宣文》,魏《武始舞》也。魏改《巴渝》为《昭武》,《五行》曰《大武》。今《凯容舞》执籥秉翟,即魏《武始舞》也。《宣烈舞》有矛弩,有干戚。矛弩,汉《巴渝舞》也,干戚,周武舞也。宋世止革其辞与名,不变其舞。舞相传习,至今不改。琼识所造,正是杂用二舞,以为大豫尔。夷蛮之乐虽陈宗庙,不应杂以周舞也。)

於赫景命,天鉴是临。乐来伊阳,礼作惟阴。歌自德富,舞由功深。庭列宫县,陛罗瑟琴。翿籥繁会,笙磬谐音。《箫韶》虽古,九奏在今。导志和声,德音孔宣。光我帝基,协灵配乾。仪刑六合,化穆自宣。如彼云汉,为章于天。熙熙万类,陶和当年。击辕中韶,永世弗骞。

【后舞阶步歌】 =>齐辞

皇皇我后,绍业盛明。涤拂除秽,宇宙载清。允执中和,以莅苍生。玄化远被,兆世轨形。何以崇德,乃作九成。妍步恂恂,雅曲芬馨。八风清鼓,应以祥祯。泽浩天下,功齐百灵。

【后舞凯容歌】 =>宋辞

假乐圣后,实天诞德。积美自中,王猷四塞。龙飞在天,仪刑万国。钦明惟神,临朝渊默。不言之化,品物咸得。告成于天,铭勋是勒。翼翼厥猷,亹亹其仁。从命创制,因定和神。海外有截,九国无尘。冕旒司契,垂拱临民。乃舞《凯容》,钦若天人。纯嘏孔休,万载弥新。

○梁大壮大观舞歌二首(唐·沈约)

(《隋书·乐志》曰:“梁初犹用《凯容》、《宣烈》之舞,武帝定乐,以武舞为《大壮舞》,文舞为《大观舞》。二郊明堂太庙三朝同用。”《古今乐录》曰:“梁改《宣烈》为《大壮》,即周《武舞》也。改《凯容》为《大观》,即舜《韶舞》也。陈以《凯容》乐舞用之郊庙,而《大壮》、《大观》犹同梁舞,所谓祠用宋曲,宴准梁乐,盖取人神不杂也。”)

【大壮舞歌】

(《隋书·乐志》曰:“《大壮舞》取《易.彖》云:‘大壮,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古今乐录》曰:“《大壮》、《大观》二舞,以大为名。《老子》云:‘域中有四大。’《论语》云:‘惟天为大。’今制‘大壮’‘大观’之名,亦因斯而立义焉。”)

高高在上,实爱斯人。眷求圣德,大拯彝伦。率土方燎,如火在薪。惵々黔首,暮不及晨。朱光启耀,兆发穹旻。我皇郁起,龙跃汉津。言届牧野,电激雷震。阙巩之甲,彭濮之人。或貔或武,漂杵浮轮。我邦虽旧,其命惟新。六伐仍止,七德必陈。君临万国,遂抚八夤。)

【大观舞歌】

(《隋书·乐志》曰:“《大观舞》取《易.彖》曰:‘大观在上。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也。’”)

皇矣帝烈,大哉兴圣。奄有四方,受天明命。居上不怠,临下惟敬。举无愆则,动无失正。物从其本,人遂其性。昭播九功,肃齐八柄。宽以惠下,德以为政。三趾晨仪,重轮夕映。栈壑忘阻,梯山匪敻。如日有恒,与天无竟,载陈金石,式流舞咏。《咸》、《英》、《韶》、《夏》,於兹比盛。

○北齐文武舞歌

(《隋书·乐志》曰:“北齐元会大飨奏文武二舞,二舞将作,并先设阶步焉。”)

【文舞阶步辞】

我后降德,肇峻皇基。摇铃大号,振铎命期。云行雨洽,天临地持。茫茫区宇,万代一时。文来武肃,成定於兹。象容则舞,歌德言诗。锵锵金石,列列匏丝。凤仪龙至,乐我雍熙。

【文舞辞】

皇天有命,归我大齐。受兹华玉,爰锡玄珪。奄家环海,实子蒸黎。图开实匣,检封芝泥。无思不顺,自东徂西。教南暨朔,罔敢或携。比日之明,如天之大。神化之洽,率土无外。眇眇舟车,华戎毕会。祠我春秋,服我冠带。仪协震象,乐均天籁。蹈武在庭,其容蔼蔼。

