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纪昀

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

2025-09-03 17:4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地理类存目二

△《成化山西志》·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考国朝雍正甲寅宜兴储大文所纂《山西志》,云旧志成于成化甲午,督学佥事胡谧创修,则此本为胡谧所撰矣。其后有嘉靖周斯盛志,万历李维桢志,皆本此志而增修者也。谧,四川马湖沐川长官司人。永乐辛丑进士,见《太学题名碑》。修志之时,距其登第之岁已五十四年矣。

△《宁波府简要志》·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黄润玉撰。润玉有《四明文献录》,已着录。是编以旧志太冗,乃删除繁赘,定为是编。体例简洁,亦康海《武功志》之亚。然《武功志》艺文散入各类中,此则仅存其篇题而文皆不录,则未免太简矣。

△《成化杭州府志》·六十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夏时正撰。时正字季爵,仁和人。正统乙丑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是书成于成化乙未,因洪武中徐一夔志及永乐景泰续志增修。分《封畛》、《山川》、《公署》、《风土》、《学校》、《水利》、《军政》、《诏赦》、《恤政》、《坛庙》、《名宦》、《科贡》、《人物》、《坟墓》、《寺观》、《书籍》、《碑碣》、《纪遗》十八门。所收颇冗滥,如载凌云翰《嘲析产》小词之类,皆非地志之体。其凡例称,引用诸书皆简节全文,或因而足以己意,故皆不着所出。其大略可睹矣。

△《建阳县志》·四卷、《杂志》·三卷、《续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黄璿撰。璿,建阳人。是书成于景泰庚午。卷首于舆图之外增以先贤画像十二,传刻失真,殆可不必。《杂志》三卷亦璿所作,而题曰知非子黄景衡集。景衡即璿之字,见前志刘章目录序中。盖其书乃修志之馀,摭拾佚事,因同于小说家流,故署其号也。《续志》一卷,乃弘治甲子邑人袁铦所撰。名继前志,实则体例各殊。

△《毗陵志》·四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亻与撰。亻与字廷贵,武进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文肃。是编体例颇详整,惟齐高、梁武虽从斯郡发祥,然奄有江东,各存国史。修郡志者但可载其轶闻旧迹,以备考徵。乃于人物之首,冠以二帝,附以诸王,揆以断限之法,于义为滥。盖舆记务侈土风,而不知着书各有体例也。

△《中都志》·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柳瑛撰。瑛字廷玉,临淮人。天顺丁丑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初,明太祖吴元年,改濠州为临濠府。洪武三年,改为中立府,定为中都。立宗社,建宫室。七年,又改为凤阳。此志不曰凤阳而曰中都,用太祖制也。其书成于成化丁未,体例庞杂,最为冗滥。

△《金华府志》·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前列成化庚子商辂序,称为知府周宗智撰。而志中乃载及隆、万时事,岂后来又因宗智之本稍益以近事耶?宗智,大冶人,天顺庚辰进士。

△《赤城新志》·二十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谢铎撰。铎有《赤城论谏录》,已着录。台州自嘉定以后,建置沿革,宋陈耆卿志已具。铎因其体例,续辑此编。时台州已升为府,又析黄岩为太平县,故铎为太平人云。

△《弘治八闽通志》·八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黄仲昭撰。仲昭名潜,以字行。成化丙戌进士,官至江西提学佥事。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于舆记之中较为详整,然以户口、水利列之《食货门》中,则牵强不伦。此创例之未协者也。

△《陕西志》·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伍馀福撰。馀福字天锡,临川人。正德丁丑进士,官陕西按察司副使。是编成于成化乙未,以府、州、县、卫、所、寺、监为纲,而各系门目于其下,如《一统志》之例。陕西为古都会地,旧迹颇多,金石尤富,诸***载颇详。其所采摭,尚未能详备。

△《嘉兴府志》·三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柳琬撰。琬,仪真人。成化丙戌进士,官嘉兴府知府。是编成于弘治壬子,以府与所属七县各为一志,其例皆分二十一门。序述参差,详略失当。

