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陈梦雷

坤舆典第五十八卷

舆图部汇考十六

宋四

按《宋书州郡志》:

益州刺史 汉武帝分梁州立,所治别见梁州,领郡二十九,县一百二十八,户五万三千一百四十一,口二十四万八千二百九十三。去京都水

九千九百七十。

蜀郡太守 秦立。晋武帝太康中,改曰成都国,后复旧。领县五,户一万一千九百二,口六万八百七十。

成都令 汉旧县。

郫令 汉旧县。

繁县令 汉旧县。

鞞县令 二汉、《晋太康地志》并曰牛鞞,属犍为,何志晋穆帝度此。

永昌令 孝建二年,以侨户立。

广汉太守 汉高帝六年立。《晋太康地志》属梁州。领县六,户四千五百八十六,口二万七千一百四十九。去州陆六百;去京都水九千九百。

雒县令 汉旧县。

什邡令 汉旧县。

郪县令 汉旧县。

新都令 汉旧县,晋武帝为王国,太康六年省为县。属广汉。

阳泉令 蜀分绵竹立。

伍城令 晋武帝咸宁四年立,太康六年省,七年又立。何刘氏立。

巴西太守 谯周《巴记》,建安六年,刘璋分巴郡垫江以上为巴西郡。徐志本南阳冠军流民,寓入蜀汉,晋武帝立,非也。本属梁州,文帝元嘉十六年度。何志梁、益二州无此郡。领县九,户四千九百五十四,口三万三千三百四十六。

阆中令 汉旧县,属巴郡。

西充国令 《汉书地理志》,巴郡有充国县。《续汉郡国志》,和帝永元二年,分阆中立充国县。二志不同。《晋太康地志》有西南二充国,属巴西。

南充国令 谯周《巴记》,初平六年,分充国为南充国。安汉令,旧县,属巴郡。

汉昌令 和帝永元中立。

晋兴令 徐志不注置立。

平州令 晋武帝太康元年,以野民归化立。

怀归令 徐志不注置立。

益昌令 徐志不注置立。

梓潼太守 《晋太康地志》刘氏分广汉立。本属梁州,文帝元嘉十六年,度益州。《永初郡国》又有汉德、新兴,徐同。徐云,新兴,义熙九年立;汉德,旧县。按二汉并无汉德县,《晋太康地志》、王隐并有,疑是刘氏所立。何益、梁二州无此郡。领县四,户三千三十四,口二万一千九百七十六。

