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胡文焕

一、中风门

2025-09-11 10:01 读医

〔原文〕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

〔解说〕采用正立背靠墙姿势,不息,行气,(功法详见本节讨论)运用意识导气,使内气从头至足而止。这种练功法可以治疗疽病、疝气、大风、半身不遂,以及各种风痹病。

〔原文〕二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解说〕将两脚趾仰起、行气,五息而止,引气至腰背。可以治疗腰背痹痛和半身不遂,并能改善人的听觉。经常用此法练功,还能使诸根(佛家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是能生的意思。因眼、耳等对于声、色等能产生感觉,故称为根)清净,不受病邪和外界不良原素的侵袭和干扰。

〔原文〕三法∶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瞑心(收心使之安静),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解说〕采用背部端正靠墙壁的坐式,伸展两脚和足趾,排除杂念,使心神宁静,从头上引气,使内气随意念向下行到双脚十趾及足掌心的涌泉穴。如此反复以意引气做二十一次,等到脚底似有受气的感觉时为止。

这就是所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的功法。

〔原文〕四法∶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同促)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解说〕采用背部端正靠墙的坐式,不息,行气,以意念引导内气,从嘴内至头顶为止。

可以治疗疽病、痹症、大风和半身不遂。

〔原文〕五法∶一足 (同蹋、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欷(通欹、斜。倾侧)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解说〕一只脚踏地不动,另一脚伸向侧面,转身成斜势,两手相合尽量随身体掉转,左右交替十四次。可消除脊背风寒,半身不遂引起的气血不能通达润养肢体。

〔原文〕六法∶手前后递(交替、顺次更迭)互拓(举、推),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 (同膊。肩膀、肩胛)前后欹侧,柔转二七。去 并冷血,筋急渐渐如消。

〔解说〕两手前后交替互推,尽力活动二十一次。然后停止推手,手掌朝下,低头面向心胸,以意行气下达涌泉穴和仓门,气至后守一会儿收功,收功时要放松全身,将气散开,使气平调。

此后再活动头部,向肩部前、后、左、右倾斜,柔和自如地转动十四次。这种功法可以祛除肩部血脉的寒邪,使筋脉拘急逐渐消除。

〔原文〕七法∶两手抱左膝,伸腰,鼻纳气七息,展右足。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痿。

〔解说〕采用踞坐姿式,用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伸展右腿,以鼻吸气,行气七息。可治疗下肢活动障碍,难以屈伸、跪拜、起立,小腿疼痛痿软无力。

〔原文〕八法∶两手抱右膝着膺(胸)。除下重难屈伸。

〔解说〕用踞坐位,两手抱右膝贴胸。可消除下肢沉重,难以屈伸。

〔原文〕九法∶踞(凭倚)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解说〕采用踞坐位,即倚坐位。伸展右腿,两手抱左膝头,伸腰,用鼻吸气,尽量使吸呼深长,行气七息,然后伸左腿,足向外展。这种功法能治疗下肢屈伸、跪拜、起立困难,小腿疼痛,肿胀麻木。

〔原文〕十法∶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极势,上下来去换易四七。去膊内风,两膊井内冷血,两腋筋脉挛急。

〔解说〕采用站式,使身体上下正直,一手向上举,仰掌象推东西一样,一手向下象按捺东西,两手尽量用力,上下反复交替进行二十八次。这种功法可祛除肩膀内的风邪,两肩井内血脉受寒,两腋筋脉拘急痉挛。

〔原文〕十一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

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

〔解说〕踞坐位,伸展左脚,两手抱右膝,伸直腰,用鼻吸气,尽量使吸呼深长,行气七息,然后再伸左脚外展。此法可治疗下肢屈伸、跪拜、起立困难,小腿疼痛。本节与原文第九法动作大致相同,一为右,一为左,交替进行即为一个完整功法。

〔原文〕十二法∶偃卧(仰面而卧),合两膝,布两足,伸腰,口纳气,振腹七息。除壮热疼痛,两胫不随。

〔解说〕采取仰卧位,并拢两膝,伸展两脚,把腰伸直,用口吸气,使气达腹中,小腹随吸气鼓起,呼气收缩,上下振荡,连作七息而止。这种功法可治疗高热身疼痛,两小腿动作不便。