△《弘治湖州府志》·二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珣撰。珣,曹县人。成化己丑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是志乃弘治辛亥珣官湖州知府时所重修。初,宋谈钥尝辑《吴兴志》,而文颇芜陋。明景泰间,训导陈硕乃因谈志,续为一编。成化甲午,知府九江劳钺又令郡人张渊补所未备,增为二十二卷。珣以郡县续有分析,复属郡人汪翁仪、唐应徵、陈远等论次增辑,列为三十三目,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旧本因前有劳钺序,遂题为成化志,非也。

△《重修毗陵志》·四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朱昱撰。昱字懋易,武进人。初,成化己丑,常州知府卓天锡聘昱修郡志,书成未刻。越十有三年戊寅,新淦孙仁来知府事,仍属昱增修之。其书先图,次表,次志,凡十有七门。昱后序云,以宋《咸淳志》为本,次以洪武十年续志及永乐十六年、景泰五年敕天下郡县纂辑志书之副稿。案,《咸淳毗陵志》为史能之撰,洪武续志为谢应芳撰,其原书皆有体例,故所修比他志为善。惟命周忱赈荒,以王恕为巡抚诸敕谕,不专为常州一府。而牵连载之,未免失于泛滥云。

△《三原县志》·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朱昱撰。其书分类太繁,例多丛脞。如户口列之《食货门》,参杂不伦;县治、官制俱列之《公署门》,亦纲目倒置;人物分十七类,甲科、乡贡、封赠、荫叙悉隶焉,而独以显达一类别为一卷冠于前,其识趣可知矣。远不及所修《毗陵志》也。

△《徽州府志》·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汪舜民撰。舜民,婺源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郧阳。是书成于弘治壬戌。分目过多,如《沿革》之外又出《郡名》一门,人物至分为十四类,皆伤烦碎。又《风俗》、《形胜》二门皆标题夹注,有似类书,亦乖体例。

△《常州府志续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张恺撰。恺,无锡人。成化甲辰进士,仕履未详。初,王亻与撰《常州府志》四十卷,止于成化二十年。此续修之,凡见于旧志者不录。其叙事止于正德七年,则其书当成于是岁后也。《江南通志》载无锡张恺《常郡续志》八卷,与此本卷数相合。其所载惟官署人物,盖以《沿革》、《山川》各门,已载前志故也。

△《吴邑志》·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略》,已着录。是编成于嘉靖八年,较他志乘为典核。然首叙吴国本末为《史考》,已非一邑之事;又引《春秋》所载吴事为《经考》,又并非吴地之事矣。仍不免志书牵引之习也。

△《赤城会通记》·二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启撰。启号柏山,黄岩人。成化丁末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是编取陈耆卿《赤城志》、谢铎《赤城续志》诸书汇为一帙,而变其体例。自夏后氏迄明,每朝各为一纪,唐以后则一帝为一纪。其载官吏则分《名宦》、《死难儒臣》、《有事实官》、《无事实官》、《有疵官》诸目,纪人物则分《乡献》、《死节》、《孝子》、《烈女》、《乡僇》诸目,散入各纪之下。又有《异闻》、《祠庙》、《乡试》、《贡荐》等目。分析破碎,殊无体要。至山川、分野无可附丽,则举而列之《夏后氏纪》,亦可见其例之窒而难通矣。

△《松江府志》·三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顾清撰。清字士廉,华亭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颇详悉有体,稍胜他舆记之冗滥。

△《嘉靖江西通志》·三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林庭、周广同撰。庭字利瞻,闽县人。弘治已未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康懿。事迹附见《明史·林瀚传》。广字充之,昆山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嘉靖中庭官江西布政司参政、广官按察司副使时所作。凡《藩省志》三卷,《诸府志》三十四卷。《藩省志》分十二门,《诸府志》分二十七门,体例略同他志。惟《奸宄》一门仿诸史《奸臣》、《酷吏传》例,以示鉴戒,独为小异。史载广在正德中,以劾钱宁获罪,几死。又载其平生严冷无笑容,巡抚江西,墨吏皆望风而去。其嫉恶之严,可以想见。此门其广所创意欤?