【武舞阶步辞】

大齐统历,天鉴孔昭。金人降泛,火凤来巢。眇均虞德,干戚降苗。夙沙攻主,归我轩朝。礼符揖让,乐契《咸》、《韶》。蹈扬惟序,律度时调。

【武舞辞】

天眷横流,宅心玄圣。祖功宗德,重光袭映。我皇恭己,诞膺灵命。宇外斯烛,域中咸镜。悠悠率土,时惟保定。微微动植,莫违其性。仁丰庶物,施洽群生。海宁洛变,契此休明。雅宣茂烈,颂纪英声。铿锽钟鼓,掩抑箫笙。歌之不足,舞以礼成。铄矣王度,缅迈千龄。

○隋文武舞歌

(《隋书·乐志》曰:“隋有文舞武舞,舞各六十四人。文舞黑介帻,冠进贤冠,绛纱连裳,内单皂褾领,襈裾,革带,乌皮履。左手执籥,右手执翟。武舞服,武弁,朱褾衣,馀同文舞。左执朱干,右执大戚。其舞六成,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东,三成而平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成而江南是拓,六成复缀以阐太平。”)

【文舞歌】

天眷有属,后德惟明。君临万宇,昭事百灵。濯以江汉,树之风声。罄地毕归,穷天皆至。六戎行朔,八蛮请吏。烟云献彩,龟龙表异。缉和礼乐,燮理阴阳。功由舞见,德以歌彰。两仪同大,日月齐光。

【武舞歌】

惟皇御宇,惟帝乘乾。五材并用,七德兼宣。平暴夷险,拯溺救燔。九域载安,兆庶斯赖。续地之厚,补天之大。声隆有截,化覃无外。鼓钟既奋,干戚攸陈。功高德重,政谧化淳。鸿休永播,久而弥新。

○晋昭德成功舞歌

(《唐馀录》曰:“晋天福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十一月冬至,遂奏之。於时二舞久废,众喜於复兴,而乐工舞员,杂取教坊以满之。声节靡曼,缀兆合节,而无远促迟速之累。及明年正旦再奏,而蹈厉进退无列,议者非之。”《五代史·乐志》曰:“文舞六十四人,左手执籥,右手执翟。冠进贤冠,服黄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白练裆裆,白布大口裤,革带,乌皮履,白布袜。武舞六十四人,左手执干,右手执戚。服弁,平巾帻,金支绯丝布大袖,绯丝布裲裆,甲金饰,白练礻盖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布裤,乌皮靴。”)

【昭德舞歌二首】

圣代修文德,明庭举旧章。两阶陈羽籥,万舞合宫商。剑佩森鸳鹭,《箫韶》下凤凰。我朝青史上,千古有辉光。

寰海干戈戢,朝廷礼乐施。白驹皆就絷,丹凤复来仪。德备三苗格,风行万国随。小臣同百兽,率舞贺昌期。

【成功舞歌二首】

拨乱资英主,开基自晋阳。一戎成大业,七德焕前王。炎汉提封远,姬周世祚长。朱干将玉戚,全象武功扬。

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圆。百川留禹迹,万国戴尧天。既已櫜弓矢,诚宜播管弦。跄跄随鸟兽,共乐太平年。

诗总集名。北宋郭茂倩编。浑州须城人。元丰年间任河南府法曹参军。书分一百卷,收录了从不那么可靠的陶唐直到五代时的作品。分十二类:①郊庙歌辞,祭祀用。祭天地、太庙、明堂、藉田、社稷。②燕射歌辞,宴会用。③鼓吹曲辞,使用短箫铙鼓的军乐。④横吹曲辞,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⑤相和歌辞,是丝竹相和的汉代街陌讴谣;⑥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都是古调及曹操、曹丕、曹睿所作。⑦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朝飨,杂舞用于宴会。⑧琴曲歌辞,有五曲、九引、十二操。⑨杂曲歌辞,内容不一,兼收并载,故称杂曲。⑩近代曲辞,也是杂曲,因产生于隋唐时代,故称近代。(11)杂歌谣辞,是徒歌、谣、谶、谚语。(12)新乐府辞。是唐代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在排列上,先列古辞,后附文人拟作。于每类作品之前,写有总序,叙述源流;在每种曲辞之中也加上了题解。《四库全书总目》评:“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是最完备的乐府诗集,保存了极丰富的乐府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卷一百 新乐府辞十一

    ○乐府倚曲(唐·温庭筠) 【汉皇迎春辞】 春草芊芊,晴扫烟,宫城大锦红殷鲜。海日如融照仙掌,淮王小队缨铃响。猎猎东风展焰旗,画神金甲葱笼网。钜公步辇迎句芒,复道扫尘鸾篲长。豹尾竿前赵飞燕,柳风吹尽眉间黄..