涪令 汉旧县,属广汉。

梓潼令 汉旧县,属广汉。

西浦令 徐志义熙九年立。

万安令 徐志旧县。二汉、晋并无。

巴郡太守 秦立。领县四,户三千七百三十四,口一万三千一百八十三。去州内水一千八百,陆五百,外水二千二百;去京都水六千。

江州令 汉旧县。

临江令 汉旧县。

垫江令 汉旧县,献帝建安六年度巴西,刘禅建兴十五年复旧。

枳令 汉旧县。

遂宁太守 《永初郡国》有,何无,徐云旧立。领县四,户三千三百二十。

巴兴令 徐志不注置立,疑是李氏所立。

德阳令 前汉无,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广汉。

广汉令 汉旧县,属广汉。宁蜀郡复有此县,未知孰是。

晋兴令 徐志不注置立。

江阳太守 刘璋分犍为立。中失本土,寄治武阳。领县四,户一千五百二十五,口八千二十七。

江阳令 汉旧县,属犍为。

绵水令。

汉安令。

常安令 晋孝武立。

怀宁太守 秦、雍流民,晋安帝立。本属南秦,文帝元嘉十六年度益州。领县三,户一千三百一十五,口五千九百五十。寄治成都。

治平令。

西平令 《永初郡国》直云西。何志故属天水,名西县。万年令,汉旧名,属冯翊。

宁蜀太守 《永初郡国》有而何无,徐云旧立。《永初郡国》及徐并郡西垫江县,今无。领县四,户一千六百四十三。

广汉令 遂宁郡复有此县。

广都令 汉旧县,属蜀郡。

升迁令 《晋太康地志》属汶山。

西乡令 本名南乡,属汉中,晋武太康三年更名。

越巂太守 汉武帝元鼎六年立,故邛都国。何志无。领县八,户一千三百四十九。

邛都令 汉旧县。新兴令,《永初郡国》有。

台登长 汉旧县。

晋兴长 《永初郡国》有。

会无长 汉旧县。

卑水长 汉旧县。

定莋长 汉旧县。

苏利长 汉县曰苏示,曰苏利。

汶山太守 《晋太康地志》汉武帝立,孝宣地节三年合蜀郡,刘氏又立。领县二,户一千一百七,口六千一百五。去州陆一百;去京都水一万。

都安侯相 蜀立。

晏官令 何志魏平蜀立。《晋太康地志》无。

南阴平太守 永嘉流寓来属,寄治苌阳。领县二。户一千二百四十,口七千五百九十七。

阴平令。

绵竹令 汉旧县,属广汉。

犍为太守 汉武帝建元六年,开夜郎国立。领县五,户一千三百九十,口四千五十七。去州陆九十;去京都水一万。

武阳令 汉旧县。

南安令 汉旧县。

资中令 汉旧县。

僰道令 汉旧县。

治官令 晋安帝义熙十年立。

始康太守 关陇流民,晋安帝立。领县四,户一千六十三,口四千二百二十六。寄治成都。

始康令 晋安帝立。

新城子相 晋安帝立。

谈令 晋安帝立。

晋丰令 晋安帝立。

晋熙太守 秦州流民,晋安帝立。领县二,户七百八十五,口三千九百二十五。

晋熙令 晋安帝立。

苌阳令 晋安帝立。

晋原太守 李雄分蜀郡为汉原,晋穆帝更名。领县五,户一千二百七十二,口四千九百六十。去州陆一百二十;去京都水一万。

江原男相 汉旧县,属蜀郡。

临邛令 汉旧县,属蜀郡。晋乐令,何志故属沈黎。《晋太康地志》无沈黎郡及晋乐县。

枞阳令 前汉枞县属蜀郡,后汉属蜀郡属国都尉。《晋太康地志》有枞阳县,属汉嘉。

汉嘉令 前汉青衣县属蜀郡,顺帝阳嘉二年更名。刘氏立为汉嘉郡,晋江右犹为郡,江左省为县。

宋宁太守 文帝元嘉十年,免吴营侨立。领县三,户一千三十六,口八千三百四十二。寄治成都。

欣平令 与郡俱立。

宜昌令 与郡俱立。

永安令 与郡俱立。

安固太守 张氏于凉州立。晋哀帝时,民流入蜀,侨立此郡,本属南秦,文帝元嘉十六年度益州。领县六,户一千一百二十,口六千五百五十七。去州一百三十。去京都水一万。

略阳令。

桓陵令 张氏立。

临渭令 《晋太康地志》属略阳。

清水令。

下邽令 何志汉旧县。案二汉、晋并无此县。

兴固令 何志新立。

南汉中太守 晋地记,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琼表立。徐志,北汉中民流寓,孝武大明三年立。《起居注》,本属梁州,元嘉十六年度。《永初郡国》属梁州,领县与此同。以《永初郡国》及《起居》检,则是元所立,而何志无此郡,当是永初以后省,大明三年复立也。领县五,户一千八十四,口五千二百四十六。

南长乐令 徐志与郡俱立。

南郑令 徐志与郡俱立。

南苞中令 徐志与郡俱立。

南沔阳令 徐志与郡俱立。

南城固令 徐志与郡俱立。

北阴平太守 徐志本属秦州,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度。永初郡国、何志,秦、梁、益并无。领县四,户一千五十三,口六千七百六十四。

阴平令。

南阳令 徐志本南阳白民流寓立。

桓陵令 徐志本安固郡民流寓立。

顺阳令 徐志本南阳民流寓立。

武都太守 《永初郡国》、何志益州并无此郡。徐志本属秦州,流寓立。领县五,户九百八十二,口四千四百一。

武都令 汉旧名。

下辩令。

汉阳令 汉旧名。

略阳令 汉属略阳郡,流寓配。

安定令 旧安定郡,流寓配。

新城太守 何志新分广汉立。领县二,户七百五十三,口五千九百七十一。去州〈阙〉去京都九千五百三十。

北五城令 何志新分五城立。

怀归令 何志新立。

南新巴太守 《起居注》新巴民流寓,文帝元嘉十二年,于剑南立。何志新立,新巴民先属梁州,既立割配。领县六,户一千七十,口二千六百八十三。

新巴令 何志晋安帝立。

晋城令 何志晋安帝立。

晋安令 何志晋安帝立。

汉昌令 何志晋安帝立。

桓陵令 何志晋哀帝立。按《起居注》,南新巴,元嘉十二年立。何云新立,则非先有此郡,而云此诸县晋哀帝、安帝立,不详。

绥归令 何无此。徐有,不注置立。

南晋寿太守 梁州元有晋寿,文帝元嘉十二年,于剑南以侨流立。领县五,户一千五十七,口一千九百四十三。去州一百二十;去京都水一万。

晋寿令。

兴安令。

兴乐令 二汉、魏无。《晋太康地记》云:元年更名。本曰白马,属汶山。何志,汉旧县。检二汉益部,无白马县。邵欢令。

白马令。

宋兴太守 文帝元嘉十年,免建平营立。领南陵、建昌二县。何志无复南陵,有南汉、建忠。徐无建忠,有永川,何云建忠新立。领县三,户四百九十六,口一千九百四十三。寄治成都。