△《雍大记》·三十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何景明撰。景明字仲默,信阳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编为所作《陕西总志》,乃其督学时开局立例,召学官生徒,分辑成编者。订改甫就,景明以病去官。佥事周宗化摄学政,为续成之。始末具详于段炅序中。关中自《三辅黄图》以后,宋敏求、程大昌所作最为简雅有法。景明广事蒐采,意欲突过前人,而嗜博务多。如历代史赞之类,概为收入,未免氾滥。又文字多摹古而失真,如改《沿革志》曰《考易》,改《艺文志》曰《志贲》,名目皆出臆创。几于鶠阁虬户,筿骖铣溪。七子末派,为世所诟厉,亦有由矣。

△《崇安县志》·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让撰。让,天台人。官崇安训导。书末有弘治癸亥崇安县丞钱塘沈相刻书跋,而《科第》门中所载乃至正德十四年己卯。盖书成之后,又有所续附也。其书凡分五十七门,猥杂殊甚。卷首列诸儒图像,自胡安国以下凡十六人。皆略具眉目,不可别为某某,仅以题识辩姓名,不知何取。与《建阳县志》所绘同一鄙陋也。

△《彰德府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着录。是书成于嘉靖壬午,自序谓本宋《相台志》、元《相台续志》而益以诸县之舆记。其书颇为谨严,盖铣本儒者故也。

△《嘉靖惟扬志》·三十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盛仪撰。仪字德章,江都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扬州舆记,宋代有《绍熙广陵志》、《嘉泰广陵志》、《宝祐惟扬志》,岁久散佚。高宗本有《惟扬新志》,而采录未备。嘉靖二十年,知府归安朱怀榦请于巡按御史胡植,属仪辑为是书。沿宝祐旧名,以惟扬为称。且谓《禹贡》淮海惟扬州,宝祐志本此。今作维扬者,误也。首《郡邑古今图》,次《建革》以下十八志,又《秩官》、《人物》二列传。纂次颇有端绪,在明代地志中差为完善。惟以古今关涉扬州事迹,仿纲目编年纪载,别为《历代》一志,则体例殊嫌创见。

△《常熟县志》·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杨子器撰。子器字名父,慈谿人。成化丁未进士,弘治中官常熟知县。因旧《琴川志》而葺之,改题今名。即其标目,贤于旧志远矣。

△《嘉兴志补》·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邹衡撰。衡,嘉善人。初,宋嘉定甲戌,岳珂守嘉禾,始命关栻创郡志,未成。元至元间,郡博士徐硕续为三十二卷。明弘治中,郡守柳邦用再加纂辑,衡复取宋、元诸志,增所未备。其已见于柳志者不录,故谓之《志补》。书成于正德元年,卷首并载徐硕旧志,唐天麟、郭晦二人序。盖欲表旧志义例,故存其原序,以见端末也。

△《嘉靖安庆府志》·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胡缵宗撰。缵宗字世甫,自号鸟鼠山人,泰安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事迹附见《明史·刘讱传》。是编乃嘉靖元年缵宗为安庆知府时所作,为记二、表二、志十二、传十二,不分细目。其门人王汉序之曰:今《郡县志》分门立类,撮要标目,为类书之体,而非史之例。是志一循古文,无复分门立类之规规也。然第四卷已作《职官表》,第七卷又作《职官志》,则于例亦颇不纯。又顾炎武《日知录》曰:“胡缵宗作《安庆府志》,于正德中刘七事大书曰:‘七年闰五月,贼七来寇江境。’而分注于贼七之下曰:‘姓刘氏。’举以示人,无不笑之。不知近日之学为秦、汉文者,皆贼七之类也。”是亦好古之过矣。

△《嘉靖广信府志》·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费寀撰。寀字子和,铅山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费宏传》。广信自成化初始有志。嘉靖乙酉,寀以编修家居,乃与同郡江汝璧、杨麟等增修,定为此本,凡八门。