〔原文〕十三法∶治四肢疼闷及不随,腹内积气。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三寸,握固。握固者,以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两脚竖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调和气息,莫思余事,专意念气,徐徐漱醴(甜酒)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引气五息、六息,一出之为一息。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鱼、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恚(恨、忿)。悉不得辄行气。惟须向晓清静时,行气大佳,能愈万病。

〔解说〕治疗四肢疼闷和活动不便,腹中积气。导引时床席必须平稳,采用正身仰卧位,松解衣带,枕高以三寸为宜,两手握固,握固就是用两手四指握住大拇指。握固后舒展两臂使其距离身躯两旁各五寸,两脚趾立起,两脚之间相距亦为五寸。体位摆好后要安心定意,调和呼吸,莫思其它杂事。并徐徐地嗽“醴泉”,所谓醴泉,即是用舌舐唇口牙齿所产生的唾液,因为唾液能滋润肠胃,帮助消化,胜过甘美如甜酒的泉水,所以被称为醴泉。将产生的唾液先嗽口齿,然后咽下。再徐徐以口吐气,用鼻引气入咽喉,这些动作要轻要慢,不可着急硬做。等待做好这些动作,进一步调和呼吸引气入里,引气时勿要使自己耳听到呼吸出入的声音。每次引气,要专心以意念送气,使气达足,并由趾头使气出,这样引气五息,六息,会从脚趾头出气一次,这种功法能把从脚趾头出气一次作为一息。初做者,由一息数到十息,以后渐渐增加,能行到一、二百息,病就好了。治疗期间,不要吃生菜、鱼和肥肉。进食过饱之后,以及喜怒忧忿时,都不可行气。惟有在凌晨清静时侯,行气最好,这种功法能治疗各种疾病。

〔原文〕十四法∶展两足上。除不仁,胫寒之疾也。

〔解说〕展开两足向上抬脚,可以治疗麻木不仁及小腿寒痹。

【小结】

本书首篇叙述了中风病的导引治疗。中医认为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正常的风不会伤人,当人体正气不足或气候骤变时,人体受到邪风侵袭才会生病。

古人把这种邪风伤人所致之病,统称为“中风”,如《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中说∶“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包括了风邪入中人体引起的风痹、风湿、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中风不仁(肢体肌肤麻木)、中风口 (口眼歪斜)、大风等多种疾病。现代所说的中风,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言语困难,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病症。大致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脑栓塞等疾病及其后遗症。本篇的导引法对后一种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十分有益。本节提出的中风病导引法有静功、动功和动静结合功多种。体位有“倚壁”、“踞坐”、“仰卧”、“立身”等。呼吸方法有“不息”法、“纳气”法、“引气”法等,并对导引行气方法、注意事项,行气要领等做了全面论述,属性十分丰富,兹就呼吸方法讨论如下∶

1、不息法

不息法,古人又称为闭气法、闷气法等。就是吸气后停闭呼吸片刻再呼出的练气方法。古代练功家,在∶‘呼吸精气”以养生的思想指导下,认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练气吐纳,须使吸入精气尽量停布于体内,供机体充分吸收,方可充身养生。即所谓使身心“纳气”、“受气”、“食气”者也。如《养性延命录》说∶“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俱,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肺)明,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忤(侵袭)人也。”《备急千金要方》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着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则寒暑不能侵,蜂虿不能毒,寿三百六十岁,此邻于真人者也。”可见古代练功家非常重视闭气不息的呼吸方法,认为它可祛病延寿,使人身心俱安,具体练习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调气法”说得比较详明,其法是“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以鼻细细引入,出气一此前法。”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说∶“既云闭气于胸膈,恐是不闭鼻中气,只以意坚守此气于胸膈中,令出入息,似动不动,氤氲缥缈,如香炉盖上烟,汤瓶嘴中气,自在出入,无呼吸之者,则鸿毛可以不动。若心不起念,虽过三百息可也。”可见不息之法,不是停止呼吸,而是使吸入之气,在体内有所停留。练习要点是∶一是要使呼吸深长细匀,由呼吸浅短、次数多,而变成细长、中间停闭,次数少。正常人的呼吸,平均每分钟16~20次。练不息功日久后,可达到每分钟3~4次,甚至1~2次,而不感气闷不适,仍然自然舒适。二是要配合数息,默数鼻端吸入气后的次数,从一数至十或数百.使气闭时间自然延长。三是以意守气于胸膈肺(华盖)中,使气似动非动,如烟如雾,弥漫于体内。但闭气法的练习一定要渐进,自然,切勿硬闭,而使气憋、头闷,产生不良副作用。文中的“自极七息”的“自极”,字义虽是尽量用力,但不是说要用力憋气、闭气,而是要使呼吸尽量深细匀长,每分钟内减少呼吸次数。清·李涵虚《道窍谈》中说∶“一呼一吸名曰一息,须顺其自然。”要是硬闭拖长时间,就会“使气则竭,并气则伤。”因此,停闭呼吸法,无论是呼停闭气,还是吸停闭气,在练功初期都不宜随便应用,必须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在形成深长的腹式呼吸和匀细入出后,方可渐进而不息。初期停闭时间不宜太长,不息太长,常会引起气机壅塞,甚至胸闷、头晕、胸胁不适、疼痛,腹胀等。