南汉令 何志晋穆帝立。故属汉中,流寓来配。建昌令,何新立。

永川令 徐志新立。

南宕渠太守 徐志本南中民,蜀立。《起居注》,本属梁州,元嘉十六年度。《永初郡国》梁州有宕渠郡,领县三,与此同。而无南字,何同。若此郡元嘉十六年度益,则何志应在益部,不详。领县三,户五百四,口三千一百二十七。

宕渠令 二汉、《晋太康地志》属巴郡。

汉兴令 二汉、魏无,晋地志有,属兴古郡。

宣汉令 前汉无,后汉属巴郡,《晋太康地志》无。

天水太守 《永初郡国》、何志益州无此郡。徐志与今同。领县三,户四百六十一。

永兴令 徐志不注置立。

上邽令。

西县长。

东江阳太守 何志晋安帝初,流寓入蜀,今新复旧土为郡。领县二,户一百四十二,口七百四十。去州一千五百八十;去京都水八千九十。

汉安令 前汉无,后汉属犍为,《晋太康地志》属江阳。绵水令,何志晋孝武立。

沈黎太守 《蜀记》云:汉武元鼎十一年,分蜀西部邛苲为沈黎郡,十四年罢。案元鼎至六年,云十一年,非也。又二汉、晋并无此郡,《永初郡国》有,何无,徐云旧郡。领县四,户六十五。

城阳令 徐不注置立。

兰令 汉旧县,属越巂,作阑,《晋太康地志》无。

旄牛令 前汉属蜀郡,后汉属蜀郡属国都尉,《晋太康地志》属汉嘉。

宁州刺史 晋武帝太始七年分益州南中之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立。太康三年省,立南夷校尉。惠帝太安二年复立,增牂牁、越巂、朱提三郡。成帝咸康四年,分牂牁、夜郎、朱提、越巂四郡为安州,寻越巂后还益州。今领郡十五,县八十一,户一万二百五十三。去京都一万三千三百。

建宁太守 汉益州郡滇王国,刘氏更名。领县十三,户二千五百六十二。

味县令 汉旧县。

同乐令 晋武帝立。

谈槁令 汉旧县,属牂牁。晋武帝立。

牧麻令 汉旧县,作牧靡。

漏江令 汉旧县,属牂牁。晋武帝立。

同濑长 汉旧县。同作铜。

昆泽长 汉旧县。

新定长 《晋太康地志》有。

存䣕 《晋太康地志》有。同并长,汉旧县,前汉作同并,属牂牱。晋武帝咸宁五年省,哀帝复立。

万安长 江左立。

母单长 汉旧县,属牂牱,《晋太康地志》属建宁。新兴长,江左立。

晋宁太守 晋惠帝永安二年,分建宁西七县为益州郡,晋怀帝更名。领县七,〈疑〉户六百三十七。去州七百三十;去京都水一万三千七百。

建伶令 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连然令,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滇池令,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谷昌长,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秦臧长,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

〈阙〉

双柏长 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

牂牱太守 汉武帝元鼎六年立。领县六,户一千九百七十。去州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一万二千。

万寿令 晋武帝立。

且兰令 汉旧县云故且兰,《晋太康地志》无。

故母敛令 汉旧县。

晋乐令 江左立。

丹南长 江左立。

新宁长 何、徐不注置立。

平蛮太守 晋怀帝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牂牱、朱提、建宁立平夷郡,后避桓温讳改。领县二,户二百四十五。去京都水一万三千。

平蛮令 汉旧县,属牂牱,故名平夷。鄨令,汉旧县,属牂牱。

夜郎太守 晋怀帝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牂牱、朱提、建宁立。领县四,户二百八十八。去州一千;去京都水一万四千。

夜郎令 汉旧县,属牂牱。广谈长,《晋太康地志》属牂牱。谈乐长,江左立。

谈柏令 汉旧县,属牂牱。

朱提太守 刘氏分犍为立。领县五,户一千一十。去州七百二十;去京都水一万四千六百。

朱提令 前汉属犍为,后汉属犍为属国都尉。堂狼令,前汉属犍为,狼作琅。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朱提。

临利长 江左立。

汉阳长 前汉属犍为,后汉无,《晋太康地志》属朱提。南秦长,本名南昌,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广太守 晋怀帝分朱提立。领县四,户四百四十。去州水二千三百;去京都水一万四百。

南广令 汉旧县,属犍为,《晋太康地志》属朱提。新兴令,何志不注置立。

晋昌令 江左立。

常迁长 江左立。

建都太守 晋成帝分建宁立。领县六,户一百七。去州二千;去京都水一万五千。

新安令 晋成帝立。

经云令 晋成帝立。

永丰令 晋成帝立。

临江令 晋成帝立。

麻应长 晋成帝立。

遂安长 晋成帝立。

西平太守 晋怀帝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兴古之东立。何志晋成帝立,非也。《永初郡国》、何志并有西宁县,何云晋成帝立,今无。领县五,户一百七十六。去州二千三百;去京都水一万五千三百。