△《正德大同府志》·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张钦撰。钦字敬之,号心斋。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太学题名碑》作通州卫人,而此书自署曰潞郡。盖通州为潞河所经也。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正德癸酉钦官行人奉使代藩时所作,凡四十门。其《沿革门》纪大同晋置始兴郡,后魏徙都平城。不知北魏始为新兴,至天兴中乃徙平城。《山川门》白帝山只载白登台为古迹。不知白登有繁畤宫室,武庙诸迹,载于《水经注》及《通典》者甚详。又黄河在大同废东胜州南八里,自榆林北塞,经此乃折而南。书中仅云自东胜界南流至太原,往往失之舛略。盖边地少书,又仓卒脱稿故也。其别立《烽堠》一门,又卷首图说中有车营战车诸图,为他志书所无之例。盖大同在明代为严边,故尤详于武备云。

△《商略》·(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任庆云撰。庆云,商州人。正德癸酉举人,官至陕州知州。其书首州志,次镇安、洛南、山阳、商南四邑志。各分《地理》、《建置》、《学校》、《典礼》、《官师》、《选举》、《人士》、《杂述》等八门。目录之前有题词曰:“今之郡邑,古之国也。国可以言语、言策,郡邑不可以言纪,故言略。”盖本之华峤,若《文选》之典引云尔。然《国语》、《国策》原非地志,班固典引亦符命之流,引类殊为纰缪。至于华峤曰略,语出《史通》,亦史志之别名,非地志之名也。则其书可知矣。

△《澉浦续志》·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董穀撰。穀字硕甫。正德丙子举人,官安义、汉阳二县知县。罢官后,自号碧里山樵,又曰汉阳归叟。居海盐之澉水镇,尝得宋常棠《澉水旧志》,校而刊之。因采元、明事迹,续成此编。小变棠之体例,分《地理》、《职官》、《公署》、《贡赋》、《兵卫》、《祠宇》、《人品》、《杂记》、《艺文》九门,规矩在前,弗能偭错。较他邑志之冗滥,尚有典型。然能知棠书之善,而必欲改弦易辙,稍出入之,犹不免明人自用之习。故精简古雅亦终不逮棠书也。

△《金陵古今图考》·(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沂有《维桢录》,已着录。是编纪金陵建置,自列国以迄明代,为图一十有五。又以城郭规制,随世异态,复作互见图以辨之。每图并附有说,首有正德丙子自序。

△《金陵世纪》·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分《都邑》、《城郭》、《宫阙》、《郊庙》、《官署》、《邕泮》、《衢市》、《第宅》、《楼宇》、《山川》、《驿路》、《津梁》、《台苑》、《陵墓》、《祠祀》、《寺观》、《识遗》、《赋咏》十八门。粗具大略,不为详赡。沂《金陵古今图考》乃未登第时所作。后官翰林侍讲时,乃续为此书。隆庆中,太仆少卿史际始刊之。

△《随志》·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颜木撰。木字维乔,应山人。正德丁丑进士,官亳州知州。《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廷陈传》末。是志乃木罢归后,随州知州蓬溪任德属木所作。上卷编年纪事,始自羲皇,迄于明代。下卷皆录诗文。虽以《随志》为名,而木籍隶应山,与随接壤。志中所载,皆合二邑收之。其编年之例,全仿《春秋》经文,称“随”为“我”。而以地之沿革,官之迁除,士之中乡会试、贡太学者,案年纪载,皆地志未有之例也。史称嘉靖十八年诏修《承天大志》,巡抚顾璘以王廷陈、颜木、王格荐。书成不称旨,赐银币而已。其书今未之见。观于是志,亦约略可知矣。

