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 / 黄道周

●黄石斋先生行世书目

2025-09-14 14:55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

诸书约积千卷或刻自闽南或藏板大涤皆属巳着兹拟收各集汇为大全

三易洞玑

易象正

诗晷正 【 嗣发】

春秋表正 【 嗣发】

缁衣集传

儒行集传

洪范明义

月令明义

孝经手书 【 真迹百本流布体类不同】

司经局进 呈诸书

行业

咏业

焚草一集

焚草二集 【 二俱奏疏】

解辽环

解齐环

榕坛问业

逆流草

骈枝初集

浙闱策问

大涤三记墨迹碑 【 一分书一真楷一行书】

黄道周撰,明代诗文集,六卷,收录黄道周诸体诗、文、问学之作。卷一,记,颂,碑,序,问业,文,铭,题跋,志铭墓表,列传逸事,尺牍,书示同学。卷二,诗。卷三,诗。卷四,诗。卷五,诗。卷六,麟书记略,诗。

猜你喜欢

  • ●书后

    呜乎此吾师石斋黄先生所为函书既成刻而予小子叔伦敬受而识其末者也先生施教大涤实始壬申十年而小子肃纳履而进积之也夫慎之也夫葢自是杖履所至朝熹夕阴山轝水榜叔伦靡不从遂靡不得执经而问焉因叹斯道绝续之系先生甚大..

  • ●黄石斋先生正命麟书卷六

    ◆麟书记略石斋麟书记略是书也师所自名本称逸诗皆就俘以后作也序云可以不存矣而犹存之谓之逸诗又云石斋死后世当传之以当逸事此刻麟书者后学所笺而诵之名也夫子正命以来学人为诔而莫克似及读自挽之章则石霞剑壁衣食 ..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卷五

    ◆诗赠宛在堂集经阁序诗汀司李至得何羲兆书有谢九日同沈鹤生年兄及诸兄登逃雨岩率尔有作十日再同诸友登黄龙逃雨岩诸洞凿山不绝讲舍落成集邺山同游赋别甲申九月廿一日偕蒋黄二阁老林素庵周芮公二吏部及诸兄同游清源南..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集录卷四

    ◆诗解网出■〈冫只〉河庵途次偶拈赵芥须再迁海上因附家信林箎卿便道省家再附家信偶尔有作和杨机部三宿岩作三宿巗别赋似杨机部和陈太史韵送质公范大司马环召入都寄蓬玄张大司空寄赵景之太史哭张西铭何芝岳相国挽章六..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集录卷三

    ◆诗廓落诗青岩庚辰五月二十三日辞墓就逮时缇骑尚在南昌中夜出门诸友环顾不及为别匍匐至水口挥手谢同人惘然有作适驿道别某某并诸同学南昌江中别某某及侄止子巳别诸子依依不去欲同渊侄北上毅然麾之并示诸共学以六月乙..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卷二

    ◆诗还山道余杭有作呈诸友至山中巳三五日诸友杯酌不闲披荆掇刺无遑笔墨间作数诗点致而巳殊又不能敲推卧子梅生既下小舟又黯然思别屈指岁暮料理松楸迅于飞鸟而羲兆木土二兄迫作纪事援笔囱囱不独情事不畅而景物形致落落..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卷一

    ◆记大涤书院记大涤书院后记大涤书院三记游阳明洞记吼山记○大涤书院记壬申秋月余以逐客南旋实携杖屦启辟斯山何兄羲兆左经右鉏纲纪其事曾不数年茨暨聿立苞麓既平环流既清四方高躅之彦时亦往来兴咏其间余方攀柏艺松栖..

  • ●刻政姓氏

    瑞图 叔伦同勒陈子龙卧子 云间陆自岩鲁蟾 毘陵赵玉成彦琢 松陵吴嘉祯源长 浦口赵之璧叔宝 漳江曹 序射侯曹 广远思 俱语水倪元瓒献汝倪会鼎子新 俱始宁吕章成裁之 句余曹振龙木上 永兴余 浱霖田余 刚鲛巽李文胤邺嗣 ..

  • ●辑大涤函书例

    凡十一条一漳海巨书烂然经史天下习之至诗文博应藁帙不存世遂罕所统汇珠玑散沥未萃光华壬申后大涤讲求窃信一代开天声律实覃经史浑仪幽筭高足旋通原道弘篇大山曷秘一是书托始壬申志初返也呌阍获谴八疏大还夫是有启辟涤..

  • 卷五 丛书目

    《汉魏丛书》。(明程荣刻三十八种,何允中刻七十六种。国朝王谟刻八十六种,又广为九十四种,编校不善。)《津逮秘书》。(明毛晋。)《世德堂六子》。(明胡氏本。《百三家集》见前。)《古香斋袖珍》十种。(内府..

    21 书目答问 2025-09-02
  • 卷四 集部

    ◎楚辞第一(《楚辞》兼有屈、宋、杨、刘诸人作,义例实是总集,但从前著录,皆自为一类,冠于别集之前,今仍旧例。)《楚辞补注》十七卷。(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汲古阁毛表校本。《楚辞章句》十七卷,大小雅堂刻..

    20 书目答问 2025-09-02
  • 卷三 子部

    (周秦诸子,皆自成一家学术,后世群书,其不能归入经史者,强附子部,名似而实非也。若分类各冠其首,愈变愈歧,势难统摄。今画周秦诸子聚列于首,以便初学寻览,汉后诸家,仍依类条列之。此类若周秦诸子,及唐以前..

    21 书目答问 2025-09-02
  • 卷二 史部

    (此类若古史及宋以前杂史、杂地志,多在通行诸丛书内,此举善本,若诸本相等,举易得者。)◎正史第一(事实先以正史为据。)《钦定二十四史》。(乾隆间钦定。此二十四部皆为正史,共三千二百四十三卷,目列后。正..

    18 书目答问 2025-09-02
  • 卷一 经部

    (经学、小学书,以国朝人为极,于前代著作,撷长弃短,皆已包括其中,故于宋元明人从略。)◎正经正注第一(此为诵读定本,程试功令,说经根柢。注疏本与明监本五经,功令并重。)《十三经注疏》。(共四百一十六卷..

    18 书目答问 2025-09-02
  • 群書治要三略

    夫主將之法,務在於攬英雄之心。(攬,結也。)賞祿有功,通志於眾。(凡為人主,患在驕志,盈不通下,故誡也。)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者也;(人,謂賢人也。伊尹赴而湯隆,寗戚到..

    11 三略 2025-09-01
  • 下略译文

    能够拯救天下倾危的,就能得到天下的安宁;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就能够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国家灾祸的,就能够得到天下的幸福。所以,恩泽遍及于百姓,贤人就会归附他;恩泽遍及于万物,圣人就会归附他。贤人归..

    11 三略 2025-09-01
  • 中略译文

    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不知道该归功于谁。五帝效法天地运行,增设言教,制定政令,天下因此太平。君臣之间,互相推让功劳。四海之内,教化顺利实现,黎民百姓却不知其中的原因。所以,使..

    11 三略 2025-09-01
  • 上略译文

    统率将领的办法,是务必要争取英雄的归心。把禄位赏赐给有功的人,使众人理解自己的志向。所以,与众人追求的目标相同,这个目标没有不实现的;与众人憎恨的敌人相同,这个敌人没有不完蛋的。国治家安,是由于得到了..

    10 三略 2025-09-01
  • 下略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

    11 三略 2025-09-01
  • 中略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

    12 三略 2025-09-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