2、纳气法

纳气法,即是吐纳法。可用鼻纳气,口吐气或口纳气,鼻吐气。如本篇十一法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十二法说∶“口纳气,振腹七息”。《王子乔八神导引法》认为纳气的要领是∶“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纳气,以口吐之,各致其脏所,竟而复始,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久习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或“徐以口纳气,填腹自极,息欲绝,徐以鼻出气。”也就是说纳气之法,吸气要徐徐而行,安心定志,排除杂念,专心吸气使达腹内而气沉丹田,气息达到一定限度后,慢慢以鼻出气,呼吸出入时要微细均匀,使耳不能闻及往来。切忌强硬延长呼吸,要循序渐进,久习自然便会深长。纳气法是气功的基本功法,练习时要从自然柔和入手,首先要精神安宁,形体放松,然后从自然呼吸练习起,逐步使呼吸深长,使气被纳入肺内时,“不迟不速”、“勿忘勿助”、“必轻必和”,如蚕吐丝,绵绵不断,形成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然后以意念引导吸呼.徐徐送气入腹部脐下,产生一种因横膈下降,而使气体下沉丹田的感觉,所谓“填腹”、“振腹”、“胀腹”及“腹内松静气腾然”即是气沉丹田的感觉和表现。古人认为纳气务求“调柔入细,引短令长”才能使“呼吸绵绵,深入丹田”。

3、引气法

引气法就是行气法、导气法。如第一法说∶“行气从头至足止。”三法说∶“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十三法说∶“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使脚趾头使气出。”这是一种运用意识使“内气”循一定路线营运,如从头至足,从丹田至脊,上脑内等,意气相根据,以意行气的功法。道家的“大小周天功”、佛家密宗的“贯气法”均与此相似。《鸡峰普济方》认为∶“意者气之使,意有所到则气到,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瘥。”引气法是一种以意引气攻疾祛病的方法,具体功法有三种∶

(1)引气攻病法。如《养性延命录》说∶“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本篇“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疝气门》“引腹中气,遍行身体。去疝瘕病。”等便是引气攻病的例子。

(2)引气营运法。如“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法。泥丸是道家术语,即是脑内或头顶部位。《黄庭内景经》说∶“脑神精根字泥丸。”涌泉是穴位名,位于前足心凹陷,足底的前三分之一处。以意念“存想自身从首至足,又自足至丹田,上脊膂,人于泥丸,想其气如云直贯泥丸”(《天隐子》)或“闭口缄息,存想气真气自尾闾升夹脊,透泥丸,逐其邪气”(《逍遥子导引诀》)。本法是古代练功家常用的整体行气法,后世又将此法发展成了“大、小周天法”等全身性引气营运法。具体练法请参照本书《老人门·通玄集周大法》。

(3)引气外出法。如“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圣济总录》说∶“念气从足十趾出,久自觉气通手足,行之不止,身日轻强,气脉柔和,荣卫调畅。”可见引气外出主要是以意念想象“内气”外出的一种功法,这种功法久行之有调和荣卫、疏通气血,祛病强身的作用。