    46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九 新乐府辞十

    ○新乐府下(唐·白居易) 【八骏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瑶池..

    52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八 新乐府辞九

    ○新乐府中(唐·白居易) 【司天台】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昔闻西汉元、成间,上凌下替谪见天。北辰微暗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是时非无太..

    47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七 新乐府辞八

    ○新题乐府下 唐·元稹 (《新唐书.礼乐志》曰:“贞元十七年,骠国王雍羌遣其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陀献其国乐,至成都,韦皋复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大抵皆夷狄之器,其声曲不隶於有司,故无足采。”《旧书志..

    40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六 新乐府辞七

    ○系乐府十二首(唐·元结) (元结序曰:“天宝中,结将前世尝可称叹者为诗十二篇,引其义以名之,总曰系乐府。”) 【思太古】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鲈。所欢同..

    43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五 新乐府辞六

    △乐府杂题六 唐·孟郊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潜歌归去来..

    42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四 新乐府辞五

    △乐府杂题五 唐·王建 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千回想见不分明,井底看星梦中语。两心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里不相疑。 唐·张籍 美人去来春江暖,江头无人湘水满。浣沙石上水禽栖,江南路长春日短。兰舟桂楫..

    30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三 新乐府辞四

    △乐府杂题四 僧贯休 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地使人心恶,风吹旗焰荒。搜山见探卒,放火猎黄羊。唯有南飞雁,声声断客肠。 归去是何年,山连逻逤川。苍黄曾战地,空阔养雕天。旗插蒸沙堡,枪担卓槊泉。萧条寒日落..

    53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二 新乐府辞三

    △乐府杂题三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王昌龄 蝉鸣桑树间,八月萧关道。出塞入..

    45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一 新乐府辞二

    ○乐府杂题二 常楚老 (《汉书·五行志》曰:“秦始皇三十六年,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忽不见。郑客..

    47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九十 新乐府辞一

    (乐府之名,起於汉、魏。自孝惠帝时,夏侯宽为乐府令,始以名官。至武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则采歌谣,被声乐,其来盖亦远矣。凡乐府歌辞,有因声而作歌者,若魏之三调歌诗,因弦管金石,..

    58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九 杂歌谣辞七

    △谣辞三 【晋安帝元兴初童谣】 (《宋书·五行志》曰:“晋桓玄既篡,有此童谣。及玄败走至江陵,五月中诛,如其期焉。时又有民谣云:‘征钟落地桓迸走。’征钟,至秽之服。桓,四体之下称。玄自下居上,犹征钟之厕..

    52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八 杂歌谣辞六

    △谣辞二 【尧时康衢童谣】 (《列子》曰:“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之治与不治,忆兆之愿戴己与不愿戴己,顾问左右外朝及在野,皆不知也。尧乃微服游於康衢,闻童儿谣。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

    55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七 杂歌谣辞五

    △歌辞五 【颍川歌】 (《汉书》曰:“灌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颍川儿歌之。”)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

    49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六 杂歌谣辞四

    △歌辞四 宋·鲍照 千冬逢一春,万夜视朝日。生年值中兴,欢起百忧毕。 中兴太平运,化清四海乐。祥景照玉台,紫烟游凤阁。 碧楼含夜月,紫殿争朝光。彩墀散兰麝,风起自生芳。 白日照前窗,玲珑绮罗中。美人掩轻扇..

    44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五 杂歌谣辞三

    △歌辞三 【五侯歌】 (《汉书》曰:“成帝河平二年,悉封舅大将军王凤庶弟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时五侯群弟,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罗钟磐,舞..

    41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四 杂歌谣辞二

    △歌辞二 【戚夫人歌】 (《汉书·外戚传》曰:“高祖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子邪!’召赵王杀之..

    49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三 杂歌谣辞一

    言者,心之声也;歌者,声之文也。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夫欲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此歌之善也。《宋书·..

    50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二 近代曲辞四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

    49 乐府诗集 2025-10-14
  • 卷八十一 近代曲辞三

    唐·顾况 (《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於贞元、元和之间。禹锡曰:“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

    44 乐府诗集 2025-10-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