西平令 何志晋成帝立。

温江令 何志晋成帝立。

都阳令 何志晋成帝立。案《晋起居注》,太康二年置兴古之都唐县,疑是。

晋绥长 何志晋成帝立。

义成长 何志晋成帝立。案此五县应与郡俱立。

西河太守 晋成帝分河阳立。领县三,户三百六十九。去州二千五百;去京都水一万五千五百。

芘苏令 前汉属益州郡,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永昌。芘作比。

成昌令 晋成帝立。

建安长 晋成帝立。

东河阳太守 晋怀帝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永昌、云南立。《永初郡国》又有西河阳,领楪榆、遂段、新丰三县,何、徐无。领县二,户一百五十二。去州二千;去京都水一万五千。

东河阳令 何不注置立,疑与郡俱立。

楪榆长 前汉属益州郡,后汉属永昌,《晋太康地志》属云南。前汉楪作叶。

云南太守 《晋太康地志》云,故属永昌。何志刘氏分建宁、永昌立。领县五,〈疑〉户三百八十一。去州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一万四千五百。

云南令 前汉属益州郡,后汉属永昌,《晋太康地志》属云南。

云平长 晋武帝咸宁五年立。

东古复长 汉属越巂,《晋太康地志》属云南,并云姑复。《永初郡国》、何并云东古复,何不注置立。

西古复长 《永初郡国》有。何不注置立。

兴宁太守 晋成帝分云南立。领县二,户七百五十三。去州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一万四千五百。

梇栋令 汉旧县,属益州,《晋太康地志》属云南。青蛉令,汉旧县,属越巂,《晋太康地志》属云南。

兴古太守 汉旧郡,《晋太康地志》故牂牁。何志刘氏分建宁、牂牱立,则是后汉末省也。领县六,户三百八十六。去州二千三百;去京都水一万六千。

漏卧令 汉旧县。属牂牱。宛暖令,汉旧,属牂牱。本名宛温,为桓温改。律高令,汉旧县,属益州郡,后省。晋武帝咸宁元年,分建宁郡修云、俞元二县间流民复立律高县。修云、俞元二县,二汉无。

西安令 江左立。

句町令 汉旧县,属牂牱。南兴长。江左立。

梁水太守 晋成帝分兴古立。领县七,户四百三十一。去州水三千;去京都水一万六千。

梁水令 与郡俱立。

腾休长 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兴古,何志故属建宁,晋武帝从兴古治之,遂以属焉。西隋令,汉旧县,属牂牱,《晋太康地志》属兴古。并作随。

母掇令 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兴古。刘氏改曰西丰,晋武帝太始五年,复为毋掇。

新丰长 何志不注置立。

建安长 何志不注置立。

镡封长 汉旧县,属牂牁,《晋太康地志》属兴古。

广州刺史 吴孙休永安七年,分交州立。领郡十七,县一百三十六,户四万九千七百二十六,口二十万六千六百九十四。去京都水五千二百。

南海太守 秦立。秦败,尉佗王此地,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领县十,户八千五百七十四,口四万九千一百五十七。

番禺男相 汉旧县。

熙安子相 文帝立。

增城令 前汉无,后汉有。

博罗男相 汉旧县。二汉皆作傅字,《晋太康地志》作博。

西平令 《永初郡国》有。

龙川令 旧县。

怀化令 晋安帝立。

绥宁男相 文帝立。

高要子相 汉旧县,属苍梧,文帝废。

始昌令 文帝立。

苍梧太守 汉武帝元鼎六年立。《永初郡国》又有高要、建陵、宁新、都罗、端溪、抚宁六县。建陵、宁新,吴立。都罗,晋武分建陵立。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新宁曰宁新。端溪、抚宁始见《永初郡国》。高要,何志无,馀与《永初郡国》同。徐志无建陵、宁新、抚宁三县。何、徐二志并有怀熙一县。思安、封兴、荡康、侨宁四县,疑是宋末度此也。今领县十一,户六千五百九十三,口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去州水八百;去京都水五千五百九十。

广信令 汉旧县。

猛陵令 汉旧县。

怀熙令 文帝立。

思安令 《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封兴令,《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荡康令,《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侨宁令,《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

遂成令 《永初郡国》有。

丁留令 晋武帝太康七年,以苍梧蛮夷宾服立,〈阙〉作丁溜;溜音留。

广陵令 永初郡国有。

武化令 徐志以前无,疑是宋末所立。

晋康太守 晋穆帝永和七年分苍梧立,治元溪。《永初郡国》治龙乡。何志复龙乡县,当是晋末立。元嘉二十年前,以龙乡并端溪也。《永初郡国》又有封兴、荡康、思安、辽安、开平县。何志无辽安、开平二县,馀与《永初郡国》同。封兴、荡康、思安、辽安、开平,应是晋末立,元嘉二十年前省。今领县十四,户四千五百四十七,口一万七千七百一十。去州水五百,去京都水五千八百。