《气功》杂志(1983, 4(1)∶8~9)曾介绍运用引气法战胜瘫痪的经验,现摘录如下∶作者刘荣华患脊髓蛛网膜炎后四肢麻木,肌肉萎缩,二便失禁。采用仰卧或侧卧位,以意念从头至足,节节放松,并以意念思想从头至足有一白球下落,然后入地,再周而复始,以利入静。两月后,觉腹背发热,上肢有力,眠食好转,能坐凳上。后加练丹田涌泉贯气法,呼气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下引至两脚底涌泉穴,吸气时又用意念将气引回至丹田。三月后,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命门发热,自觉有气沿脊柱而上。一天早晨,这热气终于贯通尾闾、夹脊、玉枕三关。霎时刷地一下,轰然一震,恰似闪电雷呜,周身抖动。从此身体上也出现了奇迹;四肢麻木,胸腹腰臂的紧束感都彻底解除,能迈开大步行走了。愈后两次接受脉象仪、心电图、断层X 光电视透影等检查,结果均正常。并接受中国科学院和中医学会联合气功仪测试,如实地描绘出了气功锻炼的皮肤电阻温度等图象。

《养生导引法》是明代胡文焕写的一部气功导引著作。书中主要讲述导引养生祛病法。共列病症27门,每门列功法若干条,可供选用。其选功法基本上依据(诸病源侯论)中所载的「养生方导引法」。此外,补益与老人二门中还收辑了《太清导引养生经》、《通玄集》等书的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 诸虚门

    参归腰子治心气虚损,自汗。人参五钱,当归四两,猪肾一枚,细切,同煮食之,以汁送下,或用山药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多服乃佳。煨肾法治肾虚腰痛。猪肾一枚,薄切五七片,以椒盐淹去腥水,以杜..

    23 读医 2025-10-17
  • 阳虚门

    羊肉羹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羊肉四两,羊肺一具,细切,入盐、豉,煮作羹,空心食。胡桃粥治阳虚腰疼及石淋五痔。胡桃肉煮粥食。又浸酒方加小茴香、杜仲、补骨脂。桂花酒酿成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间物也。羊羔酒大..

    20 读医 2025-10-17
  • 阴虚门

    (忌酒)芡实粥见前脾胃门。枸杞粥治肝家火旺血衰,益肾气。甘州枸杞一合,米三合,煮食。又方采鲜叶如常煮粥食,入盐少许,空腹食佳。鳗鱼补虚劳,杀虫,治肛门肿痛,痔久不愈。鳗鱼细切,煮作 ,入盐、豉、姜、椒..

    19 读医 2025-10-17
  • 血门

    阿胶粥止血补虚,浓肠胃,又治胎动不安。糯米煮粥,临熟入阿胶末一两,和匀食。桑耳粥治五痔下血,常烦热羸瘦。桑耳二两,取汁,和粳米三合,煮熟,空心食。槐茶治风热下血,明目益气,止牙疼,利脏腑,顺气道。嫩槐..

    18 读医 2025-10-17
  • 气门

    杏仁粥治上气咳嗽。扁杏仁去皮尖二两,研如泥,或加猪肺,同米三合,煮食。莱菔子粥治气喘。用莱菔子,即萝卜子三合,煮粥食。猪肾粥治香港脚顽痹,行履不便,疼痛不止。猪肾两枚,切碎,葱白五茎,米三合,同煮,临..

    13 读医 2025-10-17
  • 调理脾胃门

    凡病后脾胃弱,肌肉瘦,择相宜者食之,以助药力,绝妙。人参粥治翻胃吐酸,及病后脾弱。用粟米一合煮粥,入人参末、姜汁各五钱,和匀空心食。门冬粥治咳嗽及翻胃。用麦门冬浸汁,和米煮粥,妊妇食之亦宜。粟米粥治脾..

    20 读医 2025-10-17
  • 火门

    甘蔗粥治咳嗽虚热,口干舌燥,涕吐稠粘。用甘蔗取汁三碗,入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竹沥粥治痰火如神。如常煮粥法,以竹沥下半杯,食之。绿豆酒治阴虚痰火诸疾。用绿豆、山药各二两,黄怕、牛膝、元参、沙参、白芍、..