△《浦江志略》·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毛凤韶撰。凤韶字瑞成,麻城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是编乃嘉靖丙戌凤韶为浦江知县时所作。分《疆域》、《民物》、《官守》、《城社》、《财赋》、《学校》、《人物》、《杂志》八门,又分子目四十有五,较他志颇为简质。而大旨欲仿《通鉴纲目》,以名字爵谥为褒贬。又仿尹起莘例,自为发明,而散署邑人之名,已非志体。至于正传之外,间有附录,自云仿《春秋大全》。不知《春秋大全》何与志书之例!盖明之中叶,士大夫已如是之陋矣。

△《嘉靖广西通志》·六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黄佐撰,林富参修。佐有《泰泉乡礼》,已着录。富,莆田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两广。是编凡图经二卷,表八卷,志三十卷,列传九卷,外纪十一卷,大致颇谨严。其《沿革》、《分野》、《职官》、《选举》皆作表,以省简牍,体例亦善。惟《土官》已隶职方,命以爵秩,而列之外纪,非大一统之义。《寺观》亦列外纪,云辟异端。然《仙释》则入之列传中。不外其人而外其人之所居,傎矣。艺文苟无关于土风则可不录,既以其有关录之,而列之于外纪中,尤不允也。

△《山东通志》·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陆釴撰。按,明有两陆釴。其一昆山人,见《明史·文苑传》。此陆釴字举之,号少石子,鄞县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山东提学副使。与其兄铨并附见《明史·王慎中传》。是编在地志之中,号为佳本。体例不务新奇,而详核有法。惟《海市常变图》稍嫌枝蔓,幻化无定之形,岂绘画所可该括耶?

△《全陕政要略》·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龚辉撰。辉,馀姚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是书首陕西省治,次自西安府以下分府纪录,有《藩封》、《公署》、《官师》、《户口》、《田赋》、《河防》、《关隘》、《马政》、《屯田》诸目。末为《边镇图》,于山川形势、关隘汛地、道里远近皆绘而列之。辉初承巡按御史登州浦镕檄,纂辑《全陕政要》,总督三边军务杨守礼为之序。后以卷帙繁重,复节为此本,仅存梗概,故名曰“略”焉。

图书目录。又名《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正总裁是乾隆第六子永瑢,实际编纂则以纪昀为主。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图书目录。是于编纂《四库全书》时,将著录的图书撰写出提要另行汇编而成。共收录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每种书写一篇提要,卷首有圣谕,有表文、职名、凡例,载有全书的撰写过程及编写体例;下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其中经部分十类,附子目九个;史部分十五类,附子目二十六个;子部分十四类,附子目二十六个;集部分五类,附子目五个,共六十二个子目。每部有总叙,各类有小序,子目间有按语,可以说明各种学术思想的渊源、流派、相互关系及划分类目的理由。由于每种书目下都有提要、作者生平、著述渊源、著录卷数、版本、内容评论,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乾隆以前历代的经籍,对后世学者了解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有重要帮助,因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清代有多种版本。现通用有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影印的武英殿本,附有《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及《四库书目索引》,另有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附有《四角号码人名、书名索引》;1965年中华书局影印了浙江翻刻武英殿本,改名《四库全书总目》,是目前的最佳本。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

    ○政书类存目一△《杜氏通典详节》·四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知何人所编。验其版式,犹宋时麻沙刻本。所列引用诸儒姓氏,止于吕祖谦、陈傅良、叶适三人,皆注有“文集见行”字,则南宋人所为也。于《杜氏通典》..

  • 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

    ○政书类二△《汉官旧仪》·一卷、《补遗》·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永乐大典》载《汉官旧仪》一卷,不着撰人名氏。考梁刘昭注《续汉书·百官志》,引用《汉官仪》则曰应劭,引用《汉旧仪》则不着其名。《隋书·经..

  • 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

    ○政书类一志艺文者有故事一类。其间祖宗创法,奕叶慎守,是为一朝之故事;后鉴前师,与时损益者,是为前代之故事。史家着录,大抵前代事也。《隋志》载《汉武故事》,滥及稗官。《唐志》载《魏文贞故事》,横牵家传..