端溪令 汉旧县,何志属苍梧,徐志属此。

晋化令 何志不注置立,疑是晋末所立。

都城令 何志晋初分建陵立,今无建陵县。按《太康地志》唯有都罗、武城县。

乐城令 何志无,徐志有。

宾江令 何志无,徐志有。

说城令 何志无,徐志有。

元溪令 《晋太康地志》属苍梧。

夫阮令 《永初郡国》有。

侨宁令 何志云汉旧县,检二汉《地理》《郡国》,无。苍梧又有侨宁县。

安遂令 文帝立。

永始令 文帝立。

武定令 文帝立。

文招令 何志无,徐志有二文招,一属绥建,一属晋康。

熙宁令 何志无,徐志有。

新宁太守 晋穆帝永和七年,分苍梧立。《永初郡国》有平兴、永城县,何、徐志有永城,无平兴。此二县当是晋末立。平兴当是元嘉二十年以前省,永城当是大明八年以后省。何志又有熙宁县,云新立,当是文帝所立。徐志无,当是元嘉二十年后省也。今领县十四,户二千六百五十三,口一万五百一十四。去州水六百二十;去京都水五千六百。

南兴令 何志汉旧县。检二汉《地理》《郡国》、《晋太康地志》并无。永初郡国有。

临允令 汉旧县,属合浦,《晋太康地志》属苍梧。何志,吴度苍梧。

新兴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博林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甘东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单牒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威平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龙潭令 文帝立。

平乡令 文帝立。

城阳令 文帝立。

威化令 文帝立。

初兴令 文帝立。

抚纳令 徐志有。

归顺令 徐志有。

永平太守 晋穆帝升平五年,分苍梧立。《永初郡国》有雷乡、卢平、员乡、逋宁、开城五县,当是与郡俱立。何志徐,无雷乡、员乡,又有熙平,云新立,疑是文帝所立。雷乡、员乡当是元嘉二十年以前省。卢平、逋宁、开城当是大明八年以后省。今领县七,〈疑〉户一千六百九,口一万七千二百二。去州水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五千四百。

安沂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丰城令 吴立,属苍梧。《永初郡国》并安沂,当是宋初并。何志有,当是元嘉中复立。

苏平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徐曰藉平。安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夫宁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武林令 文帝立。

郁林太守 秦桂林郡,属尉陀,武帝元鼎六年复,更名。《永初郡国》有安远、程安、威定、中胄、归化五县。中胄疑即桂林之中溜。归化,二汉、《晋太康地志》无,疑是江左所立。何志无中胄、归化,馀三县属桂林,徐志同。今领县十七,户一千一百二十一,口五千七百二十七。去州水一千六百;去京都水七千九百。

布山令 汉旧县。

领方令 汉旧县,吴改曰临浦,晋武复旧。

阿林令 汉旧县。

郁平令 吴立曰阴平,晋武太康元年更名。

新邑令 吴立。

建初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徐同。

宾平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威化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新林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龙平令 《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安始令 吴立曰建始,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怀安令,何志吴改,未知先何名。《吴录》地理无怀安县名。《太康地志》无。《永初郡国》有。

晋平令 吴立曰长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绥宁令,《永初郡国》并领方,何无徐有。

归代令 徐志有。

中胄令 徐志有。

建安令 《永初郡国》有,何无,徐有。

桂林太守 本县名,属郁林。吴孙皓凤皇三年,分郁林,治武熙县,不知何时徙。《永初郡国》有长安、夹阳二县。夹阳,晋武帝太康元年分龙冈立。长安,《太康地志》有而王隐无。何、徐并无此二县。今领县七,户五百五十八,口二千三百五。去州水一千五百七十五;去京都水六千八百。

中溜令 汉旧县,属郁林,《晋太康地志》无。

龙定令 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龙冈,疑是。《永初郡国》、何、徐并云龙定。

武熙令 本曰武安,应是吴立,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故属郁林。

阳平令 《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云新置。按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洋县,疑是。

安远令 晋武帝太康六年立,属郁林。《永初郡国》犹属郁林,何、徐属此。

程安令 《永初郡国》属郁林,何、徐属此。疑是江左立。威定令,《永初郡国》属郁林,何、徐属此。疑是江左立。

高凉太守 二汉有高凉县,属合浦。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立,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吴又立高熙郡,太康中省并高凉,宋世又经立,寻省。《永初郡国》高凉又有石门、广化、长度、宋康四县。何、徐并无宋康,当是宋初所立,元嘉二十年以前省,其馀当是江左所立。领县七,户一千四百二十九,口八千一百二十三。去州水一千一百;去京都水六千六百。