    14 读医 2025-10-17
  • 燥门

    生地粥滋阴润肺,及妊娠胎漏,下血目赤。生地捣汁,米二合,煮熟入汁一合,调匀再煮,加熟蜜少许,空心服。麻苏粥治产后血晕,汗多便闭,老人血虚风闭,胸腹不快,恶心吐逆。用家园苏子、麻子各五钱,水淘净微炒,研..

    19 读医 2025-10-17
  • 湿门

    薏苡粥去湿气肿胀,利肠胃,功胜诸药。用薏米淘净,对配白米煮粥,入白糖一二匙食。郁李仁粥治水肿,腹胀喘急,二便不通,体重痛痹,转动不能,香港脚亦宜。郁李仁二两,研汁,和薏米五合,同米煮粥食。赤豆粥利小便..

    15 读医 2025-10-16
  • 暑门

    绿豆粥解暑渴。用绿豆淘净,下汤煮熟,入米同煮食之。绿豆酒治同上。用绿豆蒸熟,浸酒服。又方加黄连少许。桂浆解暑渴,去热生凉,益气消痰。官桂末一两,白蜜二两,先以水二斗煎至一斗,候冷入瓷坛中,入桂、蜜二味..

    19 读医 2025-10-16
  • 寒门

    干姜粥治一切寒冷,气郁心痛,胸腹胀满。用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一两,煮食。生姜煎治反胃羸弱。生姜切片,麻油煎过为末,煮粥调食。生姜酒治霍乱转筋,入腹欲死,心腹冷疼。生姜三两捣,陈酒一升,煮两三沸服,..

    17 读医 2025-10-16
  • 风门

    葱粥治伤风鼻塞,妊娠胎动,产后血晕。用糯米煮粥,临熟入葱数茎,再略沸食之。羊脂粥治半身不遂,中风。用羊脂入粳米、葱白、姜、椒、豉煮粥。日食一具,十日效。苍耳粥治目暗不明,及诸风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疮。..

    12 读医 2025-10-16
  • 食治秘方

    客曰∶万病皆从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盖草木药石,得五行之偏气,如人之得疾。因五脏有偏胜,则气血有偏倾。故用偏气之药物,治五脏偏胜之气血,使得归其正。然中病则已,不可过焉,过则药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饮食..

    15 读医 2025-10-16
  • 病后调理服食法

    凡一切病后将愈,表里气血耗于外,脏腑精神损于内,形体虚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静养,调和脾胃为要,防风寒,慎起居,戒脑怒,节饮食,忌房劳,除妄想,是其切要。若犯之,即良医亦难奏功矣。勿以身命等蜉..

    18 读医 2025-10-16
  • 药品制度法

    药之制度,食品之调和也。食品之加五味,非调和不能足其味。次药有良毒,不藉修治,岂能奏效?假如芩、连、知、柏,用治头面手足皮肤者,须酒炒,以其性沉寒,借酒力可上腾也。用治中焦,酒洗。下焦生用。黄连去痰火..

    17 读医 2025-10-16
  • 用药例丸散汤膏各有所宜

    药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过越。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丸者,缓也,作为丸粒也,不能速效,舒缓..

    20 读医 2025-10-16
  • 论妇人病有不同治法

    孙真人云∶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以嗜欲多于丈夫,故感病倍于男子。盖其慈恋爱憎,嫉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以此成疾,非外感六气,必内伤七情之所致也。七情之病不可医,诚以情想内结,自无而有,思虑过当,..

    15 读医 2025-10-16
  • 服饵忌羊血

    服饵之家,忌食羊血,虽服饵数十年,一食则前功尽丧,以其能解药力如此。

    18 读医 2025-10-16
  • 真菊野菊

    蜀人多种菊,以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园圃悉能植之。今人多采野菊供药肆,颇有大误。真菊延龄,野菊杀人。如张华言∶黄精益寿,钩吻杀人。形类相似之误,有如此。..

    18 读医 2025-10-16
  • 草药不可妄用

    《甲志》云∶绍兴十九年三月,英州僧希赐,往州南三十里 口扫塔,有客船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携一仆,病脚弱,不能行,舟师悯之曰∶吾有一药,治此病如神,饵之而瘥者,不可胜计。既赛庙毕,饮胙颇醉,乃入山求得,草..

    17 读医 2025-10-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