  • 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职官类存目△《历代铨政要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宋杨亿撰。亿字大年,浦城人。雍熙初,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天禧中,官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

  • 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

    ○职官类前代官制,史多着录,然其书恒不传。《南唐书·徐锴传》称:“后主得齐职制,其书罕觏,惟锴知之。今亦无举其名者。世所称述《周官》外,惟《唐六典》最古耳。”盖建官为百度之纲,其名品职掌,史志必撮举大..

  • 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

    ○地理类存目七△《古今游名山记》·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何钅堂撰。钅堂有《括苍汇记》,已着录。是书采史志文集所载游览之文,以类编辑。首为《总录》三篇,曰《胜记》,曰《名言》,曰《类考》。次记两京各..

  • 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

    ○地理类存目六△《大涤洞天记》·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旧本题元邓牧撰。(案,牧以宋人入元,不仕而卒,据陶潜书晋之例,当仍题宋人,今特据旧本所题书之。)核其书,即牧所撰《洞霄图志》内《宫观》、《山水》..

  • 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地理类存目五△《龙虎山志》·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元明善撰,明张国祥续修。明善字复初,清河人。以浙东使者荐,为学正。擢太子文学,历翰林学士,谥文敏,事迹具《元史》本传。国祥则嗣封真人也。是书乃皇庆..

  • 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

    ○地理类存目四△《河源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元潘昂霄撰。昂霄字景樑,号苍崖,济南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谥文僖。是书纪世祖至元十七年遣笃什西溯河源至星宿海事,末有元统中柯九思跋。《元史》已全录其..

  • 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

    ○地理类存目三△《吴兴掌故集》·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献忠撰。献忠字伯臣,一号长谷,华亭人。嘉靖乙酉举人,官奉化县知县。《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徵明传》中。是编乃其寓居湖州时所作,分类十三,曰《..

  • 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

    ○地理类存目一△《华阳宫纪事》·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宋僧祖秀撰。祖秀,蜀人。靖康元年闰十一月汴京陷时,随都人避兵艮岳,因纪其邱壑池馆之胜。叙述极详,末归其过于朱勔、梁师成,而推原祸本于蔡京。王偁《..

  • 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

    ○地理类四△《游城南记》·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张礼撰。礼字茂中,浙江人。元祐元年与其友楚人陈微明游长安城南,访唐代都邑旧址,因作此记,而自为之注。凡门坊、寺观、园囿、村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

  • 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

    ○地理类三△《南岳小录》·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唐道士李冲昭撰。卷首有自序,称“弱年悟道,近岁依师。洎临岳门,频访灵迹。遍阅古碑及《衡山图经》、《湘中记》,仍致诘于师资、长者、岳下耆年。或得一事,旋..

  •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类二△《水经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后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官至御史中尉,事迹具《魏书·酷吏传》。自晋以来,注《水经》者凡二家:郭璞注三卷,杜佑作《通典》时犹见之。今惟道元所注存。《..

  • 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

    ○地理类一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

  • 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

    ○时令类《尧典》首授时,舜初受命,亦先齐七政。后世推步测算,重为专门,已别着录。其本天道之宜以立人事之节者,则有时令诸书。孔子考献徵文,以《小正》为尚存夏道。然则先王之政,兹其大纲欤?后世承流,递有撰..

  •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载记类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僣撰,久已无存。存于今者,大..

  •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帝魁以后书,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取百篇。此史钞之祖也。《宋志》始自立门。然《隋志·杂史类》中有《史要》十卷,注“汉桂阳太守卫飒撰,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又有《三史略》二十卷,吴太子太..

  • 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传记类存目六△《西征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卢襄撰。襄字赞元。观其《自序》,盖衢州人。此书载于《锦绣万花谷前集》之末,不知何人抄出别行。乃襄赴京春试时纪行之作。末题“庚辰仲春元日”。案北宋凡三..

  • 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

    ○传记类存目五△《崇祯五十宰相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溶撰。溶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人。前明崇祯丁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入国朝,官至户部侍郎。出为广东布政使,左迁山西阳和道。此《传》皆崇祯时入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