思平令 《晋太康地志》有。

莫阳令 《晋太康地志》有,属高兴。

平定令 何志有,不注置立。

安宁令 吴立。

罗州令 何志新立。

西巩令 何志新立。

禽乡令 何志新立。

新会太守 晋恭帝元熙二年,分南海立。《广州记》云:永初元年,分新宁立,治盆允。未详孰是。领县十二,户一千七百三十九,口万五百九。去州三百五十。

宋元令 《永初郡国》无,文帝元嘉九年,割南海、新会、新宁三郡界上新民立宋安、新熙、永昌、始成、招集五县。二十七年,改宋安为宋元。

新熙令。

永昌令。

始成令。

招集令。

盆允令 《永初郡国》故属南海,何、徐同。

新夷令 吴立曰平夷,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故属南海。

封平令 《永初郡国》云故属新宁,何云故属南海,徐同。

封乐令 文帝元嘉十二年,以盆允、新夷二县界归化民立。

初宾令 何志新立。

义宁令 何志新立。

始康令 何志新立。

东官太守 何志故司监都尉,晋成帝立为郡。《广州记》,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领县六,户一千三百三十二,口一万五千六百九十六。去州水三百七十;去京都水五千六百七十。

宝安男相 《永初郡国》、何、徐并不注置立。

安怀令 《永初郡国》、何、徐并不注置立。

兴宁令 江左立。

海丰男相 《永初郡国》、何、徐并不注置立。

海安男相 吴曰海宁,晋武改名。《太康地志》属高兴。欣乐男相,本属南海,宋末度。

义安太守 晋安帝义熙九年,分东官立。领县五,户一千一百一十九,口五千五百二十二。去州三千五百;去京都水八千九百。

海阳令 何志晋初立。《晋太康地志》无。晋地记故属东官。

绥安令 何志与郡俱立。晋地记故属东官。

海宁令 何志与郡俱立。晋地记故属东官。

潮阳令 何志与郡俱立。晋地记故属东官。

义招令 晋安帝义熙九年,以东官五营立。

宋康太守 本高凉西营,文帝元嘉九年立。领县九,户一千五百一十三,口九千一百三十一。去州水九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九百七十。

广化令 《晋太康地志》有,属高兴,《永初郡国》属高凉。单城令,何志新立。

逐度令 何志新立。

海邻令 何志新立。

化隆令 何志新立。

开宁令 何志新立。

绥定令 何志新立。

石门长 何志故属高凉。

威覃长 徐志有。

绥建太守 文帝元嘉十三年立。孝武孝建元年,有司奏化注、永固、绥南、宋昌、宋泰五县,旧属绥建,中割度临贺,相去既远,疑还绥建。今唯有绥南,馀并无。何、徐又新招县,云本属苍梧,元嘉十九年改配。徐志晋康复有此县,疑误。今领县七,〈疑〉户三千七百六十四,口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一。去州〈阙〉。

新招令 本四会之官细乡,元嘉十三年分为县。化蒙令,本四会古蒙乡,元嘉十三年分为县。怀集令,本四会之银屯乡,元嘉十三年分为县。四会男相,汉旧县,属南海。

化穆令 何志新立。

绥南令 《永初郡国》、徐并无。

海昌太守 文帝元嘉十六年立。何有覃化县,徐无。领县五,户一千七百二十四,口四千七十四。去州水六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四百九十四。

宁化令 徐志新立。

威宁令 徐志新立。

永建令 徐志新立。

招怀令 徐志新立。

兴定令 文帝元嘉九年立,属新会,后度此。

宋熙太守 文帝元嘉十八年,以交州流寓立昌国、义怀、绥宁、新建四县为宋熙郡,今无此四县。二十七年,更名宋隆。孝武孝建中,复改为宋熙。领县七,户二千八十四,口六千四百五十。去州水三百四十五;去京都水五千二百。

平兴令 徐志新立。

初宁令 徐志新立。

建宁令 徐志新立。

招兴令 徐志新立。

崇化令 徐志新立。

熙穆令 徐志新立。

崇德令 徐志新立。

宁浦太守 《晋太康地志》,武帝太康七年改合浦属国都尉立。《广州记》,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吴分郁林立,治平山县。《吴录》孙休永安三年,分合浦立为合浦北部尉,领平山、兴道、宁浦三县。又云晋分平山为始定,宁浦为涧阳,未详孰是。《永初郡国》有安广县,无始定县。何、徐并无此郡。领县六。

润阳令 晋武帝太康七年立。《永初郡国》作简阳。兴道令,晋武帝太康元年,以合浦北部营之连道立。《吴录》有此县,未详。

宁浦令 《晋太康地记》本名昌平,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吴录》有此县,未详。

吴安令 《吴录》无。

平山令 《晋太康地记》有。

始定令 《晋太康地记》有,《永初郡国》无。

晋兴太守 晋元帝太兴元年,分郁林立。

晋兴。

熙注。

桂林。

增翊。

安广。

广郁。

晋城。

郁阳。

乐昌郡。

乐昌令。

始昌令。

宋元令。

乐山令。

义立令。

安乐令。

交州刺史 汉武帝元鼎六年开百越,交趾刺史治龙编。汉献帝建安八年,改曰交州,治苍梧广信县;十六年,徙治南海番禺县。及分为广州,治番禺。交州还治龙编。领郡八,县五十三,户一万四百五十三。去京都水一万。

交趾太守 汉武帝元鼎六年开。领县十二,户四千二百三十三。

龙编令 汉旧县。

句漏令 汉旧县。

朱䳒令 汉旧县。吴兴令,吴立。

西于令 汉旧县。

定安令 汉旧县。

望海令 汉光武建武十九年立。

海平令 吴立曰军平,晋武改名。

武宁令 吴立。

羸娄令 汉旧县。

曲昜令 汉旧县。

南定令 吴立曰武安,晋武改。何志无。

武平太守 吴孙皓建衡三年讨扶严夷,以其地立。领县六。户一千四百九十。去州水二百一十六。《吴录》无,《晋太康地志》有。

吴定长 吴立。

新道长 江左立。

晋化长 江左立。

九真太守 汉武元鼎六年立。领县十二,〈疑〉户二千三百二十八。去州水八百;去京都水一万一百八十。

移风令 汉旧县。故名居风,吴更名。

胥浦令 汉旧县。

松原令 晋武帝分建初立。

高安令 何志晋武帝立。《太康地志》无。《吴录》晋分常乐立。

建初令 吴立。

常乐令 吴立。

军安长 何志晋武帝立。《太康地志》无此县,而交趾有军平县。

武宁令 吴立,何志武帝立。《太康地志》无此县,而交趾有。

都庞长 汉旧县。《吴录》有,《晋太康地志》无。

宁夷长 何志晋武帝立,《太康地志》无。

津梧长 晋武帝分移风立。

九德太守 故属九真,吴分立。何志领县七,今领县十一,户八百九。去州水九百;去京都水一万九百。

浦阳令 晋武帝分阳远立。

阳远 吴立曰阳成,太康二年更名,后省。

九德令 何志吴立。

咸驩令 汉旧县。

都汰长 何志晋武帝分九德立。

西安长 何志晋武帝立。《太康地志》无。《吴录》亦无。南陵长,何志晋武帝立。《太康地志》无,王隐有。越常长,何志吴立,《太康地志》无。

宋泰令 宋末立。

宋昌令 宋末立。

希平令 宋末立。

日南太守 秦象郡,汉武元鼎六年更名,吴省,晋武帝太康三年复立。领县七,户四百二。去州水二千四百;去京都水一万六百九十。

西卷令 汉旧县。

卢容令 汉旧县。

象林令 汉旧县。

寿泠令 晋武帝太康十年,分西卷立。

朱吾令 汉旧县。

无劳长 晋武分北景立。

北景长 汉旧县。

义昌郡 宋末立。

宋平郡 孝武世,分日南立宋平县,后为郡。

越州刺史 明帝泰始七年立。

百梁太守 新立。

𢤱苏太守,新立。永宁太守,新立。

安昌太守 新立。

富昌太守 新立。

南流太守 新立。

临漳太守 先属广州。

合浦太守 汉武帝立,孙权黄武七年,更名珠官,孙亮复旧。先属交州。领县七,户九百三十八。去京都水一万八百。

合浦令 汉旧县。

徐闻令 故属朱崖。晋平吴,省朱崖,属合浦。

朱官长 吴立,朱作珠。

荡昌长 晋武分合浦立。

朱卢长 吴立。

晋始长 晋武帝立。

新安长 江左立。

宋寿太守 先属交州。

陈梦雷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

猜你喜欢

  •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魏夫人--------------------------------------------魏夫人魏夫人者,任城人也。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

    15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八    设官部十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侍中六十二给事黄门侍郎六十三散骑常侍六十四通直散骑常侍六十五员外散骑常侍六十六散侍郎六十七给事中六十八 奉朝请六十九○侍中六十二侍中古官「环济要略云侍中古官也或曰风后為黄..

    16 北堂书钞 2025-10-03
  • 《图书学大辞典》序

    图书浩瀚,观者望洋。使无适宜之方法分析整理,则其功用莫由彰显,是无异于沉珠于渊,埋于玉山也。欧美各国,教育发达,科学迈进,推其奏效之原,则以图书之贡献极为伟大,故图书馆之建设,宛若星罗棋布。各级学校有..

    20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谈谈图书馆员的生活

    我常常想到《庄子》上惠子和庄子的对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一段意思。大凡个人的事,还是望个人去办理清楚;如自己办不到,而想推之于他人,是不可能的。照这样说来,图书馆事业在目前..

    15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普通图书编目法》序

    编目工作在图书馆事务中,比较专门而繁复,不但须有相当之训练与经验之人担任之,并须有一定之规则共相遵守,方能前后一致,可免分歧。言中国图书编目法而有专书者,唯杜定友氏之《目录学》,裘开明君之《中国图书编..

    23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我对于文华图书科季刊的几种希望

    月来筹备渴望出版之《文华图书科季刊》,竟于今日发刊矣。这刊物,纯粹是由文华图书科现在肄业的同学之心血研究的结果。我们同学才走近图书馆学的宫墙,尚未睹宗庙之美,百宫之富。所得既少,价值又小,讵堪笔著于书..

    17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目录 草木异部纪事 草木异部杂录庶徵典第一百八十八卷草木异部纪事《水经注》: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受神芝图于黄盖童子,即是山也。《帝王世记》:尧时有草荚生庭,每月朔旦生一荚,至月..

  •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目录 草木异部艺文二迎华观瑞莲赋 元陈樵瑞莲赋 刘诜河南瑞麦颂赵允迪蒋氏异瓜辨 明方孝孺嘉禾颂 解缙嘉禾颂 前人瑞麦颂 前人芝颂王直并蒂莲诗序 薛瑄潞州嘉禾记 李达瑞麦赋 陆深嘉禾赋 沈鲤瑞莲赋申..

  •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录 草木异部总论王充论衡〈是应篇〉 草木异部艺文一为纳言姚璹等贺瑞桃表 唐李峤为百寮贺瑞笋表 前人为凤阁侍郎李元素进冬椹表前人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 陈子昂皇太子贺天后芝草表 崔融皇太子贺..

  •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四明〈太祖一则 洪武八则 成祖永乐十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五则 英宗正统七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六则 宪宗成化十四则 孝宗弘治十三则 武宗正德十二则 世宗嘉靖三十四则 穆宗..

  •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三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九则 高宗显庆一则 中宗嗣圣二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三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元宗先天一则 开元十七则 天宝八则 肃宗至德一则 乾元一则 上元一则 代宗宝应一则 永..

  •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春秋纬〈说题辞 感精符〉礼纬〈斗威仪〉孝经纬〈援神契〉淮南子〈天文训〉大戴礼〈明堂篇〉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珍珠船〈芝草〉管窥辑要〈草木生异状占 草木..

  •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目录 蝗灾部艺文一谏捕蝗疏唐韩思复淄青蝗旱赈恤编制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宋苏轼发蝗虫赴尚书省状朱熹御笔回奏状 前人丙子芒种谢麦禳蝗青词 真德秀诸庙禳蝗祝文前人祭飞蝗文金元好问乌蝗纪异明梁云构..

  •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四金〈太宗天会一则 熙宗皇统二则 海陵正隆二则 世宗大定五则 章宗明昌一则 泰和二则 宣宗贞祐二则 兴定二则 哀宗正大一则〉元〈世祖中统二则 至元二十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武..

  •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三宋〈文帝元嘉一则〉梁〈武帝大同一则〉北魏〈高宗兴安一则 兴光一则 太安一则 和平一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二则 正始二则 永平一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则〉..

  •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一诗经〈小雅大田章〉礼记〈月令〉山海经〈东山经〉汉书〈五行志〉后汉书〈五行志注〉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虫占〉 蝗灾部汇考二周〈桓王三则 庄王一则 襄王二则 定王三则 灵王一则..

  •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录 虫豸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管窥辑要〈蛇占 异蛇占 杂虫占 军中虫蚁占〉田家五行〈论祥瑞 杂虫占〉 虫豸异部汇考二周〈惠王二则 庄王一则 匡王一则〉汉〈武帝元..

  •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录 鳞介异部艺文一青龙赋魏缪袭龙瑞赋 刘劭为始兴王上毛龟表 梁刘潜上毛龟启 陈江总贺常州龙见表唐许敬宗为杭州刺史崔元将献绿毛龟表 李峤皇太子贺白龙见表崔融为扬州李长史作千秋节进毛龟 萧颖士漳..

  •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鳞介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孝经纬〈援神契〉山海经〈西山经〉汉书〈五行志〉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龙占 龟鱼占 异鱼占 军中鳞变异占〉 鳞介..

  •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目录 鼠异部汇考一京房易飞候〈鼠异〉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蛇占〉田家五行〈论祥瑞〉田家杂占〈鼠〉 鼠异部汇考二周〈简王一则 敬王二则〉汉〈昭帝元凤一则 成帝建始一则〉晋〈武帝泰康一则 惠帝..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